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从他的最佳点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脱厌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呢?现就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乐学情境的创设谈几点体会。
一、讲述故事激趣,创设乐学情境
用故事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而乐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学生因学起来枯燥乏味,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并不急于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而是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名人轶事。
师:“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这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他写过三部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算术》,这是一部很伟大的著作,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可以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提并论,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在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可供查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下列数量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1/12,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4年,也与世长辞了,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的?”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出示了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就这样,精彩迷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列方程解题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疑与思,唤起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把“要我学”变成“我乐学”了。
二、巧用幽默语言,创设乐学情境
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它能抑制学习中的疲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想像、思维及知识的接收能力,教学中巧用幽默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乐学,有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初一几何“平行线的判定與性质”的有关证明题时,由于初一学生初步接触到几何证明,经常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为了杜绝这类错误,我安排了两位同学表演一则幽默小品:
陌生人甲向乙问路,
甲:请问张三住在什么地方?
乙:(热情地)张三住在李四的隔壁。
甲:(迷惑地)那李四又住哪儿?
乙:(认真地)李四当然住在张三的隔壁呀!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从中受到启迪。
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看。本身的情况而定,因而难点突破了,错误当然大大减少!
三、组织课堂辩论,创设乐学情境
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样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好强、好胜、好表现心理,教师可抓住其心理,适当设置辨析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即让学生彼此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白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或揭露对方思想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四、进行数学实践,创设乐学情境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并真正“乐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完“三角形”一章之后,为了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校门外养鱼塘的宽度,测量工具:量角器、三角板、卷尺,全班8人分一小组,各小组讨论后制订出测量方案,再组织实际操作测量。
第二天一到校,各小组长纷纷呈上本组的测量方案,大多是切实可行的,其中一份特别有意思:如下图所示:
(1)在鱼塘岸上取一点C,过E作岸的垂线,在B、C处各站一个人,在鱼塘对岸0处站一个人,使B、E、0在一条直线上;
(2)过E沿岸取ED=10米,过0沿岸取0C=20米;
(3)在C、D、A各站一个人,使A、D、C和A、B、E、0分别在两条直线上;
(4)量取AE的长。
AE的长就是此鱼塘的宽。
原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对上述方案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扬了同学们勤于动手、动脑、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接着,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朝校门外的鱼塘走去,开始他们真正的测量实践……
总之,创设教学活动中乐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不乏情趣的乐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科真正“爱学”和“乐学”。
一、讲述故事激趣,创设乐学情境
用故事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而乐学。
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学生因学起来枯燥乏味,往往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并不急于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而是给学生讲述了一段名人轶事。
师:“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是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和用字母进行一些运算,这是近代符号代数的鼻祖。他写过三部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算术》,这是一部很伟大的著作,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可以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相提并论,可惜的是,他的年龄在生平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唯可供查的是他那别具一格的墓志铭,全文是这样的:过路的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下列数量可以告诉您,他一生度过了多少个寒暑。他生命的1/6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寿命的1/12,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1/7;再过5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4年,也与世长辞了,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了多少岁才和死神相见的?”待学生思考片刻后,我转身在黑板上出示了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就这样,精彩迷离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列方程解题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疑与思,唤起学生自己去求得知识,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把“要我学”变成“我乐学”了。
二、巧用幽默语言,创设乐学情境
幽默是教学的佐料佳品,它能抑制学习中的疲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感知、记忆、想像、思维及知识的接收能力,教学中巧用幽默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乐学,有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初一几何“平行线的判定與性质”的有关证明题时,由于初一学生初步接触到几何证明,经常犯循环论证的错误,为了杜绝这类错误,我安排了两位同学表演一则幽默小品:
陌生人甲向乙问路,
甲:请问张三住在什么地方?
乙:(热情地)张三住在李四的隔壁。
甲:(迷惑地)那李四又住哪儿?
乙:(认真地)李四当然住在张三的隔壁呀!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从中受到启迪。
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看。本身的情况而定,因而难点突破了,错误当然大大减少!
三、组织课堂辩论,创设乐学情境
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样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种好强、好胜、好表现心理,教师可抓住其心理,适当设置辨析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即让学生彼此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白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或揭露对方思想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增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四、进行数学实践,创设乐学情境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教有所学”,“学有所用”,这无疑是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并真正“乐学”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完“三角形”一章之后,为了检测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安排了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测量校门外养鱼塘的宽度,测量工具:量角器、三角板、卷尺,全班8人分一小组,各小组讨论后制订出测量方案,再组织实际操作测量。
第二天一到校,各小组长纷纷呈上本组的测量方案,大多是切实可行的,其中一份特别有意思:如下图所示:
(1)在鱼塘岸上取一点C,过E作岸的垂线,在B、C处各站一个人,在鱼塘对岸0处站一个人,使B、E、0在一条直线上;
(2)过E沿岸取ED=10米,过0沿岸取0C=20米;
(3)在C、D、A各站一个人,使A、D、C和A、B、E、0分别在两条直线上;
(4)量取AE的长。
AE的长就是此鱼塘的宽。
原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对上述方案我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扬了同学们勤于动手、动脑、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接着,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朝校门外的鱼塘走去,开始他们真正的测量实践……
总之,创设教学活动中乐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设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不乏情趣的乐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他们对数学学科真正“爱学”和“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