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工会组织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的培养与提高,以目前我国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主要工作领域和实际作用为出发点,比较国内外现实经验,指出工会组织在参与中载体不完善,参与的法制环境不健全,参与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工會自身条件与参与的要求之间的差距等方面的不足因素和难点问题,突出这些不利因素对工会更好地发挥在参与中的积极作用的影响面,从而更好的探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介入领域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社会保障 制度完善 工会组织 中外现状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29-01
工会组织参与从属于政府职责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证。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成员成分比较复杂,建立一个格局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磨合和不断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远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如国有企业改革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流不动和企业负担太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者对养老、医疗和失业等存在后顾之忧,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本来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担负的功能,这些都可以归结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从工会组织自身来说,参与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这是由其组织优势表现出来的,组织优势在于其群众团体的属性,至2008年6月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达到170.24万个,覆盖单位达355.6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09亿人。工会具有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的功能和优势。另一方面又由其责任的驱使而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的社会利益组织,从工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直到工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实现工人阶级群众的利益为基本目的,以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利益原则的。2004年12月,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必须依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行使参与、监督等权力,从而切实履行维权职责。工会组织只有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才有资格作为他们的代表者。然而,随着劳动关系复杂化、职工队伍组成的多样化等情况的出现,工会维权的难度不断增加,职工对工会维权的要求更加迫切,对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更加关注,这就赋予工会组织履行的维权职责以新的内涵。
基于以上我国工会组织现有作用,目前我国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工会组织在参与中载体不完善,参与的法制环境不健全,参与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工会自身条件与参与的要求之间的差距等方面的不足因素和难点问题,从而更好的探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介入领域和有效方法。
从国内理论界的角度来说,不少学者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予以了肯定,并通过市场失灵论和政府失灵论等理论分析了我国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比如:资源互依论,民社理论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并非单纯的政治组织(政党与政权的工具性组织)、经济组织(调节经济矛盾和劳动关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的服务性组织)、文化组织(教育和文体娱乐性组织),而是兼具上述各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组织,全面实现工人阶级群众利益的社会团体。从社会角度看,工会在满足职工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会通过组织广大职工“自治、互助”和帮扶机制,实现职工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切实利益。虽然中外工会所在国家的性质不同,但工会等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还是有较多的共性,如均具有组织性、非赢利性、民间性等特点,国外不少学者通过各种理论来证明其参与社会保障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工会的参与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以德国为例,除国家之外,基督教服务组织、红十字会、工会服务机构等六大支柱撑起了其福利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体系。
我国理论学界就社会保障的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缺乏对工会参与的实务性的探讨,因而目前工会组织大多依靠自我在有限的工作领域中摸索,缺乏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指导。相信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某些方面,通过工会组织的载体和渠道,以非政府组织的角度和力量,定能够探索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嘉骊.俄罗斯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作用.工运纵横,2004,(16).
[2]柏湘宁.对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工会运行机制的探讨.工会理论与实践,1998,(5).
[3]窦玉沛.重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王爱文.编织社会安全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冯更新.21世纪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6]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社会保障 制度完善 工会组织 中外现状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29-01
工会组织参与从属于政府职责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我国来说,建立完善的、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保证。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社会成员成分比较复杂,建立一个格局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一定时间的探索、磨合和不断完善。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矛盾显得非常突出,远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如国有企业改革目前普遍遇到的问题是劳动力流不动和企业负担太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劳动者对养老、医疗和失业等存在后顾之忧,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本来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担负的功能,这些都可以归结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从工会组织自身来说,参与和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这是由其组织优势表现出来的,组织优势在于其群众团体的属性,至2008年6月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数达到170.24万个,覆盖单位达355.6万个;全国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09亿人。工会具有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凝聚职工的功能和优势。另一方面又由其责任的驱使而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群众的社会利益组织,从工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直到工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以实现工人阶级群众的利益为基本目的,以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利益原则的。2004年12月,全总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社会保障制度涉及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会必须依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行使参与、监督等权力,从而切实履行维权职责。工会组织只有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立足本职,找准定位,有所作为,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才有资格作为他们的代表者。然而,随着劳动关系复杂化、职工队伍组成的多样化等情况的出现,工会维权的难度不断增加,职工对工会维权的要求更加迫切,对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权益保障问题也更加关注,这就赋予工会组织履行的维权职责以新的内涵。
基于以上我国工会组织现有作用,目前我国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工会组织在参与中载体不完善,参与的法制环境不健全,参与任务的艰巨性以及工会自身条件与参与的要求之间的差距等方面的不足因素和难点问题,从而更好的探索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介入领域和有效方法。
从国内理论界的角度来说,不少学者对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予以了肯定,并通过市场失灵论和政府失灵论等理论分析了我国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在参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比如:资源互依论,民社理论等。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并非单纯的政治组织(政党与政权的工具性组织)、经济组织(调节经济矛盾和劳动关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的服务性组织)、文化组织(教育和文体娱乐性组织),而是兼具上述各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组织,全面实现工人阶级群众利益的社会团体。从社会角度看,工会在满足职工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会通过组织广大职工“自治、互助”和帮扶机制,实现职工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切实利益。虽然中外工会所在国家的性质不同,但工会等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还是有较多的共性,如均具有组织性、非赢利性、民间性等特点,国外不少学者通过各种理论来证明其参与社会保障的可行性,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工会的参与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以德国为例,除国家之外,基督教服务组织、红十字会、工会服务机构等六大支柱撑起了其福利服务与社会保障的体系。
我国理论学界就社会保障的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缺乏对工会参与的实务性的探讨,因而目前工会组织大多依靠自我在有限的工作领域中摸索,缺乏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指导。相信针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某些方面,通过工会组织的载体和渠道,以非政府组织的角度和力量,定能够探索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嘉骊.俄罗斯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体制中的作用.工运纵横,2004,(16).
[2]柏湘宁.对构建我国私营企业工会运行机制的探讨.工会理论与实践,1998,(5).
[3]窦玉沛.重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 王爱文.编织社会安全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冯更新.21世纪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制.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6]郭金丰.城市农民工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