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是事关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全面的、长远的、完整的系统工程。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西部。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西部地区科学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和谐西部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文化;服务;因素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障碍因素
1. 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成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经济障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低、公共文化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平衡。在投入体制上,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缺乏统筹考虑,热衷于“锦上添花”,交叉投入,导致资金过剩。而对于农村、偏远山区等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却无人“雪中送炭”; 在投入分配上,有限的财政投入在分配时却呈现鲜明的城乡和区域二元结构,重城市,轻农村; 重东部,轻西部。自2002 年我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西部地区大部分区县级政府经费紧张,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单位,基层文化干部待遇低下,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相对严重不足,导致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西部地区,使得文化机构运行困难; 在投入规划上,各级政府和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及资金投入。
2.思想观念滞后
思想认识滞后、发展理念不清,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治和思想障碍。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由于急于摆脱欠发达状态,长期以来重“GDP”增长、轻文化服务发展,公共文化建设边缘化现象严重,其发展缺少应有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则出现了连锁性的反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仅没有地位,基层政府错位、缺位、管理不到位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存在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法规不完善,加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发展活力不足,影响着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3.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人力资源障碍。文化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核心和基本要素。就目前实际看,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给基层文化单位核定的人员编制较少,用人机制不完善,缺乏用人资格标准和竞争机制,造成“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人员冗杂,专业人才匮乏,队伍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素质低下、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
1.加强科技和教育投入,培育农村公共文化精神支撑
教育科技事业落后是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难以提速的关键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事业,不仅能为文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和战略支撑平台,而且有利于培育西部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意识和精神。今后 10 ~ 20 年将是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时期,西部地区群众参与并直接推动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要在加强教育和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推动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导向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传播人文历史知识,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表演欲和文化活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力,增强城乡一体化的认同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中形成健康的文化人格,从而培育和弘扬公共文化精神。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是当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第一,要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文化队伍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同时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上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 第二,大力培养熟悉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与供给的专业优秀人才和大量专业的社区文化人才,积极发挥其在公共文化资源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重点抓好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西部地区特别乡镇一级文化站人员老化、队伍不稳、精力不够等问题,把他们的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加大财政支持,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严重弱化了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倾斜,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持续提高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投入比例,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要在政府资金投入中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第三、加强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重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何在建设浪潮中既推动改变广大农民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又有效地保护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如下:提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农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力度,从优惠性政策、资金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民俗村,实现保护的同时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总之,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观念,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 蕾.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问题及思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
[2]孙 健.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1( 4) .
关键词:农村;文化;服务;因素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障碍因素
1. 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管理机制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成为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经济障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总量低、公共文化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平衡。在投入体制上,资金投入过于分散,缺乏统筹考虑,热衷于“锦上添花”,交叉投入,导致资金过剩。而对于农村、偏远山区等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却无人“雪中送炭”; 在投入分配上,有限的财政投入在分配时却呈现鲜明的城乡和区域二元结构,重城市,轻农村; 重东部,轻西部。自2002 年我国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西部地区大部分区县级政府经费紧张,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单位,基层文化干部待遇低下,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相对严重不足,导致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西部地区,使得文化机构运行困难; 在投入规划上,各级政府和部门也缺乏相应的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及资金投入。
2.思想观念滞后
思想认识滞后、发展理念不清,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治和思想障碍。西部地区基层政府由于急于摆脱欠发达状态,长期以来重“GDP”增长、轻文化服务发展,公共文化建设边缘化现象严重,其发展缺少应有的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则出现了连锁性的反应,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仅没有地位,基层政府错位、缺位、管理不到位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存在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体制机制不活,政策法规不完善,加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发展活力不足,影响着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3.人才缺乏
人才缺乏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人力资源障碍。文化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核心和基本要素。就目前实际看,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给基层文化单位核定的人员编制较少,用人机制不完善,缺乏用人资格标准和竞争机制,造成“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人员冗杂,专业人才匮乏,队伍老化、学历偏低、知识陈旧、素质低下、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公共文化
1.加强科技和教育投入,培育农村公共文化精神支撑
教育科技事业落后是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发展难以提速的关键原因。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事业,不仅能为文化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和战略支撑平台,而且有利于培育西部地区群众的公共文化意识和精神。今后 10 ~ 20 年将是我国城镇化速度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时期,西部地区群众参与并直接推动城镇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要在加强教育和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推动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导向性,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传播人文历史知识,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表演欲和文化活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潜力,增强城乡一体化的认同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中形成健康的文化人格,从而培育和弘扬公共文化精神。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共文化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建立一支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这是当前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第一,要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关键是要建立起完善的文化队伍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同时在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上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 第二,大力培养熟悉公共文化资源管理与供给的专业优秀人才和大量专业的社区文化人才,积极发挥其在公共文化资源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重点抓好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西部地区特别乡镇一级文化站人员老化、队伍不稳、精力不够等问题,把他们的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加大财政支持,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
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严重弱化了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公共文化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倾斜,完善文化援助机制,持续提高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财政投入比例,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第二、要在政府资金投入中引入竞争机制,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第三、加强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财政支持,重视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建议
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如何在建设浪潮中既推动改变广大农民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又有效地保护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如下:提高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农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扶持力度,从优惠性政策、资金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力支持。;对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性保护,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民俗村,实现保护的同时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将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总之,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一方面要不断改变观念,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抓住机遇,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 蕾.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问题及思路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
[2]孙 健.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J].青海社会科学,201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