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2月,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通过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南联盟从此不复存在。而在“塞尔维亚和黑山”新国家机构刚开始组建的时刻,作为塞尔维亚第一号实权人物的金吉奇的遇害,骤然使得这个战乱冲突不断的巴尔干“火药桶”,再次陷入不可测的变局中。金吉奇遇刺当晚,塞尔维亚共和国代总统米契奇便宣布塞尔维亚处于非常状态。
金吉奇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人物,他的死在塞尔维亚人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情感。几天前,塞尔维亚的《政治报》还刊载文章,称金吉奇是政坛上一位“黑幕交易的能手”。他树敌很多: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把米洛舍维奇送到国际法庭;科什图尼察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让科什图尼察丢掉了总统宝座;黑帮势力也痛恨他,是因为金吉奇发誓要扫黑除恶。
金吉奇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异议人士”的身份度过的。他1952年8月1日出生于波斯尼亚,父亲是一位职业军官,态度粗暴,对他管教很严,这培养了他的叛逆精神。20世纪70年代末,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期间,他就敢于表现出对铁托的不满,抗议南联邦将铁托宣布为终身总统。1974年,金吉奇还想在学生中建立非共产党组织,结果被校方开除。此事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他终于投奔西方,最后在西德完成学业,还拿到了博士学位。
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阵的局面,变局由此开始,导致激烈的内战与国家的四分五裂。混乱中,金吉奇于1989年参与创建了民主党。靠着灵活善变,时间不长,他便接过了民主党的领导权。
此时南斯拉夫已变成南联邦,领导人是米洛舍维奇。1991年,南联邦接连发生重大事变: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联邦宣布独立;10月,波黑宣布为主权国;11月,又有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联盟共和国。
金吉奇让国际社会了解他,是在1996年底。那时,由于米洛舍维奇政府企图宣布在市长选举中反对派的胜利无效,金吉奇鼓动、领导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街头抗议活动。这场抗议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震撼了欧洲。最后,他们赢了,金吉奇分得的奖品就是在1997年当上了贝尔格莱德市的市长。
金吉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位担任贝市市长的非共产党人。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市政厅上的五角星摘了下来。
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1999年),他离开屡遭轰炸的贝尔格莱德,来到相对平静的黑山共和国,因此被执政当局指责。他没有谴责北约,反而大骂南联盟政府。轰炸结束后不久,金吉奇又不合时宜地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会面,因此被对美国满腔怨恨的南斯拉夫人大加指责,声望跌到了谷底。
1999年夏,在南联盟经受北约打击之后,金吉奇重操旧业——组织新一轮街头抗议。这一次,他要求尽早举行全国大选。
新的抗议行动没能把塞尔维亚反对派团结起来,未取得成效。很长时间,米洛舍维奇的地位巍然不动。直到2000年9月,米洛舍维奇才宣布同意选举。
这时的金吉奇心知自己人望不高,于是退居幕后,支持反对派盟友、宪法律师科什图尼察与米洛舍维奇竞争总统职位。2000年12月,科什图尼察赢得了南联盟总统的荣誉头衔,金吉奇也随之得到了报偿:他成为手握实权的塞尔维亚总理。
然而过去两年,科什图尼察和金吉奇很少有和平相处的时候。权力斗争一直伴随着他们。科什图尼察受到广泛欢迎,而金吉奇得到的却是一种“极不情愿的尊重”。即使在他党内,人们承认他精力充沛、办事认真、推动改革决心大,但除此之外,对他的赞美语言“非常吝啬”。
2001年,金吉奇做出一个令塞族人惊讶不已的举动:下令将米洛舍维奇交给海牙国际法庭。当时,他可谓“力排众议”,因为塞尔维亚国内大多数政治力量表示反对,科什图尼察也不同意。但他在引渡问题上非常卖力,大有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的劲头。
实际上,这一举动是金吉奇执行“政治实用主义”的典型例子。他知道,把米洛舍维奇交出去,西方国家一定会奖赏他,向塞尔维亚提供它急需的国际援助。对此,西方舆论指出,金吉奇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人物。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专题文章写道:“几乎没有人能够怀疑他惊人的智商和组织才能,他是一个出色的现实主义者;同时,他又被反对者称为一个毫无节操的机会主义者,一心只想大权在握。”
不管怎么说,金吉奇在经济领域获得了成功。他组建了一个效率高、懂技术的班子,把塞尔维亚推上了经济改革之路。而金吉奇与科什图尼察的权力之争,也开始见分晓。结局朝着金吉奇希望的方向发展。今年3月3日,在塞尔维亚和黑山议会举行的首次会议上,科什图尼察正式交出总统权力。至此,金吉奇成为塞尔维亚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然而,金吉奇享受这种权力的时间,却只有九天。
金吉奇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人物,他的死在塞尔维亚人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情感。几天前,塞尔维亚的《政治报》还刊载文章,称金吉奇是政坛上一位“黑幕交易的能手”。他树敌很多:米洛舍维奇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把米洛舍维奇送到国际法庭;科什图尼察的支持者痛恨他,是因为他让科什图尼察丢掉了总统宝座;黑帮势力也痛恨他,是因为金吉奇发誓要扫黑除恶。
金吉奇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是以“异议人士”的身份度过的。他1952年8月1日出生于波斯尼亚,父亲是一位职业军官,态度粗暴,对他管教很严,这培养了他的叛逆精神。20世纪70年代末,在贝尔格莱德大学期间,他就敢于表现出对铁托的不满,抗议南联邦将铁托宣布为终身总统。1974年,金吉奇还想在学生中建立非共产党组织,结果被校方开除。此事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他终于投奔西方,最后在西德完成学业,还拿到了博士学位。
1980年铁托逝世后,南斯拉夫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阵的局面,变局由此开始,导致激烈的内战与国家的四分五裂。混乱中,金吉奇于1989年参与创建了民主党。靠着灵活善变,时间不长,他便接过了民主党的领导权。
此时南斯拉夫已变成南联邦,领导人是米洛舍维奇。1991年,南联邦接连发生重大事变:6月,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脱离联邦宣布独立;10月,波黑宣布为主权国;11月,又有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4月,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联盟共和国。
金吉奇让国际社会了解他,是在1996年底。那时,由于米洛舍维奇政府企图宣布在市长选举中反对派的胜利无效,金吉奇鼓动、领导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街头抗议活动。这场抗议时间之长、程度之激烈,震撼了欧洲。最后,他们赢了,金吉奇分得的奖品就是在1997年当上了贝尔格莱德市的市长。
金吉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位担任贝市市长的非共产党人。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市政厅上的五角星摘了下来。
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1999年),他离开屡遭轰炸的贝尔格莱德,来到相对平静的黑山共和国,因此被执政当局指责。他没有谴责北约,反而大骂南联盟政府。轰炸结束后不久,金吉奇又不合时宜地同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会面,因此被对美国满腔怨恨的南斯拉夫人大加指责,声望跌到了谷底。
1999年夏,在南联盟经受北约打击之后,金吉奇重操旧业——组织新一轮街头抗议。这一次,他要求尽早举行全国大选。
新的抗议行动没能把塞尔维亚反对派团结起来,未取得成效。很长时间,米洛舍维奇的地位巍然不动。直到2000年9月,米洛舍维奇才宣布同意选举。
这时的金吉奇心知自己人望不高,于是退居幕后,支持反对派盟友、宪法律师科什图尼察与米洛舍维奇竞争总统职位。2000年12月,科什图尼察赢得了南联盟总统的荣誉头衔,金吉奇也随之得到了报偿:他成为手握实权的塞尔维亚总理。
然而过去两年,科什图尼察和金吉奇很少有和平相处的时候。权力斗争一直伴随着他们。科什图尼察受到广泛欢迎,而金吉奇得到的却是一种“极不情愿的尊重”。即使在他党内,人们承认他精力充沛、办事认真、推动改革决心大,但除此之外,对他的赞美语言“非常吝啬”。
2001年,金吉奇做出一个令塞族人惊讶不已的举动:下令将米洛舍维奇交给海牙国际法庭。当时,他可谓“力排众议”,因为塞尔维亚国内大多数政治力量表示反对,科什图尼察也不同意。但他在引渡问题上非常卖力,大有置米洛舍维奇于死地的劲头。
实际上,这一举动是金吉奇执行“政治实用主义”的典型例子。他知道,把米洛舍维奇交出去,西方国家一定会奖赏他,向塞尔维亚提供它急需的国际援助。对此,西方舆论指出,金吉奇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人物。英国广播公司的一篇专题文章写道:“几乎没有人能够怀疑他惊人的智商和组织才能,他是一个出色的现实主义者;同时,他又被反对者称为一个毫无节操的机会主义者,一心只想大权在握。”
不管怎么说,金吉奇在经济领域获得了成功。他组建了一个效率高、懂技术的班子,把塞尔维亚推上了经济改革之路。而金吉奇与科什图尼察的权力之争,也开始见分晓。结局朝着金吉奇希望的方向发展。今年3月3日,在塞尔维亚和黑山议会举行的首次会议上,科什图尼察正式交出总统权力。至此,金吉奇成为塞尔维亚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然而,金吉奇享受这种权力的时间,却只有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