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物是人类社会历史与艺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历史学与艺术学的理论研究都具有极高参考价值。文物摄影属于摄影工作中一个特殊的类别,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摄影留存文物珍贵影像图片,让文物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虚拟现实在网络上展出,更广泛地传播历史文化精神,让更多人通过摄影图片感受到文物的价值与魅力。鉴于此,本文基于文物摄影的概念与特征,分别从灯光应用和光影处理两方面入手,探讨文物摄影技巧,以期促进文物摄影艺术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摄影更好地传递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文物摄影;灯光运用;光影处理
文物摄影因它的工作性质特殊而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独特门类,与强调商业价值、迎合大众审美的商业摄影不同,文物摄影力求真实和完整地还原文物特征,让文物突破時间空间的限制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出土文物数量和质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在文物摄影中较为常见的文物不仅包含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玉器、杂项等立体文物,还包含纺织品和纸质等平面文物。文物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文物真实、完整的一面,同时文物是人类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财富,应当重视文物在拍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摄影工作[1]。因此,文物摄影在灯光应用和光影处理方面除了摄影必备的技术外,还应掌握针对性处理技巧,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真实、完整地拍摄出文物的影像,下文将从灯光运用在文物摄影中的意义入手,分别探讨文物摄影中灯光应用与光影处理技巧。
一、灯光运用在文物摄影中的意义
光是文物摄影拍摄的灵魂。文物摄影大多数在灯光照明的条件下拍摄,光线是保障摄影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自然光不足的情况下,灯光成为文物摄影中不和或缺的元素[2]。通常而言,在文物摄影中自然光运用较少,因为自然光需要被拍摄物契合光线角度,而大部分文物不适合反复搬运以及长时间暴露在自然光下,因此调控的灯光成为文物摄影中的首选光源。
(一)灯光运用有助于提升拍摄质量
配置合理的灯光,有助于保证文物拍摄的质量。一方面,灯光都能够精确地刻画出文物的外形特征,例如文物的形状、质感、体积、颜色、花纹细节等等,能够让观者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到文物的艺术价值[3];另一方面,灯光也有助于生动表达文物质地,青铜、陶瓷、玉器等不同材料都代表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制造工艺水平,灯光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文物的质地、制作工艺等,进而充分了解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灯光运用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
灯光除了在提升文物拍摄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外,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灯光具有大小可控、位置可移动的属性,因此在文物拍摄中可以让文物尽量保持在原有储存环境当中,规避文物打包、搬运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文物摄影中照明用是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是冷光源,即使长时间照明不会对文物产生损害,并且灯光输出效果可以根据文物质地、年代以及拍摄需求进行调整,打造出不同的文物摄影效果。
二、文物摄影中灯光应用技巧
灯光在文物摄影质量和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合理运用灯光能够塑造出文物的真实形象并将其呈现给社会大众。总体而言,主光决定了文物摄影整体效果,辅之以前侧光、后侧光、散射光、辅助光等灯光突出文物的个性,更好地展现出文物的艺术魅力。
(一)主光的应用技巧
主光是文物摄影中的主要灯光,通常而言,主光多利用直射光或聚集光,这两种光源能够充分突出文物主体的同时展示出文物的信息和细节,主光的选择主要由文物的外形来决定:在文物外形线条简洁、质地粗糙、棱角锋利的条件下,建议采取直射强光的方式突出主体;不拘泥于以上原则,应当根据文物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质地属性、拍摄需求甚至当地环境等因素开展二次创作,这样才能拍出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物摄影作品。
(二)前侧光的应用技巧
前侧光对于文物摄影工作而言,能够充分突出复杂文物表面的纹路,例如青铜器上的花纹等等,有助于生动刻画文物细节。应当适当变换前侧光位置,尽量选取高位置前侧光以降低阴影部分的影响,充分刻画出文物的每个细节。
(三)后侧光的应用技巧
后侧光与前侧光相对,是指与拍摄方向不一致的光线,也就是俗称的逆光,逆光在文物摄影中能够起到凸显文物整体轮廓线条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投射角度约为120-240度,如果文物一半以上的表面位于暗处,就必须采取后侧光加辅助光的方式让画面保有足够的亮度,降低明暗对比的视觉刺激,从而呈现出更加和谐的美感。除此以外,在使用后侧光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曝光值,防止出现过曝问题,将文物拍摄作品各部分的光都控制在合适的曝光范围内。
(四)辅助光的应用技巧
辅助光是补充光,用于光线照射不到被拍摄物的表面。在文物摄影中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矫正光源效果。一方面,辅助主光、前侧光或者后侧光,实现光源的平衡,防止光线不均匀分布导致文物摄影作品出现过暗或者过曝问题,影响展示效果;另一方面,辅助展示文物细节,突出文物历史价值,例如应用辅助光突出文物上人工打磨的痕迹、棉帛等纺织品的纤维组织等细节,能够起到放大细节、真实还原文物的效果。
(五)散射光的应用技巧
散射光利用光的散射原理,借助反光伞等材料将灯光均匀地反射到被拍摄物体上,呈现出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的效果,在文物摄影中主要用于拍摄瓷器、玉器、金银器等材质的文物,这些文物利用其他灯光拍摄很容易导致大量光斑,直接影响拍摄效果甚至产生大量废片。因此,应用散射光能够避免文物拍摄过程中出现光斑,让拍摄作品光源明暗适度、呈现出清晰而柔和的视觉效果。
三、文物摄影中光影处理技巧
(一)光斑处理技巧
光斑是摄影中的常见现象,主要是文物接受光源照射后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光导致的。在文物摄影中,由于部分文物自身的质地光滑,用光得当会展现出文物的光泽感,一旦灯光投射方向或者强度控制不当,当文物受光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就会出现大量光斑。为了应对光斑的问题,文物摄影实践中可以利用偏光镜的减弱光斑、喷射光斑防止化学制剂等方式,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涂抹无碱软皂的方式尽量减弱光斑的影响。
(二)投影处理技巧
投影能够提升摄影画面的立体感,更为生动地展现出画面主体部分,在文物摄影中投影能够起到填补空白、突出文物造型的作用。投影处理应当遵循适当的原则,投影面积过大会导致画面对比生硬,如果文物有镂空花纹会产生画面凌乱的问题,因此应当合理利用投影均衡画面布局,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文物,采取多灯照明的方式平衡光源、设计投影,避免单一光源带来的视觉交错效果,让文物摄影作品的画面更加均衡美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摄影是光影艺术与历史文物的巧妙融合,应当认识到灯光在文物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文物属性和拍摄需求,组合运用主光、前侧光、辅助光、散射光等灯光,科学处理光斑、合理设计投影,拍摄出集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身的文物摄影作品,为文化推广、教育教学、历史研究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汭聪.文物摄影用光刍议[J].大观(论坛),2020(05):19-20.
[2]马腾.博物馆民俗文物拍摄技巧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96-97.
[3]贺毅.文物摄影的艺术表现[J].大观(论坛),2019(12):130-131.
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
关键词:文物摄影;灯光运用;光影处理
文物摄影因它的工作性质特殊而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独特门类,与强调商业价值、迎合大众审美的商业摄影不同,文物摄影力求真实和完整地还原文物特征,让文物突破時间空间的限制更广泛地传播开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出土文物数量和质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在文物摄影中较为常见的文物不仅包含陶器、瓷器、石器、青铜器、玉器、杂项等立体文物,还包含纺织品和纸质等平面文物。文物摄影的本质就是记录文物真实、完整的一面,同时文物是人类不可复制的宝贵历史财富,应当重视文物在拍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必须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摄影工作[1]。因此,文物摄影在灯光应用和光影处理方面除了摄影必备的技术外,还应掌握针对性处理技巧,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真实、完整地拍摄出文物的影像,下文将从灯光运用在文物摄影中的意义入手,分别探讨文物摄影中灯光应用与光影处理技巧。
一、灯光运用在文物摄影中的意义
光是文物摄影拍摄的灵魂。文物摄影大多数在灯光照明的条件下拍摄,光线是保障摄影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自然光不足的情况下,灯光成为文物摄影中不和或缺的元素[2]。通常而言,在文物摄影中自然光运用较少,因为自然光需要被拍摄物契合光线角度,而大部分文物不适合反复搬运以及长时间暴露在自然光下,因此调控的灯光成为文物摄影中的首选光源。
(一)灯光运用有助于提升拍摄质量
配置合理的灯光,有助于保证文物拍摄的质量。一方面,灯光都能够精确地刻画出文物的外形特征,例如文物的形状、质感、体积、颜色、花纹细节等等,能够让观者全方位、近距离地感受到文物的艺术价值[3];另一方面,灯光也有助于生动表达文物质地,青铜、陶瓷、玉器等不同材料都代表着古代能工巧匠的制造工艺水平,灯光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文物的质地、制作工艺等,进而充分了解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二)灯光运用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
灯光除了在提升文物拍摄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外,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灯光具有大小可控、位置可移动的属性,因此在文物拍摄中可以让文物尽量保持在原有储存环境当中,规避文物打包、搬运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文物摄影中照明用是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是冷光源,即使长时间照明不会对文物产生损害,并且灯光输出效果可以根据文物质地、年代以及拍摄需求进行调整,打造出不同的文物摄影效果。
二、文物摄影中灯光应用技巧
灯光在文物摄影质量和文物保护工作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合理运用灯光能够塑造出文物的真实形象并将其呈现给社会大众。总体而言,主光决定了文物摄影整体效果,辅之以前侧光、后侧光、散射光、辅助光等灯光突出文物的个性,更好地展现出文物的艺术魅力。
(一)主光的应用技巧
主光是文物摄影中的主要灯光,通常而言,主光多利用直射光或聚集光,这两种光源能够充分突出文物主体的同时展示出文物的信息和细节,主光的选择主要由文物的外形来决定:在文物外形线条简洁、质地粗糙、棱角锋利的条件下,建议采取直射强光的方式突出主体;不拘泥于以上原则,应当根据文物历史背景及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质地属性、拍摄需求甚至当地环境等因素开展二次创作,这样才能拍出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物摄影作品。
(二)前侧光的应用技巧
前侧光对于文物摄影工作而言,能够充分突出复杂文物表面的纹路,例如青铜器上的花纹等等,有助于生动刻画文物细节。应当适当变换前侧光位置,尽量选取高位置前侧光以降低阴影部分的影响,充分刻画出文物的每个细节。
(三)后侧光的应用技巧
后侧光与前侧光相对,是指与拍摄方向不一致的光线,也就是俗称的逆光,逆光在文物摄影中能够起到凸显文物整体轮廓线条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投射角度约为120-240度,如果文物一半以上的表面位于暗处,就必须采取后侧光加辅助光的方式让画面保有足够的亮度,降低明暗对比的视觉刺激,从而呈现出更加和谐的美感。除此以外,在使用后侧光的过程中也应注意曝光值,防止出现过曝问题,将文物拍摄作品各部分的光都控制在合适的曝光范围内。
(四)辅助光的应用技巧
辅助光是补充光,用于光线照射不到被拍摄物的表面。在文物摄影中的主要作用是辅助矫正光源效果。一方面,辅助主光、前侧光或者后侧光,实现光源的平衡,防止光线不均匀分布导致文物摄影作品出现过暗或者过曝问题,影响展示效果;另一方面,辅助展示文物细节,突出文物历史价值,例如应用辅助光突出文物上人工打磨的痕迹、棉帛等纺织品的纤维组织等细节,能够起到放大细节、真实还原文物的效果。
(五)散射光的应用技巧
散射光利用光的散射原理,借助反光伞等材料将灯光均匀地反射到被拍摄物体上,呈现出柔和、明暗色调接近、投影平淡的效果,在文物摄影中主要用于拍摄瓷器、玉器、金银器等材质的文物,这些文物利用其他灯光拍摄很容易导致大量光斑,直接影响拍摄效果甚至产生大量废片。因此,应用散射光能够避免文物拍摄过程中出现光斑,让拍摄作品光源明暗适度、呈现出清晰而柔和的视觉效果。
三、文物摄影中光影处理技巧
(一)光斑处理技巧
光斑是摄影中的常见现象,主要是文物接受光源照射后产生过于强烈的反光导致的。在文物摄影中,由于部分文物自身的质地光滑,用光得当会展现出文物的光泽感,一旦灯光投射方向或者强度控制不当,当文物受光后会产生强烈的反光,就会出现大量光斑。为了应对光斑的问题,文物摄影实践中可以利用偏光镜的减弱光斑、喷射光斑防止化学制剂等方式,如果条件有限也可以通过涂抹无碱软皂的方式尽量减弱光斑的影响。
(二)投影处理技巧
投影能够提升摄影画面的立体感,更为生动地展现出画面主体部分,在文物摄影中投影能够起到填补空白、突出文物造型的作用。投影处理应当遵循适当的原则,投影面积过大会导致画面对比生硬,如果文物有镂空花纹会产生画面凌乱的问题,因此应当合理利用投影均衡画面布局,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的文物,采取多灯照明的方式平衡光源、设计投影,避免单一光源带来的视觉交错效果,让文物摄影作品的画面更加均衡美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摄影是光影艺术与历史文物的巧妙融合,应当认识到灯光在文物摄影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文物属性和拍摄需求,组合运用主光、前侧光、辅助光、散射光等灯光,科学处理光斑、合理设计投影,拍摄出集审美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身的文物摄影作品,为文化推广、教育教学、历史研究等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汭聪.文物摄影用光刍议[J].大观(论坛),2020(05):19-20.
[2]马腾.博物馆民俗文物拍摄技巧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96-97.
[3]贺毅.文物摄影的艺术表现[J].大观(论坛),2019(12):130-131.
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