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油田地面整体改造是推动油田地面系统平稳、高效运行的有利手段。针对新木采油厂老区整体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问题的完满解决,新木采油厂积累了地面整体改造项目优化的相关经验。这些经验同时可以推广到其他油田的整体改造中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油田;整体改造;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9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64-01
随着油田开发年限的增长,老油田地面系统逐渐出现各种不适宜地面发展需求、能耗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大庆、华北、辽河、吉林扶余等老油田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了老油田的二次改造,使老油田地面系统焕发了二次青春。
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在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道路后,地面系统也面临着若干制约生产实际的问题,为了保证新木油田地面系统的长期的稳定运行和适应二次开发的要求,新木采油厂地面整体改造也正有序实施。伴随着老油田整体改造的深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实际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我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优化处理,保证了新建地面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1 新木采油厂地面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厂老区地面系统目前有联合站1座,接转站9座,污水站1座,注水站3座。老区地面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总体布局不合理,目前运行的8座接转站分布比较密集;2)流程落后,运行能耗高,目前新木油田老区内运行的8座接转站有7座接转站采用三管伴随流程;3)地面设施陈旧老化,腐蚀严重;4)注水站能力不足。
2 新木地面系统整体改造规划
老区地面系统改造规划:取消1#站、2#站、3#站、4#站、5#站、9#站,保留8-8#站、8#站和新木联合站。8#站原地改造为密闭集输流程,将木83、木69和木G区块生产油井带入8#接转站;8-8#站维持原流程不变,此外将4队1#间和14#间生产油井带入8-8站;在联合站内新建1套密闭集输系统,将除8-8#站和8#站外的剩余区块的生产油井带入新木联合站;联合站脱水系统能够满足生产,不作调整。
3 新木地面整体改造工程优化
3.1管理与流程上优化
3.1.1在老区整体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强管理监督,确保技术路线和改造效果
3.1.2梳理老区整体改造工作流程,确保老区工作衔接顺畅
整体改造工作流程如下:设计院接到委托着手方案设计(工艺所提供相关基础数据)→方案初稿完成(相关科室基层站队对方案初审并反馈意见)→设计院方案完善(工艺所确定方案有无遗漏)→公司开发部方案批复(跟踪进度)→设计研出图(跟踪进度)→厂收发图纸(汇总图纸并确认图纸到全)→厂内图纸会审(形成厂内图纸会审意见)→设计研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进入施工启动阶段(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项目完工。
3.2方案设计优化
3.2.1厂内联动认真调研系统现状,为设计院提供准确设计数据
联动厂内各科室,提供工艺、设备节能、管线穿越和地质相关数据。
3.2.2、发挥集体优势,广泛征求意见,依托公司投资解决合理诉求
通过与公司主管部门多开会沟通,共计解决制约老区问题39项,全面地解决了目前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
3.2.3、紧密联系实际和开发生产需求,优化方案关鍵技术环节
(1)优化末端计量。末端计量六条干线分三组,三台分离器分别计量,同时增加一台单独计量的备用分离器。
(2)单井串联影响计量问题。按照优化简化的原则,不同意建设计量管线,针对串联井多影响单井计量问题同意将五口井以上环拆开。保证单环集输在4口井以下。
(3)入户管线材质选择问题。未同意使用双金属复合管,可按照玻璃钢管线铺设到井口、计量间出户处,采用玻璃钢短接与无缝钢管连接方式。
3.3、施工过程中优化
3.3.1、组织召开图纸会审,完善工艺设计,增强系统适应能力
3.3.1.1井口工艺流程的完善和管网的调整
(1)掺输井口工艺的完善
掺输管线引至地上为油管线伴热,同时增加一个阀门从掺输管线上引水至套管,建立洗井流程。完善后采用掺输水管线为井口伴热,且能用掺输水洗井。
(2)管网调整
站外管网的调整。根据扶余、红岗油田多年运行情况的经验,可以参照的不加热集输端点井边界条件如下:单环产液量≥5m3/d;含水率≥80%;井口出油温度≥18℃;单井管线长度≤500m;管线敷设方式为埋深2.0m,不保温。对于冷输环多井串联的情况,应以高产井为远端井, 核实一期整体改造的89口冷输井,发现2个环的端点井需要调整。
3.3.1.2站间工艺的完善
(1)完善站内备用(应急)流程
掺输站队三合一污水出口原直接进缓冲罐,此次增加三合一污水出口直接如掺输泵流程,可保证缓冲罐出现故障时站外掺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2)站内及计量间增加结垢测试环
掺输站队掺输水易结垢,在设计时可在计量间出户掺输管线和站外计量间来水管线上分别安装结垢测试环,以便于检查系统结垢情况。
3.3.2紧密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时针对问题优化现场施工
3.3.2.1站外管网优化
(1)站外管网在实际施工,由于实际地形和油井位置与设计的偏差,造成无法按照设计施工或者存在更优设计思路,需要现场实地优化调整。
(2)相关穿越调整。站外管网施工过程中,新发现部分需要增加套管的水渠,或者已经明确穿越保护的管线所涉及涵管用料不够的问题,已经沟通解决。
3.3.2.2站外平面布置问题
老区整体改造需要在原有站队内新建房屋、储罐等构建物,此类构筑物设计院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已经进行了规划设计。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原有管网的干扰,造成部分基础和罐位需要在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下是适当移位避让管线。目前,对于八队新建200m3净化污水罐占压管线情况,与基层站队和设计院对接,重新选址完成;对于联合站新建加热炉基础占压管线情况,重新选址完成。
3.3.2.3临时流程完善
老区整体改造涉及很多衔接工程,如八队拆除原加热炉操作间需建临时供热流程;联合站拆除销售公司加热炉需新建临时供热流程;联合站电脱水器拆除需要建设永久超越流程等。这些均需要与施工紧密结合,做好优化和临时设计工作。
4、取得认识
(1)老区整体改造是一个整体工程,系统改造完善应从集输、注水、污水等系统出发,充分考虑油田已建设施的生产能力和新建设施的发展余地,充分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油田开发需要。
(2)老区整体改造虽需秉承“优化简化、减员增效”的设计理念,但仍需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地面系统工艺设计,做到优化简化同时保证系统顺畅运行。
(3)老区整体改造的成功取决于方案优化、设计优化、施工优化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孔繁宇(1980—),男,2001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助理工程师,现从事采油工程研究工作。
[关键词]老油田;整体改造;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E9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64-01
随着油田开发年限的增长,老油田地面系统逐渐出现各种不适宜地面发展需求、能耗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大庆、华北、辽河、吉林扶余等老油田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了老油田的二次改造,使老油田地面系统焕发了二次青春。
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厂在走过了40多年的发展道路后,地面系统也面临着若干制约生产实际的问题,为了保证新木油田地面系统的长期的稳定运行和适应二次开发的要求,新木采油厂地面整体改造也正有序实施。伴随着老油田整体改造的深入,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实际的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我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优化处理,保证了新建地面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1 新木采油厂地面系统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厂老区地面系统目前有联合站1座,接转站9座,污水站1座,注水站3座。老区地面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总体布局不合理,目前运行的8座接转站分布比较密集;2)流程落后,运行能耗高,目前新木油田老区内运行的8座接转站有7座接转站采用三管伴随流程;3)地面设施陈旧老化,腐蚀严重;4)注水站能力不足。
2 新木地面系统整体改造规划
老区地面系统改造规划:取消1#站、2#站、3#站、4#站、5#站、9#站,保留8-8#站、8#站和新木联合站。8#站原地改造为密闭集输流程,将木83、木69和木G区块生产油井带入8#接转站;8-8#站维持原流程不变,此外将4队1#间和14#间生产油井带入8-8站;在联合站内新建1套密闭集输系统,将除8-8#站和8#站外的剩余区块的生产油井带入新木联合站;联合站脱水系统能够满足生产,不作调整。
3 新木地面整体改造工程优化
3.1管理与流程上优化
3.1.1在老区整体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强管理监督,确保技术路线和改造效果
3.1.2梳理老区整体改造工作流程,确保老区工作衔接顺畅
整体改造工作流程如下:设计院接到委托着手方案设计(工艺所提供相关基础数据)→方案初稿完成(相关科室基层站队对方案初审并反馈意见)→设计院方案完善(工艺所确定方案有无遗漏)→公司开发部方案批复(跟踪进度)→设计研出图(跟踪进度)→厂收发图纸(汇总图纸并确认图纸到全)→厂内图纸会审(形成厂内图纸会审意见)→设计研图纸会审(形成图纸会审记录)→进入施工启动阶段(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项目完工。
3.2方案设计优化
3.2.1厂内联动认真调研系统现状,为设计院提供准确设计数据
联动厂内各科室,提供工艺、设备节能、管线穿越和地质相关数据。
3.2.2、发挥集体优势,广泛征求意见,依托公司投资解决合理诉求
通过与公司主管部门多开会沟通,共计解决制约老区问题39项,全面地解决了目前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
3.2.3、紧密联系实际和开发生产需求,优化方案关鍵技术环节
(1)优化末端计量。末端计量六条干线分三组,三台分离器分别计量,同时增加一台单独计量的备用分离器。
(2)单井串联影响计量问题。按照优化简化的原则,不同意建设计量管线,针对串联井多影响单井计量问题同意将五口井以上环拆开。保证单环集输在4口井以下。
(3)入户管线材质选择问题。未同意使用双金属复合管,可按照玻璃钢管线铺设到井口、计量间出户处,采用玻璃钢短接与无缝钢管连接方式。
3.3、施工过程中优化
3.3.1、组织召开图纸会审,完善工艺设计,增强系统适应能力
3.3.1.1井口工艺流程的完善和管网的调整
(1)掺输井口工艺的完善
掺输管线引至地上为油管线伴热,同时增加一个阀门从掺输管线上引水至套管,建立洗井流程。完善后采用掺输水管线为井口伴热,且能用掺输水洗井。
(2)管网调整
站外管网的调整。根据扶余、红岗油田多年运行情况的经验,可以参照的不加热集输端点井边界条件如下:单环产液量≥5m3/d;含水率≥80%;井口出油温度≥18℃;单井管线长度≤500m;管线敷设方式为埋深2.0m,不保温。对于冷输环多井串联的情况,应以高产井为远端井, 核实一期整体改造的89口冷输井,发现2个环的端点井需要调整。
3.3.1.2站间工艺的完善
(1)完善站内备用(应急)流程
掺输站队三合一污水出口原直接进缓冲罐,此次增加三合一污水出口直接如掺输泵流程,可保证缓冲罐出现故障时站外掺输系统的正常运行。
(2)站内及计量间增加结垢测试环
掺输站队掺输水易结垢,在设计时可在计量间出户掺输管线和站外计量间来水管线上分别安装结垢测试环,以便于检查系统结垢情况。
3.3.2紧密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时针对问题优化现场施工
3.3.2.1站外管网优化
(1)站外管网在实际施工,由于实际地形和油井位置与设计的偏差,造成无法按照设计施工或者存在更优设计思路,需要现场实地优化调整。
(2)相关穿越调整。站外管网施工过程中,新发现部分需要增加套管的水渠,或者已经明确穿越保护的管线所涉及涵管用料不够的问题,已经沟通解决。
3.3.2.2站外平面布置问题
老区整体改造需要在原有站队内新建房屋、储罐等构建物,此类构筑物设计院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已经进行了规划设计。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原有管网的干扰,造成部分基础和罐位需要在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下是适当移位避让管线。目前,对于八队新建200m3净化污水罐占压管线情况,与基层站队和设计院对接,重新选址完成;对于联合站新建加热炉基础占压管线情况,重新选址完成。
3.3.2.3临时流程完善
老区整体改造涉及很多衔接工程,如八队拆除原加热炉操作间需建临时供热流程;联合站拆除销售公司加热炉需新建临时供热流程;联合站电脱水器拆除需要建设永久超越流程等。这些均需要与施工紧密结合,做好优化和临时设计工作。
4、取得认识
(1)老区整体改造是一个整体工程,系统改造完善应从集输、注水、污水等系统出发,充分考虑油田已建设施的生产能力和新建设施的发展余地,充分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油田开发需要。
(2)老区整体改造虽需秉承“优化简化、减员增效”的设计理念,但仍需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完善地面系统工艺设计,做到优化简化同时保证系统顺畅运行。
(3)老区整体改造的成功取决于方案优化、设计优化、施工优化的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孔繁宇(1980—),男,2001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助理工程师,现从事采油工程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