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在英语中的应用对于语言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英语教学本身的特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下原则:量力性原则、师生协同原则、手段优选原则、动机原则和交际原则。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 教学原则
[作者简介]张冬钦(1956- ),女,河北鹿泉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郑霁鹏(1975- ),男,河北沧州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060-02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必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说,除在各种教学中都普遍适用的一般性合作学习原则之外,更应该贯彻由学科特点及学科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学科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应贯彻以下原则:
一、量力性原则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进度。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和意义。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形式和意义逐渐认识、内化、深化、应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只有在学生已有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可以不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英语合作学习中的量力性原则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知识结构来决定合作课堂中的一些策略选择。如:正式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的选择、非正式合作学习模式的取舍或倚重、课堂排列模式、评估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心理、学习策略、整体特征。同时,在同一个学习团体中,不同的学习个体也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性。英语合作学习就应该以这些特征为基础,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设置教学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任务应该是经过组员努力能够完成的。完成任务要凭借的学习方法、认知途径应该是学生的个体特征所擅长的。
2.英语合作学习还要使学生具备知识上的合作基础。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系统内部由各种分支系统组成,各分支系统内部的各符号单位之间都处在纵向和横向、聚合和组合关系之中。各个语言单位之间和分支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某个学习过程中,某个语言学习目标必须是在已有语言元素、系统片段的基础上要掌握的新元素、新片段。Krashen的输入理论指出:语言习得中的信息输入应该是大量的、可理解的。可理解性是有效语言输入的基本特征,也是有效语言学习的必要保障。因此,英语合作学习应该遵循语言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研究内容形成一定的序列、一定的逻辑,确保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使其有能力理解目标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3.英语合作学习不管是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学习习惯和策略,都强调后一经验须在前一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和深化。目标的设定必须考虑这些目标的提高是否达到一定程度,使学生产生积极投入的动机,以及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否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内容包括许多学生不知又想知的元素时,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在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个体难以应对的时候,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只有在各个学习小组完成这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后,才可以使全部学生彼此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自己的摸索探究,达到团体间的知识共享。
二、师生协同原则
合作学习是教师、学生角色的一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都颠覆了他们自身过去的角色定位,但教学依然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以获得教育的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协作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是:教学目标呈现—集体授课—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这是合作学习实施的一般顺序。英语的合作学习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参与、转化、呈现、反思,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彻师生协同合作的原则。
参与:教师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活动,指明活动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对概念信息进行加工,决定提供给学生多少信息输入,判定哪些信息是学生的目标信息。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有着充分的交流,这种了解调查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是前置性的还是现时性的,学生的配合、思考、反馈都是教师准确把握信息的保证,教师由此确定哪些信息是要输入、可输入的。此外,集体讲授阶段的教学同样不应该是一言堂,师生间的积极交互是良好授课效果的促进剂。师生积极的协同、配合保证了轻松的传递环境、积极的发收主体、顺畅的输入过程、有效的目标接收。
转化:学生通过组织、阐明、精加工和综合分析学习概念来重新组合知识。这是语言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此环节要对上一环节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同时以之为基础通过个体学习、组内讨论进行深化处理,包括拓宽、内化、理论总结、实践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绝不应是旁观者,学生的每个学习动向都应得到教师的注意,及时的引导、帮助、鼓励、警示会起到疏通引流、防患未然的作用,绝对要胜过学生暴露所有问题时再进行的评价、纠正。
呈现:教师给学生提供各小组发言机会,然后将各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使知识系统化、一体化,这也是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阶段。一方面,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呈现过程才可以切实反映出此语言学习过程的收效,说明合作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真實贯彻情况。同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供给学生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应用中磨炼语言。另一方面,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专心聆听、辅助讲解、质疑发问、鼓励引导,以及在此过程后期所做的小组知识概括、课堂知识汇总帮助学生完成了语言应用、成果展示过程,同时实现了对习得知识的系统化处理,使教学目标生成完整的实现状态。
反思:师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性意见。这个环节也就是合作学习的评价阶段。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同样需要师生的通力协作。评价包括个人自评、个人互评、组内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论是哪种评价,目的都是在总结、审视中进行反思,总结整体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语言合作学习,分析学习个体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和鞭笞,发现教师在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课堂掌控上的不足。没有师生的协同合作,任何一种评价都不会真实、客观,也不会顺利地开展语言学习和教学。
三、手段优选原则
基于本身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英语合作学习过程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分层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同步学习是最经济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全员齐动是其主要特点。在英语的合作学习中,这也是教师进行语言输入的阶段,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分组学习在同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小组规模由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习得语言内容等来决定。分组学习应强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另外分层教学也不失一个可选择的做法,即针对不同类型、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独立学习、思考解决一些问题是高水平、有效率合作的基础,是个人“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知识信息”的阶段。
2.在英语课堂上多种手段相结合。首先,正式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模式,如小组分层计分法、小组活动比赛法、小组促进教学法、吉格索法、团体调查法等。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机结合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其次,非正式合作学习的各种手段可以整合使用。对话记录、同伴交流、读书会、同伴回应这些手段也都可以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学效果。最后,合作学习可以和其他教学形态相结合,如对话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是与特有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英语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要使用与合作学习具有互补性的其他教学策略以产生更大的效能。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优势,完成教学任务,不同手段、模式应该互相借鉴、共同整合。
3.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优势。语言的习得更侧重于知识的输入、输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点、针对性、局限性,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协调各种资源,发挥其整体功能。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一样,都有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可供使用,如直观的与抽象的、共性的与个性的、模拟的与创造的、知性的与感性的,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语言合作学习处理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才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得更好。
四、动机原则
心理语言学认为,内在动机是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合作学习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合作学习。此外,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语言信息的输入只有经过情感过滤器的筛选才可以从语言习得中获得习得语言的能力,其中动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基于此,英语的合作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多理解、多鼓励、多宽容,使学生在语言习得课堂上有宽裕的发言、更正、辩证、交流、补充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尽情发挥,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意识到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进步和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动机包括:指向自我的学习动机、指向他人的学习动机、指向团体的学习动机、指向社会的学习动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个体发展目标,以自我成长、自身提高作为自我学习动机的促成因素;培养学生对别人包括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以不辜负家长、教师的期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集体感、个人责任心,以履行自己在团体中的学习任务作为动机的源泉;最后也要在言传身教中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心,以滿足社会需要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3.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感情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语言学习过程更是师生交互来习得语言的过程。输入、输出都应是在有利于语言生成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师生应是站在同一平面上进行语言双向交流。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是同步的。
4.运用肯定性评价和模糊评价。对学生进步表现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起着导向、激励、激趣、促知的作用。运用人文性、科学性、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语言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其自身的认知结构与书本知识结构之间顺利完成同化和顺应的目的。另外,提倡对个人评价采用“分类+特长+评语”的模糊评价方式,不以明确学生的班级排名为目的,而以学生自己的过去为参照来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动机。
五、交际原则
对于非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不是了解外语的知识和语言规律,而是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学会用外语进行口头的和笔头的交际。而语言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景性。海姆斯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交流中真正意义上的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由此可见,最好的学习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听到的话语,而且可以直接、积极地参与到与其他人的交流中来。合作学习的课堂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的能力。
首先,提供接近生活的交际情景。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认为,成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和自觉的语言学习。其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更为重要。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不是在所学语言国家内进行的,没有所学语言的客观环境。因此,课堂教学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导到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来。
其次,培养友好的同伴关系。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者可以更多地受到周围同伴的关注与尊重并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在学习上取得进步,那么将极大增强其自信心。合作学习就是要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消除心理屏障,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创造轻松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而且可以降低学习焦虑感。
最后,把交际理念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语言的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以为交际过程做准备为途径,以是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交际为评价标准,在语言学习的每个环节中都把交际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必须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给学生,因为只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学习语言的目的,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完成了语言学习的最终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高向斌.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0(11).
[3]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关键词]合作学习 英语 教学原则
[作者简介]张冬钦(1956- ),女,河北鹿泉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郑霁鹏(1975- ),男,河北沧州人,石家庄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河北 石家庄 050035)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2-0060-02
教学原则是反映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进行有着指导性和调节性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必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体现在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也就是说,除在各种教学中都普遍适用的一般性合作学习原则之外,更应该贯彻由学科特点及学科认知特点所决定的学科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在英语合作学习中,应贯彻以下原则:
一、量力性原则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上,并据此来确定教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进度。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作为符号,语言由两个方面组成:形式和意义。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形式和意义逐渐认识、内化、深化、应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只有在学生已有认知能力、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才可以不断获得语言应用能力。英语合作学习中的量力性原则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知识结构来决定合作课堂中的一些策略选择。如:正式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的选择、非正式合作学习模式的取舍或倚重、课堂排列模式、评估的内容与形式等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会有不同的认知心理、学习策略、整体特征。同时,在同一个学习团体中,不同的学习个体也表现出这样那样的差异性。英语合作学习就应该以这些特征为基础,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设置教学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任务应该是经过组员努力能够完成的。完成任务要凭借的学习方法、认知途径应该是学生的个体特征所擅长的。
2.英语合作学习还要使学生具备知识上的合作基础。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系统内部由各种分支系统组成,各分支系统内部的各符号单位之间都处在纵向和横向、聚合和组合关系之中。各个语言单位之间和分支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在某个学习过程中,某个语言学习目标必须是在已有语言元素、系统片段的基础上要掌握的新元素、新片段。Krashen的输入理论指出:语言习得中的信息输入应该是大量的、可理解的。可理解性是有效语言输入的基本特征,也是有效语言学习的必要保障。因此,英语合作学习应该遵循语言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研究内容形成一定的序列、一定的逻辑,确保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使其有能力理解目标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3.英语合作学习不管是教学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学习习惯和策略,都强调后一经验须在前一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广泛和深化。目标的设定必须考虑这些目标的提高是否达到一定程度,使学生产生积极投入的动机,以及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否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习内容包括许多学生不知又想知的元素时,才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在小组的学习任务是学习个体难以应对的时候,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合作热情;只有在各个学习小组完成这些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后,才可以使全部学生彼此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自己的摸索探究,达到团体间的知识共享。
二、师生协同原则
合作学习是教师、学生角色的一次革命,在某种程度上都颠覆了他们自身过去的角色定位,但教学依然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以获得教育的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协作原则显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一般流程是:教学目标呈现—集体授课—小组合作活动—测验—评价和奖励,这是合作学习实施的一般顺序。英语的合作学习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参与、转化、呈现、反思,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贯彻师生协同合作的原则。
参与:教师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活动,指明活动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对概念信息进行加工,决定提供给学生多少信息输入,判定哪些信息是学生的目标信息。在此环节中,教师应该与学生有着充分的交流,这种了解调查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是前置性的还是现时性的,学生的配合、思考、反馈都是教师准确把握信息的保证,教师由此确定哪些信息是要输入、可输入的。此外,集体讲授阶段的教学同样不应该是一言堂,师生间的积极交互是良好授课效果的促进剂。师生积极的协同、配合保证了轻松的传递环境、积极的发收主体、顺畅的输入过程、有效的目标接收。
转化:学生通过组织、阐明、精加工和综合分析学习概念来重新组合知识。这是语言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此环节要对上一环节中获得的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同时以之为基础通过个体学习、组内讨论进行深化处理,包括拓宽、内化、理论总结、实践应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绝不应是旁观者,学生的每个学习动向都应得到教师的注意,及时的引导、帮助、鼓励、警示会起到疏通引流、防患未然的作用,绝对要胜过学生暴露所有问题时再进行的评价、纠正。
呈现:教师给学生提供各小组发言机会,然后将各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使知识系统化、一体化,这也是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阶段。一方面,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呈现过程才可以切实反映出此语言学习过程的收效,说明合作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真實贯彻情况。同时,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提供给学生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应用中磨炼语言。另一方面,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专心聆听、辅助讲解、质疑发问、鼓励引导,以及在此过程后期所做的小组知识概括、课堂知识汇总帮助学生完成了语言应用、成果展示过程,同时实现了对习得知识的系统化处理,使教学目标生成完整的实现状态。
反思:师生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性意见。这个环节也就是合作学习的评价阶段。作为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同样需要师生的通力协作。评价包括个人自评、个人互评、组内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无论是哪种评价,目的都是在总结、审视中进行反思,总结整体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开展语言合作学习,分析学习个体的课堂表现,进行鼓励和鞭笞,发现教师在教学任务、教学方法、课堂掌控上的不足。没有师生的协同合作,任何一种评价都不会真实、客观,也不会顺利地开展语言学习和教学。
三、手段优选原则
基于本身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学生特征,英语合作学习过程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合作策略。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分层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同步学习是最经济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它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全员齐动是其主要特点。在英语的合作学习中,这也是教师进行语言输入的阶段,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奠定基础。分组学习在同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小组规模由学生的发展阶段、班级人数、习得语言内容等来决定。分组学习应强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另外分层教学也不失一个可选择的做法,即针对不同类型、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信息。个别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独立学习、思考解决一些问题是高水平、有效率合作的基础,是个人“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知识信息”的阶段。
2.在英语课堂上多种手段相结合。首先,正式的合作学习可以采用不同的实施模式,如小组分层计分法、小组活动比赛法、小组促进教学法、吉格索法、团体调查法等。每种模式都有不同的侧重,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机结合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其次,非正式合作学习的各种手段可以整合使用。对话记录、同伴交流、读书会、同伴回应这些手段也都可以有机整合、灵活应用在教育实践中,改善教学效果。最后,合作学习可以和其他教学形态相结合,如对话教学、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问题教学。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是与特有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英语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要使用与合作学习具有互补性的其他教学策略以产生更大的效能。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优势,完成教学任务,不同手段、模式应该互相借鉴、共同整合。
3.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优势。语言的习得更侧重于知识的输入、输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点、针对性、局限性,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协调各种资源,发挥其整体功能。合作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一样,都有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可供使用,如直观的与抽象的、共性的与个性的、模拟的与创造的、知性的与感性的,这些材料都可以作为语言合作学习处理的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语言材料才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发挥得更好。
四、动机原则
心理语言学认为,内在动机是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相互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合作学习正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合作学习。此外,语言学家Krashen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语言信息的输入只有经过情感过滤器的筛选才可以从语言习得中获得习得语言的能力,其中动机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基于此,英语的合作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多理解、多鼓励、多宽容,使学生在语言习得课堂上有宽裕的发言、更正、辩证、交流、补充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尽情发挥,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意识到自己在此过程中的进步和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机。动机包括:指向自我的学习动机、指向他人的学习动机、指向团体的学习动机、指向社会的学习动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个体发展目标,以自我成长、自身提高作为自我学习动机的促成因素;培养学生对别人包括家长、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以不辜负家长、教师的期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集体感、个人责任心,以履行自己在团体中的学习任务作为动机的源泉;最后也要在言传身教中帮助学生培养社会责任心,以滿足社会需要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3.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融洽的感情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语言学习过程更是师生交互来习得语言的过程。输入、输出都应是在有利于语言生成的人际交往中进行的,师生应是站在同一平面上进行语言双向交流。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是同步的。
4.运用肯定性评价和模糊评价。对学生进步表现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起着导向、激励、激趣、促知的作用。运用人文性、科学性、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鼓励和语言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其自身的认知结构与书本知识结构之间顺利完成同化和顺应的目的。另外,提倡对个人评价采用“分类+特长+评语”的模糊评价方式,不以明确学生的班级排名为目的,而以学生自己的过去为参照来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动机。
五、交际原则
对于非语言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不是了解外语的知识和语言规律,而是掌握语言的交际功能,学会用外语进行口头的和笔头的交际。而语言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情景性。海姆斯指出在语言教学中,应把重点从结构能力(语法能力)转移到交际能力上来。因而,课堂上应该提高学习者在交流中真正意义上的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而非简单参与或控制语言结构。由此可见,最好的学习课堂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听到的话语,而且可以直接、积极地参与到与其他人的交流中来。合作学习的课堂就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参与到真正意义上交流的机会,以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的能力。
首先,提供接近生活的交际情景。克拉申的监察理论认为,成人发展第二语言能力有两个独立的系统:无意识的语言习得和自觉的语言学习。其中无意识的语言习得更为重要。而中国的英语教学不是在所学语言国家内进行的,没有所学语言的客观环境。因此,课堂教学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把学生引导到真正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来。
其次,培养友好的同伴关系。合作学习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环境比个体的、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者可以更多地受到周围同伴的关注与尊重并及时得到信息反馈,在学习上取得进步,那么将极大增强其自信心。合作学习就是要发展学习者针对他人的正面情感,减少隔阂和孤独,消除心理屏障,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创造轻松的学习情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供语言实践机会,而且可以降低学习焦虑感。
最后,把交际理念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语言的学习就是不断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英语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以为交际过程做准备为途径,以是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交际为评价标准,在语言学习的每个环节中都把交际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必须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给学生,因为只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学习语言的目的,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完成了语言学习的最终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高向斌.合作学习教学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管理,2000(11).
[3]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