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教育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的主要途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国学教育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相融合的关系,旨在明确小学国学教学的意义、价值与取向。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精神财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是国民生存、生活、思维方式的抽象与概括。国学丰富的人生修养、哲学智慧、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学教育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健全人格养成、人文素质提升的教育,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加强国学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付诸社会实践,在生活中活化思想道德素质,再现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学生的积极思想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由于國学教育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国学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品德学科优势,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弘扬国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导致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国学教育曾一度被冷落,有些学校忽视了道德、文化的熏陶及人格的培养。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只会考试而别的什么都不懂、或者道德品质低劣、危险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加强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上的人文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和国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中逐渐形成的,在理念上,既要把人的道德品质作为育人的核心任务,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实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和对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思想认识升华为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的浸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并运用祖国语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准确而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陶冶爱国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国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很多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日常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寓观点于事例之中的教学,在《三字经》、《弟子规》,有很多教导做人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并学习到这些道理,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沿着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最后形成道德习惯,养成言行一致的品质和习惯。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国学教育。换言之,把国学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国学中如儒家思想:儒家的尽忠为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儒家的气节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不仅是一项时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更是与学校培养人的终极目的相契合的事情。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强化民族认同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将国学教育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会其做人,为其精神世界的成长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小语文二组)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精神财富,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核心文化,是国民生存、生活、思维方式的抽象与概括。国学丰富的人生修养、哲学智慧、道德规范,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学教育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是健全人格养成、人文素质提升的教育,在国家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中国古典文化,加强国学与现代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付诸社会实践,在生活中活化思想道德素质,再现良好的精神道德风貌。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学生的积极思想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由于國学教育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加强学生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国学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思想品德学科优势,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弘扬国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亟待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四个要素构成的。在小学阶段,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导致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传统文化冲击很大,国学教育曾一度被冷落,有些学校忽视了道德、文化的熏陶及人格的培养。试想,如果我们培养出只会考试而别的什么都不懂、或者道德品质低劣、危险的“知识分子”,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因此,加强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上的人文教育是思想品德教学和国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人的优秀品德是在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染、陶冶中逐渐形成的,在理念上,既要把人的道德品质作为育人的核心任务,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实践,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和对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思想认识升华为行为实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的浸润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并运用祖国语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准确而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陶冶爱国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而国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很多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日常行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寓观点于事例之中的教学,在《三字经》、《弟子规》,有很多教导做人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并学习到这些道理,从提高思想认识开始,沿着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最后形成道德习惯,养成言行一致的品质和习惯。因此,要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应注重国学教育。换言之,把国学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譬如,国学中如儒家思想:儒家的尽忠为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儒家的仁爱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儒家的气节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等。在小学进行国学教育,不仅是一项时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更是与学校培养人的终极目的相契合的事情。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强化民族认同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将国学教育融入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教会其做人,为其精神世界的成长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单位: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小语文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