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丹参单体和苦参碱抑制IL-1β诱导下兔RPE细胞增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PVR发生和发展中的关键细胞,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作用及原理对于防治PVR并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姜黄素、丹参单体、苦参碱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增生的抑制效果。

方法

取第3~4代体外培养的有色兔RPE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细胞结构。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20.0 μg/L IL-1β培养后24、48和72 h RPE细胞的增生率;并检测5、10、20 μg/ml姜黄素和丹参单体IH763-4以及100、200、400 μg/ml苦参碱对IL-1β诱导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抑制率(IC50)剂量。

结果

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形态更加狭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表达呈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顶端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间可见连接复合体。不同质量浓度IL-1β组培养后24、48、72 h细胞增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0.33,P=0.00;F浓度=9.37,P=0.00);组内相邻培养时间点间细胞增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培养时间点相邻质量浓度IL-1β组间细胞增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 μg/L IL-1β培养72 h后细胞增生率达峰值。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丹参单体和苦参碱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姜黄素:F时间=128.75,P=0.00;F质量浓度=334.05,P=0.00.丹参单体:F时间=39.32,P=0.00;F质量浓度=165.57,P=0.00.苦参碱:F时间=267.76,P=0.00;F质量浓度=912.34,P=0.00)。3种药物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组内相邻培养时间点间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邻质量浓度药物组间细胞抑制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24、48及72 h,姜黄素的IC50分别为26.77、19.01和9.45 μg/ml,丹参单体的IC50分别为33.72、23.47和12.56 μg/ml,苦参碱的IC50分别为570.96、352.25和97.50 μg/ml。

结论

IL-1β可促进RPE细胞增生,10.0 μg/L IL-1β促增生作用最显著;姜黄素、丹参单体、苦参碱均可抑制IL-1β诱导的RPE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姜黄素抗增生作用最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及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结合电生理监测在大脑运动区胶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应用BOLD-fMRI及DTT技术、术中超声辅助神经导航并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手术治疗45例大脑运动区胶质瘤患者,术中实时定位中央沟边界,确认中央前、后回以及肿瘤位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对农民体检情况的数据分析,了解该群体基本身体状况,同时针对农民群体的健康管理做探索性研究,为今后农民群体健康管理最佳模式的出台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连续2年组织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下属11个行政村3700余人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安排基本全面的健康体检,在2008年还增加了健康调查问卷。结果在血压与血脂情况分析中,农民的体重指数和市内正常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该
葡萄膜炎是主要以辅助性T细胞(Th)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功能较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s),能有效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主要启动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和调节免疫平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DCs被认为是引起葡萄膜炎发病的起始细胞,可能是葡萄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研究表明,DCs可以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白塞病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中难治的类型之一,多表现为全葡萄膜炎,对视力影响大,病情易反复,通常需要传统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联合使用控制病情,长期使用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大。干扰素、抗肿瘤坏死因子、抗白细胞介素及其受体等新型生物制剂为白塞病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就白塞病葡萄膜炎的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治疗以及二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进行综述。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眼病,表现为受损的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异常修复。PVR的形成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表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等。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涉及Jagged-1/Notch信号通路和RhoA/ROCK信号通路发生细胞上皮-间充质形态改变。RPE细胞的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