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生活实际入手,借助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倒推策略(二)图示策略(三)列表策略 (四)枚举策略。
【关键词】策略 素养 倒推 图示 列表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能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解题策略又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效果,同时它也是衡量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创造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
1.倒推策略
所谓倒推,简单地说就是倒着来,倒着想,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就在运用着这个策略。比如走迷宫,我们会从终点出发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找到一条起点通向终点的路来。又比如:有甲乙两杯果汁,从甲杯倒入乙杯20毫升,又从乙杯倒入甲杯30毫升,结果两杯的果汁同样多,都是50毫升,问甲乙两杯原来各有果汁多少毫升?我们会这样思考:
甲杯:
2.图示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往往要有所借助进行形象思维。而画线段图或情境图就是把抽象转化为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画线段图。在解决一些工程或行程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例如:工程队要修一段公路,每天修120米,已经修了3天,还有240米没有修。这段公路共有多少米?
通过画图我们知道长增加了,面积就增加了,而宽并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是18÷3=6(米),进而得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8×6=48(米)。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
3.列表策略
借助表格可以系统地罗列出所有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呈现出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便于比较。例如:华山实验小学155名师生外出参观,需坐车前往,大车限乘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车限乘25人,每天每辆6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借助这个表格,我们把所有符合条件的方案都系统地罗列出来了,很轻松地就能找到最佳方案。并且整个表格从全租大车开始,逐一过渡到全租小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枚举策略
枚举策略就是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例如:23人到旅馆住宿,住的房间有3人间和2人间,3人间的间数没有规定,可能是1间、2间……住的2人间也可能是1间、2间……由此,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从3人间住1间开始列举,或者从2人间住1间开始列举。其次要随时检验每次列举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题意。问题情境规定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这就是说,3人间按1间、2间……依次列举,必须相应的2人间没有空床位,才是合适的安排,可以保留。同样,2人间按1间、2间……列举,相应的3人间有空床位,属不合适的安排,必须放弃。然后要体会这个问题用枚举方法解答的好处,体会枚举的起点和有序枚举的过程,比较从3人间开始枚举和从2人间开始枚举哪一种优点明显。最后还要体会检验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尝试与猜测策略,解决应用题经常用到的化归策略,还有实际操作策略,转化策略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前,已经解决过许多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但都是就事论事的,对生活经验的依赖比较明显,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其目的不仅仅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而过去的解题经历,是形成策略的宝贵资源,形成策略需要自主“体验”。首先要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要领,学会方法;然后在广泛、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价值,理解策略的深刻含义,形成一种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2]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
【关键词】策略 素养 倒推 图示 列表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能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解题策略又直接影响学生解题的效果,同时它也是衡量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入手,创造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
1.倒推策略
所谓倒推,简单地说就是倒着来,倒着想,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就在运用着这个策略。比如走迷宫,我们会从终点出发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找到一条起点通向终点的路来。又比如:有甲乙两杯果汁,从甲杯倒入乙杯20毫升,又从乙杯倒入甲杯30毫升,结果两杯的果汁同样多,都是50毫升,问甲乙两杯原来各有果汁多少毫升?我们会这样思考:
甲杯:
2.图示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往往要有所借助进行形象思维。而画线段图或情境图就是把抽象转化为形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画线段图。在解决一些工程或行程问题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画线段图的方法。例如:工程队要修一段公路,每天修120米,已经修了3天,还有240米没有修。这段公路共有多少米?
通过画图我们知道长增加了,面积就增加了,而宽并没有改变,因此我们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的宽是18÷3=6(米),进而得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8×6=48(米)。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能迅速地搜寻到解题的途径。
3.列表策略
借助表格可以系统地罗列出所有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呈现出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案,便于比较。例如:华山实验小学155名师生外出参观,需坐车前往,大车限乘40人,每天每辆1000元,小车限乘25人,每天每辆60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借助这个表格,我们把所有符合条件的方案都系统地罗列出来了,很轻松地就能找到最佳方案。并且整个表格从全租大车开始,逐一过渡到全租小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4.枚举策略
枚举策略就是把符合题意的所有可能性一一列举出来。例如:23人到旅馆住宿,住的房间有3人间和2人间,3人间的间数没有规定,可能是1间、2间……住的2人间也可能是1间、2间……由此,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从3人间住1间开始列举,或者从2人间住1间开始列举。其次要随时检验每次列举的情况,判断是否符合题意。问题情境规定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这就是说,3人间按1间、2间……依次列举,必须相应的2人间没有空床位,才是合适的安排,可以保留。同样,2人间按1间、2间……列举,相应的3人间有空床位,属不合适的安排,必须放弃。然后要体会这个问题用枚举方法解答的好处,体会枚举的起点和有序枚举的过程,比较从3人间开始枚举和从2人间开始枚举哪一种优点明显。最后还要体会检验的重要性。
另外,还有许多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尝试与猜测策略,解决应用题经常用到的化归策略,还有实际操作策略,转化策略等等。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前,已经解决过许多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但都是就事论事的,对生活经验的依赖比较明显,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因此,对于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其目的不仅仅满足于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在于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而过去的解题经历,是形成策略的宝贵资源,形成策略需要自主“体验”。首先要体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要领,学会方法;然后在广泛、灵活地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方法的价值,理解策略的深刻含义,形成一种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
[2] 李烈.《我教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