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的协作问题
如在《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解决“一步长多长”问题,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量和读数。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们开始有意识的与同桌合作,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可以有效辅导后进生
对于一部分学习困难或者有障碍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前,指定其代表小组发言,这样以来,其他同学也会去帮助这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同学,让小组成员形成一股合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会到巨大的快乐和成功,成为提高他们兴趣的不竭源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措施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异质分组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 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因此,在组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异质分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进行分类。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分为一类,成绩中等的分为一类,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分为一类。每一个合作小组将这三类同学合理搭配,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二)以同桌合作为主,四人合作为辅
采用这些方式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班级里最熟悉的人就是他的同桌,与自己熟悉的人进行合作交流,他们没有心理压力,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有助于养成大胆表达意见的习惯,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组织同学合作学习时,按照同桌异质、桌间同质的原则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编排座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同桌两人左边的是1号,右边的2号,1号同学各方面发展稍微较弱的同学,2好同学是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我一般都是让1号同学先进行活动,2号同学后活动,这样让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孩子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以在2号同学的讲解操作过程中学习到一些方法,促进自己的发展。
同桌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同桌之间的互相监督,促进共同进步。低段的孩子在完成一些书面的任务后,欠缺检查的习惯和方法,使得学生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同桌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又快又准的发现别人的错误。在课堂活动中和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的时候,老师可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三)合作任务要恰当
学生活动之前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有了学习的的动力和目标。学习内容和任务要适合孩子们合作学习。当安排的合作任务难度太低时,学生会显得索然无味,课堂也会随之变得气氛低沉,教学效果不好;当合作任务难度太大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教学目的无法达到。所以,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既要有一定的任务难度,又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如在教学《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我就在如下的环节安排了学生的同桌合作学习。1、学生用圆片代替松果数一数,在数完松果后学生完成表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表格完成情况。2、学生根据表格完成有关的5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检查。3、学生完成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试着来编一编5的乘法口诀,把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读给同桌听一听。在和同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同桌编制的口诀。即使有些学生完成稍微困难一些,在同桌的帮助之下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在低段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过程,对合作任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倾听至关重要,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的孩子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一些低段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回答的语言没有吸引力,别的孩子无法听懂。所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直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听后需要作思考。当然提出的要求比较高,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有收获。
(二)合作能力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刚入学的小学生,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渐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那时合作小组人数为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技能。
(三)小组合作能达到良好效果
如在二年級《数学好玩》一课中,让学生探究自己身体中的秘密,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工具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自己给自己测量身体上有些部位时是测量不到的,于是孩子们自己进行合作,互相帮助,测量完了之后一起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是最放松的,最乐意表达的,可以看出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信心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四)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同桌活动始终要适时的利用积极的评价来引导他们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在桌间不停地巡视,只要发现合作的比较好的同桌,要及时的进行表扬、评价,老师的评价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引导性,经常会这样表扬学生的同桌合作学习“某某是这样和同桌合作的,某某说了什么,某某做什么,他们很会学习,特别提出表扬”,这样详细的描述同桌合作的细节,会让那些不知道如何合作的学生有一些启发,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方法。同样在同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也非常的重要,如果你觉得同桌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就给同桌的一个大拇指,如果同桌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也请你告诉他。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对同桌有进一步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自己。
(一)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的协作问题
如在《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教学中,要求同学们解决“一步长多长”问题,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测量和读数。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们开始有意识的与同桌合作,我帮助你,你帮助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可以有效辅导后进生
对于一部分学习困难或者有障碍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之前,指定其代表小组发言,这样以来,其他同学也会去帮助这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同学,让小组成员形成一股合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合作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最大的好处就是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会到巨大的快乐和成功,成为提高他们兴趣的不竭源泉。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措施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异质分组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 就开始“乱说”、“乱动”起来。因此,在组建小组时,小组间成员的水平应相对均衡搭配,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异质分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进行分类。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的同学分为一类,成绩中等的分为一类,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分为一类。每一个合作小组将这三类同学合理搭配,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二)以同桌合作为主,四人合作为辅
采用这些方式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班级里最熟悉的人就是他的同桌,与自己熟悉的人进行合作交流,他们没有心理压力,他们在课堂上敢说,有助于养成大胆表达意见的习惯,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在组织同学合作学习时,按照同桌异质、桌间同质的原则有意识的给孩子们编排座位,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同桌两人左边的是1号,右边的2号,1号同学各方面发展稍微较弱的同学,2好同学是各方面发展较好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我一般都是让1号同学先进行活动,2号同学后活动,这样让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孩子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可以在2号同学的讲解操作过程中学习到一些方法,促进自己的发展。
同桌合作学习还有利于同桌之间的互相监督,促进共同进步。低段的孩子在完成一些书面的任务后,欠缺检查的习惯和方法,使得学生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同桌都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又快又准的发现别人的错误。在课堂活动中和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的时候,老师可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同桌之间相互监督,发现问题,改正问题。
(三)合作任务要恰当
学生活动之前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就有了学习的的动力和目标。学习内容和任务要适合孩子们合作学习。当安排的合作任务难度太低时,学生会显得索然无味,课堂也会随之变得气氛低沉,教学效果不好;当合作任务难度太大时,大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教学目的无法达到。所以,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既要有一定的任务难度,又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进来。如在教学《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我就在如下的环节安排了学生的同桌合作学习。1、学生用圆片代替松果数一数,在数完松果后学生完成表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表格完成情况。2、学生根据表格完成有关的5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检查。3、学生完成有关5的乘法算式后,试着来编一编5的乘法口诀,把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读给同桌听一听。在和同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同桌编制的口诀。即使有些学生完成稍微困难一些,在同桌的帮助之下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
在低段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独立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过程,对合作任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需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而言,倾听至关重要,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的孩子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有一些低段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回答的语言没有吸引力,别的孩子无法听懂。所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直注重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听后需要作思考。当然提出的要求比较高,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就会有收获。
(二)合作能力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
从一年级开始观察刚入学的小学生,合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从一年级开始就逐渐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那时合作小组人数为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价,然后换位进行,让学生逐步适应、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当两人合作经历了一段时间,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合作经验,再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向3人、4人等多人小组过渡,这样才能逐步建立起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逐步掌握合作的技能。
(三)小组合作能达到良好效果
如在二年級《数学好玩》一课中,让学生探究自己身体中的秘密,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工具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自己给自己测量身体上有些部位时是测量不到的,于是孩子们自己进行合作,互相帮助,测量完了之后一起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是最放松的,最乐意表达的,可以看出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自信心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四)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在同桌活动始终要适时的利用积极的评价来引导他们的合作学习。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在桌间不停地巡视,只要发现合作的比较好的同桌,要及时的进行表扬、评价,老师的评价要有指向性、针对性和引导性,经常会这样表扬学生的同桌合作学习“某某是这样和同桌合作的,某某说了什么,某某做什么,他们很会学习,特别提出表扬”,这样详细的描述同桌合作的细节,会让那些不知道如何合作的学生有一些启发,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方法。同样在同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也非常的重要,如果你觉得同桌的任务完成的很好,就给同桌的一个大拇指,如果同桌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也请你告诉他。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对同桌有进一步的认识,不断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