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外星人家园的新招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间传说中,一个权力很大的人曾夸口他能叫大山过来,但在连叫了数声“大山,过来!”之后,大山巍然不动,于是他改口说,既然大山不过来,那就只好自己去见大山了。
  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类近半个世纪来寻找外星人的历程倒是蛮合适的。起初,我们想守株待兔,可是外星人迟迟不来,现在就只好自己去找了。
  寻找外星人,首先自然要先找出适合生命栖居的行星。随着技术的进步,迄今已发现大约85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但很遗憾,对于这些行星,除了质量、半径和公转轨道之外,更多的细节我们一无所知。譬如,它有没有大气层?那里一天有多少小时?
  尤其重要的是,它有没有磁场?
  有没有磁场对于生命在一颗星球上能否生存繁衍至关重要。就拿地球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受到来自太阳风和宇宙线的高能带电粒子的威胁,这些粒子会破坏我们体内的DNA,掠走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幸好地磁场像一面盾牌把它们都阻挡在外了,否则就不会有今天的你我。所以,除了液态水,一颗行星是否拥有足够强的磁场,也是判断它是否适合生命栖居的重要条件。
  射电波揭开
  系外行星的面纱
  但是对于遥远的太阳系外行星,如何判断它有没有磁场呢?
  办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就是看它有没有极光。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夜空中经常会出现绚丽多彩的巨大“飘带”,这就是极光。极光是这样产生的:地球磁场在南北两极最弱,最容易被带电粒子“攻进来”。太阳风的带电粒子进入两极地区的高空,与那里的大气分子碰撞,导致气体放电,于是产生了极光。不同气体的极光颜色是不一样的,比如氧气发出的是黄绿色的极光,氮气分子则一般发出红色或者蓝色的极光。产生极光需要三个条件:带电粒子、行星磁场和大气。
  极光现象并非局限于地球。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也同样观察到了极光。我们有理由期望一些太阳系外行星也拥有极光。
  不过即使一颗太阳系外行星拥有极光,从地球这么遥远的距离观察,也是非常微弱的,早已淹没在母恒星发出的耀眼光芒中。所以,要直接观测外星极光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幸伴随极光的还有另一样东西——射电波(即无线电波)。如果一颗行星拥有磁场,它就有可能发射射电波,其强度可以比母恒星的射电波还要强,所以射电波至今依然是天文学家研究太阳系外行星最理想的手段。一颗行星的射电波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行星上一天有多长以及磁场有多强;它能够让我们了解行星上产生磁场的地质活动以及行星与母恒星的作用;甚至还能告诉我们,这颗行星拥有多少颗卫星。
  木星是理想的实验场
  如何通过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射电波信号,推测出系外行星具体的特征呢?
  这需要我们建立数学模型,不同的模型所做的预言可能会不一样。所幸我们在太阳系拥有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来检验这些模型可靠不可靠,那就是木星。
  在太阳系中,木星上的极光最为壮观。木星是太阳系中行星的王者,它的质量是所有其他行星质量之和的2倍多。它也拥有最强的磁场,在它的两极,有着最漂亮的极光环。我们用地面的望远镜是没法观测到木星极光的,因为它们大多是紫外线,不能穿透地球大气。
  最早的木星极光照片是由美国宇航局的“旅行者1号”太空飞行器于1979年飞越木星时拍摄到的。今天,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我们也可以拍摄到木星的紫外线极光,以及通过钱德拉空间望远镜拍摄木星的X射线极光。
  但事实上,远在“旅行者1号”实地拍摄之前,天文学家就通过来自木星的射电波知道木星上存在极光了。有了这些射电信号,科学家就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去计算木星磁场的强度,然后与实地测量结果比较,以改进模型。待到模型完善之后,就可以拿去研究太阳系外行星。这样,木星就为我们了解太阳系外行星搭建了一座桥梁。
  那么,来自木星极光的射电波与木星的性质有哪些关联呢?
  首先,射电波的频率有一个上限,上限值取决于行星的磁场强度。比如,木星发射的射电波频率最高上限是40兆赫。根据这个上限值,我们可以推知行星的磁场强度。
  其次,射电波是从磁场一个圆锥形漏斗区域发射出来的,当行星自转时,就像灯塔一样扫射宇宙空间。所以到达地球上的行星射电波,应该是脉冲信号。根据脉冲间隔时间,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自转周期。
  最后,虽然行星和母恒星都会发射射电波,但两者性质不一样。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把来自母恒星的射电信号排除。
  此外,木星还让我们对于宇宙中极光的来历有了更多的认识。前面说过,地球极光来自太阳风与地球大气的作用。推而广之,这类极光来自行星大气和母恒星的作用。但木星极光却主要来自另一种情况:木星的第三大卫星是一个多火山的世界,火山爆发产生的电离气体以1000千米/秒的速度吹向木星。木星的极光主要是由这些电离气体产生的。科学家推测,在太阳系外行星上,后一类极光也应该很常见。
  寻找来自太阳系外
  行星的射电信号
  天文学家已经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用于分析太阳系诸行星的射电信号非常成功,可以推测行星的诸多性质,比如行星轨道平面的倾斜度,磁场相对自转轴的倾斜度以及自转周期、轨道周期和磁场强度,等等。现在,他们等着用该模型去分析太阳系外行星的射电信号。
  但我们至今还没有探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射电信号。这项工作自1977年就开始了,前些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用射电望远镜检查了近半数太阳系外行星,仍一无所获。
  他们认为,探测不到信号的原因是这些望远镜不能观测足够低频率的射电波。拿木星来说,它的射电波主要集中在40兆赫以下,所以,如果你的望远镜不能探测40兆赫以下的射电波,那么你就啥也看不到。而美国以前的射电望远镜只能探测高于50兆赫的射电波。
  现在,人们对探测外星极光射电波的兴趣又被点燃了。因为一个叫“低频阵列(LOFAR)”的高灵敏度射电望远镜刚刚建成。它是迄今探测低于250兆赫波段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这个望远镜是一个巨大的天线阵列,拥有45000个小天线,分布在荷兰、法国、德国、瑞士和英国等国。
  新的射电望远镜能探测的射电信号最低可达10兆赫,低于10兆赫的射电波会被地球大气屏蔽掉,所以你想探测更低波段的射电波,只能寻求在地球之外架设天线。月球表面将是未来建造这样一个望远镜的理想地址。
  随着越来越先进的射电望远镜建成,我们对于太阳系外行星的研究将迎来高潮。也许有一天喜讯传来:“哇,外星人就在这里!”
其他文献
大自然总是不按照我们的意愿来发展变化,当尝试去理解自然现象时,我们常常被物理学定律所限制。这会使我们打退堂鼓?完全不会。利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我们可以变通一下物理学定律,甚至用一个定律去克服另一个定律。接招吧,宇宙!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谈一谈。  小于绝对零度  定义温度很简单。火是热的,冰是冷的,在冷热之间设置一些间隔就可以了。  是什么使得火比冰更热呢?19世纪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也称为开尔文
期刊
在宇宙中,天体的运行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但是也有一些天体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会成为其中的异类。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天文学博士盖尔·史密斯发现了一团在银河系之外游荡的氢气云,它的外形像彗星,长达1.1万光年,宽2500光年,这团氢气云因它的发现者而得名“史密斯云”。几十年之后的今天,美国的研究人员观测到,这团氢气云正在以每小时约113万千米的速度奔向银河系,并可能在大约3千万年后冲撞银河系,引发造
期刊
据说,美国的威尔逊·本特利是世界上第一个拍摄雪花的人,他一生中拍摄过5千片以上的雪花,但是从未发现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这是有科学道理的。雪花都是由小冰晶慢慢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压力、空气饱和度、尘埃密度和周围水汽含量的影响,自然界中形成的雪花形状都各不相同。  但是有人却打破了这个不可能。2015年8月,美国物理学家肯尼思·G·利布雷希特将两个冰晶并排放置,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培植。通
期刊
外星人一直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其常见的争论无外乎就是外星人是否存在,外星人可能长什么样子等等。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能让人脸红的问题:如果外星人存在,那么,外星人是如何生育的?他们会像人类一样需要性来生育吗?  地球生命繁殖的普遍模式  迄今为止,有性繁殖是地球生命繁殖的普遍模式。有性繁殖相比无性繁殖有种种优点,但其过程也非常复杂。期间,人们需要寻找交配对象,在交配过程混合双方的DNA,并且还
期刊
家住美国新墨西哥州陶城市的约翰原本是个完全正常的人,但连续几个季度了,每天深夜里,他都必须睡在公园的椅子上,每个白天,他都不得不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闲逛,而他的妻子则负责带给他食物和饮料。他怎么过上了这种生活?因为约翰无论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耳边都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嗡嗡”、“隆隆”、“辘辘”的莫名噪音,只有城市中心广场和那个公园才能让他摆脱这种噪音对他的烦扰。  全球低频噪音风波  这种噪音不
期刊
从前,有一个人着迷于引力现象。他的脑海中进行着有关宇宙飞船和电梯的思想实验。最终他得出结论,引力不是传统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他沉浸在微分几何的研究之中,而微分几何是一种可描述任意弯曲时空的复杂数学。最终,他得到了一种思考时空的新方法,以一个不可思议的方程量化出了引力与物质和能量如何彼此影响。  他并没有停下思考的脚步,还利用自己的新理论得到了许多推论。其中之一是,引力的变化并不会立刻传到
期刊
两种时间旅行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一位博士发明了一台时间机器,然后你坐着这个时间机器回到过去,改变了会在未来成为你父母的两个人的命运,使得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然后再回到未来,你发现你的家庭状况大为改善,但你却仍记着自己的另一种版本的人生故事……  听起来很熟悉?这其实就是美国科幻电影《回到未来》中的故事。不过,尽管故事本身非常有趣,但这种时间旅行的故事存在着一个问题:如果你可以回到过去,改变过
期刊
长久以来,人类都以为自己才是地球上最聪明、最擅于思考的高等智慧生命,但是随着对其他的动物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们开始发现其他动物也有着让人无法理解的“聪明”。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矛颚家白蚁在啃食树木时,会巧妙地避开承重的部分,从不承重的部分开始吃。更神奇的是,它们不仅会判断并避开树木承重的位置,而且在发现树木承重部分可能会出现危险时,它们还会边吃边运土,来建承重土墙,以延长安
期刊
相对于鸟类多姿多彩的叫声,它们的听觉却被我们大大忽视了。这大概是鸟类没有一双外露的耳朵的缘故。事实上,鸟类的听觉也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鸟类没有外耳(也就是耳廓),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鸟类的祖先是爬行动物,而爬行动物,比如说恐龙,就没有外露的耳朵。此外,哺乳动物耳中,与耳膜相连、传递声音的骨头有三块,都位于中耳。而在鸟类的耳朵里,耳骨只有一块。这种结构也是从它们的老祖宗爬行动物那儿传下
期刊
早在几十年前人类就登上了月球,最近一些年火星探测器也在火星表面探险,不过宇航员们的下一个登陆目标,可能是一颗近地小行星。因为相对于大一些的天体来说,小行星的轨道更容易改变,因此人类未来俘获小行星来获得它们上面的矿产,更加容易一些。  登陆小行星困难重重  然而,也正是因为小行星的轨道容易改变,登陆小行星可能会比登陆月球和火星更加困难。  难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微弱的引力环境。我们知道,一个星球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