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角膜水肿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关键词:白内障;治疗;效果
白内障是导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老年白内障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17只患眼)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1至89岁,平均年龄(73.34±3.17)岁,合并症:高血压(原发性)42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1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45例)、双号为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患眼数量、例数等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老年性白内障诊断标准,依据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核硬度均为Ⅳ度及以上;②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③既往无白内障手术治疗史;④无青光眼、眼外伤、葡萄膜炎等合并症;⑤无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⑥无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⑦未处于妊娠、哺乳、产褥等生理特殊时期;⑧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⑨患者对本次研究所需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良好耐受性,可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较高;⑩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 研究方法 对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实际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临床医师完成其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角膜水肿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手术治疗 ㈠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消毒铺巾后于孔膜(角膜缘上方1mm)处给予垂直手术切口(弧形),该切口满足长5mm、深超过巩膜厚度50%等条件,向前利用隧道刀将其分离至角膜缘内1mm处并利用穿刺刀(规格3.2mm)刺入前房,之后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使其撑起,待截囊后水分离及水分层,于核边缘将粘弹剂或平衡盐液(少量)注入核内使其与前房完全脱位,根据患者核直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手术切口,经晶状体套环入核后托起,同时对切口后唇轻压使其娩出,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囊袋中并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常规缩瞳(卡米可林)并将灌注液与前房内粘弹剂、缩瞳剂置换(若手术切口较大无法形成前房,则给予1针切口缝合后对前房实施冲洗),尼龙线(10-0)间断缝合切口,将5mg地塞米松磷酸钠及4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于球结膜下注射并包扎;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与研究组相同,待截囊且水分离、水分层后吸取晶状体皮质,于核上刻蚀一条深沟槽,乳化方向自刻蚀沟向赤道部,利用裂核钩同时自晶状体核赤道部至超声乳化头方向将晶状体核劈裂,将其中一块碎核吸住并乳化吸出,直至核及皮质乳化吸出,乳化过程中将压力维持在(-150)-(180)mmHg范围内,流速每分钟26ml,能量30%-50%,粘弹剂注入前方囊袋内,根据所需植入晶状体大小适当更改手术切口长度,待植入成功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治疗前视力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并发症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1],老年性白内障属于退行性病变,多数由晶状体老化所致,但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生原因,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习惯、结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老年白内障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2],目前临床常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manual sutureless small-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surgery,SICS)、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等方式治疗白内障患者,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白内障首选治疗方法。但有研究显示[3],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医疗设备要求较高,且操作者学习曲线较长,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此外,由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时损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利于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后,其视力恢复情况较为理想,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3.33%;研究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此法可在保障患者疗效的同时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与赵镇芳[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明明,张辉,邹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32(2):261-262.
[2]赵军民.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28(1):67-69.
[3]孙韧.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4]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11(8):1407-1408.
关键词:白内障;治疗;效果
白内障是导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也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将于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老年白内障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共117只患眼)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61至89岁,平均年龄(73.34±3.17)岁,合并症:高血压(原发性)42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1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45例)、双号为对照组(45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患眼数量、例数等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制定的老年性白内障诊断标准,依据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核硬度均为Ⅳ度及以上;②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③既往无白内障手术治疗史;④无青光眼、眼外伤、葡萄膜炎等合并症;⑤无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⑥无恶性肿瘤、精神类疾病;⑦未处于妊娠、哺乳、产褥等生理特殊时期;⑧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机体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⑨患者对本次研究所需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良好耐受性,可积极配合治疗,依从性较高;⑩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
1.2.2 研究方法 对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实际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临床医师完成其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病历资料、询问当事医护人员、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角膜水肿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手术治疗 ㈠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消毒铺巾后于孔膜(角膜缘上方1mm)处给予垂直手术切口(弧形),该切口满足长5mm、深超过巩膜厚度50%等条件,向前利用隧道刀将其分离至角膜缘内1mm处并利用穿刺刀(规格3.2mm)刺入前房,之后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内使其撑起,待截囊后水分离及水分层,于核边缘将粘弹剂或平衡盐液(少量)注入核内使其与前房完全脱位,根据患者核直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手术切口,经晶状体套环入核后托起,同时对切口后唇轻压使其娩出,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囊袋中并植入PMMA人工晶状体,常规缩瞳(卡米可林)并将灌注液与前房内粘弹剂、缩瞳剂置换(若手术切口较大无法形成前房,则给予1针切口缝合后对前房实施冲洗),尼龙线(10-0)间断缝合切口,将5mg地塞米松磷酸钠及4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于球结膜下注射并包扎;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规消毒铺巾,手术切口与研究组相同,待截囊且水分离、水分层后吸取晶状体皮质,于核上刻蚀一条深沟槽,乳化方向自刻蚀沟向赤道部,利用裂核钩同时自晶状体核赤道部至超声乳化头方向将晶状体核劈裂,将其中一块碎核吸住并乳化吸出,直至核及皮质乳化吸出,乳化过程中将压力维持在(-150)-(180)mmHg范围内,流速每分钟26ml,能量30%-50%,粘弹剂注入前方囊袋内,根据所需植入晶状体大小适当更改手术切口长度,待植入成功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 两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治疗前视力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改善效果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并发症 两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1],老年性白内障属于退行性病变,多数由晶状体老化所致,但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生原因,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习惯、结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老年白内障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2],目前临床常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manual sutureless small-incision extracapsular cataract surgery,SICS)、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等方式治疗白内障患者,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较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疗效显著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白内障首选治疗方法。但有研究显示[3],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医疗设备要求较高,且操作者学习曲线较长,不利于临床推广使用。此外,由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时损伤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不利于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后,其视力恢复情况较为理想,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3.33%;研究组老年白内障患者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但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此法可在保障患者疗效的同时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与赵镇芳[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明明,张辉,邹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2,32(2):261-262.
[2]赵军民.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白内障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28(1):67-69.
[3]孙韧.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872-1874.
[4]赵镇芳,段香星,宋亚玲,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4,11(8):1407-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