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城市里生活的人总会羡慕北方,寒冬里银装素裹,雪花飘落白茫茫一片,活脱脱是座冰雪王国。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儿》令编辑一直追剧,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剧中摄制组来到传说中的“雪乡”双峰林场,在东北这样一处零下20多度的纯净之地,集合绝色雪景与异域风情,成为铁杆粉丝的旅行火热新指标。带着无比的猎奇心态,编辑立马订了飞往牡丹江的机票,选择与友人一起深度探访这个神奇的“塞北江南”。
中、俄、朝鲜国合围“金三角”腹地玩转异域风情
也许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地图上存在“牡丹江”这个地方,地处中、俄、朝鲜国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如果再庖丁解牛,就鲜少人能罗列个大概了。其实这个地方靠近俄罗斯边境,与哈尔滨些许相似,还与传说中的朝鲜相邻,当地自然会保留一些异域的建筑,相当具有特色,所以到了牡丹江,第一时间感受异域风情,比什么都重要。编辑虽然一心向往雪乡,可也抵不过当地人的推荐,沐浴了一把俄罗斯与阿里郎的混搭风,“大东北出品”的美味珍馔也不得不试。
翻版“高丽街”朝鲜冷面尝鲜
牡丹江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曾经是朝鲜族聚集地,不用走远,整个牡丹江市区里,到处都是阿里郎的影子。
当地有诸多的朝鲜美食馆子,最为出名的就是市中心西长安街街道,这便是朝鲜风俗一条街了。街道两侧聚居着—万多朝鲜居民在此生活,而那些美食店铺多为朝鲜人所开,多数如筋饼、石锅拌饭、打糕等这些朝鲜美味都是难得的正宗货。一路上经常可以听到“砰砰”声,那是师傅打糕的声音,经常是一个人和着,两个人打着糕团,据说每年过节都要吃这玩意儿。味道比人民广场那家打着朝鲜旗帜的店铺实诚多了。所以说,什么样的菜式还是得靠什么样的人去做,当地人做的总归靠谱。这些店铺内朝鲜冷面当属“头牌”,柔韧的荞麦面配上鸡蛋、黄瓜、辣白菜等,放少量汤再加面条,再放些调料入味,汤汁带着些许鲜甜,搭配朝鲜的辣椒酱颇为过瘾。不同于川菜的麻辣与湘菜的火辣,这种辣味入口醇香,但又后劲实足。这些馆子甚至连餐具的摆放甚是讲究,米饭摆在用餐者左侧,汤匙与筷子摆在用餐者右侧,带汤的菜肴会放到客人近些的位置,这些均是源自朝鲜的习俗。
这些“高丽人”做的餐点样式与韩餐大同小异,韩国原本就是南朝鲜嘛。在“毛里求斯海岛游”开始打得火热时,朝鲜旅行依然还是小众,除了电视上总在插播金正恩与其叔之间来回打“太极”才得知他是朝鲜领导人外,关于其他朝鲜的风花雪月一概不得而知。
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据说朝鲜人做狗肉做得神乎其神,有着悠久的狗肉汤文化,编辑平时虽不吃狗肉,但也禁不住诱惑破了“第一次”。与满族人相反,朝鲜人颇为喜爱吃狗肉,而狗肉冬可御寒,夏可解暑,似乎它还具有“蚕丝被”的功效。寻寻觅觅找到口碑甚好的金刚山狗肉鲜餐馆,在一个二类城市能花上两百块不到的价格品尝一桌狗肉火锅,是绝对难得的。一盘狗杂、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等作为配菜,狗肉酥嫩扑鼻,向老板要了些香菜碎拌到特制的酱汁里蘸着吃,含在嘴里身子立马回暖。不出国门就可以吃到正宗的“高丽国”料理,也不愧满足了一时之需。
编辑补充
牡丹江站打个的士约一公里多的距离就可以直达西长安街,十分方便。假若要去横道河子,可在牡丹江站乘坐火车前往,约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横道河子站,再打个的士约三四公里的距离就可以直达横道河子镶。
百年俄式建筑深山里一座“油画村”
除了阿里郎,据当地人讲,这里可是有个闻名遐迩的俄罗斯小镇,就是那个在东北虎林园边上有个百余年历史的‘横道河子”。编辑没去过俄罗斯,因此对这样的古镇颇为“感冒”,出发前东北籍编辑同僚的多次推荐,加上前往雪乡也正好经过横道河子所在的海林市,那就“先睹为快”,过过瘾。
到达后才发现诸多俄罗斯人聚居于此,哪怕走在不知名的街道上,都能艳遇几位白皙金发的俄罗斯美女,寒风里也真的是“美丽冻人”。相对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大街这些俄罗斯建筑,可能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与热闹,但这个镇上则不曾游人如织,由于没有经过多少开发,更多的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俄式建筑,九十年代遗留的俄式古民居就有九十多户。在别的地方还在不断翻新古迹之时,横道河子的机车库、俄式建筑几乎都还保留着百年前的样貌。虽然看上去些许破败不堪,但是却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这才是对待古迹的正确方式吧。
走在俄罗斯老街,一侧的橱窗里面陈列着许多油画作品,铁路边还发现一位画家正在专注地绘画,用颜料堆厚做肌理,而图案的明暗对比产生立体的空间感。编辑借口问路愉快地与他交流上了,他叫Tom,头发扎了个辫子,粗犷的模样倒也颇像个艺术家。每次背个包就启程上路,一来就要在这待上大半个月,只要收获到好天气,Tom便会早出晚归。这里本是著名的中东铁路,周边这些建筑便是当年工人修建铁路时期的工棚、居住的房屋。俄国人没有从中国人手上掠夺成功什么东西,却留下那么多俄式建筑。在所有的建筑群里,画家们最钟爱以一幢古朴木质结构的绿色金斯克教堂取景,该教堂虽为一层俄式建筑结构,却使用木材惊人地雕制建成,成为小镇里的地标级艺术。
Tom告诉我,曾经的“横道河子”由于地处深山,显得些许没落。自从吸引了一拨叉—拨的画家写生,俨然变成了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油画村”,在当地的画画圈子,这里算是比较有名气的。这些画家就在镇上租个房屋作为工作室,甚至改建成现代化的艺术展厅,画家彼此之间聊创作想法,这些建筑就成了它们作品中的取材。无论是印象主义还是抽象主义,或许这些人当中就会有人成为新一代的达芬奇与马奈。
在编辑看来,横道河子不仅适合油画,也很适合跃然而上,成为相机中的佳作。通常拍一处地方,也只是三四个点作为取材之用,而镇上要复古有复古,要风光有风光,要建筑有建筑。不仅可以拍到仍在使用的俄式车站、废弃的俄式扇形车库以及保留完好的俄式小镇,而且在一面坡,还可以见到俄式风格的连续拱桥。特别是这里植被茂密,每一个季节景象纷呈,如果拥有被美女当做iPhone一样重要、绝对不离身的“自拍神器”,或许不用“磨皮”后期,任何角度都能成就一幅美女与俄式建筑的绝美乡村大片,相信你要声称在俄罗斯拍摄的,也不会有人摇摇头拆穿你。 编辑补充
从牡丹江海良机场出来后,通往双峰林场的交通颇有点麻烦,还得坐两个小时到达海林市长汀镇,再打个的士到达目的地。通常从横道可子镇到海林市车比较多,海林市有许多夏利出租车到长汀镇,4人包车价一般80元,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置身童话雪域村庄采一朵“雪蘑菇”
双峰林场就在牡丹江的海林市长汀镇,距离俄罗斯小镇不远。如果你百度一把双峰林场,可能会出来另外一个位于江西“小庐山”之称的林场,不过,这个后者和前者只是同名,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也丝毫看不到大雪。牡丹江的双峰林场,其实是大海林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场,由于背倚近1700米的羊草山,所以才以“双峰林场”命名。
双峰林场前身是151伐木场,至今只居住着四百多人,一百多户人家全部为林场职工及子女。据说早前有摄影爱好者一度来到这里,而关于“雪乡”所拍摄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因此双峰林场的名气越来越响。这里的村庄的屋顶、树枝上都积累了厚厚的白雪,恰当地随物具形,形象地比喻就是一朵朵“雪蘑菇”,画面美得有点不真实。像这种雪量国内鲜少见到,大多地区都只是零星雪花,而这里则是一幅奇松树挂、林海雪原的北国冬季之美,就凭着“雪量中国之最”这样的称号就不枉此行了。拿国外来说事,这里甚至不亚于滑雪胜地的瑞士那边的村落。
这个传说一年下七个月雪的地方,事实证明其实是极度寒冷的,似乎呼出一口气都能结成冰,曾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怪不得引得我直打哆嗦。编辑连连将帽子、羽绒服、手套全副武装,做好全套保暖准备下车玩雪。周围的积雪厚度达1米之深,人走在上面一步一个坑,倘若整个人倒下去,势必会印出来一个人型的模板。在这个时候,身高就彻底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与我同行的朋友Ice由于1米72的高挑个子,走起雪地就像走T台一般轻松,可冷我还在厚厚的雪堆里弥足深陷。
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来过年。先不说这身价倍增的机票价格,加上正月里连级跳的房费与餐饮费(原本一百多的房间,价格飙升至千元),想要春节里来享受一把雪乡的魅力,没有个万把块,千万别动这小心思。
冲着来雪乡过年,正月里头的餐住费更是连级跳,其实真正到了这儿之后,和当地的大叔大婶聊过,发现春节到雪乡,真的是钱多之人傻的典型。当地人觉得雪乡最有魅力的,是这春节过后的二三月份。一方面,雪量大增,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而且也没正月时那么寒冷,加上潮水般的游人退场,或许才是去“雪乡”的最好时节。
翻天覆地滚雪球滑雪无极限
冬季走入双峰林场,令人着迷的是可以360度全方位体验冰雪世界的魅力。“雪乡”拥有丰厚的自然雪资源,进行雪上活动可是如鱼得水。要说东北有人参、鹿茸、紫貂三宝,双峰也有老三样,水鞋、雨衣、大棉袄。出发前除了登山鞋或滑雪地靴,势必要戴上雪套,要是让鞋子进水,不一会儿工夫,水便会结成冰,到时那种彻骨的严寒恐怕是难以抵御的。游人不少,大家都钟爱冬天来这片纯净的冰雪大陆。冰雪天地里是考验‘雪雕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的,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拿着铲子顺势玩乐了’戴着厚厚的手套堆起雪人,一旁还放置着从家里搜刮的胡萝卜、剪刀等道具,用小番茄做“眼睛”,用胡萝卜做“嘴巴”,还不忘把雪球拿到自家的饭桌上。对孩子来说,这里的世界足够新奇。
当地人玩的最多的就是惊险、刺激、安全性的“雪圈”了’编辑同一位租售的当地人讲价,九十元两人成交,东北人的豪爽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编辑穿上一身鲜艳的滑雪服,将这“雪上飞碟”拖到制高点,与友人坐在里头,人躺在里面从上端自动滑下'体验下滑中冲击速度带来的刺激。这过程有些许艰辛,但为了享受这般难得的乐趣,也在所不惜了。由于危险性系数不高,因此也常见到一些中老年人在一边玩耍,他们倒也不是很讲究,从坐着滑,到倒着滑,尝试各种方式的乐趣。
滑雪的气氛总是显得格外浓厚,编辑甚至将这里的项目玩了个遍,雪地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家熟知的电影《零下八度》中的爱斯基摩犬,它们是拉雪撬的狗,尝试坐在雪橇上被它们牵引着一路滑过雾凇林。一旦拉上雪撬,即使是漫天大雪也阻止不了动物们撒着欢儿向前冲的脚步,和这些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相处感觉甚为温馨。
如果要体验更刺激的雪上运动,那非“雪上摩托”莫属。一辆车只够坐两个人的位置,编辑由于不懂驾驶技术,只得让Ice坐于前排。车子一发动马达,驰骋的速度就变得飞快,感觉似乎在飞奔。在些许颠簸中我们驾驭着“雪上摩托”往下坡雪地里飞驰时,由于脸暴露在外面,被风刮着真是刺骨地冷。编辑连忙紧紧拽住友人的胳膊,闭住眼睛心里就一个念头:“我不要掉下去!”
编辑补充
衣物
建议至少准备一件宽大防水的长款羽绒衣,里面最好能多穿一些衣服。保暖内衣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建议要带一套睡衣,因为哈尔滨市内暖气实在太给力,如果保暖内衣太厚的话,晚上睡觉时会非常不舒服。如果可以的话,去本地买棉鞋吧,50元人民币足够了,自己携带的鞋子怕是在冰天雪地里扛不住。
其他必需配置品
白茫茫的新雪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高达95%,这时候雪面的光亮程度接近于太阳光,直视雪面就相当于直视太阳光,对眼睛的伤害很大。阳光充足的时候,在雪地逗留太长时间,或者外出游玩时没有戴防护镜,在3-8小时后双限可能会发生畏光、流泪、刺痛、难以睁开等症状,也就是雪盲症。编辑建议雪地游玩时注意适度的休息,还要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
东北神兽傻袍子“草泥马”0ut了
滑雪累了,可以在双峰林场里没有目的地转悠,你会不时发现一些动物,如野兔、土鸡等。马圈里的几只马匹懒散地吃草,趁势还能拿一堆草给马匹喂食,当地人也不介意,还跟我们微笑着打招呼:“你不是这里的人吧。”“从上海来的。”我告诉他。“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我这一辈子都没去过。”当地的东北人大多淳朴、热情,喜爱跟你聊天,放声爽朗地笑,似乎这样的日子就觉得满足。 寻找驿站的路上,一所民居门口有一位十多岁的孩子端着一碗黏糊糊的浆糊,与爷爷一同贴春联与窗花,孩子告诉我,每每在这个时候,通常奶奶就用面粉加水熬制浆糊,自制的黏性特别好,春联贴着一整年都不会掉落。也只有下到这样的乡下镇里,才能看到如此生活化的场景,过年的味道无比浓郁,蕴含着人们对于来年的期盼。
民居转角的角落里藏着一只类似“草泥马”的动物,那位爷爷告诉我它叫袍子,是北方常见的一种矮鹿。这只雌袍子由于头顶没有角,因而更不像鹿,顿时觉得“草泥马”out了。袍子并不怯生,见到人就直直地盯着人看,但是一旦受惊,尾巴的白毛便会惯性地炸开。据说在森林中,猎人一枪没打中,袍子跑了猎人只需守株待兔就行,因为过一阵子,袍子又会回跑原地看看刚才发生什么事,真是“好奇害死袍”。这等天然萌物难怪会得到“傻袍子”的绰号了,由于又傻又楞,东北人骂人傻常沿用“袍子”一词。它们的奇葩行为真可谓新一代的神兽,更有人将它封为“雪泥马”。
东北“土著文化”吃喝睡觉均在炕上
“雪乡”里的旅馆大多都很简陋,装修有点陈旧,基本上两三百元一天包吃包住。由于这边的居民多是林场的职工,家门前的门牌上总会标示着“林场工人之家某某号”,而这些工人之家只要有空房间,基本都能接待游客。但是一些住宿还是有些许简陋的,室内没有卫生间,冰天雪地里半夜起来跑到室外“方便”可真是为难。因此,提前预订客栈十分有必要。之前有游客由于订不到房间,寻寻觅觅找了一家840元一晚的驿站,结果环境就如同市区六七十的小宾馆,被宰得刀光见影。雪乡有句话:“千年等一回,只为坑你一个月。”这当然只是编辑扯淡的笑话,但却也是事实。
编辑终于找到了预订的周大姐家庭驿站,就立马放好行李安顿了下来,客房二十平方米的面积还算凑合。由于是中午时分,大娘就立马给我们生饭,从屋子外头取下挂着的玉米、红辣椒等自家种植的食材,用的还是复古的土灶,弄点柴火就在下面烧。一些马迭尔冰棍就那么放在冰箱里头,大娘说这些客人都可以随便吃,反正餐食都是全包的。到了东北没尝过马迭尔冰棍,就好比去了北京没到访过故宫与长城似的。
不一会儿,屋子里已经香气四溢,大娘将低矮的炕桌凳摆在炕上,各自盘腿而坐。这里头原来还有规矩,通常是家里头的长辈坐最里面,女人坐在最外围,看来东北人的男尊女卑思想,到如今还是有点严重的。据大娘讲,家里的孩子一般写作业或玩耍也都在炕上,东北的这种“土著文化”习惯吃喝睡觉就在这个地方,果真名副其实地应了“吃了睡、睡了吃”那句话。由于天气寒冷干燥,东北菜多以炖菜为主,果然很实在。小鸡炖蘑菇、玉米炖排骨、猪肉炖粉条、锅包肉这些烹制的地道东北农家饭分量十足,再喝两口呛人的纯粮小烧。要是在上海吃上这么一顿,花个一百大洋那是至少的。由于天气严寒,热量消耗迅速,吃饱饭随便溜达溜达又感觉饥饿了,怪不得东北人长得那么彪悍,想必都是给粮食给撑的。
在这个村庄,你还可以亲自体验做一回“伐木工人”,编辑跟老板借来锋利的锯子,与友人一同到雪地上寻找些木桩,大伙儿找到一块横卧着的木桩就雀跃不已,当下将其切成一块块的柴火,再搬回屋子里让其燃烧供炕产生热量。这过程就好似野外求生与探险。东北一年里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其冷无比,农村又没有地暖这些现代设备,房间里的取暖问题,基本都靠炕解决。北方用土或砖砌成,席子下面有孔道与烟囱与锅灶相通,眼看着柴火燃烧,大伙儿都很兴奋,纷纷挨个出主意。不过“火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温度不易把握。
冬天入夜比较早,四点不到夜就差不多全黑了,夜晚的村庄显得宁静,屋子上方烟雾从烟囱里透出来,村民们早早就睡觉休息了。窗外就是雪景,只剩下对面几家暖黄微弱的灯光。躺在电视里才出现过的炕上,身子底下硬邦邦的类似木板床。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惯,毕竟睡惯了高床软枕,但过了一两天后,却慢慢习惯这种睡觉方式。不夸张地说,暖烘烘得有点类似韩国汗蒸。
镜泊湖破冰捕鱼
编辑在雪乡待了几天想寻找点新乐子,就按照网上的攻略,准备乘坐雪上摩托或观光车前往五公里外的羊草山看日出,驿站里的大娘立马阻止了编辑的念头,她告诉我待在雪乡里照样可以欣赏绝美的“咸蛋黄”,何必花上一个半小时的徒步时间,既寒冷又颇为辛苦,专程登“雪山”看日出实在没有必要。如果有这个闲情逸致与精力,还不如去镜泊湖看渔民破冰冬捕,甚至还可以亲自“捞”大鱼。
壮士跳悬崖引得无数美女尽“折腰”
随着天气转冷,国内多数景区逐渐进入淡季,但地处东北的镜泊湖却意外地热闹非凡,真乃“越入冬越热闹”,一扫平日“留不住人’的窘况。来访之前,只记得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红罗女传说,红罗女手中有一副消灾弭祸的宝镜,百姓哪里有难就去营救,就像现实版的雷锋与义工,结果惹怒了天庭中的王母娘娘,交涉途中宝镜掉入人间化为镜泊湖。虽然这剧情很“狗血”,却也不阻止不了大冬天里,编辑一窥究竟的信念。
平日里前往镜泊湖,不外乎就是站在观瀑亭上,一窥吊水楼瀑布从断层峭壁上飞泻而下的磅礴之势,就像一群四蹄生风的白马如潮水般涌来。这瀑布虽处于国内纬度最高,但瀑布就是瀑布,也不过就是普通的景点,如此而已。但寒冬里的这座高山堰塞湖倒是与众不同,见不到鱼跃鸟飞的场景,零下三十多度的气候下,湖面结成厚厚的冰层,冰层下的湖水依旧流淌不息,每年这样的结冰期据说维持五个月。吊水楼一改往日瀑布倾泻而下的情景,凝结成冰柱悬挂,周边的树木挂着厚厚的雾凇。“冬日玩湖”恐怕是北方此等极度严寒之地才能玩到特别吧。一位壮士待在瀑布悬崖边,周围围满了人,一度以为这位男子欲轻生,只见其纵身一跃,当下令编辑触目惊心,心想这下果真“壮士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壮士从湖里钻出水面,将头发一甩,远远望去似乎有六块腹肌,引得无数美女弯腰相看欢呼雀跃。据编辑身边的路人讲,这位壮士最近每天都会在此“跳悬崖”,其实乃悬崖跳水第一人,可谓虚惊一场。
祭湖醒网头鱼拔头筹
编辑去的时候正巧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捕鱼节,渔民们还会在镜泊湖上破冰捕鱼,这是这片区域特有的冬令活动。身着满族打扮的人会在湖上祭湖醒网,习俗源于镜泊湖地区拥有一批满族人,满族先民信奉萨满教,因此早于辽金时期就曾经有冬捕的记载,也是先民冬季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那些身穿白羊皮袄的渔民喝下一杯壮行酒以壮士气后,开始捕捞湖鱼。
只见带头的渔民选用了冰面打好冰眼,撒下天罗地网,随后几个壮汉男丁将渔网用力地拉上岸,这是一种特殊的捕鱼方式。花鲢、白鲢、红尾等各式湖鱼被拖出冰面,又被迅速冻住,这等数量唯恐要几辆无敌大卡车才装载得下’场面壮观得令围观群众拍手叫绝。当下社会还在为港姐选美比赛争议得水深火热时,这里的湖鱼比的却是“重”。“冬日第一捕”中会挑选一只最丰腴的鱼(就是传说中的“头鱼”)进行拍卖,拍得“头鱼”的人据说来年都会有好运气呢。这“头鱼”重达几十斤,个头硕大,体态丰腴,颇多游客纷纷加入难得的头鱼宴,这边的湖鱼据说在唐朝时一直被作为皇室贡品。在冬捕冬挂“梦鱼”区,兴致勃勃的游客已亲自尝试起这种捕鱼体验,拽着小网模仿渔民们的动作,还像模像样,无论是挂网捕鱼还是拉网捕鱼,图的就是种互动的欢腾。
到镜泊湖过节,其中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吃一顿鱼餐,在另一个区域的“冬钓游乐园”游客叉着鲜鱼就地烧烤,或者也不放什么调料,直接下锅。假若你是从来不下厨房的“大小姐”,那么也可以品尝由“渔公渔婆”现场烹饪的铁锅炖鱼、鱼火锅、全鱼宴等纯正的镜泊湖渔家宴,这可是牡丹江美味饕餮中的重中之重。像湖里的鲫鱼,一条可达两三斤,这么鲜嫩的湖鱼用以烹制鱼汤或红烧,完全不用考验技艺,都乃鲜美至极。其中当地以镜泊鲤鱼丝最为出名,镜泊鲤鱼丝实际上就是集各种“细丝”之所长融合成一道。取鱼身两肋之肉,切成八寸长的细丝,之后还得用陈醋浸泡些许时间,加入金针菇等细丝,最后淋上糖蒜汁,小磨香油等佐料调制而成,味道无比鲜香爽滑。
编后
此趟编辑的东北牡丹江之行虽然顶着严寒地洞的天气,但依旧收获颇丰。向外望去,入冬后银装素裹的场景犹如一条水墨长廊。当地绝美风景与多元的异域人文都给编辑留下深刻的印象。家家户户剪窗花、挂年画、贴对联、蒸粘豆包等东北过大年的喜庆气氛颇为热闹,编辑在此体验纯正的东北民俗之余,也感悟到了博大深厚的东北文化。
编辑补充
今年第三届镜泊湖雪域之窗暨冬捕节期将从2014年1月6日至3月31日结束。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儿》令编辑一直追剧,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中,剧中摄制组来到传说中的“雪乡”双峰林场,在东北这样一处零下20多度的纯净之地,集合绝色雪景与异域风情,成为铁杆粉丝的旅行火热新指标。带着无比的猎奇心态,编辑立马订了飞往牡丹江的机票,选择与友人一起深度探访这个神奇的“塞北江南”。
中、俄、朝鲜国合围“金三角”腹地玩转异域风情
也许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地图上存在“牡丹江”这个地方,地处中、俄、朝鲜国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如果再庖丁解牛,就鲜少人能罗列个大概了。其实这个地方靠近俄罗斯边境,与哈尔滨些许相似,还与传说中的朝鲜相邻,当地自然会保留一些异域的建筑,相当具有特色,所以到了牡丹江,第一时间感受异域风情,比什么都重要。编辑虽然一心向往雪乡,可也抵不过当地人的推荐,沐浴了一把俄罗斯与阿里郎的混搭风,“大东北出品”的美味珍馔也不得不试。
翻版“高丽街”朝鲜冷面尝鲜
牡丹江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曾经是朝鲜族聚集地,不用走远,整个牡丹江市区里,到处都是阿里郎的影子。
当地有诸多的朝鲜美食馆子,最为出名的就是市中心西长安街街道,这便是朝鲜风俗一条街了。街道两侧聚居着—万多朝鲜居民在此生活,而那些美食店铺多为朝鲜人所开,多数如筋饼、石锅拌饭、打糕等这些朝鲜美味都是难得的正宗货。一路上经常可以听到“砰砰”声,那是师傅打糕的声音,经常是一个人和着,两个人打着糕团,据说每年过节都要吃这玩意儿。味道比人民广场那家打着朝鲜旗帜的店铺实诚多了。所以说,什么样的菜式还是得靠什么样的人去做,当地人做的总归靠谱。这些店铺内朝鲜冷面当属“头牌”,柔韧的荞麦面配上鸡蛋、黄瓜、辣白菜等,放少量汤再加面条,再放些调料入味,汤汁带着些许鲜甜,搭配朝鲜的辣椒酱颇为过瘾。不同于川菜的麻辣与湘菜的火辣,这种辣味入口醇香,但又后劲实足。这些馆子甚至连餐具的摆放甚是讲究,米饭摆在用餐者左侧,汤匙与筷子摆在用餐者右侧,带汤的菜肴会放到客人近些的位置,这些均是源自朝鲜的习俗。
这些“高丽人”做的餐点样式与韩餐大同小异,韩国原本就是南朝鲜嘛。在“毛里求斯海岛游”开始打得火热时,朝鲜旅行依然还是小众,除了电视上总在插播金正恩与其叔之间来回打“太极”才得知他是朝鲜领导人外,关于其他朝鲜的风花雪月一概不得而知。
俗话说:“寒冬至,狗肉肥”,据说朝鲜人做狗肉做得神乎其神,有着悠久的狗肉汤文化,编辑平时虽不吃狗肉,但也禁不住诱惑破了“第一次”。与满族人相反,朝鲜人颇为喜爱吃狗肉,而狗肉冬可御寒,夏可解暑,似乎它还具有“蚕丝被”的功效。寻寻觅觅找到口碑甚好的金刚山狗肉鲜餐馆,在一个二类城市能花上两百块不到的价格品尝一桌狗肉火锅,是绝对难得的。一盘狗杂、一盘狗肉、一碗狗肉汤等作为配菜,狗肉酥嫩扑鼻,向老板要了些香菜碎拌到特制的酱汁里蘸着吃,含在嘴里身子立马回暖。不出国门就可以吃到正宗的“高丽国”料理,也不愧满足了一时之需。
编辑补充
牡丹江站打个的士约一公里多的距离就可以直达西长安街,十分方便。假若要去横道河子,可在牡丹江站乘坐火车前往,约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横道河子站,再打个的士约三四公里的距离就可以直达横道河子镶。
百年俄式建筑深山里一座“油画村”
除了阿里郎,据当地人讲,这里可是有个闻名遐迩的俄罗斯小镇,就是那个在东北虎林园边上有个百余年历史的‘横道河子”。编辑没去过俄罗斯,因此对这样的古镇颇为“感冒”,出发前东北籍编辑同僚的多次推荐,加上前往雪乡也正好经过横道河子所在的海林市,那就“先睹为快”,过过瘾。
到达后才发现诸多俄罗斯人聚居于此,哪怕走在不知名的街道上,都能艳遇几位白皙金发的俄罗斯美女,寒风里也真的是“美丽冻人”。相对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果戈里大街这些俄罗斯建筑,可能没有那么金碧辉煌与热闹,但这个镇上则不曾游人如织,由于没有经过多少开发,更多的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俄式建筑,九十年代遗留的俄式古民居就有九十多户。在别的地方还在不断翻新古迹之时,横道河子的机车库、俄式建筑几乎都还保留着百年前的样貌。虽然看上去些许破败不堪,但是却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或许这才是对待古迹的正确方式吧。
走在俄罗斯老街,一侧的橱窗里面陈列着许多油画作品,铁路边还发现一位画家正在专注地绘画,用颜料堆厚做肌理,而图案的明暗对比产生立体的空间感。编辑借口问路愉快地与他交流上了,他叫Tom,头发扎了个辫子,粗犷的模样倒也颇像个艺术家。每次背个包就启程上路,一来就要在这待上大半个月,只要收获到好天气,Tom便会早出晚归。这里本是著名的中东铁路,周边这些建筑便是当年工人修建铁路时期的工棚、居住的房屋。俄国人没有从中国人手上掠夺成功什么东西,却留下那么多俄式建筑。在所有的建筑群里,画家们最钟爱以一幢古朴木质结构的绿色金斯克教堂取景,该教堂虽为一层俄式建筑结构,却使用木材惊人地雕制建成,成为小镇里的地标级艺术。
Tom告诉我,曾经的“横道河子”由于地处深山,显得些许没落。自从吸引了一拨叉—拨的画家写生,俨然变成了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油画村”,在当地的画画圈子,这里算是比较有名气的。这些画家就在镇上租个房屋作为工作室,甚至改建成现代化的艺术展厅,画家彼此之间聊创作想法,这些建筑就成了它们作品中的取材。无论是印象主义还是抽象主义,或许这些人当中就会有人成为新一代的达芬奇与马奈。
在编辑看来,横道河子不仅适合油画,也很适合跃然而上,成为相机中的佳作。通常拍一处地方,也只是三四个点作为取材之用,而镇上要复古有复古,要风光有风光,要建筑有建筑。不仅可以拍到仍在使用的俄式车站、废弃的俄式扇形车库以及保留完好的俄式小镇,而且在一面坡,还可以见到俄式风格的连续拱桥。特别是这里植被茂密,每一个季节景象纷呈,如果拥有被美女当做iPhone一样重要、绝对不离身的“自拍神器”,或许不用“磨皮”后期,任何角度都能成就一幅美女与俄式建筑的绝美乡村大片,相信你要声称在俄罗斯拍摄的,也不会有人摇摇头拆穿你。 编辑补充
从牡丹江海良机场出来后,通往双峰林场的交通颇有点麻烦,还得坐两个小时到达海林市长汀镇,再打个的士到达目的地。通常从横道可子镇到海林市车比较多,海林市有许多夏利出租车到长汀镇,4人包车价一般80元,车程约一个半小时。
置身童话雪域村庄采一朵“雪蘑菇”
双峰林场就在牡丹江的海林市长汀镇,距离俄罗斯小镇不远。如果你百度一把双峰林场,可能会出来另外一个位于江西“小庐山”之称的林场,不过,这个后者和前者只是同名,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也丝毫看不到大雪。牡丹江的双峰林场,其实是大海林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场,由于背倚近1700米的羊草山,所以才以“双峰林场”命名。
双峰林场前身是151伐木场,至今只居住着四百多人,一百多户人家全部为林场职工及子女。据说早前有摄影爱好者一度来到这里,而关于“雪乡”所拍摄的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因此双峰林场的名气越来越响。这里的村庄的屋顶、树枝上都积累了厚厚的白雪,恰当地随物具形,形象地比喻就是一朵朵“雪蘑菇”,画面美得有点不真实。像这种雪量国内鲜少见到,大多地区都只是零星雪花,而这里则是一幅奇松树挂、林海雪原的北国冬季之美,就凭着“雪量中国之最”这样的称号就不枉此行了。拿国外来说事,这里甚至不亚于滑雪胜地的瑞士那边的村落。
这个传说一年下七个月雪的地方,事实证明其实是极度寒冷的,似乎呼出一口气都能结成冰,曾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怪不得引得我直打哆嗦。编辑连连将帽子、羽绒服、手套全副武装,做好全套保暖准备下车玩雪。周围的积雪厚度达1米之深,人走在上面一步一个坑,倘若整个人倒下去,势必会印出来一个人型的模板。在这个时候,身高就彻底显现出它的优势所在,与我同行的朋友Ice由于1米72的高挑个子,走起雪地就像走T台一般轻松,可冷我还在厚厚的雪堆里弥足深陷。
所以每年都会有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来过年。先不说这身价倍增的机票价格,加上正月里连级跳的房费与餐饮费(原本一百多的房间,价格飙升至千元),想要春节里来享受一把雪乡的魅力,没有个万把块,千万别动这小心思。
冲着来雪乡过年,正月里头的餐住费更是连级跳,其实真正到了这儿之后,和当地的大叔大婶聊过,发现春节到雪乡,真的是钱多之人傻的典型。当地人觉得雪乡最有魅力的,是这春节过后的二三月份。一方面,雪量大增,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而且也没正月时那么寒冷,加上潮水般的游人退场,或许才是去“雪乡”的最好时节。
翻天覆地滚雪球滑雪无极限
冬季走入双峰林场,令人着迷的是可以360度全方位体验冰雪世界的魅力。“雪乡”拥有丰厚的自然雪资源,进行雪上活动可是如鱼得水。要说东北有人参、鹿茸、紫貂三宝,双峰也有老三样,水鞋、雨衣、大棉袄。出发前除了登山鞋或滑雪地靴,势必要戴上雪套,要是让鞋子进水,不一会儿工夫,水便会结成冰,到时那种彻骨的严寒恐怕是难以抵御的。游人不少,大家都钟爱冬天来这片纯净的冰雪大陆。冰雪天地里是考验‘雪雕者”的创意与动手能力的,孩子们已经在雪地上拿着铲子顺势玩乐了’戴着厚厚的手套堆起雪人,一旁还放置着从家里搜刮的胡萝卜、剪刀等道具,用小番茄做“眼睛”,用胡萝卜做“嘴巴”,还不忘把雪球拿到自家的饭桌上。对孩子来说,这里的世界足够新奇。
当地人玩的最多的就是惊险、刺激、安全性的“雪圈”了’编辑同一位租售的当地人讲价,九十元两人成交,东北人的豪爽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编辑穿上一身鲜艳的滑雪服,将这“雪上飞碟”拖到制高点,与友人坐在里头,人躺在里面从上端自动滑下'体验下滑中冲击速度带来的刺激。这过程有些许艰辛,但为了享受这般难得的乐趣,也在所不惜了。由于危险性系数不高,因此也常见到一些中老年人在一边玩耍,他们倒也不是很讲究,从坐着滑,到倒着滑,尝试各种方式的乐趣。
滑雪的气氛总是显得格外浓厚,编辑甚至将这里的项目玩了个遍,雪地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家熟知的电影《零下八度》中的爱斯基摩犬,它们是拉雪撬的狗,尝试坐在雪橇上被它们牵引着一路滑过雾凇林。一旦拉上雪撬,即使是漫天大雪也阻止不了动物们撒着欢儿向前冲的脚步,和这些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相处感觉甚为温馨。
如果要体验更刺激的雪上运动,那非“雪上摩托”莫属。一辆车只够坐两个人的位置,编辑由于不懂驾驶技术,只得让Ice坐于前排。车子一发动马达,驰骋的速度就变得飞快,感觉似乎在飞奔。在些许颠簸中我们驾驭着“雪上摩托”往下坡雪地里飞驰时,由于脸暴露在外面,被风刮着真是刺骨地冷。编辑连忙紧紧拽住友人的胳膊,闭住眼睛心里就一个念头:“我不要掉下去!”
编辑补充
衣物
建议至少准备一件宽大防水的长款羽绒衣,里面最好能多穿一些衣服。保暖内衣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建议要带一套睡衣,因为哈尔滨市内暖气实在太给力,如果保暖内衣太厚的话,晚上睡觉时会非常不舒服。如果可以的话,去本地买棉鞋吧,50元人民币足够了,自己携带的鞋子怕是在冰天雪地里扛不住。
其他必需配置品
白茫茫的新雪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高达95%,这时候雪面的光亮程度接近于太阳光,直视雪面就相当于直视太阳光,对眼睛的伤害很大。阳光充足的时候,在雪地逗留太长时间,或者外出游玩时没有戴防护镜,在3-8小时后双限可能会发生畏光、流泪、刺痛、难以睁开等症状,也就是雪盲症。编辑建议雪地游玩时注意适度的休息,还要加强必要的防护措施。
东北神兽傻袍子“草泥马”0ut了
滑雪累了,可以在双峰林场里没有目的地转悠,你会不时发现一些动物,如野兔、土鸡等。马圈里的几只马匹懒散地吃草,趁势还能拿一堆草给马匹喂食,当地人也不介意,还跟我们微笑着打招呼:“你不是这里的人吧。”“从上海来的。”我告诉他。“上海是个繁华大都市,我这一辈子都没去过。”当地的东北人大多淳朴、热情,喜爱跟你聊天,放声爽朗地笑,似乎这样的日子就觉得满足。 寻找驿站的路上,一所民居门口有一位十多岁的孩子端着一碗黏糊糊的浆糊,与爷爷一同贴春联与窗花,孩子告诉我,每每在这个时候,通常奶奶就用面粉加水熬制浆糊,自制的黏性特别好,春联贴着一整年都不会掉落。也只有下到这样的乡下镇里,才能看到如此生活化的场景,过年的味道无比浓郁,蕴含着人们对于来年的期盼。
民居转角的角落里藏着一只类似“草泥马”的动物,那位爷爷告诉我它叫袍子,是北方常见的一种矮鹿。这只雌袍子由于头顶没有角,因而更不像鹿,顿时觉得“草泥马”out了。袍子并不怯生,见到人就直直地盯着人看,但是一旦受惊,尾巴的白毛便会惯性地炸开。据说在森林中,猎人一枪没打中,袍子跑了猎人只需守株待兔就行,因为过一阵子,袍子又会回跑原地看看刚才发生什么事,真是“好奇害死袍”。这等天然萌物难怪会得到“傻袍子”的绰号了,由于又傻又楞,东北人骂人傻常沿用“袍子”一词。它们的奇葩行为真可谓新一代的神兽,更有人将它封为“雪泥马”。
东北“土著文化”吃喝睡觉均在炕上
“雪乡”里的旅馆大多都很简陋,装修有点陈旧,基本上两三百元一天包吃包住。由于这边的居民多是林场的职工,家门前的门牌上总会标示着“林场工人之家某某号”,而这些工人之家只要有空房间,基本都能接待游客。但是一些住宿还是有些许简陋的,室内没有卫生间,冰天雪地里半夜起来跑到室外“方便”可真是为难。因此,提前预订客栈十分有必要。之前有游客由于订不到房间,寻寻觅觅找了一家840元一晚的驿站,结果环境就如同市区六七十的小宾馆,被宰得刀光见影。雪乡有句话:“千年等一回,只为坑你一个月。”这当然只是编辑扯淡的笑话,但却也是事实。
编辑终于找到了预订的周大姐家庭驿站,就立马放好行李安顿了下来,客房二十平方米的面积还算凑合。由于是中午时分,大娘就立马给我们生饭,从屋子外头取下挂着的玉米、红辣椒等自家种植的食材,用的还是复古的土灶,弄点柴火就在下面烧。一些马迭尔冰棍就那么放在冰箱里头,大娘说这些客人都可以随便吃,反正餐食都是全包的。到了东北没尝过马迭尔冰棍,就好比去了北京没到访过故宫与长城似的。
不一会儿,屋子里已经香气四溢,大娘将低矮的炕桌凳摆在炕上,各自盘腿而坐。这里头原来还有规矩,通常是家里头的长辈坐最里面,女人坐在最外围,看来东北人的男尊女卑思想,到如今还是有点严重的。据大娘讲,家里的孩子一般写作业或玩耍也都在炕上,东北的这种“土著文化”习惯吃喝睡觉就在这个地方,果真名副其实地应了“吃了睡、睡了吃”那句话。由于天气寒冷干燥,东北菜多以炖菜为主,果然很实在。小鸡炖蘑菇、玉米炖排骨、猪肉炖粉条、锅包肉这些烹制的地道东北农家饭分量十足,再喝两口呛人的纯粮小烧。要是在上海吃上这么一顿,花个一百大洋那是至少的。由于天气严寒,热量消耗迅速,吃饱饭随便溜达溜达又感觉饥饿了,怪不得东北人长得那么彪悍,想必都是给粮食给撑的。
在这个村庄,你还可以亲自体验做一回“伐木工人”,编辑跟老板借来锋利的锯子,与友人一同到雪地上寻找些木桩,大伙儿找到一块横卧着的木桩就雀跃不已,当下将其切成一块块的柴火,再搬回屋子里让其燃烧供炕产生热量。这过程就好似野外求生与探险。东北一年里几乎有半年的时间其冷无比,农村又没有地暖这些现代设备,房间里的取暖问题,基本都靠炕解决。北方用土或砖砌成,席子下面有孔道与烟囱与锅灶相通,眼看着柴火燃烧,大伙儿都很兴奋,纷纷挨个出主意。不过“火炕”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温度不易把握。
冬天入夜比较早,四点不到夜就差不多全黑了,夜晚的村庄显得宁静,屋子上方烟雾从烟囱里透出来,村民们早早就睡觉休息了。窗外就是雪景,只剩下对面几家暖黄微弱的灯光。躺在电视里才出现过的炕上,身子底下硬邦邦的类似木板床。刚开始的时候有点不惯,毕竟睡惯了高床软枕,但过了一两天后,却慢慢习惯这种睡觉方式。不夸张地说,暖烘烘得有点类似韩国汗蒸。
镜泊湖破冰捕鱼
编辑在雪乡待了几天想寻找点新乐子,就按照网上的攻略,准备乘坐雪上摩托或观光车前往五公里外的羊草山看日出,驿站里的大娘立马阻止了编辑的念头,她告诉我待在雪乡里照样可以欣赏绝美的“咸蛋黄”,何必花上一个半小时的徒步时间,既寒冷又颇为辛苦,专程登“雪山”看日出实在没有必要。如果有这个闲情逸致与精力,还不如去镜泊湖看渔民破冰冬捕,甚至还可以亲自“捞”大鱼。
壮士跳悬崖引得无数美女尽“折腰”
随着天气转冷,国内多数景区逐渐进入淡季,但地处东北的镜泊湖却意外地热闹非凡,真乃“越入冬越热闹”,一扫平日“留不住人’的窘况。来访之前,只记得这里有一个美丽动人的红罗女传说,红罗女手中有一副消灾弭祸的宝镜,百姓哪里有难就去营救,就像现实版的雷锋与义工,结果惹怒了天庭中的王母娘娘,交涉途中宝镜掉入人间化为镜泊湖。虽然这剧情很“狗血”,却也不阻止不了大冬天里,编辑一窥究竟的信念。
平日里前往镜泊湖,不外乎就是站在观瀑亭上,一窥吊水楼瀑布从断层峭壁上飞泻而下的磅礴之势,就像一群四蹄生风的白马如潮水般涌来。这瀑布虽处于国内纬度最高,但瀑布就是瀑布,也不过就是普通的景点,如此而已。但寒冬里的这座高山堰塞湖倒是与众不同,见不到鱼跃鸟飞的场景,零下三十多度的气候下,湖面结成厚厚的冰层,冰层下的湖水依旧流淌不息,每年这样的结冰期据说维持五个月。吊水楼一改往日瀑布倾泻而下的情景,凝结成冰柱悬挂,周边的树木挂着厚厚的雾凇。“冬日玩湖”恐怕是北方此等极度严寒之地才能玩到特别吧。一位壮士待在瀑布悬崖边,周围围满了人,一度以为这位男子欲轻生,只见其纵身一跃,当下令编辑触目惊心,心想这下果真“壮士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壮士从湖里钻出水面,将头发一甩,远远望去似乎有六块腹肌,引得无数美女弯腰相看欢呼雀跃。据编辑身边的路人讲,这位壮士最近每天都会在此“跳悬崖”,其实乃悬崖跳水第一人,可谓虚惊一场。
祭湖醒网头鱼拔头筹
编辑去的时候正巧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捕鱼节,渔民们还会在镜泊湖上破冰捕鱼,这是这片区域特有的冬令活动。身着满族打扮的人会在湖上祭湖醒网,习俗源于镜泊湖地区拥有一批满族人,满族先民信奉萨满教,因此早于辽金时期就曾经有冬捕的记载,也是先民冬季赖以谋生的重要手段。那些身穿白羊皮袄的渔民喝下一杯壮行酒以壮士气后,开始捕捞湖鱼。
只见带头的渔民选用了冰面打好冰眼,撒下天罗地网,随后几个壮汉男丁将渔网用力地拉上岸,这是一种特殊的捕鱼方式。花鲢、白鲢、红尾等各式湖鱼被拖出冰面,又被迅速冻住,这等数量唯恐要几辆无敌大卡车才装载得下’场面壮观得令围观群众拍手叫绝。当下社会还在为港姐选美比赛争议得水深火热时,这里的湖鱼比的却是“重”。“冬日第一捕”中会挑选一只最丰腴的鱼(就是传说中的“头鱼”)进行拍卖,拍得“头鱼”的人据说来年都会有好运气呢。这“头鱼”重达几十斤,个头硕大,体态丰腴,颇多游客纷纷加入难得的头鱼宴,这边的湖鱼据说在唐朝时一直被作为皇室贡品。在冬捕冬挂“梦鱼”区,兴致勃勃的游客已亲自尝试起这种捕鱼体验,拽着小网模仿渔民们的动作,还像模像样,无论是挂网捕鱼还是拉网捕鱼,图的就是种互动的欢腾。
到镜泊湖过节,其中一个重要节目就是吃一顿鱼餐,在另一个区域的“冬钓游乐园”游客叉着鲜鱼就地烧烤,或者也不放什么调料,直接下锅。假若你是从来不下厨房的“大小姐”,那么也可以品尝由“渔公渔婆”现场烹饪的铁锅炖鱼、鱼火锅、全鱼宴等纯正的镜泊湖渔家宴,这可是牡丹江美味饕餮中的重中之重。像湖里的鲫鱼,一条可达两三斤,这么鲜嫩的湖鱼用以烹制鱼汤或红烧,完全不用考验技艺,都乃鲜美至极。其中当地以镜泊鲤鱼丝最为出名,镜泊鲤鱼丝实际上就是集各种“细丝”之所长融合成一道。取鱼身两肋之肉,切成八寸长的细丝,之后还得用陈醋浸泡些许时间,加入金针菇等细丝,最后淋上糖蒜汁,小磨香油等佐料调制而成,味道无比鲜香爽滑。
编后
此趟编辑的东北牡丹江之行虽然顶着严寒地洞的天气,但依旧收获颇丰。向外望去,入冬后银装素裹的场景犹如一条水墨长廊。当地绝美风景与多元的异域人文都给编辑留下深刻的印象。家家户户剪窗花、挂年画、贴对联、蒸粘豆包等东北过大年的喜庆气氛颇为热闹,编辑在此体验纯正的东北民俗之余,也感悟到了博大深厚的东北文化。
编辑补充
今年第三届镜泊湖雪域之窗暨冬捕节期将从2014年1月6日至3月3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