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园林绿化施工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园林施工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园林建设的要求。在对某些特别的园林进行施工的时候,为了满足绿化以及景观的需要,通常会被要求种植一些非正常季节的植物。为此,本文将对园林施工过程中反季节的种植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反季节 栽植
  Abstract: China'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design is in the unceasing progr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traditional garden construction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me special garden,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greening and landscape, will usually be required to grow some abnormal seasonal plants.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planting season against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process.
  Keywords: Landscaping; anti season planting;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很多重大市政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中,出于特殊时限的需要进行非正常季节施工,为了使工程质量达到优良,需要不断研究和总结非正常季节施工工艺,从而有效提高成活率,确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反季节栽植的含义
  反季节植树,一般是指不在植树的季节内植树。有时即使在适宜季节内,移栽大胸径的大树或珍贵树种时,为提高树木移栽的成活率,也常常采用反季节植树的技术措施,不仅可以取得植物造景的良好效果,而且能提高园林职工的技术水准和整体素质。
  反季节栽植,即在不适宜绿化的季节进行苗木栽植。苗木成活率低,形态复状慢,施工、养护难度大的特点进行绿化施工。园林绿化施工主要是园林植物的配植过程,种植成活的内部条件主要是生长势平衡,种植枯死的最大原因是植物根部吸收水分、营养物质与植物因茎叶生长蒸腾量大,需水分及营养物质长期收支失衡所致。
  常规绿化施工的季节,是在树木的休眠期进行。我市植树的适宜季节是早春和晚秋,早春即2月的下旬至3月中下旬,晚秋10月的下旬至11月中下旬,在这两个短暂的时期进行园林施工时,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而在其他时期进行的时候,移植树木带土坨包装措施就是必要的,操作会变困难,树木存活率会变低,对树木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这就是反季节种植。
  在适宜的季节种植树木,也因树种的不同而各异,各种树木除有共同的生理特点外,又都有它本身的特性。有些树木既适宜晚秋又适宜早春如雪松、三角枫、五角枫等;有些树木适宜晚秋例如白皮松、国槐等;多年的植树经验说明,一般情况下有些树种在发芽前栽植較好,但有些树木在发芽时栽植更好例如刺槐、乌桕、水杉等;如果进行晚栽对成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适应性较强的树种,杨树、柳树,浅根性、须根多的花灌木,如丁香、连翘等。
  2反季节栽植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当前在全国普遍开展的城市园林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创造良好的人居条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2.1正常季节的栽植已不能满足绿化需求
  近年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为各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市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来抓,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城市,但是,对照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为尽快加大绿化进度,加强绿化栽植技术,体现绿化效益,彰显适宜人居森林生态景观效果,而正常季节的栽植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绿化的需求,实施反季节绿化栽植迫在眉睫。
  2.2城市建设需要反季节施工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的绿化种植和造园,需要在规模和时空两个方面进行创新,由于城市规模和相应绿化任务的不断加大,迫使园林行业部门要常常打破常规,为了加强城市建设的脚步,只有更多的进行反季节绿化施工。
  种植工程在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主要项目,为了满足设计要求,体现绿化效果,尽快发挥作用,会在施工中,选择大的育苗移栽树木来体现景观特色。同时,对绿化工程的绿化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反季节种植与造园成景相结合。一是树木要大,二是要彩化,三是景全生态,因此,反季节施工大大地延长了绿化施工工期,增加了绿化施工年工程量。所以,城市建设需要反季节绿化施工。
  3反季节栽植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3.1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那些能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立地条件的树种,注重种植植物的生理特性。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时,要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就要求尽可能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给植物。
  3.2坚持依树种特性为依据的原则
  园林树木的配植方法,要考虑很多方面,包括树木的发育状态、生长特点、栽种时间以及地点、生长的环境特点等,可以采用的栽种方法有裸根栽植和带土球栽植。
  裸根栽植法常用于常绿树小苗及很多落叶树种,比如金森女贞、大叶黄杨、三角枫、栾树等。裸根栽植的关键在于保护一个良好的根系系统的完整性,骨干根不能过长,尽可能地与侧根须根在一起。常用的保护方式之一是根系打浆,栽植利用这个方法提高的成活率20%。其中的浆水配比为:过磷酸钙lkg+细黄土7.5kg+水40kg,并搅拌成浆糊状。为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运输苗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根系风干,可采用一些湿草覆盖在上面。
  带土球移植常用在常绿树木和一些裸根种植的品种中,例如玉兰,栗子树,七叶树,广玉兰等,带土球移植和大树种植以及生长季节种植需要带土球来提高树木的生存率。
  3.3适时栽植的原则
  反季节苗木栽植时间的选择尤为重要。多了解气象信息选择多云或阴天空气湿度较大时栽植苗木,且做到苗木当天栽植结束;距离较近的当地苗可选择傍晚(避开烈日暴晒)起挖苗木,做到随起随栽,及时修剪、浇水、扶正。
  4反季节栽植技术
  一般的绿化施工是在春秋季节进行,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赶工期和尽快见到绿化效果,就要求必须突破季节的限制进行施工。主要是夏冬两季,为了保证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时,除了满足设计要求的规格外,还应当选择生长健壮,形态良好的苗木。
  反季节栽植的苗木规格较大时在适宜的季节带土球挖掘好,并适量修剪树冠,可用木箱、砌砖、编织袋等半埋于地下,高培土,正常管理,需要种植时苗木根系基本不受伤害,树冠可以不修剪,保持原状,能达到某些临时特殊要求。水生植物的根、茎发育应良好,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对于没有提前挖掘的大规格苗木,绿化工程建设又迫切需要栽植,苗木应做好提前断根处理,全包扎覆土浇水,15-20天后土球内已新生根系,再吊装、移栽,加强管养措施,移植苗木的形态、生长势都较好。
  4.2运输前的修剪
  为了使树冠的蒸腾作用减少,运输前即起苗前对苗进行粗修剪。一般要减掉全部枝叶的1/3~1/2,同时剪去枯枝和病虫损伤枝,切勿将顶端优势明显的树木顶梢剪去。另外,对裸根苗的根只短截无须根的主根,促其发须根。植物在运输前的圃地中,应先进行疏枝摘叶,剪口需平滑,较大的伤口要用伤口愈合剂涂抹防止感染。
  4.3运输
  如果苗木长途运输,裸根苗要作根部蘸泥浆处理,再用湿草包裹。大树在车上要冠向车尾倾斜放置,并在树与车帮接触处,用柔软材料衬垫,防止磨伤树皮。植物的起运应注意天气的变化,一般应选择阴湿天起苗,最好是傍晚起苗,通过适当的药物处理连夜运置到种植地。
  苗木的運输应选择有棚架、能遮荫挡风的车辆。大苗装车应前根后干,依次排列。小苗要求直立装置,打单包,中间设隔层,分层装置,如运输时间超过4小时,应准备降温包,并在途中采取喷水增湿等措施。
  4.4栽植
  在苗木运到之前,要事先把地整好,树坑挖好,最好是随到随栽,来不及栽种的苗,也要及时假植好,遮荫处理。种植坑应比常规大,在坑底先回填加有基肥的好土。植物种植前应分别用1~3%的消毒液和5~8%的生根剂进行浸穴。
  植株入土前,应对植株进行整理、复查。种植时,将苗在坑中扶直,确定位置后,可将土球的包扎物小心解除,土球经初步覆土捣实,随后填土分层捣实,待覆填土达到植株土球深度的1/3时,边填土边灌水,浇足第一次水,完成整个栽植填土工序,覆土层高于种植地2~3cm成围堰。花灌木栽植时应稍高于栽植土10cm左右,以便于排水。栽好后再根据整体对苗做精剪整形。
  5结语
  加强园林绿化的规划性和可预见性,及时合理安排反季节种植工作,而在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反季节种植的成功经验,着眼于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园林栽植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实施反季节种植,以确保成活率,使得移植树木正常生长的。
  参考文献
   [1]粟茂辉.浅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种植应注意问题[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8):36-3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建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施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测量控制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分阶段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测量控制要求展开探讨。  关键词:测量控制;高层建筑;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工程之一,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开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水工建筑混凝土耐久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使用寿命、运行安全、效益发挥以及加固费用等。由此可见,保证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重点所在。就此主要探讨在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措施,并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水工建筑; 混凝土施工; 施工质量; 控制措施  Abstract:
期刊
摘要:城市在其不同的地域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形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具有其自身代表特色的城市风貌特征。在这种风貌特征中,积淀了厚重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特征,是城市历史演变的真实写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城市的每个角落蔓延,使得一些具有浓厚历史氛围和文化特色的传统街道不断的被城市建设的巨浪所吞没。西安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历经了十三个王朝的变迁,已经被列为历
期刊
摘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以及影响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的控制因素及其管控措施。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造价管控措施  Abstract: Cost control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给排水系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China'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s to make a spurt of prog
期刊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国内交通系统建设越发频繁。在道路桥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越发复杂的同时,工程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要想顺应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满足人们对桥梁建设的需要,就必须要加强桥梁工程的设计,桥梁设计是桥梁安全的保障,对整个桥梁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道路桥梁设计的可行性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道路桥梁的设计要点进行探讨。  关
期刊
摘要:通过对建筑施工企业实施项目知识管理的现状研究,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知识管理的特色,走出中国的知识管理之路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知识管理;现状研究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enterpr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梯保有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很多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消除,导致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其中作为电梯的重要安全部件限速器、安全钳的日常维修保养更不能忽视。  关键词:电梯保养电梯限速器安全钳       Summar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elevator to maintain pop
期刊
摘要: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相比于其他工程而言,施工手段较多,零星配件较多,并且小项目繁杂交错,因此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在工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compared to other project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各行业中的普遍应用,智能建筑应运而生,特别是随着商业和公共建筑不断提高的智能化管理和节能的要求,使的建筑智能化的用途更为广泛。本文主要通过实例应用探讨了电力智能监控系统的特点跟优势。  关键词:智能监控系统;系统结构;特点;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