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荸荠秆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有些地方菜农称之为“荸荠瘟”),严重威胁着荸荠的正常生产。荸荠受害后茎秆枯死,严重时茎秆呈现一片枯死、倒伏状,地下部不结球茎;受害轻者所结球茎小,果实畸形,品质下降,产量锐减。
1.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荸荠的叶鞘、茎秆、花器等部位。
①叶鞘。受侵害初期,基部呈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很快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在后期干燥后变成灰白色,其上着生有黑色小点或长短不一的黑色线条点,即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条件适宜时,病菌迅速向上部叶状茎扩散。
②茎秆。感病后,初期也呈现水渍状椭圆形、梭形或不定形黑绿色病斑,后期其病斑上也会着生小黑点或黑色短线条点,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浅灰色霉层,受害严重时病斑成条状。此时病茎组织会变得很软,病部凹陷,全株枯死,极易造成茎秆倒伏。
③花器。多发生在鳞片或穗颈部,致使花器枯黄,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白色霉层。
2. 发病特点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株遗落在土壤中或球茎上越冬。翌年4月,气候条件适宜时从荸荠的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组织内为害,可借助风雨或灌溉水进行传播蔓延。早栽的荸荠在8月初始发病,8~9月是发病盛期;晚栽的荸荠在8月底至9月初始发病,特别是白露节后如遇连续大雾天气,烈日下可成片蔓延发病。该病发生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2℃,适宜发病温度在23~29℃。
荸荠生长期气温在17~29℃时,如遇连阴雨或浓雾、露水重的天气则有利于发病。采用病株球茎留种或在重病田块里连续种植,往往发病早且发病重。此外,荸荠种植过密,封行过早,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或荸荠生长早期施用氮肥过多,磷钾肥缺乏,植株徒长柔弱等都会加重病情。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一般大红袍荸荠比苏荠、桂林马蹄等抗病性强。
3. 防控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老病区可因地制宜栽种番瓜荠、大红袍等较抗病品种,并注意选用无病球茎或轻病田块的球茎留种。
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特别是在荸荠老产区,推行轮作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种植1茬荸荠后,3年内轮作其他作物,如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或旱生蔬菜,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流行。
③加强田间管理。最好做到排灌水分开管理,避免串灌或漫灌;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以防病害传播蔓延;适当增施钾肥,可有效提高荸荠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将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④苗前处理。在育苗之前,将种球茎先放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中浸泡18~24小时,然后再进行育苗。定植时,将荸荠苗放在上述药剂中或用50%醚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齐腰浸泡,3~5小时后再种植到大田里。
⑤药剂防治。在荸荠苗封行前,用50%醚菌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隔15天再喷1次。发病初期,每5天喷1次药,病情控制住以后隔10天喷1次,每次可从以下药剂中选择一种: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硫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值得注意的是,暴雨来临前要喷药防治,雨后要及时补喷药剂,重点保护新生茎秆免遭病菌为害;选择2~3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佳。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 邮编:215008)
1.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荸荠的叶鞘、茎秆、花器等部位。
①叶鞘。受侵害初期,基部呈现暗绿色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以后很快扩展到整个叶鞘,病部在后期干燥后变成灰白色,其上着生有黑色小点或长短不一的黑色线条点,即为该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条件适宜时,病菌迅速向上部叶状茎扩散。
②茎秆。感病后,初期也呈现水渍状椭圆形、梭形或不定形黑绿色病斑,后期其病斑上也会着生小黑点或黑色短线条点,湿度大时病斑上会产生浅灰色霉层,受害严重时病斑成条状。此时病茎组织会变得很软,病部凹陷,全株枯死,极易造成茎秆倒伏。
③花器。多发生在鳞片或穗颈部,致使花器枯黄,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白色霉层。
2. 发病特点 该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随病株遗落在土壤中或球茎上越冬。翌年4月,气候条件适宜时从荸荠的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组织内为害,可借助风雨或灌溉水进行传播蔓延。早栽的荸荠在8月初始发病,8~9月是发病盛期;晚栽的荸荠在8月底至9月初始发病,特别是白露节后如遇连续大雾天气,烈日下可成片蔓延发病。该病发生最低温度为5℃,最高温度为32℃,适宜发病温度在23~29℃。
荸荠生长期气温在17~29℃时,如遇连阴雨或浓雾、露水重的天气则有利于发病。采用病株球茎留种或在重病田块里连续种植,往往发病早且发病重。此外,荸荠种植过密,封行过早,造成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或荸荠生长早期施用氮肥过多,磷钾肥缺乏,植株徒长柔弱等都会加重病情。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一般大红袍荸荠比苏荠、桂林马蹄等抗病性强。
3. 防控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老病区可因地制宜栽种番瓜荠、大红袍等较抗病品种,并注意选用无病球茎或轻病田块的球茎留种。
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特别是在荸荠老产区,推行轮作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种植1茬荸荠后,3年内轮作其他作物,如茭白、莲藕等水生蔬菜或旱生蔬菜,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流行。
③加强田间管理。最好做到排灌水分开管理,避免串灌或漫灌;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以防病害传播蔓延;适当增施钾肥,可有效提高荸荠的抗病能力;收获后,及时将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④苗前处理。在育苗之前,将种球茎先放在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中浸泡18~24小时,然后再进行育苗。定植时,将荸荠苗放在上述药剂中或用50%醚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齐腰浸泡,3~5小时后再种植到大田里。
⑤药剂防治。在荸荠苗封行前,用50%醚菌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喷雾进行预防,隔15天再喷1次。发病初期,每5天喷1次药,病情控制住以后隔10天喷1次,每次可从以下药剂中选择一种: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硫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值得注意的是,暴雨来临前要喷药防治,雨后要及时补喷药剂,重点保护新生茎秆免遭病菌为害;选择2~3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佳。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蔬菜研究所 邮编:2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