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正常胎儿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Z评分模型

来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dxm7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针对正常胎儿动脉导管(DA)内径及血流参数的Z评分模型。方法纳入1042胎孕20~40周单胎胎儿,以超声心动图所测胎儿DA内径及血流参数为因变量,胎儿生物学参数双顶径(BPD)、股骨长(FL)及孕周(GA)为自变量,采用回归分析获得DA内径及血流参数预测值及标准差的最佳拟合方程,并根据公式计算Z评分。结果胎儿DA内径及血流参数均与胎儿生物学参数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胎儿DA相关参数与生物学参数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直线回归方程。成功构建了胎儿DA内径及血流参数预测值及其标准差预测值的回
其他文献
Damages as a result of cavitation are ever existing problems in high-head sp</span></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font-family:\"\">illway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bl
期刊
基于定偏心平面研磨方式,提出了无理转速比下的偏摆式平面研磨方式。采用矢量方法建立了偏摆式平面研磨加工的运动学方程,对比分析了定偏心和偏摆式驱动下的工件表面磨粒轨迹和磨粒速度场的分布形态,并建立了运动轨迹密度均匀性和材料去除量均匀性的区域划分和统计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偏摆式驱动下的平面研磨轨迹线更加复杂无序,磨粒覆盖面积更大,能更快地获得更均匀的轨迹线分布,且在无理转速比下无明显牛顿环现象,轨迹线的均匀性显著提高;相同转速比时两种驱动方式下磨粒速度场分布形态类型相同,但偏摆式下单颗磨粒的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角
患者女,57岁,右足背部内侧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查体:右足背部内侧触及6.0 cm×6.0 cm×3.0 cm质硬肿物,边界清晰,表皮无红肿及色素沉着,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右足X线正位片:第1跖骨周围见6.5 cm×6.0 cm类圆形致密影,边界尚清,其内可见团块状钙化,第1、2跖骨间距增宽(图1A)。右足MRI:足背内侧6.4 cm×4.7 cm×6.5 cm分叶状肿物,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肿物沿第1、2跖骨肌间隙呈“钻孔”样向深部生长(图1B),T1WI
针对具有形变特性的柔性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末端不易定位控制或定位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线驱动柔性机械臂样机,通过分析其运动机理推导末端位置空间、臂体形态空间以及驱动空间三者之间的逆运动学关系;然后,提出了基于逆运动学模型的柔性机械臂末端定位控制方案;最后,利用CoppeliaSim仿真平台建立了柔性机械臂仿真模型,并在该仿真平台中应用逆运动学关系进行柔性机械臂运动控制过程中末端定位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立逆运动学模型的有效性及基于该模型的柔性机械臂末端定位控制方法的合理性。
为了解决现有猪笼草口缘区仿生表面由于结构尺寸小而难以实现大批量制备的问题,设计并采用3D打印制备具有单向铺展性的大尺寸结构猪笼草口缘区仿生表面。根据毛细作用理论分析面向大尺寸结构的猪笼草口缘区结构参数铺展作用机理,基于3D打印精度分析和微流道流体仿真,计算获得具有单向铺展性的百微米级以上结构参数范围;采用光固化成型方法制备具有大尺寸微结构的仿生表面,通过液体铺展试验测试仿生表面的液体单向铺展性能,获得性能良好的百微米级结构猪笼草口缘区仿生表面。结果表明:空腔楔角30°,椭圆半长轴570μm,微流道宽度36
在车削加工中,零件质量是生产者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表面粗糙度作为评价零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选择满意的切削参数来提高表面粗糙度可有效提高零件质量。为提高表面粗糙度的预测精度,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分段的表面粗糙度理论解析模型对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同时尝试采用双深度Q网络(DDQN)优化支持向量回归(SVR)提高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性能,探寻DDQN优化SVR内部参数的环境设计,并且与其他算法对比了其优化效果与稳定性。基于45钢的车削试验,验证分段的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和DDQN-SVR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为
跳跃是腿足式动物最常见的步态模式之一,通过快速有力的爆发性功率输出,动物可完成越障避敌等行为。然而,受制于执行器能力限制和高动态运动的规划控制难度,由腿足式机器人实现跳跃奔跑等运动极具挑战性。为此,设计一种基于共轴近似直驱结构方案的双足机器人样机,在三杆简化模型的基础上,确立支撑相和飞行相的约束条件,以跳跃高度最优为目标,将机器人系统的运动规划问题处理成有限维度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采用变参数PID实现关节力矩跟踪控制。通过双足机器人跳跃试验,对运动规划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双足机器人样机能完成离
体外引发冲击波技术不但在粉碎胆囊和尿路结石方面成为了临床首选,而且在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筋腱肌肉慢性疼痛、炎症、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等难治疾患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效果。机械力转导机制的揭示,更为这一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鉴于相关方面的迫切需求,来自国内外物理工程、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医学临床等方面的著名专家,历时近8年之久撰写出了《医用冲击波的基础与临床》,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主编:郭应禄、吕福泰、吴祈耀;副主编:牛凤岐、林桂亭、辛钟成。
基于安装在绞车刹车带上的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对液压驱动绞车马达进行加载,试验得出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应变差与液压马达压差之间的数学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应变差与液压马达压差呈现线性关系。该结论可应用于各类液压驱动绞车缆绳张力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