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前同事曾经写过关于天体主义者的文章。她前阵子在微博上说,看到一句话:“《花花公子》杂志登了一张梦露穿着生日盛装的照片。”她推测,原文应该是梦露一丝不挂(in birthday suit),这才是《花花公子》和梦露的风格,译者给翻译错了。“穿着生日时的衣服”是英语中一个开玩笑性质的俗语,人出生时的什么也没穿,只有皮肤。等长大了真的穿上了衣服,衣服又被称为我们的“第二层皮肤”。
把衣服比喻成皮肤其实有点不恰当。皮肤是人天生就有的,衣服则是一种文化,是对自然的改造。比如天生黑头发的人想把头发染成金色,日本哲学家、散文家鹫田清一在《衣的现象学》一书中说:“把头发染成茶色或金色原本也是跟小流氓的低俗品味画等号的。一开始大多数人觉得亚洲人一点都不适合金发。谁知慢慢地,大家都把头发染成了那种颜色。有不少人把染发当成调节心情最简便易行的方式。黑发难免显得压抑沉重;不染亮发色,穿什么衣服都不好看。”
类似地,穿孔、文身也是对身体的改造,为什么年轻人要这么做?“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离巢仪式。身体是来自父母的、顺应自然的存在,傷害自己的身体,意味着主动解除了亲子间的自然纽带,向父母宣布:我的身体我做主。从这个角度看,穿孔是只有自己参加的秘密成人礼。”有意思的是,穿孔是很容易上瘾的。“穿了一个,就会想再穿一个。因为穿孔是对身体自然状态的改造,但孔会慢慢跟身体融合,成为第二自然状态。为了再次体验改造的快感,就要再穿孔。耳朵上穿满了,就转移到嘴唇、眉毛、肚脐眼……”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要往深了说,除了保暖防晒,还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让自己更漂亮、入时,但还跟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有关。鹫田清一说,对于人为什么穿衣服这个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衣服是用来保护人体以应对自然环境侵袭的。衣服能遮挡强烈的阳光和刺骨的寒气。衣服的确有这些作用。但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穿戴,就会发现很多服饰跟保护身体无关。比如男人的领带和女性的高跟鞋。领带没有保护身体的作用。高跟鞋本身极不稳定,与鞋子便于行走的功能相悖。不仅不能保护身体,还会磨破皮肤、折磨筋骨。
哲学家认为,我们其实看不清自己的身体,“人永远只能靠想象揣摩自己的身体。身体在我们眼中是一种模模糊糊的形象,不过是想象的产物。这个形象很容易动摇。所以为了加固身体脆弱的形象,我们摸索出了各种技巧。”美国心理学家赛默尔·费舍尔说,我们在泡澡或淋浴时觉得很享受,是因为身体会持续接触到跟体温有温差的液体,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皮肤的感觉被激活了。平时看不到的背部轮廓因为皮肤感觉活化而变得清晰。人们通过洗澡,使自己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线变得更加明显。
运动和饮酒也有同样的效果。剧烈运动后,汽化热导致皮肤收缩,身体表面变得紧绷,肌肉酸痛,平时我们不太能感觉到的身体部位的存在感显著上升。饮酒后,会有血液涌向身体表面的感觉。与他人有身体接触或做按摩时也有类似的感觉。婴儿爬到父亲腿间、钻进桌子底下等窄小的空间,也是因为潜意识中渴望这种感觉。
衣服能够加强人体轮廓感知。“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造成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对皮肤造成适度的刺激,这样我们就能感知到身体的轮廓,从而平息由于身体难以把握而造成的焦虑。科学技术已经能够造出不到十克重的衣服了,但没人想穿这种轻飘飘的衣服,因为它们不会对身体造成刺激。常有衣服厂家打出亲肤的宣传语,殊不知人们根本不想穿对身体太友好的衣服。”
衣服中的制服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属性,遮盖掉其个性。“警察、保安、列车员等,和市民息息相关的公职人员,一般都要穿制服。”运动员穿比赛服,因为他们“需要让神经高度紧张,充分集中注意力,把自身的存在还原为一种特定的职责。想把自己藏起来,人们也会借助制服。某些时候,我们只想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默默度日,这时可以穿上上班族、女白领常穿的那类衣服,消除自身特性,藏身于制服之中。”
把衣服比喻成皮肤其实有点不恰当。皮肤是人天生就有的,衣服则是一种文化,是对自然的改造。比如天生黑头发的人想把头发染成金色,日本哲学家、散文家鹫田清一在《衣的现象学》一书中说:“把头发染成茶色或金色原本也是跟小流氓的低俗品味画等号的。一开始大多数人觉得亚洲人一点都不适合金发。谁知慢慢地,大家都把头发染成了那种颜色。有不少人把染发当成调节心情最简便易行的方式。黑发难免显得压抑沉重;不染亮发色,穿什么衣服都不好看。”
类似地,穿孔、文身也是对身体的改造,为什么年轻人要这么做?“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离巢仪式。身体是来自父母的、顺应自然的存在,傷害自己的身体,意味着主动解除了亲子间的自然纽带,向父母宣布:我的身体我做主。从这个角度看,穿孔是只有自己参加的秘密成人礼。”有意思的是,穿孔是很容易上瘾的。“穿了一个,就会想再穿一个。因为穿孔是对身体自然状态的改造,但孔会慢慢跟身体融合,成为第二自然状态。为了再次体验改造的快感,就要再穿孔。耳朵上穿满了,就转移到嘴唇、眉毛、肚脐眼……”
人为什么要穿衣服?要往深了说,除了保暖防晒,还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让自己更漂亮、入时,但还跟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有关。鹫田清一说,对于人为什么穿衣服这个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衣服是用来保护人体以应对自然环境侵袭的。衣服能遮挡强烈的阳光和刺骨的寒气。衣服的确有这些作用。但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穿戴,就会发现很多服饰跟保护身体无关。比如男人的领带和女性的高跟鞋。领带没有保护身体的作用。高跟鞋本身极不稳定,与鞋子便于行走的功能相悖。不仅不能保护身体,还会磨破皮肤、折磨筋骨。
哲学家认为,我们其实看不清自己的身体,“人永远只能靠想象揣摩自己的身体。身体在我们眼中是一种模模糊糊的形象,不过是想象的产物。这个形象很容易动摇。所以为了加固身体脆弱的形象,我们摸索出了各种技巧。”美国心理学家赛默尔·费舍尔说,我们在泡澡或淋浴时觉得很享受,是因为身体会持续接触到跟体温有温差的液体,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皮肤的感觉被激活了。平时看不到的背部轮廓因为皮肤感觉活化而变得清晰。人们通过洗澡,使自己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线变得更加明显。
运动和饮酒也有同样的效果。剧烈运动后,汽化热导致皮肤收缩,身体表面变得紧绷,肌肉酸痛,平时我们不太能感觉到的身体部位的存在感显著上升。饮酒后,会有血液涌向身体表面的感觉。与他人有身体接触或做按摩时也有类似的感觉。婴儿爬到父亲腿间、钻进桌子底下等窄小的空间,也是因为潜意识中渴望这种感觉。
衣服能够加强人体轮廓感知。“我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造成衣服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对皮肤造成适度的刺激,这样我们就能感知到身体的轮廓,从而平息由于身体难以把握而造成的焦虑。科学技术已经能够造出不到十克重的衣服了,但没人想穿这种轻飘飘的衣服,因为它们不会对身体造成刺激。常有衣服厂家打出亲肤的宣传语,殊不知人们根本不想穿对身体太友好的衣服。”
衣服中的制服显示一个人的社会属性,遮盖掉其个性。“警察、保安、列车员等,和市民息息相关的公职人员,一般都要穿制服。”运动员穿比赛服,因为他们“需要让神经高度紧张,充分集中注意力,把自身的存在还原为一种特定的职责。想把自己藏起来,人们也会借助制服。某些时候,我们只想尽可能不引人注目地默默度日,这时可以穿上上班族、女白领常穿的那类衣服,消除自身特性,藏身于制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