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与佛学的化学反应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h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地名,一个门牌号,就如X、Y坐标,构成了一个二维的世界,让我们在地平面移动时身体能够精确定位。但是世界上有些地方,却用某些看不见的符号做Z坐标,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立体——不仅身体归位,而且心灵皈依:贝克街221是灯塔,让侦探小说迷们对福尔摩斯的崇拜不再漂移;唐宁街10号是圣地,让全世界的皇室情绪五体投地……南京淮海路35号也是这样一个容器:它集佛家雕版印刷经卷之大成,不在佛门中却成为佛门圣地。
  淮海路35号:近代佛教复兴原点
  6月的南京,已显出火炉本色,而处于市中心的新街口更是在火舌上热舞。然而,在钢精水泥丛林中,有一抹灰墙圈起了六亩三分地,就如同防火墙隔离了喧嚣与热浪:墙外是车水马龙,人间烟火;墙内是黄灯青卷,恬静院落。
  如果不是门楼上“金陵刻经处”几个苍劲的大字提醒,路人还以为误闯进了明清达官显贵的私宅别院。果不然,有背包客倚门往里探头,就如同在玩刘姥姥进大观园的cosplay。在吃了门卫老头的闲门羹后,他便对那几个鎏金大字飞了个白眼后头也不回的走了。老头子长叹一声后自言自语:“你懂不懂,全世界雕版印刷仅此一家?知不知,提这几个字的是欧阳竟无?”
  阵阵赞叹从院落里发出:“我原以为这就是一印刷厂?没想到这印刷厂还这么有来头?”——这是一群正在参观实习的大学生,他们正三三两两地散坐在居士塔下、“深柳居”前。他们不知道,这不起眼的居士塔下长眠的,正是金陵刻经处创始人,有“近代佛教复兴第一人”之称的杨仁山居士;而简朴的“深柳居”却正是杨仁山及其追随者,谭嗣同、苏曼殊、欧阳竟无、释太虚等文化名流曾经研习佛法的地方——淮海路35号,这六亩三分地虽小,却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原点。
  1862年,26岁的杨仁山机缘巧合得《金刚经》一卷,开始和佛法结缘;28岁时读《大乘起信论》开始对佛法痴迷,开始遍寻佛家典籍,这时杨仁山才发现,彼时的中国,国力衰败,而中国佛学则衰败得更加猛烈。《圣经》可以在西方传教士处免费领取,而佛家典籍在寺庙中动却奇货可居,连佛家最普通的佛学典籍《净土四经》都一经难求。
  杨仁山从此就开始立志复兴佛教,让国人在佛法的洗礼下,达到心灵的静化,最终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而要让国人知佛、信佛,那就要从佛教典籍的普及开始。
  1866年,杨仁山全家从安徽石埭(今安徽石台县)迁来南京。同年,杨仁山首刊《净土四经》,金陵刻经处从此呱呱坠地。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由私人创办的集雕刻、印刷、流通及研究于一体的佛经出版机构。金陵刻经处的成立给面临凋零的中国佛经雕版印刷形成了标杆效应,如皋、杭州、常熟、扬州等刻经处相继成立。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杨仁山从朝鲜、日本找回我国隋唐时代古德著作三百余种,择其最善者刊刻流通,使唯识、三论、华严、净土等教义得以昌明。
  在从事佛典刻印事业外,1908年,杨仁山还在刻经处设立佛教学校——祗洹精舍,招生教授佛学,培养佛教人才,首次把现代教训理念引入佛学教育中;1910年,杨仁山又在金陵刻经处设立佛教研究会,开展佛教研究和讲经活动。这些举动,让太虚、开悟、邱虚明、谢无量、欧阳竟无等一大批佛学名人迅速涌现出来,而正是这些人的出现,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才迎来了曙光。
  1897年六月初四,金陵刻经处在经历第4次搬迁后,最终固定下来。淮海路35号也以金陵刻经处之名成为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的原点。杨仁山也因为金陵刻经处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代佛教复兴第一人”。
  经板楼:没有备份的佛法基因库
  金陵刻经处其它的房屋都是不事粉黛的平房,唯有经板楼是二层现代化洋楼。经板楼之所以如此受“超国民待遇”,只因金陵刻经处得以成为全世界佛教典籍的教科书的底气,全部来源于经板楼中12500块经板。这些不同年代,不同出处的经板,是破解佛学遗难杂志的“达芬奇密码”,也是当下佛教典籍的母体。
  如果说观音的每一个手印都有一种佛法对应,那么经板楼就是一位佛法无边的“千手观音”。只不过,“千手观音”并非金陵刻经处的一家之言,因为经板楼收藏的不仅仅是金陵刻经处的经板楼,而是全国佛学界的图书馆:自杨仁山创立金陵刻经处以来金陵刻经处自刻经板47000余片,全部被藏入经板楼。解放后,为了让濒危的佛学雕版印刷得到集中保护,支那内学院经板14300余片、扬州砖桥江北刻经处经板22900余片、北京刻经处与天津刻经处经板23600余片,以及北京三时学会、苏州洞庭西山只树庵、常州天宁寺等处经板,总计达15万片之多的经板都汇聚到金陵刻经处——能把全国的经板都汇聚到金陵刻经处,说明了金陵刻经处在全国佛学界的影响力和向心力。
  但也正是金陵刻经处的这种“向心力”,险些让全国佛教经板遭受灭顶之灾害。当年有人试图把它们作为“四旧”的典型付之一烛。最终,因为杨仁山孙女杨步伟和她的丈夫赵元任的呼喊,直到上书周恩来总理,经板终于逃过了被焚毁的命运,但是经板因为“四旧”的待遇,被破坏了3万多块。
  现在经板楼的每一块经板,在金陵刻经处中都是“仅此一份”,在全世界也“仅此一份”。当问及到刻经处的管理人员为何不对经板进行“备份”时,刻经处的管理人员长叹了一口气:金陵刻经处的经板被称为“金陵版”,是用黄梨木制成。一只20×15尺寸的经板原料就需要一千元人民币,经板楼中的经板做一次“备份”就要花费1.25亿。更重要的是,一块经板双面刻,只能刻800来字,却需要一个技艺精湛的技工至少刻满15天。目前,金陵刻经处只有马萌青和他的徒弟邓清之两位雕版师。师徒俩火力全开,一个月也只能刻出两块经板。要让师徒俩把经板楼中的经板全部备份一次,需要5000多年;而被红卫兵们轻易破坏的经板,能让师徒俩足足刻满1250年。
  现在师徒俩雕版师所做的“刻板”工艺多用于对残缺经板的修补,努力不让这佛法基因库出现基因流失。
  刻经人:拳刀刀锋上的舞者
  作为金陵刻经技艺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萌青热心向每个关心金陵刻经技艺的人传授他的刻经技艺。但是因为从小青霉素过敏所导致听力出现异常,虽然没给他学艺带来困难,却给他传艺带来了障碍——他只能听到80分贝以上的声音。他往往要根据提问者的口型来“看”他们说什么。而对于提问者的疑惑,他却有“有理说不出”的苦处。
  还好,马萌青是乐观的,他把这看成是一种修行。听力障碍,给他带来了寂静的世界,让他可以一头扎进佛经的世界,用心灵和佛祖交流,用拳刀(刻经的工具)在经板上跳舞。
  1981年,恢复动作的金陵刻经处重新开始招收学徒,面向社会招收十几位,18岁的马萌青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位。那时的,所有人都不会想到,日后,全世界仅有的雕版刻经技艺会落在他一个人肩上。马萌青还记得当学徒的日子:“开始时,师兄们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木板上刻方格子,直到把每个方格子刻得一样大小,然后开始刻字。在标准方格内,刻标准的宋体反字,只有把宋体反字刻得如电脑字库版标准,才开始真正的刻板。从刻方格到刻板的训练,时间是整整三年;一块经板正反要刻800个字,历时半个月,如果其中一个字出现错误,整块经板都要报废,半个月的功夫白费……”很多人受不了刻板枯燥和苛刻,纷纷离去。时至今日,和马萌青一起进入金陵刻经处的第五代刻经人,只有马萌青一个人坚持到最后。如今,刻经三十载的马萌青已年过半百,当马萌青的师傅在这个年纪时,马萌青和师兄弟们,都已经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高手。而如今的金陵刻经处,面向社会招聘传承人十多年,马萌青只招收到一名女弟子邓清之。难能可贵的是,邓清之对刻经有着火一般的热情,能如马萌青一般,把“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的刻经看成一种人生修行。
  一百多年前,当杨仁山创立金陵刻经处,在全国人民都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要人们追求精神上的饱满,金陵刻经处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反而,在物质已经足够充裕的当下,灵休浪潮风声云涌的当下,金陵刻经处却从佛门出走,从佛教风云演变成单纯的佛经印制手工作坊。却“身在闹室无人问”。
  曾几何时,中国佛教的兴盛,对佛经的需求,让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得以迅速推广;而金陵刻经处“活化石”一般的雕版印刷,让日渐凋零的中国佛教,在风雨飘摇的近代延续佛学香火,雕版印刷和中国佛学之间似乎一直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互为因果。当下,这种化学反应是否能进行到底?
其他文献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切实把广大官兵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
裂缝作为框架结构一种主要的安全隐患,既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框架主体结构以及填充墙中裂缝的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列举了裂
通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的施工过程介绍,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有效地防止蓄水池出现裂缝,阐明了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资委管理局财务(审计)办公室审计处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服务管理局,负责委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审计相关工作.作为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其审计全覆盖工作
期刊
21世纪的总体趋势是: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东移”,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逐渐“北上”.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并将带动整个北方地区经济起飞.河南不能错失这
云南省兰坪县矿产三废回收厂原料主要来源于金凤南大沟,南大沟是兰坪县泥石流的一个重灾区,是由于1985年以来群采,加之后来矿山企业未正规开采,矿石开采量急剧增加,南大沟内
产业结构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阿克
上  欲望值得尊重,它值得你为之承受那些纷扰,但欲望不是爱情,只有爱情才值得一切。  苏雪挣脱男人怀抱,走到酒吧外面接了一个电话。她接电话时仰头看像城市的夜空,阴郁厚重。  “苏雪。还记得我嘛?”电话那头老同学的声音差点让她把手机摔到地上,怎么可能是柴宇?  苏雪嘴角漾起浅浅微笑,笑容转瞬即逝:“当然了,你是我闺蜜嘛。不过现在我不方便打电话,我在陪我男友。”她刻意加重了“男友”二字,尽管刚才的男人
期刊
著名作家林清玄有篇文章中写道:他和几位好朋友去海边玩耍,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等的沧桑之美与大海的蔚蓝之美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沉迷其中。正当他们对着这样美丽的景色进行遐思时,突然有几朵白色的花瓣从他们眼帘中掠过,这时有人惊叫:“看,是蝴蝶,一群白色的蝴蝶。”他们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欢蹦着朝海岸奔去。  往他们奔跑的方向看,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风中,在沙滩上嬉戏与追逐。他们拿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