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会计系的专业课会计基础非常重要,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果就应该对授课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教材有一定的规划。
关键词:会计基础;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高职高专学校任教数年,教过了多门会计学科专业课后,我对这个学科的基础课程——会计基础的教学有了下面的一些看法。
一、对这门课任课教师要求的看法
会计基础这门课是会计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至关重要。这门课学好了,学生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成长成会计专业人才。这门课学不好,其他专业课很可能都无法学习。所以教这门课的教师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认为最少要能做到以下几点。
1、要对会计专业知识非常熟悉
高职高专学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很多老师认为会计基础这门课简单,都想要上这门课。可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这门课恰恰是最难教的。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就像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画的第一笔往往决定了这幅画的成功或失败。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慎重对待这门课任课教师的选取,要求老师对会计专业知识一定要非常熟悉,最起码能做到“心中有书,手中无书”。
2、要有责任心
大学生没有升学需要,大学老师也就免除了升学压力,所以大部分课程也就没有了紧迫感,不带有强迫性。可这不包括考证课程。而会计基础恰恰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考证课程。它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需要考试的3门课程中的1门,它的通过与否关系到能否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是否有资格从事会计这项职业,同时关系到从业后职称的考取和评定。通俗点讲就是:会计证,要做会计就得考,是个会计都得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任课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除了能够在尽到自己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的本份外,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即将报考的第一次从业资格证考试进行教学。还要掌握每一届新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尽量在下课时抽出时间为学生答疑,并且鼓励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坚持下去。
3、要有方式方法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自我约束力等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要低一些,学知识,想问题时大部分不爱追根究底。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并不差,也不爱钻牛角尖。所以针对他们教学采用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同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区别。比如说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不能接受,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那么就应该穿插实践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有一些需要背下来的内容,本来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比如说各会计账户的使用及其借贷方的登记内容,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很好的思维习惯,又刚接触会计知识而无法理解,表现的特别“笨”。对这些学生我通常采用让他们默写来加强记忆,鼓励他们不要丧失信心,要坚持下去。而通常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看到量变引发了质变,这些学生就好像突然之间开窍了,明白了。
二、对这门课教材的看法
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新和考证考试内容的更新,《会计基础》这本书已经改版过数次了,在教授过后我对最新版(2012年2月)有了下列的看法:
1、结构大体合理,稍有不当
新版教材共有十章,前九章的结构基本上都比较恰当,特别是一些内容修改后比旧版的结构更合理,更适用于现有的会计从业证考试。如旧版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放到第一章中,会计科目放到第三章中,中间穿插着一个多余的章节(第二章),这样的布局就很不合理。并且第三章的第二节和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部分重复。新版中先学习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然后根据会计要素下设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再根据经济业务涉及到的会计科目的变化判断会计恒等式的变化。再然后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的结构和登记方法。整体思路清晰,没有重复多余的内容。
新版教材中第十章位置不合理。在旧版教材中这一章是被放到第五章的位置,在会计凭证的前面,位置较合理。新版教材中,前三章是会计核算的前提设置,四到九章是会计核算的流程,第十章是会计核算涉及到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内容如果不先讲,流程讲解中不断涉及到的内容学生就看不懂,就需要老师不断讲解,费力不讨好。流程是不变的,内容却是变化多端的,应该先讲内容,再在流程里不断的复习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入门,为以后的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随着会计考证难度的加大,经济业务的处理考得越来越活越来越细。如果把经济业务处理放到最后讲,学生学得就不够久,掌握的就不够熟练,很难应付现有的会计考证。
2、内容大部分合适,稍有不当
第十章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可能是由于急于应付现有从业证考试增加的经济业务账务处理考试范围,在新版教材的第十章里增加了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内容,加了一些有难度的例题,排版结构接近于财务会计的内容。却没有考虑到新排版的不规律会给新生学习这一重要章节加大难度。旧版教材在这一章中按照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这一自然的经济业务产生的过程来讲解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会计科目的使用按流程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筹集资金: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采购原材料: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材料生产: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产品完工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已售产品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经济业务的处理在新版教材中比在旧版教材中要难得多,比如说材料采购,在新版教材中一开始就同时提出了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两种方法下的会计处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太难了,很难学会。
如果有条件,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试着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结论
可以看到,随着会计行业人员的日趋饱和,会计考证难度的加大,想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竞争力,教授好这门课至关重要,应该对授课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教材有一定的规划。(作者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会计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会计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8
[3]都新英,蒋日平.财务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
关键词:会计基础;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在高职高专学校任教数年,教过了多门会计学科专业课后,我对这个学科的基础课程——会计基础的教学有了下面的一些看法。
一、对这门课任课教师要求的看法
会计基础这门课是会计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至关重要。这门课学好了,学生才有可能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成长成会计专业人才。这门课学不好,其他专业课很可能都无法学习。所以教这门课的教师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我认为最少要能做到以下几点。
1、要对会计专业知识非常熟悉
高职高专学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很多老师认为会计基础这门课简单,都想要上这门课。可是我认为最简单的这门课恰恰是最难教的。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就像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画的第一笔往往决定了这幅画的成功或失败。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慎重对待这门课任课教师的选取,要求老师对会计专业知识一定要非常熟悉,最起码能做到“心中有书,手中无书”。
2、要有责任心
大学生没有升学需要,大学老师也就免除了升学压力,所以大部分课程也就没有了紧迫感,不带有强迫性。可这不包括考证课程。而会计基础恰恰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考证课程。它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需要考试的3门课程中的1门,它的通过与否关系到能否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是否有资格从事会计这项职业,同时关系到从业后职称的考取和评定。通俗点讲就是:会计证,要做会计就得考,是个会计都得有。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任课教师有很强的责任心。除了能够在尽到自己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的本份外,还要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即将报考的第一次从业资格证考试进行教学。还要掌握每一届新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尽量在下课时抽出时间为学生答疑,并且鼓励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要坚持下去。
3、要有方式方法
高职高专的学生自学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自我约束力等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要低一些,学知识,想问题时大部分不爱追根究底。但是动手实践能力并不差,也不爱钻牛角尖。所以针对他们教学采用的方式方法一定要同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区别。比如说纯理论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不能接受,上课集中不了注意力,那么就应该穿插实践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有一些需要背下来的内容,本来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比如说各会计账户的使用及其借贷方的登记内容,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以前没有养成很好的思维习惯,又刚接触会计知识而无法理解,表现的特别“笨”。对这些学生我通常采用让他们默写来加强记忆,鼓励他们不要丧失信心,要坚持下去。而通常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能看到量变引发了质变,这些学生就好像突然之间开窍了,明白了。
二、对这门课教材的看法
随着会计准则的更新和考证考试内容的更新,《会计基础》这本书已经改版过数次了,在教授过后我对最新版(2012年2月)有了下列的看法:
1、结构大体合理,稍有不当
新版教材共有十章,前九章的结构基本上都比较恰当,特别是一些内容修改后比旧版的结构更合理,更适用于现有的会计从业证考试。如旧版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放到第一章中,会计科目放到第三章中,中间穿插着一个多余的章节(第二章),这样的布局就很不合理。并且第三章的第二节和第四章的第二节内容部分重复。新版中先学习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然后根据会计要素下设会计科目(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再根据经济业务涉及到的会计科目的变化判断会计恒等式的变化。再然后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账户的结构和登记方法。整体思路清晰,没有重复多余的内容。
新版教材中第十章位置不合理。在旧版教材中这一章是被放到第五章的位置,在会计凭证的前面,位置较合理。新版教材中,前三章是会计核算的前提设置,四到九章是会计核算的流程,第十章是会计核算涉及到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内容如果不先讲,流程讲解中不断涉及到的内容学生就看不懂,就需要老师不断讲解,费力不讨好。流程是不变的,内容却是变化多端的,应该先讲内容,再在流程里不断的复习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入门,为以后的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随着会计考证难度的加大,经济业务的处理考得越来越活越来越细。如果把经济业务处理放到最后讲,学生学得就不够久,掌握的就不够熟练,很难应付现有的会计考证。
2、内容大部分合适,稍有不当
第十章的内容设置不合理。可能是由于急于应付现有从业证考试增加的经济业务账务处理考试范围,在新版教材的第十章里增加了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内容,加了一些有难度的例题,排版结构接近于财务会计的内容。却没有考虑到新排版的不规律会给新生学习这一重要章节加大难度。旧版教材在这一章中按照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利润这一自然的经济业务产生的过程来讲解相应的经济业务处理,会计科目的使用按流程一目了然,学生更容易接受。
如:筹集资金: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
采购原材料: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材料生产: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产品完工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已售产品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经济业务的处理在新版教材中比在旧版教材中要难得多,比如说材料采购,在新版教材中一开始就同时提出了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两种方法下的会计处理,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就太难了,很难学会。
如果有条件,高职高专的教师应该试着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编制适用于自己学校学生学习的教材。
结论
可以看到,随着会计行业人员的日趋饱和,会计考证难度的加大,想要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竞争力,教授好这门课至关重要,应该对授课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对教材有一定的规划。(作者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会计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 会计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8
[3]都新英,蒋日平.财务会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