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兰·金吉奇(Zoran Djindjic)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南联盟从此不复存在。而在“塞尔维亚和黑山”新国家机构刚开始组建的时刻,作为塞尔维亚第一号实权人物的金吉奇的遇害,骤然使得这个战乱冲突不断的巴尔干“火药桶”,再次陷入不可测的变局中。金吉奇遇刺当晚,塞尔维亚共和国代总统米契奇便宣布塞尔维亚处于非常状态。
  金吉奇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人物,他的死在塞尔维亚人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情感。几天前,塞尔维亚的《政治报》还刊载文章,称金吉奇是政坛上一位“黑幕交易的能手”。他树敌很多: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把米洛舍维奇送到国际法庭;科什图尼察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让科什图尼察丢掉了总统宝座;黑帮势力也痛恨他,是因为金吉奇发誓要扫黑除恶。
  金吉奇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异议人士”的身份度过的。他1952年8月1日出生于波斯尼亚,父亲是一位职业军官,态度粗暴,对他管教很严,这培养了他的叛逆精神。20世纪70年代末,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期间,他就敢于表现出对铁托的不满,抗议南联邦将铁托宣布为终身总统。1974年,金吉奇还想在学生中建立非共产党组织,结果被校方开除。此事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他终于投奔西方,最后在西德完成学业,还拿到了博士学位。
  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阵的局面,变局由此开始,导致激烈的内战与国家的四分五裂。混乱中,金吉奇于1989年参与创建了民主党。靠着灵活善变,时间不长,他便接过了民主党的领导权。
  此时南斯拉夫已变成南联邦,领导人是米洛舍维奇。1991年,南联邦接连发生重大事变: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联邦宣布独立;10月,波黑宣布为主权国;11月,又有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联盟共和国。
  金吉奇让国际社会了解他,是在1996年底。那时,由于米洛舍维奇政府企图宣布在市长选举中反对派的胜利无效,金吉奇鼓动、领导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街头抗议活动。这场抗议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震撼了欧洲。最后,他们赢了,金吉奇分得的奖品就是在1997年当上了贝尔格莱德市的市长。
  金吉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位担任贝市市长的非共产党人。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市政厅上的五角星摘了下来。
  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1999年),他离开屡遭轰炸的贝尔格莱德,来到相对平静的黑山共和国,因此被执政当局指责。他没有谴责北约,反而大骂南联盟政府。轰炸结束后不久,金吉奇又不合时宜地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会面,因此被对美国满腔怨恨的南斯拉夫人大加指责,声望跌到了谷底。
   1999年夏,在南联盟经受北约打击之后,金吉奇重操旧业——组织新一轮街头抗议。这一次,他要求尽早举行全国大选。
  新的抗议行动没能把塞尔维亚反对派团结起来,未取得成效。很长时间,米洛舍维奇的地位巍然不动。直到2000年9月,米洛舍维奇才宣布同意选举。
  这时的金吉奇心知自己人望不高,于是退居幕后,支持反对派盟友、宪法律师科什图尼察与米洛舍维奇竞争总统职位。2000年12月,科什图尼察赢得了南联盟总统的荣誉头衔,金吉奇也随之得到了报偿:他成为手握实权的塞尔维亚总理。
  然而过去两年,科什图尼察和金吉奇很少有和平相处的时候。权力斗争一直伴随着他们。科什图尼察受到广泛欢迎,而金吉奇得到的却是一种“极不情愿的尊重”。即使在他党内,人们承认他精力充沛、办事认真、推动改革决心大,但除此之外,对他的赞美语言“非常吝啬”。
  2001年,金吉奇做出一个令塞族人惊讶不已的举动:下令将米洛舍维奇交给海牙国际法庭。当时,他可谓“力排众议”,因为塞尔维亚国内大多数政治力量表示反对,科什图尼察也不同意。但他在引渡问题上非常卖力,大有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的劲头。
  实际上,这一举动是金吉奇执行“政治实用主义”的典型例子。他知道,把米洛舍维奇交出去,西方国家一定会奖赏他,向塞尔维亚提供它急需的国际援助。对此,西方舆论指出,金吉奇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人物。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专题文章写道:“几乎没有人能够怀疑他惊人的智商和组织才能,他是一个出色的现实主义者;同时,他又被反对者称为一个毫无节操的机会主义者,一心只想大权在握。”
  不管怎么说,金吉奇在经济领域获得了成功。他组建了一个效率高、懂技术的班子,把塞尔维亚推上了经济改革之路。而金吉奇与科什图尼察的权力之争,也开始见分晓。结局朝着金吉奇希望的方向发展。今年3月3日,在塞尔维亚和黑山议会举行的首次会议上,科什图尼察正式交出总统权力。至此,金吉奇成为塞尔维亚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然而,金吉奇享受这种权力的时间,却只有九天。
其他文献
一个外国人,如果仅看这则报道的题目,未必知道广州医学会主持的这次医疗事故专家鉴定会与以往我们中国人处理医患纠纷的方法有什么重大差异。即便是中国人,如果从来没有医患纠纷的体验,仅凭道听途说的知识来读这则报道,也未必能判断这一“首次”鉴定会是否如其他无数次被媒体炒作过的“零的突破”那样,仅仅是用权威口气讲述的虚荣故事。所以,这个题目首先是写给经济学家——他们多半是只看标题的;其次是写给《财经》读者——
期刊
中海油和中石化斥资百亿元杀入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石油企业新一轮海外收购的启动信号吗?  3月1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石化)旗下负责海外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宣布以6.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英国天然气国际拥有的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8.33%,即大约1/12的权益。  就在四天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纽约交
期刊
钱穆先生一生为学,主要环绕着文化的中西古今之辨展开。在他看来,近代西学东渐,由于清末民初国学的两大掌门康有为(今文经学)与章太炎(古文经学),都采纳了援引佛教哲学入儒学加以回应的路径,结果最终导致了传统学术的式微。钱穆有憾于此,遂从理学的立场出发,发愤研治中国学术史,写下了一系列著作,堪称成就斐然。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出版于1983年。该书构思的框架很有意思。钱先生将学术视为嵌入在一定文化
期刊
2月下旬亚洲股票市场迅速逆转,由年初的强劲升势变成下降,到3月中亦只有海外上市的中国H股及国内的A、B股仍能保持升幅,但其所得也从两位数变成一位数。现在要考虑的是:到底投资环境是否有变,应如何作出部署?  首先撇除投资季节性变化(即上半年好下半年坏)不谈,只要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就不难发觉盈利提升动力已于2月份悄悄消失。1月份H股和红筹股里面大约有27只上涨,这主要是价格上调(例如油价的上涨)所带动
期刊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美国基金会已经悄然进入我国的各方面生活,特别是教育学术界,就某个项目向基金会申请资助已是司空见惯之事。  我对美国基金会从经常打交道却视而不见,到开始产生兴趣,到逐步深入探索,也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最初是从研究美国对中国近现代化的影响的角度,开始注意到除教会、庚款办学之外,还有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作用。至少,至今仍是全国第一流的协和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是众所周知的例证。  1992年,
期刊
胡林夫妇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某国家部委工作,没多久,就花7万多元成本价买下了单位分配的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房改房。这套房靠近北京长安街,目前市价30多万元。夫妇俩筹划卖掉旧房,再加些钱便可在近郊买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房。然而一位对房改略知一二的朋友告诉他们,根据北京市的土政策,中央国家机关的公房目前还不能上市。计划面临搁浅,夫妇俩十分懊丧。    房改房交易新政策    类似的情况在北京
期刊
什么制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呢?既约束经济人,又发挥政府的作用,但同时又约束政府呢?没有完美的制度,但目前人类发明的最好的制度叫做法治。  从历史上看,这是英国的制度创新,对全世界做的贡献。从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起,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英国经过400多年,中间有很多反复,最终法治的框架基本形成。所谓法治,就是经济人和政府都置身于法治的框架之下,都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通过政府保护产权,
期刊
【人事】    中移动联通中信否认人事变动  针对海外媒体称中信、联通、中移动酝酿高层人事变动,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表示,虽然离退休时间不会太长,但今年还不会退休。而联通董事长杨贤足也表示肯定会退休,但时间未定。中国移动则发表声明称,传董事长王晓初离职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摩根大通任命中国区总裁  3月3日,摩根大通宣布委任李小加为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及行政总裁。李小加此前任职于另一国际大投行美林
期刊
如何造就好的市场经济    从改革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可看成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最主要的理论争论是搞计划经济还是搞市场经济。此后可看做第二个阶段,此时经济改革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要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  就其总体而言,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好,这是我们已经达成的一个共识。但一旦我们确定要搞市场经济,而且把眼界放到全世界之后,我们就发现市场经济并不是都搞得很好,市场经济中其实也有好有坏。
期刊
两个产业巨人和一条不确定性的传闻,谁对资本市场影响更大?  2003年2月底,美国高通公司总裁艾文·雅各布和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先后造访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通”)。2月26日雅各布的来意显然是为联通即将启动的CDMA 1X业务打造声势——他宣布与联通共同成立联通博路无线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为CDMA 1X提供增值业务平台支持。  2月28日,已有一年半未踏足中国的比尔·盖茨与联通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