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课”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q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不足的背景下, “两课”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同时,完全有能力和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精神健全、人格完善、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为了实现“两课”人文教育的目标,两课教学及两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人文背景、知识、素养方面加强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人文素质;两课教学;人文教育
  作者简介:王华(1972-),女,新疆和静人,陕西教育学院政法系,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陕西 西安 71006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校学生迅猛发展,在高校扩招与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高校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实际教学中都有重视科技教学、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倾向,导致大学生人文素质严重不足,这与高等教育的长远目标是不相符的。“两课”在高校教学中占有一定比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对“两课”教学所承担的人文教化功能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现状
  1.学习功利化与品行修养的落差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下,高校迅速扩张,使大部分学校都忙于追求规模扩张、经济效益和硬件建设;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部分高校失去了其必须坚持的人文标准,忽视了对人文环境和大学精神的培育,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表现出很强的功利主义的办学倾向。
  一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教育的功利价值,强调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及为个人职业生活作准备,而忽略了教育对人生关怀和人性提升所具有的非功利性价值。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把提升学历、考取证书作为改变自己命运的跳板,这就促使部分大学生对文凭与证书多了一份急功近利的盲目追求,而少了对科学文化本身的追求与热忱;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技能学习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提升;在发展取向上只重眼前而不顾长远。这种功利主义思潮使得高职学生学风浮躁,缺乏钻研精神,缺乏品性修养的培养。他们不仅对中西方蕴涵丰富人文知识的书籍很少问津,而且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问题也缺少钻研。不仅缺乏文化上的厚重感,而且也缺乏广阔的专业视角,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个人本位凸现与集体主义失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但这不意味着自我与他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对立。然而,在现实选择中,大学生越来越凸显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价值高于一切的价值选择。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心目中没有他人、集体与社会,只是今天的大学生更关注小我的价值。这种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是强烈民族认同和爱国热情,另一方面则是为国家建设奋斗的决心和准备不足;一方面要求集体对个人关注和尊重,另一方面则又认为集体的存在压抑了个性的张扬,表现出散漫的组织纪律性和对集体的游离状态;一方面呼唤以人为本,人文关怀,要求他人和社会对自身的关怀,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缺乏对周围同学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给予合理的引导,就会使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形成系统、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引导不利,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随波逐流,甚至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3.拜金主义流行与精神追求低俗化
  当代大学生在人文追求上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人文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矛盾。人文关怀主要侧重于社会责任的承担、道德目的的追求及理想人生的实现,现实关切侧重于个体本位的增强、功利实用的求取和现实人生的关切。大学生在感慨道德滑坡,理想、信念、价值沦丧的同时,许多学生则形成了以具体功利为追求目标、以感官享受为满足的世俗化价值取向,评判个人的伦理、价值标准,也更倾向于金钱和财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流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找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家庭”等职业、生活理想方面,只有少数人把自己的人生与社会责任、承担义务、乐于奉献相联系在一起。
  二、“两课”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广义的人文教育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天文”指的是自然科学,“人文”指的是社会科学,其中自然包括了思想政治类的相关思想。《辞海》则对人文科学作了如下解释:“人文科学源于拉丁文Humanitas,意指人性、教育”,广义的人文科学“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人文艺术的研究,包括哲学、经济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可见,人文学教育和“两课”思想政治教育在总体上是归于广义的人文科学。
  “两课”虽然属于人文素质课, 却不能涵盖人文科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精神成人”,在于培养出具有健全的精神、独立的个性、完善的人格、强烈的责任感和富于创造力的新人,以发展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本我与自我关系、人己关系、物我关系的能力为目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朝着合人道、合规律、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的教育。“两课”与一般的人文科学课程不同,“两课”的内容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或者说是支配国家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两课”是我们党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两课”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任务。由此可见,“两课”和人文素质教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有相通之处。
  1.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目标基本一致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教育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塑造人文精神,使学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风貌,培养奉献精神、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两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从而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有关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格、情操和人文精神,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可见,两者目标基本一致。
  2.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内涵相通
  “两课”教学以马列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其许多内容是人文教育内容的经典部分。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科学的教育启迪思想,转化意识,塑造人格,指导行为,最终培养人文精神,其中必然包含爱国主义和集体意识。由此可见,“两课”课程的基本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多有相通之处。
  三、“两课”教学的人文教育目标
  人文教育与“两课”教学的目标一致,内涵相通,使得“两课”在承担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也担当人文教育,使大学生在把握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同时也深切地体会做人的道理。“两课”人文功能概括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天地境界,人类情怀
  “两课”许多内容是以中华民族、中国国情的大视野展开的,如中国初级阶段国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及远景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内容则是从人类生存角度论述的,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世界的和谐等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于各种史料、音像资料帮助学生开阔心胸,超越“小我”的个人中心主义,逐渐形成“大我”的精神境界。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两课”教学和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担当精神
  “两课”内容看似只有枯燥的政治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但当深入挖掘这些理论决策的形成过程,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伟人以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敢为天下先、勇于实践的史实。这些历史背景无疑是感染学生的最好资料,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两课”的实践课教学环节中,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做事的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精神。
  3.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个人修养
  “两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入我国政治领导人的生平事迹、先进人物的成功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成长所必备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在“两课”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接受理论教育,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还要融入真善美的教育,使理论教育生动活泼起来。真正将政治理论课的精神渗透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成为学生行动的自觉,成为日后学生受用终身的教育。爱因斯坦曾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他还断言,科学家“每天的努力并非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文的力量。
  四、“两课”教学人文教育的实现
  1.增加“两课”教学的人文底蕴
  加强“两课”教学的人文底蕴,使学生自觉接受“两课”内容并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两课”的内容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史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将它们渗透在“两课”教学中,会有效改善“两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将文学艺术等形式渗透到“两课”教学中,并在“两课”教学的方法上融入人文理念,重视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讲评式等教学方法,既可以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理性自觉地认可我们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又可以开阔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两课”的人文底蕴更加丰厚,“两课”教学的效果大大增强。
  2.加强“两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人文氛围
  “两课”教学的实践环节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课”教学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突破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在“两课”实践教学环节更多地加入人文色彩的活动,如实地参观革命老区的变化、组织演讲比赛、时事辩论、校园艺术节、人文知识讲座等等;指导大学生将“两课”与做人相结合。通过“两课”教学实践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和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并内化为自身行为,从而树立“两课”丰富多彩的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
  3.加强“两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两课”教师是“两课”教学实现人文教育的主导者,因此,就要求“两课”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两课”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只有教师的人生境界达到较高的层次才能及时发现和耐心引导学生的心理状态,校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且才有可能以自身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两课”教师应不断丰富人文知识并自觉地与教学相结合。以生动、具体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把“两课”抽象的理论变为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写组.《辞海》(哲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13.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3.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3.
  [4]司晓宏.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5).
  [5]马毅.人文精神价值的形而上内蕴——大学人文教育的终极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2008,(2).
  [6]周立新.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及其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08,(3).
  [7]陈海宁.论人文素质教育在“两课”教学中的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从家庭影响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家长的观念及自身素质对子女的影响以及家庭对子女的教育环境的影响这几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庭教育的病理,并针对这些病理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病理;环境  作者简介:滕刚(1985-),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学。(安徽 芜湖 241000)    家庭教育是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的。是个
期刊
摘要:当前地方大学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本文试图用阿特巴赫的中心—边缘学说和生物学上的生态位学说来分析地方大学的发展困境,提出对策,立足地方大学优势,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探讨区域大学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并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  关键词:地方大学;生态位;中心—边缘;文化生态  作者简介:赵霞(1986-),女,陕西宝鸡人,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文
期刊
摘要:在我国电力企业主要实行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背景下,二级(省级)电网企业已经成为了具有相对完全经营管理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主体。如何科学完善省公司(集团公司)对内部各个主营业务单位的综合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已经成为省级电网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健全内部管理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综合绩效评价的基本涵义和主要作用,结合电网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历史沿革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综合绩效评价的进一步完
期刊
摘要:实验教学是“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近机类“工程力学”实验课时减少的情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工程力学;少学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常利武(1977-),男,河南洛阳人,中原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安全;李冬霞(1
期刊
摘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特别明确了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规定,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切实履行和实践;笔者结合目前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这一课题进行思考和解读,阐述科学实践规范的必要性。  关键词:工程;项目经理;责任制  作者简介:曹所江(1967-),男,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基建处科长,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江苏 扬州 225009)刘红军
期刊
摘要: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管理逐步由注重影响教师工作的外部因素向内部因素发展。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重要内部原因。探讨教师管理效能理念,对于提高高职教师管理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管理效能理念;管理有效性  作者简介:王巧兰(1967-),女,湖南冷水江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高级政工师,农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高文(196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贯彻高校质量工程,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实施“基础、综合、系统、创新”的教学体系,提高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质量,课题组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对于提高该课程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启发,并对工科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定位起到指导作用。课题组依托微机接口实验开发平台和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教学优势,建设满足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的计算机
期刊
摘要: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背诵前测、背诵后测和延时测试的成绩,探讨背诵式语言输入对语块习得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背诵式语言输入对学生语块的习得产生显著性功效;背诵式语言输入对语块习得的有效性会因语块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本研究为我国的二语教学提供了启示:作为我国语文学习传统方法之一的背诵式语言输入能弥补中国学生二语输入的严重不足,应该受到重视。习得者应充分发挥背诵式语
期刊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调查发现:目前,工科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较好等优势,但普遍存有实践能力差、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双语教学能力薄弱、教学研究较少等不足,为满足培养新世纪工程师的需求,急需在这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对供电可靠性管理一些实践性的思考,其中包括供电可靠性的概述及思考的意义,影响供电可靠性管理的实际因素,如何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效率,并从组织机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分析,对供电可靠性管理给予了实用性建议。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管理;实践性  作者简介:林蔚(1970-),男,安徽合肥人,合肥供电公司新城客户服务中心,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用电检查。(安徽 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