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友声记录了这期间重要的35年民间外交走过的历程,与时代脉搏同跳动,与时代脚步共奋进。
我在《友声》投的第一篇稿,是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进修回来写的出访感想。那次出访是与当时还是副处长的李建平(后来曾任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一起去的,李建平在飞机上跟我讲友协工作的重要性。来到加拿大里贾那后戴尔教授接待我们,戴尔教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让我们既体会到加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做友好工作的意义和魅力,更坚定了我将此当作我毕生事业追求的信念。
后来,我还在《友声》发表了一篇有关西方姐妹城历史由来的小文章,这可能是在此刊物上唯一一篇有关姐妹城历史由来的文章。这篇小文的内容也经常被引用。现在看来,全国对外友协也是做友城工作的,把它的由来说清楚非常有必要。
2013年重又接触对美工作后,《友声》先后登载了我的三篇文章《机场送行洛杉矶市长贾塞提》,《美国布朗州长再访中国》,《阿拉斯加在呼唤》,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都是与美国州长、市长访华有关,这也见证了我会地方政府交流机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海内外影响越来越大。
三篇文章各有独特之处。贾塞提市长一文是在机场为他送行,在贵宾室与其交谈半个小时后,在从机场回城的路上在手机上写成的,可以说是快速发生、快速纪录。布朗州长一文中提到我和他的一个小插曲,在飞机停在白云机场他正准备下飞机的档口,布朗州长称我为“友好先生”,我即刻感謝他赠予我的称号,并让他和他夫人当即签名作证。自此以后,我有了向来自美国加州的外宾炫耀的资本。在阿拉斯加一文中,我大胆地畅想了“中俄美加四国汽车接力赛—穿越白令海峡—‘一带一路’向东再出发”的宏大项目,籍此宣传“一带一路”和明年中美建交40周年的重要意义。
最近两年我写的稿子大多与创新有关,一篇叫《向世界讲述“红旗渠”的故事》,另一篇叫《美丽的光际线》,都与创新有关。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和有关扶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会的扶贫实践,我写了光际线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纪录了美大部到山西兴县扶贫的实况,它可能是《友声》刊登的第一篇扶贫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把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较普遍的黄土高坡冠以“洛艾斯地貌”,并呼吁对其加以保护、欣赏和利用,真正传播了一个美好宏达的愿景。我又进一步提出,由有洛艾斯地貌的省、区联合起来,向“丹霞地貌”那样,推出“洛艾斯地貌”向联合国申请“世界地质遗产”。如果该设想成功实施,将会给华北扶贫带来巨大推动,也会为这些地区创造上千亿元的经济收入,前景十分可观。正是由于该文章的独创性,它在2017年度《友声》评比9篇最佳文章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从来没有把《友声》对我的约稿当作负担,而是将其当作宣传我们工作、向读者介绍我们观点的绝好机会。我期待今后从事对美工作的思考和概念突破的另一篇篇文章陆续在《友声》刊登出来,期待同样能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
展望前程,我个人对《友声》有太多的期待,更有道不尽的情怀。
我在《友声》投的第一篇稿,是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进修回来写的出访感想。那次出访是与当时还是副处长的李建平(后来曾任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一起去的,李建平在飞机上跟我讲友协工作的重要性。来到加拿大里贾那后戴尔教授接待我们,戴尔教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让我们既体会到加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做友好工作的意义和魅力,更坚定了我将此当作我毕生事业追求的信念。
后来,我还在《友声》发表了一篇有关西方姐妹城历史由来的小文章,这可能是在此刊物上唯一一篇有关姐妹城历史由来的文章。这篇小文的内容也经常被引用。现在看来,全国对外友协也是做友城工作的,把它的由来说清楚非常有必要。
2013年重又接触对美工作后,《友声》先后登载了我的三篇文章《机场送行洛杉矶市长贾塞提》,《美国布朗州长再访中国》,《阿拉斯加在呼唤》,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都是与美国州长、市长访华有关,这也见证了我会地方政府交流机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海内外影响越来越大。
三篇文章各有独特之处。贾塞提市长一文是在机场为他送行,在贵宾室与其交谈半个小时后,在从机场回城的路上在手机上写成的,可以说是快速发生、快速纪录。布朗州长一文中提到我和他的一个小插曲,在飞机停在白云机场他正准备下飞机的档口,布朗州长称我为“友好先生”,我即刻感謝他赠予我的称号,并让他和他夫人当即签名作证。自此以后,我有了向来自美国加州的外宾炫耀的资本。在阿拉斯加一文中,我大胆地畅想了“中俄美加四国汽车接力赛—穿越白令海峡—‘一带一路’向东再出发”的宏大项目,籍此宣传“一带一路”和明年中美建交40周年的重要意义。
最近两年我写的稿子大多与创新有关,一篇叫《向世界讲述“红旗渠”的故事》,另一篇叫《美丽的光际线》,都与创新有关。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和有关扶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会的扶贫实践,我写了光际线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纪录了美大部到山西兴县扶贫的实况,它可能是《友声》刊登的第一篇扶贫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把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较普遍的黄土高坡冠以“洛艾斯地貌”,并呼吁对其加以保护、欣赏和利用,真正传播了一个美好宏达的愿景。我又进一步提出,由有洛艾斯地貌的省、区联合起来,向“丹霞地貌”那样,推出“洛艾斯地貌”向联合国申请“世界地质遗产”。如果该设想成功实施,将会给华北扶贫带来巨大推动,也会为这些地区创造上千亿元的经济收入,前景十分可观。正是由于该文章的独创性,它在2017年度《友声》评比9篇最佳文章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从来没有把《友声》对我的约稿当作负担,而是将其当作宣传我们工作、向读者介绍我们观点的绝好机会。我期待今后从事对美工作的思考和概念突破的另一篇篇文章陆续在《友声》刊登出来,期待同样能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
展望前程,我个人对《友声》有太多的期待,更有道不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