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成年人群HBsAg阳性者的医疗和就诊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的HBsAg阳性者队列基础上,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开展队列随访调查。在2014年的随访中,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方法收集就诊医院的诊断、常规体检、治疗及用药等医疗就诊信息。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并对HBV感染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χ2检
【机 构】
:
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100050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成年人群HBsAg阳性者的医疗和就诊行为特征,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在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的HBsAg阳性者队列基础上,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开展队列随访调查。在2014年的随访中,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方法收集就诊医院的诊断、常规体检、治疗及用药等医疗就诊信息。使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并对HBV感染者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调查≥ 18岁HBsAg阳性者2 478例,其中853例(34.4%)有医院乙肝就诊史;在就诊的HBV携带者和慢性乙肝者中,51.2%(372/727)能够做到每年至少1次体检;31.5%(229/727)具有治疗史,其中约34.5%(79/229)采用中医治疗或单纯保肝治疗,56.8%(130/229)采取抗病毒治疗。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和城乡分布是影响HBV感染者就诊的主要因素。
结论我国社区HBsAg阳性者的健康意识较低,其规范化随访体检和规范治疗仍面临挑战。
其他文献
软组织肉瘤是一类间叶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由于发病率低,种类繁多且生物学行为各异,如何规范诊疗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难点。外科治疗仍然是软组织肉瘤唯一可获得根治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某些肉瘤类型或某些情形下需要进行化疗和放疗,靶向治疗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前景。目前,对于如何实施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如何配合应用各种治疗手段,尚缺乏普遍认可的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子宫颈腺癌组织经显微切割后HPV型别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国7个不同地区9所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宫颈腺癌的病理组织,进行三明治切片,对全蜡卷和显微切割后的病灶组织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病理诊断。结果HPV阳性的宫颈腺癌标本169例,其中颈管型腺癌94例,腺鳞癌9例,微小偏离型腺癌19例,透明细胞腺癌14例,宫内膜样型腺癌
目的了解2011-2014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他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10型(CoxA10)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1-2014年福建省确诊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1 525例手足口病病例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分型,扩增、测序并分析其中优势血清型CoxA10的完整VP1区基因片段。结果共分型鉴定出407例其他肠道病毒病例,包括Cox A10病例103例(占25.
目的探讨空气中粒径≤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 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
目的探索和评价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模式。方法收集2012-2013年武汉市13个区级CDC治疗的2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2013-2014年13个区级定点医院治疗的275例HIV/AIDS,比较两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基于患者医疗需求的、由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提供的"一站式"抗病毒治疗模式及服务体系建成。该模式入组患者抗病毒治疗
目的分析北京市3家中餐馆就餐者点餐营养素含量,采用富含营养素食物(Nutrient-Rich Foods, NRF)指数法综合评价一餐的营养搭配。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商业区内经营温州菜、鲁菜和云南菜的3家中餐馆,收集全部菜品的主、配料重量,计算每道菜品的营养素含量;结合3家餐馆一段时期内的点餐流水单,计算人均点餐营养素含量,并利用NRF指数综合评价一餐营养素水平。结果3家餐馆就餐者一餐人均点餐能量为4
CRF01_AE是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HIV-1毒株,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本文从该毒株的发现起源与命名、在国内外的流行过程、参与形成的重组毒株以及致病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讨论了与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关的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目的分析2011-2014年河南省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216株D群宋内志贺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耐药谱及代表性菌株的PFGE指纹图谱特征,为志贺菌病的病原学监测及暴发溯源提供基线数据与方法学参考。方法采集腹泻患者粪便样本,SS平板分离培养18~24 h,采用克氏双糖铁(KIA)/动力-吲哚-尿素(MIU)与API20E系统进行生化鉴定,利用志贺菌分型血清进行玻片凝集;使用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采用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疾病。2015年在美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传播与流行,因可能与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有关,2016年2月被WHO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搜集期刊、在线论文及WHO文件进行综述。寨卡病毒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患者、隐性感染者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等;目前该病传染期尚不明确,但通过患者血液、唾液、精液及尿液DNA检测期推断,其传染期至少可达2个月
目的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的10个地区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及其地区差异。方法CKB项目于2004-2008年在10个项目地区募集512 891名30~79岁队列成员并完成基线调查。本研究利用CKB项目的基线信息,比较对年龄和/或性别进行调整后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其控制情况的地区差异。结果10个项目地区中,高血压患者共180 621人(35.2%),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