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资料来源;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240-01
育龄妇女死亡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育龄妇女死亡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因此,对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行政部门制定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是做好育龄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
1 资料来源
凡是在1969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死亡的育龄妇女,由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师进行统计。根据各乡镇派出所及各医疗机构防保科的死亡登记本查阅抄录死亡名单,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亡登记本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上报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则通过区疾病控制中心及区公安局登记的适龄妇女死亡名单,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数据进行核对,若发现有遗漏或数据不一致的,将名单反馈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新核实,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
2 育龄妇女死亡一般情况
2018年度全区育龄妇女死亡80人,较2017年减少了18人。因恶性肿瘤死亡共31人,占38.75%,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12人;妇科恶性肿瘤死亡9人(宫颈癌4人、卵巢癌3人、子宫内膜癌1人,乳腺癌1人);肺癌和脑瘤导致死亡各3人;血液系统疾病死亡2人;其他恶性肿瘤死亡2人。因意外死亡共计25人,占比31.25%,其中自杀身亡6人,占意外死亡的比例24%;车祸死亡4人,占意外死亡构成比16%;溺水死亡4人,占比16%;他杀3人;其它意外死亡8人,占比3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导致死亡13人,占16.25%。其他原因死亡11人,主要为恶性肿瘤以外的其它疾病,占比13.75%。详细情况见下表:
3 分析
育龄妇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学习、工作、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赡养老人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心理变化及波动较大,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容易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亚健康现象,导致疾病。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的水平。因此,做好育龄妇女的各期保健工作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需要。
3.1 恶性肿瘤长期占据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首位。2018年8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中有恶性肿瘤3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8.75%,且年龄段趋于40岁以上,死因构成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①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在近年来第一次占据首位。2018年包括胃、肝、胰、肠在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共计12人,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38.71%。有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1]。如高动物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和低纤维食物的大量摄入以及长期少运动、高负荷、强劳动力的工作,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常常会因为较重的生活、工作负担而扰乱正常的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因此要普及健康知识,通过积极开展健康讲座指导育龄妇女合理安排膳食、工作和生活,为自身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②妇科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中的构成比有所下降。近年来,我区借助“两癌”项目检查的有利时机,持续加大对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区充分利用社区网络,深入各个街道,开设形式多样的专题科普讲座, 动员适龄妇女积极参加妇女病普查,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检早治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降低了死亡率。③肺癌与脑瘤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诸多研究表明,室内烹调、油烟等空气污染与女性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室内空气污染中的香烟烟雾环境诱发肺腺癌的可能性较大。除与这些因素有关外,还与妇女日益主动吸烟者较多有关。所以,我们要提倡戒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共同创立良好的生存空间。
3.2 意外伤害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因素。意外死亡是指非疾病造成的死亡,主要包括车祸、自杀、中毒、跌落、他杀、溺水和其他非正常死亡。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提高,汽车的使用早已家庭化,交通环境瞬息万变,车祸成为严重威胁到育龄妇女生命安全的杀手,而这种死亡是可防可避免的,是可以通过对交通环境的治理和交通法规的宣传减少和降低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2]。本年度因车祸死亡的育龄妇女共计4名,占意外死亡的16%,较2017年有所下降。自杀占比与车祸并重,各个年龄段均有自杀者,40岁以上自杀者占一半。自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能够防患于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妇女保健的任务要使育龄妇女在身体和心理上达到健康,如建立妇女心理咨询门诊、开通妇女心理咨询热线等,适时解除女性身心压力,正确疏导,提高育龄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掌握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3.3 心脑血管疾病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25%,位列第三。建议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关注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尤其是对血脂、血压、血糖指标的监测,建议将其纳入健康检查的常规项目,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档案,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于君.刘淑丽.等沈阳市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36)2:113
[2][陈云娟.163例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7(21)196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240-01
育龄妇女死亡直接影响到女性的平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育龄妇女死亡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因此,对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行政部门制定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是做好育龄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
1 资料来源
凡是在1969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死亡的育龄妇女,由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医师进行统计。根据各乡镇派出所及各医疗机构防保科的死亡登记本查阅抄录死亡名单,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亡登记本进行核对,核实无误后上报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则通过区疾病控制中心及区公安局登记的适龄妇女死亡名单,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数据进行核对,若发现有遗漏或数据不一致的,将名单反馈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新核实,确保资料的真实、准确。
2 育龄妇女死亡一般情况
2018年度全区育龄妇女死亡80人,较2017年减少了18人。因恶性肿瘤死亡共31人,占38.75%,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12人;妇科恶性肿瘤死亡9人(宫颈癌4人、卵巢癌3人、子宫内膜癌1人,乳腺癌1人);肺癌和脑瘤导致死亡各3人;血液系统疾病死亡2人;其他恶性肿瘤死亡2人。因意外死亡共计25人,占比31.25%,其中自杀身亡6人,占意外死亡的比例24%;车祸死亡4人,占意外死亡构成比16%;溺水死亡4人,占比16%;他杀3人;其它意外死亡8人,占比32%。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导致死亡13人,占16.25%。其他原因死亡11人,主要为恶性肿瘤以外的其它疾病,占比13.75%。详细情况见下表:
3 分析
育龄妇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学习、工作、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赡养老人等不同的社会角色,心理变化及波动较大,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容易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亚健康现象,导致疾病。育龄妇女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状况的水平。因此,做好育龄妇女的各期保健工作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需要。
3.1 恶性肿瘤长期占据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的首位。2018年80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中有恶性肿瘤31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8.75%,且年龄段趋于40岁以上,死因构成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①消化道恶性肿瘤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原因在近年来第一次占据首位。2018年包括胃、肝、胰、肠在内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共计12人,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38.71%。有关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1]。如高动物脂肪、高动物蛋白、高胆固醇和低纤维食物的大量摄入以及长期少运动、高负荷、强劳动力的工作,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育龄妇女常常会因为较重的生活、工作负担而扰乱正常的饮食习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因此要普及健康知识,通过积极开展健康讲座指导育龄妇女合理安排膳食、工作和生活,为自身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②妇科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死亡中的构成比有所下降。近年来,我区借助“两癌”项目检查的有利时机,持续加大对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监督、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区充分利用社区网络,深入各个街道,开设形式多样的专题科普讲座, 动员适龄妇女积极参加妇女病普查,宫颈癌、乳腺癌的早检早治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降低了死亡率。③肺癌与脑瘤的发病率也不容忽视。诸多研究表明,室内烹调、油烟等空气污染与女性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室内空气污染中的香烟烟雾环境诱发肺腺癌的可能性较大。除与这些因素有关外,还与妇女日益主动吸烟者较多有关。所以,我们要提倡戒烟,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共同创立良好的生存空间。
3.2 意外伤害是导致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二位因素。意外死亡是指非疾病造成的死亡,主要包括车祸、自杀、中毒、跌落、他杀、溺水和其他非正常死亡。随着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提高,汽车的使用早已家庭化,交通环境瞬息万变,车祸成为严重威胁到育龄妇女生命安全的杀手,而这种死亡是可防可避免的,是可以通过对交通环境的治理和交通法规的宣传减少和降低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2]。本年度因车祸死亡的育龄妇女共计4名,占意外死亡的16%,较2017年有所下降。自杀占比与车祸并重,各个年龄段均有自杀者,40岁以上自杀者占一半。自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能够防患于未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改变,妇女保健的任务要使育龄妇女在身体和心理上达到健康,如建立妇女心理咨询门诊、开通妇女心理咨询热线等,适时解除女性身心压力,正确疏导,提高育龄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掌握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试,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3.3 心脑血管疾病要高度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6.25%,位列第三。建议各医疗卫生机构在加强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关注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尤其是对血脂、血压、血糖指标的监测,建议将其纳入健康检查的常规项目,建立育龄妇女健康档案,定期监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于君.刘淑丽.等沈阳市育龄妇女死亡情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36)2:113
[2][陈云娟.163例育龄妇女死亡情况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7(2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