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国防生教育也开始实现我国军队与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国防生军政训练主要内容的军事体育,在国防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国防生又是普通的大学生,国防生的军政训练也会对普通大学生产生影响,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能激起普通大学生练习军事体育的热潮,加速了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体育 社会化
前言
我国学者刘可夫认为:军事体育向社会扩展,向广大民众传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广大民众在和平时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1]。这说明,军事体育是可以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传播的。我国学者陈晴认为:在今天,人们的国防观念日渐淡薄。因此,普及军事体育,进行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最近,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3]。这表明普通高等学校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已经得到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也开始得到法规的保障,普通高等学校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西方国家,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国防需要的各种人才,为军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军队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国防生教育也开始实现我国军队与地方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国防生军政训练主要内容的军事体育,在国防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国防生又是普通的大学生,国防生的军政训练必然会对普通大学生产生影响,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激起了高校普通大学生练习军事体育的热潮,加速了高校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研究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认识,寻找军事体育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军事体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军事体育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军事体育教育与其它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1.军事体育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1.1 军事体育的健身功能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军事体育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则和要求,其项目练习时有一定的练习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军事体育的健心功能
军事体育练习时,有较严格的纪律要求,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军事体育能扩延现行学校的体育功能,在学校实施军事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大学生在和平年代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
2.国防生促进了军事体育教育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
2.1 国防生的体育教育体现了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合力。
国防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本身就体现了军事体育教学和高校体育教学的高度的一致性,国防生作为普通的大学生,有享受高校体育教学的权利,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国防生的体质、体能,增进国防生健康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军人,必须参加军政训练任务,从事军事体育训练活动,军事体育在国防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防生的体育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军事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合力的结果。
2.2 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促进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这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普通高校军事体育项目实验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对军事体育项目练习方法、练习负荷等的改进,使之更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练习。
3.国防生加快了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历史上,我国近代军国民教育思潮就主张在学生中实施军事体育和军事训练[4]。如当时的东南大学就实施过军事教育,设有“兵式”体操科目,即为军事体育的一部分[4]。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有识之士呼吁“寓兵于学”思想对当时教育界的影响,军事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忧国忧民意识。1963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外活动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较快,班、年级、系建立各种项目的代表队,比赛活动比较频繁。当时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适应备战的要求,组织了不少爬山、军事野营、军训等军事体育活动[5],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我国地方高校招收国防生是在我国军队现代化改革和地方院校改革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鲜事物。它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地方教育资源的共享,我国地方高校招收国防生是提高军官队伍素质、优化军队成员结构的一条捷径。国防生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国防生的体质体能水平是国防生完成学习任务、军政训练任务最基本的保障,是提高自身过硬军事素质、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不可缺少的硬指标。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在增强国防生体质体能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国防生又是普通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们的军事体育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将产生重要影响,掀起了新一轮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体育练习热潮。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国防生促进了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查阅国防生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对军事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新生入校时的军训,使家长和学校教师对军事体育训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军训加也强了学生对军事体育的体验;国防生的军政训练和日常生活使普通大学生对军事体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过程,促使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的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自觉参加军事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掀起了普通高校一些体育社团活动的军事体育练习热潮
我国高校国防生院系分布广、居住地域散、年级层次多、国防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军政训练任务,而且必须履行普通大学生的义务,在校期间的管理教育工作应该和其他学生一样以学院为主。他们军政训练(军事体育是其中内容之一)任务的特殊性与学习、生活的普遍性特点,为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提供了条件。大学生中一些体育社团都积极采用军事体育项目及其管理模式来开展活动,如:军体社团、野外生存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等。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了野外生存俱乐部,俱乐部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增强自信,体验人生”为宗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激发个人潜能,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以帮助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俱乐部将主要在理论课教学、素质训练、野外生存体验等方面展开工作。将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老师进行理论课讲座;组织会员进行体能及技术、技能训练;组织野外生存活动;配合并组织校野外生存体验课的展开,同时积极与省内各高校相关组织联系,举行联谊及合作活动等。
3.3 促进了普通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教学实验和改革的发展
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对军事体育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军事体育的教育价值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大学生参加军事体育活动,加快了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教学实验和改革的步伐。如国内一些普通高校于2002年秋季对入学新生开始实行全新学分制教学模式,将军事体育课或军事体育项目内容作为一门学分选修课程。如部分普通高校分别对大学生进行军事体育项目之一的野外生存教学和训练,定向越野运动、军体拳、防身术、军事障碍跑等军事体育项目内容也在全国部分高校中开展起来。
4.结论和建议
4.1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加速了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使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积极利用军事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
4.2 国防生促进军事体育教育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整合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3 普通高校具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势。
应培养军事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和配备相应的场地器材,以满足大学生对军事体育活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可夫.军事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军事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
[2]陈晴.军国民教育思潮对当代军事体育及国防建设的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
[3]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22日,总第12317期第1版.
[4]陆华.东南大学民国时期的军事教育[J].东南大学学报,2002,(3):18.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国防生 军事体育 社会化
前言
我国学者刘可夫认为:军事体育向社会扩展,向广大民众传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广大民众在和平时期树立国防观念,增强国防意识[1]。这说明,军事体育是可以在普通高校大学生中传播的。我国学者陈晴认为:在今天,人们的国防观念日渐淡薄。因此,普及军事体育,进行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最近,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3]。这表明普通高等学校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已经得到教育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工作也开始得到法规的保障,普通高等学校的军训和国防教育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西方国家,依托国民教育力量培养国防需要的各种人才,为军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极大地推动了军队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建设。目前,随着我国高校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国防生教育也开始实现我国军队与地方教育资源的共享。作为国防生军政训练主要内容的军事体育,在国防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国防生又是普通的大学生,国防生的军政训练必然会对普通大学生产生影响,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激起了高校普通大学生练习军事体育的热潮,加速了高校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研究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认识,寻找军事体育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军事体育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军事体育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军事体育教育与其它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1.军事体育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价值
1.1 军事体育的健身功能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增强大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军事体育项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则和要求,其项目练习时有一定的练习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2 军事体育的健心功能
军事体育练习时,有较严格的纪律要求,能有效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军事体育能扩延现行学校的体育功能,在学校实施军事体育教育,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大学生在和平年代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
2.国防生促进了军事体育教育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
2.1 国防生的体育教育体现了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合力。
国防生的体育教学工作本身就体现了军事体育教学和高校体育教学的高度的一致性,国防生作为普通的大学生,有享受高校体育教学的权利,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国防生的体质、体能,增进国防生健康水平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军人,必须参加军政训练任务,从事军事体育训练活动,军事体育在国防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防生的体育教育过程本身就是军事体育教育和学校体育教育合力的结果。
2.2 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促进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军事体育教育和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这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促进普通高校军事体育项目实验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对军事体育项目练习方法、练习负荷等的改进,使之更适合普通高校大学生练习。
3.国防生加快了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
历史上,我国近代军国民教育思潮就主张在学生中实施军事体育和军事训练[4]。如当时的东南大学就实施过军事教育,设有“兵式”体操科目,即为军事体育的一部分[4]。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的特殊历史背景,有识之士呼吁“寓兵于学”思想对当时教育界的影响,军事体育教学和军事训练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忧国忧民意识。1963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外活动的恢复和发展速度较快,班、年级、系建立各种项目的代表队,比赛活动比较频繁。当时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适应备战的要求,组织了不少爬山、军事野营、军训等军事体育活动[5],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我国地方高校招收国防生是在我国军队现代化改革和地方院校改革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鲜事物。它实现了我国军队和地方教育资源的共享,我国地方高校招收国防生是提高军官队伍素质、优化军队成员结构的一条捷径。国防生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国防生的体质体能水平是国防生完成学习任务、军政训练任务最基本的保障,是提高自身过硬军事素质、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需要不可缺少的硬指标。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在增强国防生体质体能上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由于国防生又是普通大学生中的一员,他们的军事体育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将产生重要影响,掀起了新一轮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体育练习热潮。国防生对军事体育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国防生促进了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更深层次的理解
学生和学生家长通过查阅国防生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对军事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新生入校时的军训,使家长和学校教师对军事体育训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军训加也强了学生对军事体育的体验;国防生的军政训练和日常生活使普通大学生对军事体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过程,促使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的教育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们自觉参加军事体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掀起了普通高校一些体育社团活动的军事体育练习热潮
我国高校国防生院系分布广、居住地域散、年级层次多、国防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完成军政训练任务,而且必须履行普通大学生的义务,在校期间的管理教育工作应该和其他学生一样以学院为主。他们军政训练(军事体育是其中内容之一)任务的特殊性与学习、生活的普遍性特点,为军事体育的社会化提供了条件。大学生中一些体育社团都积极采用军事体育项目及其管理模式来开展活动,如:军体社团、野外生存俱乐部、定向越野俱乐部等。例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了野外生存俱乐部,俱乐部以“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增强自信,体验人生”为宗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激发个人潜能,锻炼大学生的意志,以帮助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俱乐部将主要在理论课教学、素质训练、野外生存体验等方面展开工作。将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老师进行理论课讲座;组织会员进行体能及技术、技能训练;组织野外生存活动;配合并组织校野外生存体验课的展开,同时积极与省内各高校相关组织联系,举行联谊及合作活动等。
3.3 促进了普通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教学实验和改革的发展
随着国防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对军事体育的教育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军事体育的教育价值日益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大学生参加军事体育活动,加快了高校军事体育项目教学实验和改革的步伐。如国内一些普通高校于2002年秋季对入学新生开始实行全新学分制教学模式,将军事体育课或军事体育项目内容作为一门学分选修课程。如部分普通高校分别对大学生进行军事体育项目之一的野外生存教学和训练,定向越野运动、军体拳、防身术、军事障碍跑等军事体育项目内容也在全国部分高校中开展起来。
4.结论和建议
4.1国防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加速了军事体育的社会化进程,使广大民众对军事体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积极利用军事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
4.2 国防生促进军事体育教育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整合,这种资源整合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3 普通高校具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势。
应培养军事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和配备相应的场地器材,以满足大学生对军事体育活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可夫.军事体育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军事体育[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2):10.
[2]陈晴.军国民教育思潮对当代军事体育及国防建设的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
[3]中国青年报,2007年4月22日,总第12317期第1版.
[4]陆华.东南大学民国时期的军事教育[J].东南大学学报,2002,(3):18.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