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教学精神,素质教育的全国性推广,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研究文件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已被广大教师运用,深入到教学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数学教育的精髓。
  它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改革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但是在进行教学时面临的是教育对象年龄低,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低,数学知识难度大,学习成绩差异很大,所以当我们应用这种形式时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如:在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会出现一两个能力强的同学讨论得津津有味或非常快就完成教师的例题、练习,能力差同学默默无语或不会做,改为抄能力强的同学的答案,有的甚至“开小差”破坏课堂纪律,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优秀生的拔尖。
  又如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我们看到在一些数学课上,教师不管教什么数学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服务,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具体哪些教学内容更适合合作学习,我初步总结如下:
  收集和整理信息最适合于通过合作学习进行。一个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而不同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容、范围渠道往往不同,如果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则可以实现互相补充、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如“勾股定理”一节课讲述知识量较少,但是内容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到了许多不同的证明方法。这些证明不仅证出了定理,而且丰富了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如果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网上查找或其它途径搜集勾股定理的这些历史背景及其证明方法,不但可以丰富同学们的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遇到疑难问题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如数学学科在概念教学时,学生常常出现对概念理解模糊不清的情况,也可能出现种种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此时教师可不急于给予解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研讨争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寻求正确的答案。
  如在“平行线”的定义中为什么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去掉此条件可以吗?“整式”概念中a/2和2/a都是单项式吗?3/x+5是多项式吗?再如在讲“有效数字”时有许多同学搞不清7.20×10的5次方精确到那一位等。遇到类似较难理解问题时让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可以加深这些概念的理解。
  第三、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有些可以由个人单独完成,而有相当多的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效果更好。如在讲“七巧板”、“图案设计”时每人的思考方式不同,观察想象能力不同,拼出的图形图案不同,若通过小组完成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再如“探索规律”一节中许多题目有多种方法或思考方式,经过讨论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显然,这种合作学习比个人完成探究任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共同完成一项较大的实践活动任务。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任何一项较大的实践活动,都适宜采用合作的形式去完成。
  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一章时有实习作业“测量楼房或其它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和“生活中的数据”一章后的“人口图”,由于这类“课题学习”涉及内容多、步骤复杂,各环节工作要求标准较高,所以它更适合于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组长协调最后完成大的课题学习。这种合作充分调动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培养了学生团体意识。
  第五、遇到创新性问题。创新性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现成的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应当事先让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展开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把个人的发散性思维扩大到整个小组的发散性思维,最后通过班级汇报达到全班的发散性思维,使智力得到放大。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好处。如编一道有关分式方程1/X+5/X+2=1的应用题,同学们兴致很高,编出了许多有新意、新背景的题目。
  第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发挥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小组之间互教互学,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以往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帮助一些困难的学生跟上学习的步伐,却常常苦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一个人不能关照太多的学生。
  在教学改革中,有不少教师善于利用学生当“小老师”,同学间互帮互助,这样的合作对各方都有好处,被帮助者和帮助别人的人都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参与面广,补漏补缺及时,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山初中)
其他文献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远程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深度越来越广,加强远程教育管理越显重要,那么,如何加强远程教育的规范管理?我认为: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     学校为适应信息教育技术和利用好远教资源,要从组织领导、骨干师资力量的配备方面予以加强和保证,并进一步健全了信息教育技术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领导小
期刊
作文是源于生活的,来自作者心灵深处的声音,饱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它是作者个性思维、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这样阐述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方式写作。”  因此,作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开放作文教学全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由表达,从而真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开发学生语言潜能,弘扬儿童的主体精神,促
期刊
从现在的教育报刊、杂志上看到最多的词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怎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想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使每个学生发展”谈自己一点粗浅的看法。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
期刊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信息技术,如何恰当地把它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如:在上“三角形”一课中,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用呢?随即播放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画面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徐徐展现:蓝天中展翅翱翔的双翼飞机,暮色中的埃菲尔铁塔,灯火通明、川流不息的杨浦大桥……孩子们屏息凝视,感受着三角形稳定性的广
期刊
近几年来,高考的改革进程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提出了合乎时代特征的更高要求。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考试题上,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理想、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要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更多地体现在高考试题上。因此,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联系就成为一门全新的课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掌握语言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阅读能力构成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新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  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
期刊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阅读英语文章时,习惯于在头脑中先将其转化成汉语,表面读的是英文,其实脑子里映现的是汉字,这是英语语感不良的体现。  同样,我们现在很多中学生学古文,表面阅读的是古文,其实脑子里映现的却是现代文,由于经过了这样一个转换机制,也导致了古文阅读速度大大降低,古文阅读能力久久得不到提高。  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其实并不全与学生有关,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  那么该如何有
期刊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  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期刊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    一、探究情境的基本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探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