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与黑暗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浮士德》是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一部诗剧,以主人公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讲述一个资产阶级因对现实的不满而不断追求的过程。该部诗剧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碰撞的结果,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
  关键词:浮士德;梅菲斯特;玛格丽特;悲剧
  一、总体介绍
  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和《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作欧洲的“四大名著”。《浮士德》是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的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浮士德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体悲剧。《浮士德》一共分为两部,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也是一个有感性到理想变化的过程。两部都是由赌局为始;一是上帝与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上帝认为人类在追求完善,追求美好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并不会影响人类最终会到达真理的彼岸,“在他摸索中不会迷失征途”,但是梅菲斯特所持的观点是人类必然会因为无法实现自身的追求而自甘堕落。二是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梅菲斯特满足浮士德的一切欲望和要求,如果浮士德一旦感到满足,他的灵魂便归梅菲斯特所有。主人公浮士德的一生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浮士德不满现实而去不断探索追求的努力和形象被描写出来,但是于此同时,在每一个阶段中,也凸显出浮士德的悲剧。
  二、浮士德的人生悲剧
  (一)知识悲剧
  《浮士德》第一幕出现的是老博士浮士德坐在他的书房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博士,人到暮年才意识到自己花了毕生探索和追求的学问现在竟然毫无用处,生活仍是如此般的单调乏味。即便学术成果累累,即便受到世人敬仰,但晚年确实如此凄凉。他回顾这一生,发现什么都没有落下来。复活节的钟声在周边响起,屋外的人们欢歌笑语,浮士德想到了死,魔鬼梅菲斯特似乎听见了他的号召出现了。浮士德渴望青春和爱情并与梅菲斯特签定了生死契约,就此二者便开始联系在一起。
  (二)爱情悲剧
  浮士德追求世俗的爱情,玛格丽特在这个时候就进入了浮士德的生活当中。魔鬼梅菲斯特也是用尽一切的办法来撮合二人,比如用首饰盒来获取玛格丽特的芳心等等。但是从始至终,在二者的关系当中,玛格丽特都处于一个附属的地位,是被动的状态。她的存在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浮士德是否需要。所以,玛格丽特被抛弃的命运是注定的,他们爱情从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的悲剧色彩。第二幕最后浮士德认为自己会给玛格丽特带来不幸和灾难,既不愿放下也不愿再见她,梅菲斯特试图召唤玛格丽特却招来她的哥哥瓦伦丁。瓦伦丁得知一切之后,与浮士德进行了决斗,结果浮士德杀死了瓦伦丁。而玛格丽特入狱且处于神智不清的状态,她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纯洁的天使!光明的天使!请把我的灵魂带入天国!”浮士德见此状含恨离去。
  (三)政治悲剧
  浮士德来到了罗马帝国,为宫廷服务,想要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为解决国家财政危机,发行纸币,因而获得罗马皇帝的信任。但长久地侍奉统治者并非是浮士德的追求,在为皇室服务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封建宫廷封建王朝的腐败,他意识到为封建王朝效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仕途生涯也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美的悲剧
  官场黑暗令浮士德对政治大失所望, 在仕途生涯告一段落之后,浮士德又继续了他的探索之路,转而追求古典美。浮士德的学生瓦格纳创造的小人何蒙古鲁土在梅菲斯特的作用下诞生,并引领浮士德去寻找海伦。浮士德与海伦的遇见,也是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结合,二人生有一子但是不幸陨落,海伦悲痛欲绝,随着孩子离去,只留下衣袍化作云彩护送浮士德回去。海伦的离去,说明了浮士德对古典美的追求告一段落,对古典美的追求不能实现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五)事业悲剧
  最后主要说的是浮士德对大自然的改造。浮士德因平定战争有功,国王赏了浮士德一亩封地。浮士德想在这田地上创建一个乐园。对自然的征服让浮士德感到十分开心和有成就感。但因为操劳过度,浮士德双目失明,梅菲斯特见浮士德身体条件差,已经不久于人世,便让人为他挖掘坟墓,浮士德听声以为乐园即将建好,感慨道:“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美!”说完浮士德便倒地而死。按照契约,梅菲斯特便要夺取他的灵魂,但是没能得逞,浮士德的灵魂升去了天堂。浮士德幻想想要建立的理想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和实施的,但这一幕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已产阶级思想家对完美社会的憧憬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黑暗殘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强烈改造社会的愿望。
  三、结语
  歌德的《浮士德》诞生在18、19世纪这样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人文主义、理想主义的碰撞时期。《浮士德》带有一定歌德的自传色彩,浮士德这个人物的身上也有着歌德的缩影,歌德曾这样说过:“有两个灵魂住在我的胸中,它们总是互相分道扬镳.”上帝和梅菲斯特住在歌德的心中。上帝代表的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魔鬼梅菲斯特则代表的是丑恶的对立面。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面对抗的过程在浮士德的身上体现了出来,无形中也就造成了浮士德一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歌德.浮士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儿童文学翻译主要面向儿童读者,译者面临着保持儿童童趣且把其传递给另一文化的儿童读者的挑战。《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中译本(赵元任和王永年的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在译文中如何巧妙地再现原文趣味性,实现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趣;《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效翻译  提及儿童文学翻译,面向的主要是儿童读
期刊
摘要:读图时代的文图景观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文学与图像的关系成为文图关系研究的一个层面。较多研究立足于小说文本与插画的关系,而少有对文字形成的“文中图像”进行深入的学理层面的研究。艺格敷词作为视觉化、图像化再现的语言再现,成为研究文图关系的一个切入点。本文以绘画性小说为例,从图像修辞与图像叙事的角度对小说作品中的文图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其具体的展开机制与规律。  关键词:艺格敷词;图像修辞;叙事  文
期刊
摘要:颜色词是词汇构成的重要部分,颜色词在各个国家的语言当中都有意义扩张的现象。中韩两国颜色词的意义扩张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探究颜色词意义扩张的机制以及如何将不同的意义扩张通过人类共同的认知思维相互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中韩两国颜色词的意义扩张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颜色词;认知;红;中韩对比  颜色词是用来描述事物颜色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词语,是人类对色彩感知,范畴
期刊
自远古至今,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其状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不同的制度和形式。近代婚姻的形制我们可以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进行了解和考查,但是远古时期,因年代久远,且文献记载比较简略,我们祖先的婚姻状况难以考证。然而汉字作为文化的“活化石”对于我们研究远古时期的婚姻形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娶”现指迎娶女子为妻,本作“取”,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取”的甲骨文字形左为“耳”(耳),右
期刊
摘要:在高校的育人体系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且,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问题是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但是,在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缺乏学业支持、宣传力度不够、专家指导方面不专业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视角,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激励;问题;对策  在创业的所有人群之中,大学生
期刊
摘要:幽默的可译与不可译是翻译界长期争论的话题。幽默翻译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但只要选取恰当的翻译方法,译者便能最大限度的在不同语言之间构建桥梁,使读者感受不同语言的魅力。本文将从幽默的文化背景出发,以《认真点儿,我开玩笑呢!》一书为蓝本,对幽默的翻译方法进行粗略分析。  关键词:幽默翻译;翻译方法  幽默一词常用来形容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在文学作品中,幽默屡见不鲜。而在翻译界,对幽默翻译的研究可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研究古代民俗最可靠的原始性文献之一,本文以《诗经》中女性服饰作为切入点,以此来了解人们的生活习俗与审美观念,并对周代社会女性的等级构架做一分析,以此窥见周代渐趋完善的礼制规范及等级制度构架。  关键词:《诗经》;女性;服饰;等级  《白虎通义》:“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加注释)身份之尊卑会详尽地体现在服饰方面,而其区别主要通
期刊
摘要: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描写了黑人女性西丽为代表的女性长期受到以白人为中心男权主义的压迫,在姐妹情谊的帮助下奋起反抗,自我觉醒,最后成为一个妇女主义者,从而赢得家庭和社会方面的经济与人格的独立,找回了爱与自我成长的过程。西丽正是沃克给广大受压迫的妇女提供的一个妇女主义榜样。女性的自我觉醒和自我成长关键取决于女性本身,只要她们自己勇于奋起斗争,才能真正实现解放。  关键词:压抑与反抗;妇女主
期刊
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西方文论家曾说:“一件虚构的事能表达普遍的真理。”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凝结成的《红楼梦》刻画了封建末世贵族阶级的人生悲剧,取材自元稹《莺莺传》的传奇《西厢记》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悲剧结局,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期许。  司马长风先生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说,《围城》“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虽然
期刊
摘要:《钱神论》是西晋元康后期鲁褒在社会腐朽,纲纪大坏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在赋中,作者对当时腐朽社会的从各个方面揭示了金钱的起源和特点,金钱的重要作用,以及金钱那巨大的力量。借以对当时以金钱为尊的社会风气给以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鲁褒;金钱;社会;《钱神论》  鲁褒,是西晋时期的隐士,《晋书·鲁褒传》记载曰:“鲁褒,字元道,南阳人也。好学多闻,以贫素自立。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