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走过的路

来源 :友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友声记录了这期间重要的35年民间外交走过的历程,与时代脉搏同跳动,与时代脚步共奋进。
  我在《友声》投的第一篇稿,是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进修回来写的出访感想。那次出访是与当时还是副处长的李建平(后来曾任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一起去的,李建平在飞机上跟我讲友协工作的重要性。来到加拿大里贾那后戴尔教授接待我们,戴尔教授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让我们既体会到加拿大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做友好工作的意义和魅力,更坚定了我将此当作我毕生事业追求的信念。
  后来,我还在《友声》发表了一篇有关西方姐妹城历史由来的小文章,这可能是在此刊物上唯一一篇有关姐妹城历史由来的文章。这篇小文的内容也经常被引用。现在看来,全国对外友协也是做友城工作的,把它的由来说清楚非常有必要。
  2013年重又接触对美工作后,《友声》先后登载了我的三篇文章《机场送行洛杉矶市长贾塞提》,《美国布朗州长再访中国》,《阿拉斯加在呼唤》,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都是与美国州长、市长访华有关,这也见证了我会地方政府交流机制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在海内外影响越来越大。
  三篇文章各有独特之处。贾塞提市长一文是在机场为他送行,在贵宾室与其交谈半个小时后,在从机场回城的路上在手机上写成的,可以说是快速发生、快速纪录。布朗州长一文中提到我和他的一个小插曲,在飞机停在白云机场他正准备下飞机的档口,布朗州长称我为“友好先生”,我即刻感謝他赠予我的称号,并让他和他夫人当即签名作证。自此以后,我有了向来自美国加州的外宾炫耀的资本。在阿拉斯加一文中,我大胆地畅想了“中俄美加四国汽车接力赛—穿越白令海峡—‘一带一路’向东再出发”的宏大项目,籍此宣传“一带一路”和明年中美建交40周年的重要意义。
  最近两年我写的稿子大多与创新有关,一篇叫《向世界讲述“红旗渠”的故事》,另一篇叫《美丽的光际线》,都与创新有关。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和有关扶贫攻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会的扶贫实践,我写了光际线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纪录了美大部到山西兴县扶贫的实况,它可能是《友声》刊登的第一篇扶贫文章。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把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较普遍的黄土高坡冠以“洛艾斯地貌”,并呼吁对其加以保护、欣赏和利用,真正传播了一个美好宏达的愿景。我又进一步提出,由有洛艾斯地貌的省、区联合起来,向“丹霞地貌”那样,推出“洛艾斯地貌”向联合国申请“世界地质遗产”。如果该设想成功实施,将会给华北扶贫带来巨大推动,也会为这些地区创造上千亿元的经济收入,前景十分可观。正是由于该文章的独创性,它在2017年度《友声》评比9篇最佳文章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我从来没有把《友声》对我的约稿当作负担,而是将其当作宣传我们工作、向读者介绍我们观点的绝好机会。我期待今后从事对美工作的思考和概念突破的另一篇篇文章陆续在《友声》刊登出来,期待同样能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
  展望前程,我个人对《友声》有太多的期待,更有道不尽的情怀。
其他文献
达尼罗·桑托斯先生是巴西知名律师。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充满激情。这个幽默睿智的老人,可算是是我们全国对外友协拉美处的一位“老朋友”。  桑托斯先生的中国情结始于中巴友好关系历史上著名的“九颗红心”事件。当时30岁的他免费为无辜被巴西军政府关押的我国九名记者与经贸工作者寻找律师并出庭作证,倾囊相助,成功将我被捕人员解救回国。  在我会《难忘60年暨纪念我会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
期刊
南纬21°07’、西经 175°12’,在太平洋的西部,汤加每天迎接着世界上的第一缕阳光。  3000多年前,第一批波利尼西亚人在汤加塔布岛定居,开启太平洋上历史最悠久岛国的纪元;  公元950年,汤加王国成立,图依·汤加帝国(Tu’i Tonga Empire)开始统治这片土地;  18世纪中叶,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登陆汤加,因为当地人民的淳朴热情好客,他把这里称作“友谊之岛”;  1970年6月
期刊
首先我代表会党组还有我本人,对《友声》创刊三十五周年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感谢。35载辛勤耕耘,35载春华秋实。《友声》见证了我会民间外交一路走来风尘仆仆,纪录了我会民间外交队伍的辛勤努力,展现了伴随着改革开放我会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记述了许多外国友人真实感人的故事。  1983年创刊的那一年,我已经来友协工作8年了。那时我正好刚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友协,继续从事“为国交
期刊
2018年10月25日傍晚,晴空万里,微风习习,天安门广场前,中日两国国旗迎风飘扬,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中灯火辉煌、气氛热烈,中日两国各界代表及友好人士80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今年的纪念招待会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出席的第一场活动。在中日关系走过了长达数年的低谷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共同出席并致辞,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  40年前,中日两国
期刊
《友声》杂志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简称全国对外友协)的会刊。  1983年,在时任会长王炳南的提议下,从当时的全国对外友协综研室和翻译室抽调部分同志组成会刊组,并于同年6月1日出版第一期《友声》杂志,用中、英双语发行。  杂志的中文刊名是“友声”,英文刊名Voice of Friendship 直译过来就是“友好的声音”。因此,对于刊名的含义,读者(包括很多友协的同事)都望文生义地认为是“友好之
期刊
10月27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河南省政府主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俄未来科技创新创业论坛在郑州举行。來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政府部门及交通类高校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届论坛旨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俄两国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的优势资源整合,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推动国际交通高校共建合作,深化校企专业人才共育合作,力争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
期刊
“你已经疯了!我决定返航,不再陪你们玩儿命了!”在补给船船长挂断电话那一刻,我的头嗡地响了起来,难道一年多的辛苦筹备就这样打水漂了?不行,我必须坚持!母亲和哥哥的考古研究不会错,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几千年前就是驾着这样的独木舟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航行到太平洋的诸多角落的,我必须坚持,完成寻根之路!我艰难说服了其他五名船员,继续航行......途中经历了台风、巨浪、暴雨、鲸群等生死考验,历时四个月,航行
期刊
他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的座上宾,他曾29次访华,他最爱的是中国的茅台……他是刚果(金)中国友协主席、刚参议院第一副议长默科洛。  1972年,整个世界笼罩在冷战的乌云下,扎伊尔(刚果(金)在1971年至1997年间的国名)和台湾还保持官方关系。在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举办的一次宴会上,默科洛见到了当时的中国驻几大使,他感觉一缕阳光穿透阴霾。随后的6个月里,他每周去一趟几内亚与中国大
期刊
他,出生于政治世家,身上流淌着炎黄血脉;  他,见证了中泰建交,友好种子在心间生根发芽;  他,践行着初心承诺,毕生致力于中泰友好事业。  这位把“中泰一家亲”放在心坎上、落实到行动中的铁杆朋友就是泰中友协会长—功·塔帕朗西先生。  功·塔帕朗西1945年9月14日生于曼谷,祖籍廣东澄海,是泰国前总理差猜·春哈旺的外甥。 1974年进入政界,先后担任泰国总理府、科技部、旅游部、工业部、卫生部等6任
期刊
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我同中国的交往已经超过了40年。40余年弹指一挥间,回想来路,感慨良多。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的时候,中国用针灸麻醉成功进行外科手术的消息也迅速传遍了世界。我作为一名医生很受触动,开始学习针灸的同时,也开始关心中国的事情。1976年6月,我终于实现访问中国的夙愿。虽然已是文化大革命的后期,我还是被当时中国那异乎寻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