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探究能力 鼓励 赏识
一、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家庭不是用电,就是用煤气,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学生非常高兴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一个同学的情况是: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便宜,还干净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鼓励和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赏识信任的课堂,因为只有共同的信任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學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我让学生做课外练习册上的有关补充题。有的同学说:求圆柱的高太麻烦了,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我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圆柱的侧面积是80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计算起来。
先求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4=25.12(分米)。再求圆柱的高:80÷25.12。“果然除不尽。”我随即让学生把80平方分米改成了75.36平方分米,这下可容易做了。
75.36÷25.12=3(分米)。最后算出圆柱的体积:3.14×42×3=150.72(立方分米)。
同学们继续安静地接着做题,只有小杰和他的同桌不时地在交流着什么。不一会儿,小杰在下面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题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不必换掉80。
于是,我鼓励小杰:老师相信你,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吗?小杰拿来了圆柱体积演示教具,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同学们也开始兴奋了,互相交流起来。其实,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根本不需要改换“80”,它可以这样计算:80÷2×4=160(立方分米),当初出题者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新课堂是赏识信任的课堂!老师用信任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
三、老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当今,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放得大一些,老师不只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上课,只要是对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利,就应该抓住时机,敢于打破原来的设计,采取开放式的教学。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速度不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使各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留给学生说的机会,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留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要让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摆设和走过场,而要真正起到实效,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四、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并非天生就是“闷葫芦”,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学生不敢质疑。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更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不能责备、讥笑、更不允许其他同学取笑。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中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正面评价,使学生时时有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在这种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学生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
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小学生 自主探究能力 鼓励 赏识
一、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实施“生活数学”教育,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了小数乘除法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家庭不是用电,就是用煤气,究竟是用煤气省还是用电合算?学生非常高兴回家调查,结果很快出来。其中一个同学的情况是:电饭煲的功率是800瓦,每小时用电0.8度,每度电是0.50元左右,煤气一罐是60元左右,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计算,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花费约0.5×0.8×0.5=0.2(元),煤气烧饭每次也需30分钟,花费60÷60×0.5=0.50(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烧饭便宜,还干净方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鼓励和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赏识信任的课堂,因为只有共同的信任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例如,學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我让学生做课外练习册上的有关补充题。有的同学说:求圆柱的高太麻烦了,用侧面积除以底面周长,除不尽,商是循环小数。我一看,题目是这样的:圆柱的侧面积是80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于是我和他们一起计算起来。
先求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4=25.12(分米)。再求圆柱的高:80÷25.12。“果然除不尽。”我随即让学生把80平方分米改成了75.36平方分米,这下可容易做了。
75.36÷25.12=3(分米)。最后算出圆柱的体积:3.14×42×3=150.72(立方分米)。
同学们继续安静地接着做题,只有小杰和他的同桌不时地在交流着什么。不一会儿,小杰在下面兴奋地叫了起来:老师,这题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可以不必换掉80。
于是,我鼓励小杰:老师相信你,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想的吗?小杰拿来了圆柱体积演示教具,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进行讲解: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照下图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同学们也开始兴奋了,互相交流起来。其实,练习册上的这道题目根本不需要改换“80”,它可以这样计算:80÷2×4=160(立方分米),当初出题者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
新课堂是赏识信任的课堂!老师用信任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乐趣。
三、老师大胆放手,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与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当今,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要放得大一些,老师不只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上课,只要是对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有利,就应该抓住时机,敢于打破原来的设计,采取开放式的教学。
课堂上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每个人的思维结构和思维速度不同,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使各人的思维能力都得到训练;留给学生说的机会,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留给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要让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摆设和走过场,而要真正起到实效,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享受到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四、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方法
学生并非天生就是“闷葫芦”,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给学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学生不敢质疑。老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协作的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更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不能责备、讥笑、更不允许其他同学取笑。老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质疑中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正面评价,使学生时时有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在这种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他们为了追求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学生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
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探索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