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用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护理问题——血管损伤。针对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殊情况及长期的治疗过程,通过对临床老年静脉穿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体会到:合理地应用静脉、保护静脉、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防止血管损伤,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使静脉用药得以顺利进行,并提高老年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静脉用药时血管损伤的原因
患者状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输液治疗患者在进针的瞬间往往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增加输液难度。
人为性损伤:除了正常的治疗外,由于技术不娴熟造成的不必要的静脉损伤。
保护措施不到位:输注的过程中巡回观察意识不强,在输液渗漏后没有及时发现引起肿胀较大,以及拔针时没有按压到位引起血液外渗造成针刺面青紫,影响再次输液操作。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成功率
做好心理工作:取得患者信任,争取患者合作。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往往对某几位护士的信任度较高,精神也相对放松。
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选择注射时应遵循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的原则,也可选择肢端的末梢静脉,但应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静脉,而且也应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输液器的选择:在长期的住院过程中,由于患者静脉的损伤较大,为了减少针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可建议采用使用5号半的针头,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起到很好保护血管的作用。
促进浅静脉充盈:老年输液患者,一般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1%的硝酸甘油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较松弛,在进行穿刺时采用非握拳的方式即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和握指法更符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具體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使用示指和大拇指绷紧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使患者手背的皮肤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即避免了进针时由于皮肤松弛而造成的影响也克服了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并且紧握拳头有时反而可使皮下组织压迫静脉不易显出,采用非握拳的方式更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小进针角度:传统进针角度15°~30°。老年患者的静脉充盈差,血管壁脆性大,穿刺时回血慢,在进针时减小进针的角度10°~15°,穿刺时进入皮肤后能较缓慢而谨慎的触碰到血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如何减少血管损伤及保护血管
操作前准备:老年患者的膀胧肌肉松弛,在输液过程中易有便意,应特别注意提醒其在进行操作前排尿及准备好相关工具,减少在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活动以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加强巡视:在输液过程中,老年患者一般较易入睡,加强巡视以防止无意识的活动使穿刺失败,并且在药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减少药液刺激皮下组织。
发现药液渗漏时:在输液的中间过程中,发现有渗漏现象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立刻拔除,但在长期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在输注药物的刺激性较小时,如果有发现有渗漏现象不要急于拔除,可以顺着血管的走行将针头部位轻轻的拔出小部分,并仔细的观察渗漏部位及询问患者针刺部位的感受,在观察1~2分钟后,如患者针刺部位疼痛感较明显这时应立即拔除,按压片刻后继续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穿刺。但采取以上的措施后,有一部分的患者疼痛感会减轻,应继续观察5~10分钟,如渗漏部位未增大及输液速度也能较快时,可保留原来的穿刺。在输液过程的中间阶段发生的穿刺失败,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姿势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针头只会有小小的改变,采取以上的操作方法,有时可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
按压方法及时间:用左手示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4分钟左右,可有效的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感。
损伤后血管的处理
老年患者的血管恢复能力较差,在发生药液渗漏后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受损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中药外用和红外线治疗:经常静脉给药的患者而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可用清热消肿膏外敷:如金黄膏,以及硫酸镁热敷。
土豆片外敷:使用生的土豆片切成薄片敷在渗漏的部位,待稍干后换新的再敷用并多使用几次,对皮肤的消除青紫的效果较好,在冷藏后效果更佳。
由此可见,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老年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只要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血管的保护,仍可以将损伤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这将极大地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温贤秀,康霞,李福宣.社区老年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1):66—67.
2王雯.护理社会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7—128.
静脉用药时血管损伤的原因
患者状态:做好心理护理。由于长时间的输液治疗患者在进针的瞬间往往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痉挛,硬度增加,增加输液难度。
人为性损伤:除了正常的治疗外,由于技术不娴熟造成的不必要的静脉损伤。
保护措施不到位:输注的过程中巡回观察意识不强,在输液渗漏后没有及时发现引起肿胀较大,以及拔针时没有按压到位引起血液外渗造成针刺面青紫,影响再次输液操作。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输液成功率
做好心理工作:取得患者信任,争取患者合作。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老年患者往往对某几位护士的信任度较高,精神也相对放松。
合理选择血管: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选择注射时应遵循由四肢的远端向近端循环使用的原则,也可选择肢端的末梢静脉,但应避免选择有感染及硬化的静脉,而且也应尽量避免首选粗大血管,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输液器的选择:在长期的住院过程中,由于患者静脉的损伤较大,为了减少针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可建议采用使用5号半的针头,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会起到很好保护血管的作用。
促进浅静脉充盈:老年输液患者,一般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充盈差,可以采用热敷、轻拍静脉、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等方法。1%的硝酸甘油热敷能迅速扩张表浅小静脉,血管直径和充盈度增加,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多年来,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一直延续使用握拳法。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皮肤较松弛,在进行穿刺时采用非握拳的方式即用背隆掌空的握怀状和握指法更符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具體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时被穿刺的手自然放置,术者左手使用示指和大拇指绷紧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使患者手背的皮肤被动牵拉绷紧,这样即避免了进针时由于皮肤松弛而造成的影响也克服了紧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进针角度的缺点,并且紧握拳头有时反而可使皮下组织压迫静脉不易显出,采用非握拳的方式更有利于充分显示静脉。
减小进针角度:传统进针角度15°~30°。老年患者的静脉充盈差,血管壁脆性大,穿刺时回血慢,在进针时减小进针的角度10°~15°,穿刺时进入皮肤后能较缓慢而谨慎的触碰到血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如何减少血管损伤及保护血管
操作前准备:老年患者的膀胧肌肉松弛,在输液过程中易有便意,应特别注意提醒其在进行操作前排尿及准备好相关工具,减少在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活动以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加强巡视:在输液过程中,老年患者一般较易入睡,加强巡视以防止无意识的活动使穿刺失败,并且在药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减少药液刺激皮下组织。
发现药液渗漏时:在输液的中间过程中,发现有渗漏现象传统的方法往往是立刻拔除,但在长期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在输注药物的刺激性较小时,如果有发现有渗漏现象不要急于拔除,可以顺着血管的走行将针头部位轻轻的拔出小部分,并仔细的观察渗漏部位及询问患者针刺部位的感受,在观察1~2分钟后,如患者针刺部位疼痛感较明显这时应立即拔除,按压片刻后继续选择其他血管进行穿刺。但采取以上的措施后,有一部分的患者疼痛感会减轻,应继续观察5~10分钟,如渗漏部位未增大及输液速度也能较快时,可保留原来的穿刺。在输液过程的中间阶段发生的穿刺失败,大多数是由于不注意姿势造成的,一般情况下针头只会有小小的改变,采取以上的操作方法,有时可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
按压方法及时间:用左手示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cm处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右手持针柄并略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4分钟左右,可有效的减轻针刺部位的疼痛感。
损伤后血管的处理
老年患者的血管恢复能力较差,在发生药液渗漏后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受损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中药外用和红外线治疗:经常静脉给药的患者而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可用清热消肿膏外敷:如金黄膏,以及硫酸镁热敷。
土豆片外敷:使用生的土豆片切成薄片敷在渗漏的部位,待稍干后换新的再敷用并多使用几次,对皮肤的消除青紫的效果较好,在冷藏后效果更佳。
由此可见,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老年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只要在各个环节上注意血管的保护,仍可以将损伤减小到一定程度,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首要问题,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这将极大地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温贤秀,康霞,李福宣.社区老年病人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20(1):66—67.
2王雯.护理社会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