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审专家点评
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编辑现场呈现
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是该社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整个编辑过程严谨、有序、认真的程度不仅可以从初审编辑规范清晰的审读报告和编辑记录看得出来,还可以从复审、终审那些具有较高见地的意见感觉得到。阅读此书的全部审读报告,颇有看到了关于一部重点图书编辑工作现场的感觉,而且是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编辑工作现场呈现。
首先让我们感到十分真切的现场感是初审编辑的报告。初审报告条分缕析自不待言,可是,当读到其中每一个“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时,我们不能不为责任编辑的认真态度、务实精神和专业水准所折服。在这样的编辑现场,与会者即使听到提出再多的问题也不会心生厌烦,因为他不仅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同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建议。在一切实操性工作中,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复审和终审立刻针对初审编辑提出的意见发表了态度明确的意见,同意或者提请编辑注意的问题,言简意赅绝不含混。这就基本完成了一部图书编审工作的闭环过程。然而,工作并没有就此在一个水平面停下来。复审在初审编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补齐全部物种的原始文献,并且补充近年相应分册科属种的分类学文献”的意见。终审在初、复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意见,一是“建议收录物种名的异名,且要广泛考证”,理由是“老百姓对植物物种名的认识和阅读常常止于异名,科学名使用很少,为了名录更接地气……”二是“建议增补一册总索引”,理由是“有助于读者便捷查询”。
整个三审过程,有问题的提出,有解决办法的建议,有明确的回应,有进一步的提醒,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意,俨然是一个专题讨论会的现场,相关的每一人都在场,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成就了一份完整的高质量的审读报告。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马俊 付聪
职务/职称:编辑
日期:2015年9月26日
一、初审总体判断
1.图书基本情况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
2015年8月,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组织丛书编委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了丛书编委会,就丛书出版的事宜进行了探讨,形成了编委会会议纪要,在纪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广泛征求编委和同行意见,形成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编写指南”,就丛书植物部分的内容和编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规范和要求。
2.主要作者介绍
陈宜瑜 主编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从事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鲤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等9项成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或科技进步奖。
洪德元 副主编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参与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撰写,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學奖一等奖;担任Flora of China(FOC)(50册,2013年完成)中方编委会主任。
马克平 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委员会副主席、Species2000国际项目董事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2013)。作为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人,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全国生物物种编目工作;发起并领导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覃海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物种信息研究组组长。参编《中国植物志》、FOC等志书,发表数十篇论文。中科院《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编制专项的项目执行人,科技部“标本数字化”项目的二级主持,以及原环保部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项目主持人。
张志翔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标本馆馆长兼理科基地主任。第五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野生植物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植物学会理事、北京市农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协会七届代表、中国留学基金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
3.出版价值
丛书是国内专业水平最高、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生物物种名录和基本信息库。将延续“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FOC,成为又一分类学经典著作。丛书内容全面,不仅收录大陆地区的物种,还甄别收录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海等地区的物种信息和分布,有助于各地间的科学交流,也有助于我国了解南海等地区的物种概况,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丛书信息量丰富,是国内生物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资料。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需要及时更新的精准物种信息构建各自需求的特殊库,以进行生态和环境、生物的保护,建立监测机制等,本丛书的推出将成为这些学科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丛书内容查阅方便、信息准确,符合国家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自然保护部门等的需求。
丛书有助于国际交流,丛书物种的内容无论是拉丁学名还是中文名等的使用不仅遵循国家标准,且符合国际惯例,便于国内、国际同仁阅读和查询。其中大量物种还涉及南亚、西亚等地区和国家,这对推动国际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有积极意义。丛书科学性强,收录物种信息系统、全面,将全面完善并填补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信息空白。
二、总体判断
编辑部认为此次交来的稿件政治意识强烈,在涉及国家地名分布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将台湾、南海等区域的物种及其分布全部纳入了丛书收录范围,政治性审查合格;稿件学术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翔实、原创度高,是我国近年来在物种名录方面水平最高的专业著作;书稿不涉及不利于团结各民族的敏感问题或其他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偏颇的问题。 由于稿件内容复杂,编辑部详细审稿后针对正文内容提出了下文的审读意见。请丛书工作组查阅后分发给丛书编委及所有作者。
三、书稿内容初审审读意见
根据2015年8月丛书编委会会议形成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编写指南”,丛书植物卷部分的每个分册应当包括以下所提各部分,此处按照图书各部分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提出审读意见。
(一)扉 页
扉页内容含丛书名、书名、作者名、署名方式及出版社名;作者(仅)须编写的是书名、作者名和署名方式。要注意的是:①书名。书名要与书稿实际内容契合,要确定本分册的编号、所属植物门一级分类单元、所属植物科一级分类单元(要确定起始的和终止的科中文名及拉丁学名)。②作者名和署名方式。在扉页仅列每分册作者中文名和署名方式,署名方式根据编写指南要求,建议作者列为“著”或“编著”,关于这二者的区别,请阅读编写指南。
扉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有两个分册内容特殊,无须编号,但作者进行了编号。
说明:存在编号问题的两个分册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分为三大部分,即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由于类群小,各自只需一册就可囊括全部物种,故无须再分分册。解决办法建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单独成册,删除分册编号。
问题2:种子植物部分的分册划分混乱,应当科学划分。
说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部分划分分册要按照编写指南分类系统的要求处理。根据编写指南,裸子植物按照Christenhusz等2011年发表的系统,被子植物则按照APGIII 2009年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系统,要严格按这两个系统列出详细的门、纲、目、科目录,根据各科物种的丰富程度,兼顾分册之间的内容量的平衡,以科为单位划分分册。解决办法建议: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两个系统,列出种子植物部分的门、纲、目、科目录,以科进行顺序编号,按科一级内容多少划分分册。根据我社已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和FOC的统计,中国植物物种有34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计近30000种,建议划分为10个分册,大约每3000种形成一个分册。按照样稿估计,每个物种的内容量为250-300字,3000个物种单独成册,每册的内容量在75万-90万字,是比较合适的。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分册划分建议是否可行。
问题3:扉页上既有中文作者名和书名,又有英文作者名和书名,且各分册未保持一致。
说明:根据编写指南要求,扉页上仅保留中文作者名和书名,不必重复出现英文书名或作者名。为了国外读者引用方便,特在版权页之后设置了对应的英文书名页。解决办法建议:删除扉页上的英文作者名和书名等相关英文内容。
(二)版权页-内容简介
版权頁内容主要由出版社补充或提供,作者(仅)须就书稿内容编写“内容简介”。内容简介要求200-300字,包括两段内容,第一段是全书的内容介绍,第二段是本书的读者对象。第一段话应当对本分册所囊括的物种的科、属、种(含种下等级)的数量进行叙述,并分析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外来植物的数量和占比。第二段用一至两句话说明本书的读者对象。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问题1:缺少内容简介。
说明:目前有三个分册没有列出这一项内容,分别是贾渝教授、于胜祥研究员和张志翔教授负责的分册。解决办法建议:请以上三位负责的作者根据上面内容中“内容简介”的相关要求和说明补充。
问题2:内容拖沓或者过于简略。
说明:有的分册,这一项内容过于烦琐,比如由向春雷研究员负责的分册,内容简介中过多分析物种的区系问题,这不是名录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请删减;有的分册,这一项内容过于简略,比如由夏念和研究员负责的分册,内容简介仅说明了物种特有性和外来种的数目,未列出全部物种的科、属、种(含种下等级)数量。解决办法建议:按照编写指南和该审读意见中关于“内容简介”的相关要求和说明进行修改。
(三)英文书名页
由于丛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将会在国内外植物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编委会讨论要求在图书文前内容中安排了英文书名页,以便国外读者阅读和引用。各分册作者和出版社须按照扉页确定的内容相应地编写英文书名页内容,作者(仅)须列出科拉丁名和作者名英文名即可。其他内容由出版社确定。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现在交稿的所有分册都缺英文书名页。
说明:要对英文书名页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展示我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编目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成果的出版发行和宣传都将决定丛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其中,英文书名页的编写,对于国外读者至关重要,将成为他们检索和概览图书的重要内容依据。解决办法建议:请作者补充。在补充时,要注意作者英文名的书写格式,既要考虑丛书的统一,又要考虑作者在国际刊物发表文章时常用的英文名是否符合规范。建议统一为:姓在后,名在前;双名的作者,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覃海宁,英文名建议书写为:Haining Qin。
(四)编委会页
编委会页的内容是丛书队伍的整体体现,是丛书参与人各自贡献的体现,能进入这套国家级著作编委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鼓励和荣誉,但同时,也是责任。编委不仅要承担起编写、组织的义务,还要承担必要的稿件互审义务。
根据编写指南,编委会页的具体内容是编委会所有成员的名单、各成员的单位,编委会还要涵括工作组。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编委会中缺编委成员,缺工作组。 说明:编委成员中,缺少三个分册(张志翔、杨定、张宪春所负责的分册)的主要负责人。分册的主要负责人在图书编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丛书编写指南,他们应当被列入丛书编委会中。编委会缺少工作组。工作组在会议组织、协助收稿、审稿等工作中将付出巨大精力,尽管在编写指南中漏掉了此部分,但在此要再次提醒工作组提请主编、副主编商议和确认,并征集编委会其他成员意见,将工作组纳入丛书编委会中。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核定,编委缺少的人名要补充,要特别注意有一位“台湾中研院”的编委,其单位需要标注双引号;向主编、副主编请示并向编委征集意见,将工作组纳入丛书编委会中。
问题2:已去世编委确认是否要加入编委会,如果要列入的话,其姓名要用方框框住。
说明:通过审读发现,副主编中的刘瑞玉院士已经去世,刘院士参加了丛书启动的前期工作,给予丛书启动大力支持,但从现在开始,刘院士不能再审稿和参加工作会等。解决办法建议:①请工作组核定除了刘院士外,是否还有其他人存在这种情况,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保留在编委会中;如果保留的话,名字要用方框框住;②请工作组与主编、副主编考虑,对于刘院士副主编在丛书中主要负责把关海洋生物名录部分,是否有必要再重新筛选权威专家补入进来继续负责该部分的审稿把关工作。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是否有必要增加海洋生物名录把关的副主编来作为专家对海洋生物名录部分进行把关。
(五)丛书序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基础生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一套重量级丛书,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生物志、名录编目的一次全面总结和修订,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学术意义,有必要在全套丛书出版之际,以丛书序来交代背景、指明方向。根据2015年8月的丛书编委会决议,由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撰写丛书序。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目前缺少丛书序。
说明:丛书序不是图书必备的部分,但能对图书的成书背景、历史意义和价值等给予述说,引导读者了解图书背后更多的信息、知识。根据编委会决议,应当编写丛书序。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尽快联络主编,并充分整理现有资料,征求编委意见,然后向主编说明、提供丛书编写的详细的相关背景材料,请主编尽快撰写丛书序并分发给各个分册的作者补充在稿件中。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丛书序的必要性和丛书序的编写安排。
(六)电子版类群作者名单
本丛书出版立项之前,已由工作组(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负责联络等工作,在2014年和201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光盘版)”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全国200余位植物分类学者共同添加、审定和修改物种信息所形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丛书的基本内容由此数据库提供,在此数据库内容基础上进行审核、修订、补充和重新编排形成。根据2015年8月,丛书编委会形成的丛书编委会决议,尽管电子版的版权也在科学出版社,但本着对丛书成书贡献者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仍应当在文前将电子版参与专家名单列出。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仅有部分分册列出部分名单,人员名单不全。
说明:电子版类群作者名单的整理要注意覆盖全部参与者,一方面要补充新的贡献者名字和单位,另一方面要逐一与这些贡献者联系,确定准确性。解决办法建议:工作组根据201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版数据库中所列的名单,进行核定更新,将2015年下半年有新贡献的专家及其单位录入并一一与他们确认,确定初步名单后报主编和副主编审核确定,在近期即将召开的编委会提请编委会审核确定,确保名单无疏漏或其他不妥。
(七)前 言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前言是出版社要求的必需要素,丛书的每个分册都要有完整的前言。前言由各个分册的作者编写,具体内容是本分册的成书背景、基本内容和特点,以及致谢等。
存在的問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目前只有一个分册提供了前言,其他分册全部缺少这一项。
说明:在丛书编写指南中已经对前言有了完整的说明和要求,各分册作者可参照指南来规范。当然,作者也可根据自己本册的需要,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内容,但要注意语言简洁、不拖沓,总的内容量不超过3000字(编写指南中要求)为宜。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监督作者补充,在交给出版社之前审核是否符合要求。
(八)目 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缩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丛书内容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已在2015年8月的编委会上达成一致,目录的主体内容无须遵从科学出版社常用的正文章节式、等级式体例形成的三级标题,而是按照生物物种的分类阶元等级来进行规范。根据各册内容的不同,可有等级的适当变通。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所有分册都没有制作目录,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分册划分不明晰。
说明:根据2015年8月的编委会决议,目录由生物分类的等级阶元组成,同时,为了避免过于烦琐,以及避免与索引产生重复性冲突,目录最低一级等级为科,不纳入属和种(属和种列在索引中)。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与主编和副主编协商,按照本审读意见的建议,明确按照科级分类单元划分各个分册,最后由各分册作者认真核定,制定所负责分册的目录。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目录的制定建议是否可行。
(九)正 文
正文是图书的核心内容,按照编写指南要求,各分册的正文内容主要涉及:标题(门、科和属级)、物种中文名、物种中文异名、物种拉丁学名及命名人和原始期刊、物种拉丁名异名及原始期刊、分布信息、栽培和引入等特殊标识。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科级标题书写不规范、属种数统计有误。大部分卷册科的编号尚不是最终确定系统的编号和顺序,科名的书写规范不统一,属种数统计不正确。
解决办法建议:科按分类系统的位置进行编号,各卷册之间连续编号。根据编写指南,科名的格式按“顺序编号+中文名+科学名(全大写,不加定名人)[*属:*种]”,其中“[*属:*种]”回行,“*属”为该科收录的属数,“*种”为该科收录的种的数量,种的数量统计不含种下等级(变种、原变种、亚种、原亚种、变型、原变型)。
科一级标题书写举例:
189.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3属:423种]
问题2:属一级标题书写不规范。属中文名和种中文名个别文字写法不一致,属拉丁名有书写错误,定名人书写不统一,缺少缩写点的情况大量存在。
解决办法建议:建议属名统一为“中文名+学名(黑正体)+定名人(用规范的缩写)”的格式。其中,中文名请作者结合种名的书写核实是否正确;定名人请确定写法,通过世界知名的IPNI系统查证缩写方式,同时还应参考丛书工作组整理的文献系统中的作者名内容。
属一级标题书写举例:
刺叶属 Acanthophyllum C. A. Mey.
问题3:种一级内容不规范。中文种名命名须详细核实,有的中文名用的并非正名,而是异名;种的拉丁学名书写不规范,有正体有斜体,学名加粗和非加粗不统一;前后有重名;学名有拼写错误的情况,书写格式,尤其是变种(var.)、亚种(subsp.)、变型(f.)等的写法全书不统一;有些分册缺少原变种(var.)、原亚种(subsp.)、原变型(f.)等信息,它们的种下阶元名与种名中的种加词不一致;有的种名和变种名(亚种名)拼写不一致,存在错漏;缺失“期刊名、卷(期):页码(年份)”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期刊的问题在下面介绍引证问题中具体介绍)。
解决办法建议:根据丛书编写指南,建议种名书写统一为“中文名(异名)”转行,“学名+定名人,发表原始期刊 卷 (期):页码(年份).”的格式,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格式统一为“中文名(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不加别名,转行,学名,不加定名人,不加发表的原始期刊信息。中文名、学名、期刊等信息请作者在交稿前统一核实,尤其是顺序、拼写等。标题中表示变种、变型、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等的“var.”“f.”“subsp.”“cv.”等用白正体。
正文种名书写举例:
刺叶
Acanthophyllum pungens (Ledeb.) Boiss.
髯毛无心菜(髯毛蚤缀)
Arenaria barbata Franch., Bull. Soc. Bot. France 33: 430 (1886)
髯毛无心菜(原变种)
Arenaria barbata var. barbata
问题4:特有种、栽培种、归化种在学名前以专门的符号标识,“●”表示中国特有种,“☆”表示栽培种,“△”表示归化种。全书有许多物种的标识遗漏。解决办法建议:作者仔细审核原稿,查漏补缺。编辑加工时重点注意这类问题,根据物种分布区域判断是否为特有种、栽培种或归化种。
特殊标识的物种书写举例:
毛剪秋罗(毛缕,醉仙翁)
☆Lychnis coronaria (L.) Desr., Encycl. 3: 643 (1789)
问题5:引证中部分物种异名的书写不规范,有的还有信息缺失等。
解决办法建议:作者编写过程中注意上下文核对,注意整体保持一致,引用文献时要核实文献信息。整理文稿时要注意引用格式,保持全书的一致性。建议格式为:“学名+定名人,期刊,版次+空格+卷 (期):页码 (年份)”,注意:学名用白斜体,表示變种、变型等的形容词(“var.”“f.”“subsp.”“cv.”等)用小写的白正体,前面不加定名人,但个别引证期刊中的特殊情况为了区分可以加定名人,不做严格规定;表示版次等(“ed.”“ser.”等)建议统一首字母大小写,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各条引证文献之间用“;”间隔,段末用句点结束。
引证内容书写举例:
Lychnis grandiflora Jacquem., Collectanea. 1: 149 (1786); Hedona sinensis Lour., Fl. Cochinch., ed. 2 286 (1790); Agrostemma banksia Meerb., Pl. Select. Icon. Pict. Pl. 28 (1798); Silene banksia (Meerb.) Mabb., Telopea 8 (2): 253 (1999).
问题6:存疑种写法、标点用法和位置,各卷册不统一。
解决办法建议:存疑种通常信息不全,能确定什么信息就列出什么信息,以分号结束,最后一条以句点结束;若存疑种只有学名相关信息的则以问号结束。存疑种统一放在所属科一级内容的最后列出。
问题7:国内分布省级行政区的书写混乱,没有既定的顺序。分布、原产、栽培之间的标点用法不规范。
解决办法建议:物种的国内分布信息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版的《中国地图集》的省级行政区顺序进行排列,并在各地名后附简称(参照“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名称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表”),以便外国读者阅读。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用顿号分开,最后以逗号(随后列有栽培、原产、引种地信息时)或分号(国外有分布、引种等介绍时)结束。注意,分布存疑的省份,以问号(“?”)加省份名称表达,“?”排在分布的省级行政区之前。 国内分布省级行政区顺序及简称(参照2015版《中国地图集》)如下:
黑龙江(HL)、吉林(JL)、辽宁(LN)、内蒙古(NM)、河北(HEB)、天津(TJ)、北京(BJ)、山西(SX)、山东(SD)、河南(HEN)、陕西(SN)、宁夏(NX)、甘肃(GS)、青海(QH)、新疆(XJ)、安徽(AH)、江苏(JS)、上海(SH)、浙江(ZJ)、江西(JX)、湖南(HN)、湖北(HB)、四川(SC)、重庆(CQ)、贵州(GZ)、云南(YN)、西藏(XZ)、福建(FJ)、台湾(TW)、广东(GD)、广西(GX)、海南(HI)、香港(HK)、澳门(MC)。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省级行政区顺序及简称是否可行。
问题8:国外分布的国家一级的名称较混乱,没有既定的顺序,国家和大洲之间常存在重叠的包含关系。分布、原产、栽培之间的标点使用不统一。解决办法建议:国外分布中的“洲”一级地名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顺序进行排列;在洲以下,按照国家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必要时可用“中亚”“太平洋诸岛”(“所罗门群岛”)等区域名称。如果是多个国家或是泛指时,可采用大洲名称或亚区名称,如大洋洲、欧洲、北非、北美洲、南美洲、泛热带等。区域性名称、分布存疑的国家或地区名称置于最后。国家、地区、岛屿、大洲的中文名参照《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周国定,2007),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全书国外地名用简称的形式,旧的国家名称统一改为现用名,如“锡金”,当印度只分布锡金时,用“印度(锡金)”,当印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时,用“印度(包括锡金)”。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国家及其他地区等的参照资料是否可行。
分布地之间的标点:根据丛书编写指南要求,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岛屿之间用顿号,列在大洲之前,国家和大洲、岛屿与大洲之间用分号,栽培或原产、引种分布之间用分号,栽培或原产、引种之间用逗号,即:地区、国家、群岛;大洲;栽培于***,原产于***。
问题9:部分卷册缺少“参考文献”,请补充。已有“参考文献”的卷册存在文献信息不完整、信息错误、格式不规范、顺序不正确的情况。解决办法建议:作者在整理参考文献时一定要确保文献信息的准确性,做好查找物种原始发表文章或已出版的图书封面或扉页工作,以便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核对。文献的格式和顺序统一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并参考科学出版社参考文献关于“著者-出版年”参考文献格式和排序要求处理。
问题10:中文名索引、学名索引词条,目前均未在正文中标记。解决办法建议:索引是图书阅读、查询的重要工具,作者应当对索引的编制提升重视程度。各分册的索引统一抽取中文正名[含“(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等字样]、拉丁学名(接受名),不抽提中文异名、引证中的异名。编辑部门在编辑加工时由编辑统一标记须提取索引的词条,并由作者核对标记的对否;由排版部门抽提索引后由编辑部和作者共同核对词条的准确性、排序等。
四、总 结
该审读意见针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已经完成初稿的部分分册所做。审读意见就丛书各分册均应包含的九大部分,提出了共计22个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了说明和(或)解决办法建议,这些问题有的涉及丛书的统一规划,有的涉及非常微观的物种原始期刊名、拉丁学名、异名等。由于审读意见比较详细,须丛书工作组认真阅读,呈递给丛书主编、副主编,传达给丛书的所有编委和作者,在丛书中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
由于出版任务紧迫,出版责任重大,诚请丛书编委、工作组成员和分册所有作者共同提升稿件内容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并于10日内(2015年10月6日前)返回编辑部对审读意见提出的22个问题有何修改意见或者疑问;并于30日内(2015年10月26日前)返回全部修改完毕的稿件。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和协商。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王静
职务/职称:分社长/副编审
时间:2015年9月28日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是我们科学出版社生物分社近期要集中精力重点完成的出版任务。
经过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的书稿和本次编辑初审意见的阅读,我认为植物卷书稿内容丰富、科学性和专业性强,政治意识高、学术严谨,并同意初审对书稿的整体判断。
关于初审所提问题的意见和解答:
1.认同初审所提正文内容的22个问题,基本同意其中所提的修改建议。对于提示问题的建议见第2条回答。
2.关于提示问题的回答:①同意分册划分建议。建议作者考虑物种内容量来划分分册时兼顾各科类群大小,尽量不要将同一科拆分到两个分册中。比如,兰科、菊科属于大科,物种数达几百甚至上千,在划分时不宜将单个的大科拆分到不同分册中,以免给阅读造成困扰。②同意关于编委会中人员状态的审查建议,建议增补所缺领域的编委。③同意丛书序的撰写建议。丛书序有必要增加,是向阅读者对丛书成书背景等的交待。④同意初审关于目录编制的建议。请在编制时注意再次审核科一级的准确性,如波喜荡科和海神草科为同一科的不同名,在不同分类系统下,用其中之一即可。⑤同意省级行政区的书写格式规范。注意,编辑要做好收稿时的审查工作,将这一问题解决在原稿中,否则稿件的编辑工作将难于开展。⑥同意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初审修改建议,编辑要注意的问题与“省级行政区”的相同。
3.其他修改建议:①建议作者重视文后参考文献,补齐全部物种的原始文献,并且补充近年相应分册科属种的分类学文献;②建议索引标记工作在作者处完成,编辑部核查标记是否准确。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李 锋
职务/职称:总编辑
时间:2015年9月30日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是科学出版社“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丛书作品,出版社委托生命科学部门做好图书审读、编校和出版工作,希望将丛书打造为符合科学出版社品位的精品力作。
经过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的书稿和对初审意见、复审意见的阅读,我认为,植物卷图书科学内容准确、图书原创性强,图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与植物名称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套重要的工具性图书。
对初审、复审编辑和作者的建议:
基本同意初审中22个问题和建议,同意复审中的相关补充和意见,并作如下补充。
1.建议收录物种名的异名,且要广泛考证。老百姓对植物物种名的认识和阅读常常止于异名,科学名的使用很少,为了名录更接地气,更能被广泛应用,建议考证异名,并补充进名錄中。
2.建议增补一册总索引。中国植物种类繁多,根据中国植物志,共计有三万余种,按照初审意见,计划划分为12-13册,物种名散落在各个分册中,查阅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增补仅收录名称和分册名、页码的总索引分册,有助于读者便捷查询。
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编辑现场呈现
科学出版社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是该社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整个编辑过程严谨、有序、认真的程度不仅可以从初审编辑规范清晰的审读报告和编辑记录看得出来,还可以从复审、终审那些具有较高见地的意见感觉得到。阅读此书的全部审读报告,颇有看到了关于一部重点图书编辑工作现场的感觉,而且是具有相当专业水准的编辑工作现场呈现。
首先让我们感到十分真切的现场感是初审编辑的报告。初审报告条分缕析自不待言,可是,当读到其中每一个“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时,我们不能不为责任编辑的认真态度、务实精神和专业水准所折服。在这样的编辑现场,与会者即使听到提出再多的问题也不会心生厌烦,因为他不仅发现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同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建议。在一切实操性工作中,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由于复审和终审立刻针对初审编辑提出的意见发表了态度明确的意见,同意或者提请编辑注意的问题,言简意赅绝不含混。这就基本完成了一部图书编审工作的闭环过程。然而,工作并没有就此在一个水平面停下来。复审在初审编辑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补齐全部物种的原始文献,并且补充近年相应分册科属种的分类学文献”的意见。终审在初、复审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意见,一是“建议收录物种名的异名,且要广泛考证”,理由是“老百姓对植物物种名的认识和阅读常常止于异名,科学名使用很少,为了名录更接地气……”二是“建议增补一册总索引”,理由是“有助于读者便捷查询”。
整个三审过程,有问题的提出,有解决办法的建议,有明确的回应,有进一步的提醒,还有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意,俨然是一个专题讨论会的现场,相关的每一人都在场,都在动脑筋、想办法,成就了一份完整的高质量的审读报告。
初审意见
初审姓名:马俊 付聪
职务/职称:编辑
日期:2015年9月26日
一、初审总体判断
1.图书基本情况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
2015年8月,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组织丛书编委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召开了丛书编委会,就丛书出版的事宜进行了探讨,形成了编委会会议纪要,在纪要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广泛征求编委和同行意见,形成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编写指南”,就丛书植物部分的内容和编写格式等进行了详细规范和要求。
2.主要作者介绍
陈宜瑜 主编 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从事淡水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鲤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的研究》等9项成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或科技进步奖。
洪德元 副主编 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参与和组织了《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撰写,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學奖一等奖;担任Flora of China(FOC)(50册,2013年完成)中方编委会主任。
马克平 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委员会副主席、Species2000国际项目董事会成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2008-2013)。作为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人,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全国生物物种编目工作;发起并领导了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覃海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物种信息研究组组长。参编《中国植物志》、FOC等志书,发表数十篇论文。中科院《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编制专项的项目执行人,科技部“标本数字化”项目的二级主持,以及原环保部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项目主持人。
张志翔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标本馆馆长兼理科基地主任。第五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野生植物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植物学会理事、北京市农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北京市科技协会七届代表、中国留学基金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
3.出版价值
丛书是国内专业水平最高、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生物物种名录和基本信息库。将延续“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FOC,成为又一分类学经典著作。丛书内容全面,不仅收录大陆地区的物种,还甄别收录了港澳台地区以及南海等地区的物种信息和分布,有助于各地间的科学交流,也有助于我国了解南海等地区的物种概况,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丛书信息量丰富,是国内生物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资料。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需要及时更新的精准物种信息构建各自需求的特殊库,以进行生态和环境、生物的保护,建立监测机制等,本丛书的推出将成为这些学科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丛书内容查阅方便、信息准确,符合国家各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如海关、检验检疫、自然保护部门等的需求。
丛书有助于国际交流,丛书物种的内容无论是拉丁学名还是中文名等的使用不仅遵循国家标准,且符合国际惯例,便于国内、国际同仁阅读和查询。其中大量物种还涉及南亚、西亚等地区和国家,这对推动国际交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有积极意义。丛书科学性强,收录物种信息系统、全面,将全面完善并填补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信息空白。
二、总体判断
编辑部认为此次交来的稿件政治意识强烈,在涉及国家地名分布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将台湾、南海等区域的物种及其分布全部纳入了丛书收录范围,政治性审查合格;稿件学术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翔实、原创度高,是我国近年来在物种名录方面水平最高的专业著作;书稿不涉及不利于团结各民族的敏感问题或其他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偏颇的问题。 由于稿件内容复杂,编辑部详细审稿后针对正文内容提出了下文的审读意见。请丛书工作组查阅后分发给丛书编委及所有作者。
三、书稿内容初审审读意见
根据2015年8月丛书编委会会议形成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 编写指南”,丛书植物卷部分的每个分册应当包括以下所提各部分,此处按照图书各部分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提出审读意见。
(一)扉 页
扉页内容含丛书名、书名、作者名、署名方式及出版社名;作者(仅)须编写的是书名、作者名和署名方式。要注意的是:①书名。书名要与书稿实际内容契合,要确定本分册的编号、所属植物门一级分类单元、所属植物科一级分类单元(要确定起始的和终止的科中文名及拉丁学名)。②作者名和署名方式。在扉页仅列每分册作者中文名和署名方式,署名方式根据编写指南要求,建议作者列为“著”或“编著”,关于这二者的区别,请阅读编写指南。
扉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有两个分册内容特殊,无须编号,但作者进行了编号。
说明:存在编号问题的两个分册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分为三大部分,即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由于类群小,各自只需一册就可囊括全部物种,故无须再分分册。解决办法建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单独成册,删除分册编号。
问题2:种子植物部分的分册划分混乱,应当科学划分。
说明: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合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部分划分分册要按照编写指南分类系统的要求处理。根据编写指南,裸子植物按照Christenhusz等2011年发表的系统,被子植物则按照APGIII 2009年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系统,要严格按这两个系统列出详细的门、纲、目、科目录,根据各科物种的丰富程度,兼顾分册之间的内容量的平衡,以科为单位划分分册。解决办法建议: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两个系统,列出种子植物部分的门、纲、目、科目录,以科进行顺序编号,按科一级内容多少划分分册。根据我社已经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和FOC的统计,中国植物物种有34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计近30000种,建议划分为10个分册,大约每3000种形成一个分册。按照样稿估计,每个物种的内容量为250-300字,3000个物种单独成册,每册的内容量在75万-90万字,是比较合适的。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分册划分建议是否可行。
问题3:扉页上既有中文作者名和书名,又有英文作者名和书名,且各分册未保持一致。
说明:根据编写指南要求,扉页上仅保留中文作者名和书名,不必重复出现英文书名或作者名。为了国外读者引用方便,特在版权页之后设置了对应的英文书名页。解决办法建议:删除扉页上的英文作者名和书名等相关英文内容。
(二)版权页-内容简介
版权頁内容主要由出版社补充或提供,作者(仅)须就书稿内容编写“内容简介”。内容简介要求200-300字,包括两段内容,第一段是全书的内容介绍,第二段是本书的读者对象。第一段话应当对本分册所囊括的物种的科、属、种(含种下等级)的数量进行叙述,并分析其中的中国特有种、外来植物的数量和占比。第二段用一至两句话说明本书的读者对象。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问题1:缺少内容简介。
说明:目前有三个分册没有列出这一项内容,分别是贾渝教授、于胜祥研究员和张志翔教授负责的分册。解决办法建议:请以上三位负责的作者根据上面内容中“内容简介”的相关要求和说明补充。
问题2:内容拖沓或者过于简略。
说明:有的分册,这一项内容过于烦琐,比如由向春雷研究员负责的分册,内容简介中过多分析物种的区系问题,这不是名录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请删减;有的分册,这一项内容过于简略,比如由夏念和研究员负责的分册,内容简介仅说明了物种特有性和外来种的数目,未列出全部物种的科、属、种(含种下等级)数量。解决办法建议:按照编写指南和该审读意见中关于“内容简介”的相关要求和说明进行修改。
(三)英文书名页
由于丛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将会在国内外植物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编委会讨论要求在图书文前内容中安排了英文书名页,以便国外读者阅读和引用。各分册作者和出版社须按照扉页确定的内容相应地编写英文书名页内容,作者(仅)须列出科拉丁名和作者名英文名即可。其他内容由出版社确定。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现在交稿的所有分册都缺英文书名页。
说明:要对英文书名页的重要性提高认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展示我国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编目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成果的出版发行和宣传都将决定丛书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其中,英文书名页的编写,对于国外读者至关重要,将成为他们检索和概览图书的重要内容依据。解决办法建议:请作者补充。在补充时,要注意作者英文名的书写格式,既要考虑丛书的统一,又要考虑作者在国际刊物发表文章时常用的英文名是否符合规范。建议统一为:姓在后,名在前;双名的作者,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例如,覃海宁,英文名建议书写为:Haining Qin。
(四)编委会页
编委会页的内容是丛书队伍的整体体现,是丛书参与人各自贡献的体现,能进入这套国家级著作编委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鼓励和荣誉,但同时,也是责任。编委不仅要承担起编写、组织的义务,还要承担必要的稿件互审义务。
根据编写指南,编委会页的具体内容是编委会所有成员的名单、各成员的单位,编委会还要涵括工作组。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编委会中缺编委成员,缺工作组。 说明:编委成员中,缺少三个分册(张志翔、杨定、张宪春所负责的分册)的主要负责人。分册的主要负责人在图书编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丛书编写指南,他们应当被列入丛书编委会中。编委会缺少工作组。工作组在会议组织、协助收稿、审稿等工作中将付出巨大精力,尽管在编写指南中漏掉了此部分,但在此要再次提醒工作组提请主编、副主编商议和确认,并征集编委会其他成员意见,将工作组纳入丛书编委会中。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核定,编委缺少的人名要补充,要特别注意有一位“台湾中研院”的编委,其单位需要标注双引号;向主编、副主编请示并向编委征集意见,将工作组纳入丛书编委会中。
问题2:已去世编委确认是否要加入编委会,如果要列入的话,其姓名要用方框框住。
说明:通过审读发现,副主编中的刘瑞玉院士已经去世,刘院士参加了丛书启动的前期工作,给予丛书启动大力支持,但从现在开始,刘院士不能再审稿和参加工作会等。解决办法建议:①请工作组核定除了刘院士外,是否还有其他人存在这种情况,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保留在编委会中;如果保留的话,名字要用方框框住;②请工作组与主编、副主编考虑,对于刘院士副主编在丛书中主要负责把关海洋生物名录部分,是否有必要再重新筛选权威专家补入进来继续负责该部分的审稿把关工作。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是否有必要增加海洋生物名录把关的副主编来作为专家对海洋生物名录部分进行把关。
(五)丛书序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基础生物分类学、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一套重量级丛书,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生物志、名录编目的一次全面总结和修订,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学术意义,有必要在全套丛书出版之际,以丛书序来交代背景、指明方向。根据2015年8月的丛书编委会决议,由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撰写丛书序。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目前缺少丛书序。
说明:丛书序不是图书必备的部分,但能对图书的成书背景、历史意义和价值等给予述说,引导读者了解图书背后更多的信息、知识。根据编委会决议,应当编写丛书序。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尽快联络主编,并充分整理现有资料,征求编委意见,然后向主编说明、提供丛书编写的详细的相关背景材料,请主编尽快撰写丛书序并分发给各个分册的作者补充在稿件中。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丛书序的必要性和丛书序的编写安排。
(六)电子版类群作者名单
本丛书出版立项之前,已由工作组(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负责联络等工作,在2014年和201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光盘版)”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全国200余位植物分类学者共同添加、审定和修改物种信息所形成。《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丛书的基本内容由此数据库提供,在此数据库内容基础上进行审核、修订、补充和重新编排形成。根据2015年8月,丛书编委会形成的丛书编委会决议,尽管电子版的版权也在科学出版社,但本着对丛书成书贡献者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仍应当在文前将电子版参与专家名单列出。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仅有部分分册列出部分名单,人员名单不全。
说明:电子版类群作者名单的整理要注意覆盖全部参与者,一方面要补充新的贡献者名字和单位,另一方面要逐一与这些贡献者联系,确定准确性。解决办法建议:工作组根据201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版数据库中所列的名单,进行核定更新,将2015年下半年有新贡献的专家及其单位录入并一一与他们确认,确定初步名单后报主编和副主编审核确定,在近期即将召开的编委会提请编委会审核确定,确保名单无疏漏或其他不妥。
(七)前 言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前言是出版社要求的必需要素,丛书的每个分册都要有完整的前言。前言由各个分册的作者编写,具体内容是本分册的成书背景、基本内容和特点,以及致谢等。
存在的問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目前只有一个分册提供了前言,其他分册全部缺少这一项。
说明:在丛书编写指南中已经对前言有了完整的说明和要求,各分册作者可参照指南来规范。当然,作者也可根据自己本册的需要,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内容,但要注意语言简洁、不拖沓,总的内容量不超过3000字(编写指南中要求)为宜。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监督作者补充,在交给出版社之前审核是否符合要求。
(八)目 录
目录是全书内容和结构的缩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丛书内容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已在2015年8月的编委会上达成一致,目录的主体内容无须遵从科学出版社常用的正文章节式、等级式体例形成的三级标题,而是按照生物物种的分类阶元等级来进行规范。根据各册内容的不同,可有等级的适当变通。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所有分册都没有制作目录,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分册划分不明晰。
说明:根据2015年8月的编委会决议,目录由生物分类的等级阶元组成,同时,为了避免过于烦琐,以及避免与索引产生重复性冲突,目录最低一级等级为科,不纳入属和种(属和种列在索引中)。解决办法建议:请工作组与主编和副主编协商,按照本审读意见的建议,明确按照科级分类单元划分各个分册,最后由各分册作者认真核定,制定所负责分册的目录。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目录的制定建议是否可行。
(九)正 文
正文是图书的核心内容,按照编写指南要求,各分册的正文内容主要涉及:标题(门、科和属级)、物种中文名、物种中文异名、物种拉丁学名及命名人和原始期刊、物种拉丁名异名及原始期刊、分布信息、栽培和引入等特殊标识。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建议: 问题1:科级标题书写不规范、属种数统计有误。大部分卷册科的编号尚不是最终确定系统的编号和顺序,科名的书写规范不统一,属种数统计不正确。
解决办法建议:科按分类系统的位置进行编号,各卷册之间连续编号。根据编写指南,科名的格式按“顺序编号+中文名+科学名(全大写,不加定名人)[*属:*种]”,其中“[*属:*种]”回行,“*属”为该科收录的属数,“*种”为该科收录的种的数量,种的数量统计不含种下等级(变种、原变种、亚种、原亚种、变型、原变型)。
科一级标题书写举例:
189.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3属:423种]
问题2:属一级标题书写不规范。属中文名和种中文名个别文字写法不一致,属拉丁名有书写错误,定名人书写不统一,缺少缩写点的情况大量存在。
解决办法建议:建议属名统一为“中文名+学名(黑正体)+定名人(用规范的缩写)”的格式。其中,中文名请作者结合种名的书写核实是否正确;定名人请确定写法,通过世界知名的IPNI系统查证缩写方式,同时还应参考丛书工作组整理的文献系统中的作者名内容。
属一级标题书写举例:
刺叶属 Acanthophyllum C. A. Mey.
问题3:种一级内容不规范。中文种名命名须详细核实,有的中文名用的并非正名,而是异名;种的拉丁学名书写不规范,有正体有斜体,学名加粗和非加粗不统一;前后有重名;学名有拼写错误的情况,书写格式,尤其是变种(var.)、亚种(subsp.)、变型(f.)等的写法全书不统一;有些分册缺少原变种(var.)、原亚种(subsp.)、原变型(f.)等信息,它们的种下阶元名与种名中的种加词不一致;有的种名和变种名(亚种名)拼写不一致,存在错漏;缺失“期刊名、卷(期):页码(年份)”的全部或者部分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期刊的问题在下面介绍引证问题中具体介绍)。
解决办法建议:根据丛书编写指南,建议种名书写统一为“中文名(异名)”转行,“学名+定名人,发表原始期刊 卷 (期):页码(年份).”的格式,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格式统一为“中文名(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不加别名,转行,学名,不加定名人,不加发表的原始期刊信息。中文名、学名、期刊等信息请作者在交稿前统一核实,尤其是顺序、拼写等。标题中表示变种、变型、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等的“var.”“f.”“subsp.”“cv.”等用白正体。
正文种名书写举例:
刺叶
Acanthophyllum pungens (Ledeb.) Boiss.
髯毛无心菜(髯毛蚤缀)
Arenaria barbata Franch., Bull. Soc. Bot. France 33: 430 (1886)
髯毛无心菜(原变种)
Arenaria barbata var. barbata
问题4:特有种、栽培种、归化种在学名前以专门的符号标识,“●”表示中国特有种,“☆”表示栽培种,“△”表示归化种。全书有许多物种的标识遗漏。解决办法建议:作者仔细审核原稿,查漏补缺。编辑加工时重点注意这类问题,根据物种分布区域判断是否为特有种、栽培种或归化种。
特殊标识的物种书写举例:
毛剪秋罗(毛缕,醉仙翁)
☆Lychnis coronaria (L.) Desr., Encycl. 3: 643 (1789)
问题5:引证中部分物种异名的书写不规范,有的还有信息缺失等。
解决办法建议:作者编写过程中注意上下文核对,注意整体保持一致,引用文献时要核实文献信息。整理文稿时要注意引用格式,保持全书的一致性。建议格式为:“学名+定名人,期刊,版次+空格+卷 (期):页码 (年份)”,注意:学名用白斜体,表示變种、变型等的形容词(“var.”“f.”“subsp.”“cv.”等)用小写的白正体,前面不加定名人,但个别引证期刊中的特殊情况为了区分可以加定名人,不做严格规定;表示版次等(“ed.”“ser.”等)建议统一首字母大小写,特殊情况可作特殊处理;各条引证文献之间用“;”间隔,段末用句点结束。
引证内容书写举例:
Lychnis grandiflora Jacquem., Collectanea. 1: 149 (1786); Hedona sinensis Lour., Fl. Cochinch., ed. 2 286 (1790); Agrostemma banksia Meerb., Pl. Select. Icon. Pict. Pl. 28 (1798); Silene banksia (Meerb.) Mabb., Telopea 8 (2): 253 (1999).
问题6:存疑种写法、标点用法和位置,各卷册不统一。
解决办法建议:存疑种通常信息不全,能确定什么信息就列出什么信息,以分号结束,最后一条以句点结束;若存疑种只有学名相关信息的则以问号结束。存疑种统一放在所属科一级内容的最后列出。
问题7:国内分布省级行政区的书写混乱,没有既定的顺序。分布、原产、栽培之间的标点用法不规范。
解决办法建议:物种的国内分布信息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2015版的《中国地图集》的省级行政区顺序进行排列,并在各地名后附简称(参照“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名称汉语拼音字母缩写表”),以便外国读者阅读。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用顿号分开,最后以逗号(随后列有栽培、原产、引种地信息时)或分号(国外有分布、引种等介绍时)结束。注意,分布存疑的省份,以问号(“?”)加省份名称表达,“?”排在分布的省级行政区之前。 国内分布省级行政区顺序及简称(参照2015版《中国地图集》)如下:
黑龙江(HL)、吉林(JL)、辽宁(LN)、内蒙古(NM)、河北(HEB)、天津(TJ)、北京(BJ)、山西(SX)、山东(SD)、河南(HEN)、陕西(SN)、宁夏(NX)、甘肃(GS)、青海(QH)、新疆(XJ)、安徽(AH)、江苏(JS)、上海(SH)、浙江(ZJ)、江西(JX)、湖南(HN)、湖北(HB)、四川(SC)、重庆(CQ)、贵州(GZ)、云南(YN)、西藏(XZ)、福建(FJ)、台湾(TW)、广东(GD)、广西(GX)、海南(HI)、香港(HK)、澳门(MC)。
提示:请复审编辑注意审核省级行政区顺序及简称是否可行。
问题8:国外分布的国家一级的名称较混乱,没有既定的顺序,国家和大洲之间常存在重叠的包含关系。分布、原产、栽培之间的标点使用不统一。解决办法建议:国外分布中的“洲”一级地名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的顺序进行排列;在洲以下,按照国家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排列。必要时可用“中亚”“太平洋诸岛”(“所罗门群岛”)等区域名称。如果是多个国家或是泛指时,可采用大洲名称或亚区名称,如大洋洲、欧洲、北非、北美洲、南美洲、泛热带等。区域性名称、分布存疑的国家或地区名称置于最后。国家、地区、岛屿、大洲的中文名参照《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周国定,2007),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全书国外地名用简称的形式,旧的国家名称统一改为现用名,如“锡金”,当印度只分布锡金时,用“印度(锡金)”,当印度其他地区也有分布时,用“印度(包括锡金)”。
提示:请复审和终审编辑注意审核国家及其他地区等的参照资料是否可行。
分布地之间的标点:根据丛书编写指南要求,地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岛屿之间用顿号,列在大洲之前,国家和大洲、岛屿与大洲之间用分号,栽培或原产、引种分布之间用分号,栽培或原产、引种之间用逗号,即:地区、国家、群岛;大洲;栽培于***,原产于***。
问题9:部分卷册缺少“参考文献”,请补充。已有“参考文献”的卷册存在文献信息不完整、信息错误、格式不规范、顺序不正确的情况。解决办法建议:作者在整理参考文献时一定要确保文献信息的准确性,做好查找物种原始发表文章或已出版的图书封面或扉页工作,以便对原始文献信息进行核对。文献的格式和顺序统一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并参考科学出版社参考文献关于“著者-出版年”参考文献格式和排序要求处理。
问题10:中文名索引、学名索引词条,目前均未在正文中标记。解决办法建议:索引是图书阅读、查询的重要工具,作者应当对索引的编制提升重视程度。各分册的索引统一抽取中文正名[含“(原变种)、(原亚种)、(原变型)”等字样]、拉丁学名(接受名),不抽提中文异名、引证中的异名。编辑部门在编辑加工时由编辑统一标记须提取索引的词条,并由作者核对标记的对否;由排版部门抽提索引后由编辑部和作者共同核对词条的准确性、排序等。
四、总 结
该审读意见针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第一卷 植物》已经完成初稿的部分分册所做。审读意见就丛书各分册均应包含的九大部分,提出了共计22个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了说明和(或)解决办法建议,这些问题有的涉及丛书的统一规划,有的涉及非常微观的物种原始期刊名、拉丁学名、异名等。由于审读意见比较详细,须丛书工作组认真阅读,呈递给丛书主编、副主编,传达给丛书的所有编委和作者,在丛书中形成合力,共同努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
由于出版任务紧迫,出版责任重大,诚请丛书编委、工作组成员和分册所有作者共同提升稿件内容质量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并于10日内(2015年10月6日前)返回编辑部对审读意见提出的22个问题有何修改意见或者疑问;并于30日内(2015年10月26日前)返回全部修改完毕的稿件。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和协商。
复审意见
复审姓名:王静
职务/职称:分社长/副编审
时间:2015年9月28日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是我们科学出版社生物分社近期要集中精力重点完成的出版任务。
经过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的书稿和本次编辑初审意见的阅读,我认为植物卷书稿内容丰富、科学性和专业性强,政治意识高、学术严谨,并同意初审对书稿的整体判断。
关于初审所提问题的意见和解答:
1.认同初审所提正文内容的22个问题,基本同意其中所提的修改建议。对于提示问题的建议见第2条回答。
2.关于提示问题的回答:①同意分册划分建议。建议作者考虑物种内容量来划分分册时兼顾各科类群大小,尽量不要将同一科拆分到两个分册中。比如,兰科、菊科属于大科,物种数达几百甚至上千,在划分时不宜将单个的大科拆分到不同分册中,以免给阅读造成困扰。②同意关于编委会中人员状态的审查建议,建议增补所缺领域的编委。③同意丛书序的撰写建议。丛书序有必要增加,是向阅读者对丛书成书背景等的交待。④同意初审关于目录编制的建议。请在编制时注意再次审核科一级的准确性,如波喜荡科和海神草科为同一科的不同名,在不同分类系统下,用其中之一即可。⑤同意省级行政区的书写格式规范。注意,编辑要做好收稿时的审查工作,将这一问题解决在原稿中,否则稿件的编辑工作将难于开展。⑥同意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初审修改建议,编辑要注意的问题与“省级行政区”的相同。
3.其他修改建议:①建议作者重视文后参考文献,补齐全部物种的原始文献,并且补充近年相应分册科属种的分类学文献;②建议索引标记工作在作者处完成,编辑部核查标记是否准确。
终审意见
终审姓名:李 锋
职务/职称:总编辑
时间:2015年9月30日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科学出版社的社级重大出版项目,是科学出版社“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丛书作品,出版社委托生命科学部门做好图书审读、编校和出版工作,希望将丛书打造为符合科学出版社品位的精品力作。
经过对《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的书稿和对初审意见、复审意见的阅读,我认为,植物卷图书科学内容准确、图书原创性强,图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将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与植物名称相关的各个领域,是一套重要的工具性图书。
对初审、复审编辑和作者的建议:
基本同意初审中22个问题和建议,同意复审中的相关补充和意见,并作如下补充。
1.建议收录物种名的异名,且要广泛考证。老百姓对植物物种名的认识和阅读常常止于异名,科学名的使用很少,为了名录更接地气,更能被广泛应用,建议考证异名,并补充进名錄中。
2.建议增补一册总索引。中国植物种类繁多,根据中国植物志,共计有三万余种,按照初审意见,计划划分为12-13册,物种名散落在各个分册中,查阅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增补仅收录名称和分册名、页码的总索引分册,有助于读者便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