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掌握学生的心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音乐教学的程序和方法。
儿童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探索五彩缤纷的世界;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激情。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1.唱唱、动动中感知音乐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思维直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低龄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中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自然投入到我的教学中来。如上《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我在教室里拉上窗帘,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画面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们一进教室就被这美丽的情景吸引住了,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进入了神秘的夜空,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游。在快乐的音乐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在倾听、想象中理解音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上,小学中年级是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学生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随着身心迅速发展,运动觉、听觉的显著增强,接触音乐实践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小学中年级学生,不再单纯追求作用于感官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欣赏课《彼得与狼》中,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遍完整的音乐,而且没有渗透任何与音乐主题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想象。结果超出我的意料,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有的还非常贴近音乐本身主题,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之后我便向学生说了我的想象,实际上暗示了音乐的主题。在听第二遍的过程中,我便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联想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尝试去分析、理解音乐的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听辨表现这些音乐情绪与角色的乐器,就简而易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极为地投入,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了我的“圈套”,悄悄地融入进了音乐。
3.在参与、体验中表现音乐
由于年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思维方式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记忆能力也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以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方案。通过听听、唱唱、讲讲、演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听《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在上海认识一个卖报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了解当时他生活的艰难,写下这首歌时的艰苦背景。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作好先导与准备。
就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而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揮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音乐导人向善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
儿童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睁开眼睛就要寻觅鲜艳、明快的色彩,探索五彩缤纷的世界;竖起耳朵就要倾听母亲的声音和环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美丽、鲜明的色彩与图案可以满足儿童视觉的需要,而优美动听、欢快活泼的音乐便是满足他们听觉需要的最好激情。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让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1.唱唱、动动中感知音乐
小学低年级,这时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教具所吸引。思维直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应根据低龄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他们在唱唱、跳跳、玩玩中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时常给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意境,让学生自然投入到我的教学中来。如上《小小的船》这一课时,我在教室里拉上窗帘,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画面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学生们一进教室就被这美丽的情景吸引住了,随着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进入了神秘的夜空,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畅游。在快乐的音乐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在倾听、想象中理解音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音乐能力发展上,小学中年级是儿童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学生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随着身心迅速发展,运动觉、听觉的显著增强,接触音乐实践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小学中年级学生,不再单纯追求作用于感官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歌(乐)曲所表现的典型的意境与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掌握和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中年级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在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级的方法,也不可全盘舍弃那些在低年级有效又适用于中年级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选择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强化其参与意识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欣赏课《彼得与狼》中,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遍完整的音乐,而且没有渗透任何与音乐主题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想象。结果超出我的意料,学生的答案层出不穷,有的还非常贴近音乐本身主题,可见学生的想象力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之后我便向学生说了我的想象,实际上暗示了音乐的主题。在听第二遍的过程中,我便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变化,联想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尝试去分析、理解音乐的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听辨表现这些音乐情绪与角色的乐器,就简而易知了。学生在此过程中,极为地投入,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了我的“圈套”,悄悄地融入进了音乐。
3.在参与、体验中表现音乐
由于年龄增长,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就认识过程而言,思维方式以具体思维为主的形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意注意逐渐上升到主导方面,记忆能力也越来越强,情感和意志方面也有所发展。在这一时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以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与音乐、音乐家轶事、名曲诞生的趣事等等。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方案。通过听听、唱唱、讲讲、演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唱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我们可以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那有力的节奏,那铿锵的“起来,起来起来”歌声呼唤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听《卖报歌》时可以把音乐家聂耳在上海认识一个卖报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了解当时他生活的艰难,写下这首歌时的艰苦背景。通过介绍,让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想象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为接下来学唱时作好先导与准备。
就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而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揮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音乐导人向善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