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阔的辽西走廊上,散落着众多辽代古塔,它们不但是宗教信仰的载体,也承担着水陆交通指路标的作用。第一次踏上辽西大地,我们的目标就是寻访这些伫立千年的古塔.并由此阅读附着于石塔之上的辽代历史。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不过山桃与杏花还是悄然绽放。一路踏着春光,从江南北上。在寻访辽塔之前,特意在杭州停留一日,去看了著名的六和塔。烟雨江南中的木构宋塔,身姿清秀,衬着桃红柳绿,煞是好看。而当我看到了第一座辽塔,才发现,虽然北方的辽国与大宋几乎同处一个时代,但在建筑风格上却有着迥异的美感。
总的来说,辽塔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古塔大致相同,一般都由基座、塔身、塔檐和塔刹等几部分组成,部分塔还有地宫和天宫。但与我此前见过的古塔不同的是,修建辽塔的工匠把建造重点放在了塔身的第一层,赋予它最隆重的布局和最华丽的装饰。
彼时的工匠,把他们所信奉的神灵与喜爱的世俗生活,通过一层层的雕刻,凝固在塔上。从下往上细细欣赏,须弥座上有束腰部分,通常设有四到六处壶门,里面刻有乐伎、花鸟、神兽、伏狮等。最迷人的是那些伎乐,他们或演奏或舞蹈,手中所持的乐器有不少都来自遥远的西域。事实上,在佛教东传的路线图中,辽西走廊本就是重要的一站。
在塔身第一层的各个平面中,能工巧匠总会妥帖地安排好佛与菩萨、飞天的位置,再在相应的位置装饰祥云、华盖与灵塔等图案,不管是纵向长方形还是横向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从哪个角度欣赏起来都会觉得详略得当又重点突出。
在看过崇兴寺双塔之后,更加深了我对辽塔的结构与艺术风格的认知。
崇兴寺双塔位于北镇市医巫闾山之东。这座山在古代或许比现在的五岳还要出名,它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天地山川仪式常去的“北镇”之山,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族也视它为神山。据《辽史》记载,辽代的九个皇帝中有三个就葬于医巫闾山的显、乾二陵。从公元947年至1107年,辽代各朝皇帝都曾到过此地。崇兴寺双塔也应该是兴建于这一时期。
从远处看,崇兴寺双塔东西对峙,高度几乎一致,但工匠巧妙处理了两塔塔檐的间隔,就使之看起来东塔清秀,西塔巍峨。它的形制也与广济寺塔几乎相同,在同行老师的指点下,我们仔细观察,发现两座塔的基座上,出现了很多胡人的形象。例如在壶门之中,雕刻有胡人献宝图案,一些演奏中的伎乐人,也有着显著的胡人特征。这些雕刻,为今天辽国历史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公元十世纪,契丹建立辽国之后,在全国设上、中、南、西、东五京。其中中京大定府以南的大凌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五京往来之间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辽在此地设有五州,其中的霸州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从朝阳市区出城,沿大凌河一路往西南方向而行,沿途我们看到了三座辽塔,均矗立于河畔丘地,十分醒目。可以想见,在千年以前,船只行驶于大凌河上,这些高塔,也应当承担着为行人指明航向的作用。
与黄花滩塔的第一面,称得上惊艳。古塔伫立在一座小山坡上,四周是果园,满山遍野的桃红杏白,盛开在四月的阳光之下。穿行在果园中间的小路上,曲曲折折,走了半晌,古塔依然在视野的前方。此情此景最宜入画,我们也不着急,以花为前景,不停地拍着古塔。
终于走到古塔下,有了前几次看塔的经验,我们立即发现,基座与塔身第一层的布局与众不同。
八棱观塔位于高高的山丘之上,爬上去颇费了一点儿劲。初初看去,这座塔与其它见过的八角密檐塔大同小异,但仔细端详,特别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十三层密檐的每一层都有砖仿的斗拱,而且形制各一,有转角铺作,有补间铺作,使得塔身整体线条突出,非常壮观。而其它辽塔,通常只是第一层塔檐上饰有铺作。再看,除了莲台坐佛两侧刻有灵塔,在基座束腰位置,也饰有大小不一的灵塔。细细数去,全塔上下竟然有48座小塔。如此繁杂的雕饰,难怪会让我们眼花。
站在八棱观塔下,放眼望去,大凌河从容向东而去,远处的东平房塔和黄花滩塔依稀可见。正是这些辽塔,共同守望着大凌河河谷地带的富庶与安宁。
朝陽北塔塔身第一层的砖雕,是我此行看过的最完美的布局。主佛端坐莲座之上,头戴华美宝冠,两侧各有肋待菩萨,跪坐莲座上,手捧法器。身旁是一座灵塔。坐佛顶部华盖两侧,各有一名飞天身处祥云之中,衣带飘飞。更妙的是飞天身边又有一对飞天手捧华盖,同样身姿优美。所有的雕刻都精致细腻,经得起时光的流逝和长久的端详。
擅长造塔的柳城人作品,当然不会只有这一座北塔。在城郊凤凰山麓,有一座云接寺塔,同样令人赞叹。到达山脚时,阳光灿烂,抬头望去,白云朵朵,一座高塔耸立山间,几与云接。于是明白了这个名字的由来,竟是如此贴切。
清明时节,北方乍暖还寒,不过山桃与杏花还是悄然绽放。一路踏着春光,从江南北上。在寻访辽塔之前,特意在杭州停留一日,去看了著名的六和塔。烟雨江南中的木构宋塔,身姿清秀,衬着桃红柳绿,煞是好看。而当我看到了第一座辽塔,才发现,虽然北方的辽国与大宋几乎同处一个时代,但在建筑风格上却有着迥异的美感。
总的来说,辽塔的结构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古塔大致相同,一般都由基座、塔身、塔檐和塔刹等几部分组成,部分塔还有地宫和天宫。但与我此前见过的古塔不同的是,修建辽塔的工匠把建造重点放在了塔身的第一层,赋予它最隆重的布局和最华丽的装饰。
彼时的工匠,把他们所信奉的神灵与喜爱的世俗生活,通过一层层的雕刻,凝固在塔上。从下往上细细欣赏,须弥座上有束腰部分,通常设有四到六处壶门,里面刻有乐伎、花鸟、神兽、伏狮等。最迷人的是那些伎乐,他们或演奏或舞蹈,手中所持的乐器有不少都来自遥远的西域。事实上,在佛教东传的路线图中,辽西走廊本就是重要的一站。
在塔身第一层的各个平面中,能工巧匠总会妥帖地安排好佛与菩萨、飞天的位置,再在相应的位置装饰祥云、华盖与灵塔等图案,不管是纵向长方形还是横向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从哪个角度欣赏起来都会觉得详略得当又重点突出。
在看过崇兴寺双塔之后,更加深了我对辽塔的结构与艺术风格的认知。
崇兴寺双塔位于北镇市医巫闾山之东。这座山在古代或许比现在的五岳还要出名,它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天地山川仪式常去的“北镇”之山,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族也视它为神山。据《辽史》记载,辽代的九个皇帝中有三个就葬于医巫闾山的显、乾二陵。从公元947年至1107年,辽代各朝皇帝都曾到过此地。崇兴寺双塔也应该是兴建于这一时期。
从远处看,崇兴寺双塔东西对峙,高度几乎一致,但工匠巧妙处理了两塔塔檐的间隔,就使之看起来东塔清秀,西塔巍峨。它的形制也与广济寺塔几乎相同,在同行老师的指点下,我们仔细观察,发现两座塔的基座上,出现了很多胡人的形象。例如在壶门之中,雕刻有胡人献宝图案,一些演奏中的伎乐人,也有着显著的胡人特征。这些雕刻,为今天辽国历史的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材料。
大凌河边,一眼揽尽三座塔
公元十世纪,契丹建立辽国之后,在全国设上、中、南、西、东五京。其中中京大定府以南的大凌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也是五京往来之间的重要水陆交通要道。辽在此地设有五州,其中的霸州就是今天的朝阳市。
从朝阳市区出城,沿大凌河一路往西南方向而行,沿途我们看到了三座辽塔,均矗立于河畔丘地,十分醒目。可以想见,在千年以前,船只行驶于大凌河上,这些高塔,也应当承担着为行人指明航向的作用。
与黄花滩塔的第一面,称得上惊艳。古塔伫立在一座小山坡上,四周是果园,满山遍野的桃红杏白,盛开在四月的阳光之下。穿行在果园中间的小路上,曲曲折折,走了半晌,古塔依然在视野的前方。此情此景最宜入画,我们也不着急,以花为前景,不停地拍着古塔。
终于走到古塔下,有了前几次看塔的经验,我们立即发现,基座与塔身第一层的布局与众不同。
八棱观塔位于高高的山丘之上,爬上去颇费了一点儿劲。初初看去,这座塔与其它见过的八角密檐塔大同小异,但仔细端详,特别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突然醒悟过来,原来十三层密檐的每一层都有砖仿的斗拱,而且形制各一,有转角铺作,有补间铺作,使得塔身整体线条突出,非常壮观。而其它辽塔,通常只是第一层塔檐上饰有铺作。再看,除了莲台坐佛两侧刻有灵塔,在基座束腰位置,也饰有大小不一的灵塔。细细数去,全塔上下竟然有48座小塔。如此繁杂的雕饰,难怪会让我们眼花。
站在八棱观塔下,放眼望去,大凌河从容向东而去,远处的东平房塔和黄花滩塔依稀可见。正是这些辽塔,共同守望着大凌河河谷地带的富庶与安宁。
朝陽北塔塔身第一层的砖雕,是我此行看过的最完美的布局。主佛端坐莲座之上,头戴华美宝冠,两侧各有肋待菩萨,跪坐莲座上,手捧法器。身旁是一座灵塔。坐佛顶部华盖两侧,各有一名飞天身处祥云之中,衣带飘飞。更妙的是飞天身边又有一对飞天手捧华盖,同样身姿优美。所有的雕刻都精致细腻,经得起时光的流逝和长久的端详。
擅长造塔的柳城人作品,当然不会只有这一座北塔。在城郊凤凰山麓,有一座云接寺塔,同样令人赞叹。到达山脚时,阳光灿烂,抬头望去,白云朵朵,一座高塔耸立山间,几与云接。于是明白了这个名字的由来,竟是如此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