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治疗的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经分析总结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此几种原因给予产妇实施早期预防措施,能明显避免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剖宫产; 术后; 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64
   产科常应用的剖宫产手术为一种有创的手术,此手术也易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此并发症会导致产妇可能出现败血症等严重情况,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对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收治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早期预防措施,以避免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2011年9月收治36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总分娩产妇为961例,发生率为3.7%。产妇的年龄为21~37岁,平均(27.2±2.8)岁;其中9例为经产妇,27例为初产妇。所有产妇术后都有切口渗液、皮肤红肿、压痛、脓性分泌物等表现,并均有发热的表现,为38.2 ℃~39.8 ℃,平均(38.7±0.9)℃。所有产妇的术后切口感染诊断标准均符合第3版《妇产科手术学》中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其切口加强换药。7例患者行Ⅱ期缝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36例产妇的产前体检资料及住院病例资料,包括产妇的体重、腹部脂肪厚度、生殖道感染、切口长度、年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2 结果
   所有产妇经治疗均痊愈出院。经分析总结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36例产妇中,17例(47.2%)产妇有生殖道感染,13例(36.1%)产妇腹部脂肪厚度大于4 cm,11例(30.6%)产妇手术时间大于1 h,8例(22.3%)产妇术中出血大于200 ml,7例(19.4%)初产妇年龄大于35岁,5例(13.9%)产妇体重大于100 kg。产妇多有两种以上原因。
  3 讨论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应用的手术生产治疗方法,其可挽救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但此手术治疗应慎重实施,因手术创伤会对产妇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切口抗感染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我国的剖宫产实施率很高,故早期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2]。
   本组资料显示,生殖道感染,腹部脂肪厚度,手术时间为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产妇的生殖道感染应在产前就应进行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身的卫生意识,如在产期发生生殖道感染,应在分娩前彻底根治,避免产妇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降低其发生率。腹部脂肪肥厚也是致使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其可致使产妇的切口张力过大从而让切口过长,且易于形成死腔。一些产妇在怀孕后盲目地补充营养,致使其体重增加,腹部脂肪过厚。有文献显示,产妇的腹部脂肪厚度大于4 cm时,其皮肤会有明显的皱褶,在给予其进行的消毒处理切口时,易造成消毒不彻底,或因为切口长度过长从而致使其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发生,引起切口感染的发生。手术时间过长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其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故术者应要避免手术时间过长,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初产妇的年龄大于35岁属于高危产妇,其也会影响切口感染的发生[3-4]。
   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应在产前检查中就做好相应预防工作,要求产妇保持体重正常,告知其补充营养不应盲目,应适度,注意少食多餐。产妇在怀孕期间应多活动,尤其是孕晚期,其在休息时要使用侧卧微屈的体位,这样可以降低产妇的腹部张力。产妇在临产时应勤对其进行观察,并要及时正确处理难产指征。并要尽量减少肛查,阴道检查的次数。术前应要求患者进行手术部位的清洗,手术时应彻底消毒。在切口缝合时要重点注意产妇的腹部皮肤皱褶部位,应要消毒彻底[5-6]。
   综上所述,产前早期给予产妇实施预防措施,减少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针对此几种原因,给予产妇实施早期预防措施,能明显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l6.
  [2]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术前相关因素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8):495.
  [3] 杜明玉,王云霞,刘萍,等.剖宫产切口感染54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3):98-99.
  [4] 王英姿.导致剖宫产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25-126.
  [5] 伏萍艳.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82-84.
  [6] 周冰,李春梅.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处理l8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7):537.
  (收稿日期:2012-02-13) (本文編辑:李静)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二次剖宫产术480例,随机分为改良腰硬联合组、传统腰硬联合组两组。改良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1 ml,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立即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5 ml,5 min没有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后,根据麻醉平面注入0.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度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度贫血患者52例,给予静脉滴注蔗糖铁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及两种药物的临床副作用。结果:5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常规剂量他汀药物血脂控制不佳的冠心病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药物治疗组62例(依折麦布1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和双倍剂量他汀药物治疗组6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持续24周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菜油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观察服用矿区暴露饮用水是否会增加闽西地区居民胃癌的发病率。方法:调查闽西地区相关流域水体污染情况,以及调查2005-2009年闽西地区居民饮用本地区饮用水后胃癌的发病率情况。结果:闽西虽然地处戴云山脉西北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矿山生产活动频繁,以及地质暴露辐射较多,但是却未对闽西相关流域水体造成相关污染。2005-2009年,闽西地区男性胃癌发病10
期刊
【摘要】 目的:对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使用方法进行改良并总结。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83例改良使用NZ-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临床资料,全部为经股动脉穿刺置鞘,其中行全脑血管造影患者68例,神经介入治疗患者15例。总结使用方法,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安置顺利,1例患者安置过程中一过性不适,安置术后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
期刊
【摘要】 参考我国近10年的急诊心肺复苏培训方法,结合本院实际运行情况研究发现,多种培训模式并存,以导师授课模式、视频指导自学模式、模拟急救场景模式为主的急救培训模式,各有优缺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传统心肺复苏培训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培训模式; 优化组合  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对2型DN患者分组,观察血清IL-8、IL-10水平的改变。结果:糖尿病3组的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且与及血肌酐呈正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8、IL-10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观察DN病情及判断DM预后的参考指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低温环境下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的变化。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只。两组家兔均置于自然低温环境下(10 ℃、5 ℃、0 ℃、-5 ℃)暴露30~60 min后做肢体导联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率、ST段及T波的变化。结果:10 ℃、5 ℃及0 ℃自然低温环境下实验组心律失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自然低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在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60例患者及210例正常人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D-二聚体(DDimer)、血栓前体蛋白(TpP),对各项指标在诊断血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前护士自我效能感与情绪枯竭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自我效能感与去人格化倾向维度无明显相关性。实施干预措施后,病房、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