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学生的编舞活动,要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内容与方法,既要渗透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也要开设专门的编导课时,系统地、由浅入深地、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师范教育;课堂教学;编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1-0017-01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艺术审美、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中师音乐专业生的舞蹈教学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
开展学生的编舞活动,要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内容与方法,既要渗透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也要开设专门的编导课时,系统地、由浅入深地、有效地进行。编舞,实际就是在音乐旋律下的人体动作编排。我认为,结合课堂教学,狠抓动作的创编是引导学生迈进编舞大门的根本。在此基础上,通过乐感的培养、动作的训练和理论的提高,外行的师范生一样可以成为舞蹈表演和舞蹈创编的人才。
一、从模仿入手的启蒙训练
模仿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最初的启蒙,舞蹈动作的创作也常常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也是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对于舞蹈知识不多的师范生来说,更是如此。模仿课堂里学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小组合及模仿课堂里学过的儿童集体舞重新编排儿童集体舞,是师范生编舞活动的开始。在第二学期后阶段结合课堂教学,以课外作业形式开展启蒙训练是较为恰当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舞蹈基本技能训练,此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程度的乐曲,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情绪和内涵,从所学的课堂内容中,选择适当的动作,组织小组合或儿童集体舞,形成一个崭新的组合式舞蹈。这样,既减轻初学编舞的难度,又促使学生在编排中为了配合音乐,而自然产生创造意识,在模仿原来动作的基础上产生一些联想和改动,从中得到一点创作启迪。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现有舞蹈词汇的运用,锻炼了组织能力。利用这种以模仿为主的简易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就可以较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二、重组动作练习
在第三个学期拿出一至二个课时进行重组动作练习,以课堂中一個熟练的单一动作为例,引导学生开展重组动作练习。即在原有动作上进行变化,扩展派生出几个动作来,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作方法之一。变化发展动作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进行节奏变化;二是改变部分动作;三是改变方向;四是夸张变形;五是改变顺序。
教师对以上变化规律分别作出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除课堂练习外,还要强调课后自行练习,采取“回课”的办法,进行对比评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开拓,逐步达到培养创作能力的目的。
三、掌握和运用肢体配合变化进行创编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体是表演舞蹈的工具,人体各肢体关节相互流动的配合,自然本能地演变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舞蹈动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工创编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体验肩、腰、胯、膝等几大关节交替变化的形态,以及体验身体部位相互流动的配合,即上、下、左、右、圆线、折线、波浪线、点与线的交织等曲回婉转形成的千姿百态。这一切的出现,往往会有一种使学生惊讶叫绝、忽然醒悟的感觉——原来动作的产生是如此奇妙、有趣,人体的一抬
手、一投足都能产生婀娜多姿的体态,肩腰胯膝的点滴变化都能产生奇妙不同的舞姿。从而加深学生对人体动作表现力的认识,拓展挖掘人体动作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动作创编的欲望,当初的那份忧虑恐惧感也随之消失了。
四、加强编导理论的学习
学习编导理论知识是推动编舞实践、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提高技能的不可缺少的一课。在毕业前的最后学期,开设编导理论讲座,选择简单、浅显、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理论。主要讲述内容为舞蹈的特征、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表现手法,即动作、动作组合、姿态造型、构图、手势、哑剧等。同时讲述儿童舞的特点,儿童舞的形式,儿童歌舞的创作过程与方法。结合舞蹈欣赏与具体节目分别论述舞蹈构思,确立主题动作,高潮处理,舞蹈画面,开头结尾的巧妙安排等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以一个典型的舞蹈节目为例,以提问的方式启发解决一些编舞理论的问题。通过视觉感官的体验而升华到理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编舞的构思程序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五、练习与实践
编舞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关键。为取得更佳效果,可采取两步走的做法,第一步为习题练习,课上课下结合,集体与个人编舞结合的形式,由教师在课堂上选定统一的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以之进行表演讲评,锻炼学生编群舞的技能。另外,结合学校内每年一次的娱乐性集体舞比赛,强调学生自编自演的实践。习题练习除正常的课外安排外,还应利用假期作业,让学生在假期中自找乐曲,进行个人编舞。编舞实践的第二步为实习创作,从二年级开始与附属小学的班级挂钩,让学生每周作一次辅导小学生的课外文艺活动编排歌舞节目,并组织儿童文娱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特别是毕业班,在毕业实习结束之后,要强调编舞成果的验收,以此作为编舞实习总结内容之一,通过实习,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有较大进步,基本达到了编舞教学的要求。
总之,培养师范学生的编舞能力,不仅是为了单纯的编舞,更主要是把舞蹈创作纳入小学的美育课之中,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创编儿童舞要面向全体儿童,贯彻为儿童舞蹈事业兴旺发达服务的宗旨,这才是师范舞蹈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我们的编舞教学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个方向和目的,以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师资人才。
【作者简介】穆保燕(1974-),女,本科学历,河南省洛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助理讲师 ,洛阳市舞蹈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音美中心教研组副组长、曾获市级“文明教师”等。
【关键词】师范教育;课堂教学;编舞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1-0017-01
随着我国舞蹈教育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舞蹈教育虽没被纳入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艺术审美、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等,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中师音乐专业生的舞蹈教学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
开展学生的编舞活动,要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内容与方法,既要渗透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也要开设专门的编导课时,系统地、由浅入深地、有效地进行。编舞,实际就是在音乐旋律下的人体动作编排。我认为,结合课堂教学,狠抓动作的创编是引导学生迈进编舞大门的根本。在此基础上,通过乐感的培养、动作的训练和理论的提高,外行的师范生一样可以成为舞蹈表演和舞蹈创编的人才。
一、从模仿入手的启蒙训练
模仿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最初的启蒙,舞蹈动作的创作也常常是从模仿开始的,创造也是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对于舞蹈知识不多的师范生来说,更是如此。模仿课堂里学过的动作重新组织小组合及模仿课堂里学过的儿童集体舞重新编排儿童集体舞,是师范生编舞活动的开始。在第二学期后阶段结合课堂教学,以课外作业形式开展启蒙训练是较为恰当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舞蹈基本技能训练,此时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程度的乐曲,要求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情绪和内涵,从所学的课堂内容中,选择适当的动作,组织小组合或儿童集体舞,形成一个崭新的组合式舞蹈。这样,既减轻初学编舞的难度,又促使学生在编排中为了配合音乐,而自然产生创造意识,在模仿原来动作的基础上产生一些联想和改动,从中得到一点创作启迪。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现有舞蹈词汇的运用,锻炼了组织能力。利用这种以模仿为主的简易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就可以较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二、重组动作练习
在第三个学期拿出一至二个课时进行重组动作练习,以课堂中一個熟练的单一动作为例,引导学生开展重组动作练习。即在原有动作上进行变化,扩展派生出几个动作来,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作方法之一。变化发展动作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进行节奏变化;二是改变部分动作;三是改变方向;四是夸张变形;五是改变顺序。
教师对以上变化规律分别作出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除课堂练习外,还要强调课后自行练习,采取“回课”的办法,进行对比评讲,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的创作思维得以开拓,逐步达到培养创作能力的目的。
三、掌握和运用肢体配合变化进行创编
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人体是表演舞蹈的工具,人体各肢体关节相互流动的配合,自然本能地演变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舞蹈动作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工创编出来的。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体验肩、腰、胯、膝等几大关节交替变化的形态,以及体验身体部位相互流动的配合,即上、下、左、右、圆线、折线、波浪线、点与线的交织等曲回婉转形成的千姿百态。这一切的出现,往往会有一种使学生惊讶叫绝、忽然醒悟的感觉——原来动作的产生是如此奇妙、有趣,人体的一抬
手、一投足都能产生婀娜多姿的体态,肩腰胯膝的点滴变化都能产生奇妙不同的舞姿。从而加深学生对人体动作表现力的认识,拓展挖掘人体动作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动作创编的欲望,当初的那份忧虑恐惧感也随之消失了。
四、加强编导理论的学习
学习编导理论知识是推动编舞实践、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力、提高技能的不可缺少的一课。在毕业前的最后学期,开设编导理论讲座,选择简单、浅显、相关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备一定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编舞理论。主要讲述内容为舞蹈的特征、舞蹈的种类、舞蹈的表现手法,即动作、动作组合、姿态造型、构图、手势、哑剧等。同时讲述儿童舞的特点,儿童舞的形式,儿童歌舞的创作过程与方法。结合舞蹈欣赏与具体节目分别论述舞蹈构思,确立主题动作,高潮处理,舞蹈画面,开头结尾的巧妙安排等内容。在讲授过程中,以一个典型的舞蹈节目为例,以提问的方式启发解决一些编舞理论的问题。通过视觉感官的体验而升华到理论的初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编舞的构思程序有了一个较完整的概念。
五、练习与实践
编舞能力的培养,实践是关键。为取得更佳效果,可采取两步走的做法,第一步为习题练习,课上课下结合,集体与个人编舞结合的形式,由教师在课堂上选定统一的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以之进行表演讲评,锻炼学生编群舞的技能。另外,结合学校内每年一次的娱乐性集体舞比赛,强调学生自编自演的实践。习题练习除正常的课外安排外,还应利用假期作业,让学生在假期中自找乐曲,进行个人编舞。编舞实践的第二步为实习创作,从二年级开始与附属小学的班级挂钩,让学生每周作一次辅导小学生的课外文艺活动编排歌舞节目,并组织儿童文娱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特别是毕业班,在毕业实习结束之后,要强调编舞成果的验收,以此作为编舞实习总结内容之一,通过实习,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有较大进步,基本达到了编舞教学的要求。
总之,培养师范学生的编舞能力,不仅是为了单纯的编舞,更主要是把舞蹈创作纳入小学的美育课之中,作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创编儿童舞要面向全体儿童,贯彻为儿童舞蹈事业兴旺发达服务的宗旨,这才是师范舞蹈教学的方向和目的。我们的编舞教学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个方向和目的,以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新时代要求的合格师资人才。
【作者简介】穆保燕(1974-),女,本科学历,河南省洛阳市教师进修学校助理讲师 ,洛阳市舞蹈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音美中心教研组副组长、曾获市级“文明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