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罗斯族是由于中俄历史原因互相发展和交融形成的民族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正式命名的民族,其文化形势多数继承了早期俄罗斯文化特征。通过对历史考证分析和社会调查对俄罗斯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并对当前文化变迁下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进行深层次的揭示。研究认为,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俄罗斯祖先影响,所涉及项目多于生活实践、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有一定的联系。另外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的俄罗斯族表达友谊交流感情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特色;质化
一、俄罗斯族及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
(一)俄罗斯族的形成
中国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以及黑龙江地区,大部分是早年不同时期移居中国的俄罗斯人口的后裔,我国最早记载俄罗斯族的古文献资料是元代《元史》中称俄罗斯人为翰罗思,随后历朝历代均有记载。通过研究发现俄罗斯人定居中国主要为自由商业贸易和战争两种方式,其中在商业上由于清朝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瑷珲条约》等因素更加促进了中俄贸易往来。《清史稿》記载西麓設關 俄羅斯通商孔道 稅務司駐焉[1]清史稿志十六地理十一。褫職 戍烏魯木齊 八月丁卯 允俄羅斯于恰克圖通商等都得以证实。清朝后期俄罗斯被称为“罗刹”因为战乱、瘟疫、淘金和中东铁路建设等一系列时政因素引起大量边境俄民定居中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俄罗斯族最近的历史来源,建国前这类人群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纯俄罗斯人和中俄混血被统称为“归化族”建国后改为俄罗斯族,正式成为我国五十六民族的其中一员。根据对黑龙江省逊克县俄罗斯乡调查了解到自1920年前后开始他们已经在此经历了四到五代。
(二)俄罗斯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形成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生活习惯和民族传统均深受俄罗斯和宗教影响,其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来自于传承。在对史料的研究中表明俄罗斯族在定居中国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参加过民族争斗、和军事抗争,所以其体育传统项目多于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如嘎里特克、波尔卡舞、克拉科维克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形成主要源于对早年移居祖先生活习惯的继承和发展。
二、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
(一)轻竞技重歌舞
俄罗斯族是早先俄罗斯人在华的后裔,在传统体育项目中深受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影响,纵观世界百年奥运史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发源地很少来自于俄罗斯,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在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性运动较少。在已知的俄罗斯传统体育项目中多以歌舞为主,俄罗斯族民众通常会在庆典和重大节日上跳起传统民族舞蹈。
(二)轻军事重生活
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源自于生活而又回馈于生活,其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注定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据调查了解多数俄罗斯族在定居的过程中很少参与军事斗争和民族纠纷,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顾忌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对俄罗斯族和其文化发展造成过多的干扰。这也是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重要历史节点,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重生活轻军事的重要原因。
(三)欧陆色彩浓重
俄罗斯族多为俄罗斯人后裔生活特征和习性与俄罗斯人一脉相承,早期俄罗斯人衣着华丽有记载,俄人衣则长兴足齐,夏衣麻布冬披羊裘贵人衣皆饰以宝石。[2]俄国疆界风俗志。在盛大节日上他们衣着特色民族服饰歌善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而俄罗斯民族舞蹈则作为重要的表达和浪漫主义色彩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常见的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
俄罗斯族大大多信仰东正教,很多盛大节日和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根据东正教的传统和信仰而确定的如复活节和踢踏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俄罗斯族的体育传统项目都与他们的生活实践和意识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嘎里特克、波尔卡舞、克拉科维克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和形成主要源于对早先俄罗斯先民生活习俗的传承和延续。
(一)波尔卡舞
根据史料记载波尔卡译为“polka”是捷克的“半步舞”,最初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波兰边境上[3],是一种二节拍的快速舞曲。舞者在舞动的过程中脚步以半步来互动旋律,而半在波西米亚语中被译为“波尔卡”所以波尔卡舞因此而得名。波尔卡舞是典型的欧洲舞种,已经推出就在当时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并迅速传往美洲、西亚和拉丁美洲。波尔卡舞在流传到俄罗斯的同时又进一步融合了俄罗斯人特有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俄罗斯传统的波尔卡舞。后又随征战或经商的俄罗斯人把俄罗斯传统波尔卡舞带到中国并在此定居,由此就形成了中国俄罗斯族传统的波尔卡舞。
现在波尔卡舞已是我国俄罗斯民族重要的大众健身和娱乐方式,年轻人在聚会、婚礼和节日上都会跟随节拍结伴舞起波尔卡舞。另外波尔卡舞者多是两人一组,前者高举双手与后者拉起,届时两人根据两节拍的舞曲左踢一下右踢一下然后两者左手松开右手向牵前者原地转三圈,最后两人相拥转三圈至此全部动作结束,队伍以环形环绕所有动作以此重复。
(二)克拉科维克亚舞
克拉科维克亚舞最早起源于波兰,是一种集体的舞蹈形式一般出现在在大型聚会和重要节日上。18世纪中叶流入俄罗斯并迅速流传,后有由俄罗斯移民带入我国发展至今。如今克拉维克亚舞作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和婚礼上重要集体活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通常在节日和婚礼上俄罗斯族身着华丽的服饰通常人们挑起克拉维克亚舞时两人一组高举左、右手依次排列,向左向右各向前后。
(三)嘎里特克
嘎里特克又称击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1851年最早由塔塔尔族从俄罗斯引入我国伊宁。嘎里特克因为场地器材要求简单又有利于上肢力量和判断力的增长,所以在新疆各民族广为流传。现在嘎里特克已成为塔塔尔、俄罗斯、乌兹别克、维吾尔等族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嘎里特克场地长为22米宽为6米场地中间以中线划分,距中显1.5米处各有一条平行线成为起步线。场地两端底线中心部分有三米见方的正方形区域称为摆木区,而摆木区前端平行于中线的线称之为初次进攻线。比赛时双方队员手持木棒,木棒都为木头制成场18厘米直径约为5厘米,依次由初次进攻线向对方摆木区的小木柱掷击。在击打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小木桩被击处摆木区则向前移至中线继续击打,而最先击打完规定图形的队伍或个人获胜。 (四)拉棍
拉棍是一项俄罗斯雅库特人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代表了俄罗斯多元的体育文化在19世纪初由俄罗斯人传入中国,后成为我国俄罗斯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拉棍的比赛中,两名运动员面对面坐着,脚中间隔着一块木板,手中同时握住一根名叫“mas”的木棍。在比赛开始时先从对手手中夺得木棍的一方胜出,同时拉棍比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俄罗斯传统体育项目。
四、历史变迁中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俄罗斯族体育传统项目质化研究就是以中国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个体样本,通过发现问题、理解事情现象、分析种族行为从而来发现、解释和评估相应的问题以达到探求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性质与根本属性的最终目的。
(一)19世纪到清后期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19世纪到清后期正是俄国政治动荡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俄罗斯流民涌入和定居中国的主要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俄罗斯流民大量定居中国边境并带来生活、农牧业和轻工业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根据史料记载19世纪初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与各族相处愉快并一道抵御外来入侵,是多元文化与各民族传统交融的关键时期。嘎里特克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俄罗斯人传入流传至今。早先定居中国俄罗斯先民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以俄语为主在这修建教堂开垦农田生活起居充满了欧陆风情。在此期间黑龙江大地上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批俄罗斯人进驻黑龙江并修建体育设施、成立体育组织、组织体育竞赛等如光绪29年中东铁路全面通车后大量建立体育场地19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运动体育协会成立1905年哈尔滨成立北满赛马协会成立,具有鲜明的欧亚体育文化特质同时也为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俄罗斯族能歌善舞,在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人们在欢庆巴斯克节都会跳起传统的舞蹈,同时还有各大民族项目如抢棍、拉棍、拔河、拔大葱等,后被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广为流传。
(二)中苏蜜月期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中苏蜜月期是我国俄罗斯传统文化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友好的历史环境下,俄罗斯族与当地汉族维族等民族开展各类语言、宗教、节日、文化等一系列民族传统活动。这也是很多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的根本原因。以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镇为例,逊克镇俄罗斯族第三代人以后生活传统依稀继承俄罗斯祖先的生活和宗教传统。
(三)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是国家大力支持民族事业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复苏的重要节点。在这一时期国家对于俄罗斯族传统生活和文化给予多样的帮助和支持,近十年新疆伊犁地区俄罗斯族民众重新建起了教堂和民族学校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巴斯克节为例,巴斯克节是俄罗斯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在俄罗斯人们在这一天进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波尔卡舞、拉棍、拔河、等。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巴斯克节又成为了俄罗斯族民众一年一度欢庆的节日而巴斯克节上的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得到了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崛起,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纷纷建起以俄罗斯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风情小镇如、恩和鄉、逊克乡等也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晓兵.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北疆亮丽风景名片[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 (07):56.
[2]张茂东.“帕斯喀”节日与塔城俄罗斯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3]李启华.中国俄罗斯族文化形态演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3 (01):92-95.
关键词: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特色;质化
一、俄罗斯族及传统体育项目的形成
(一)俄罗斯族的形成
中国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以及黑龙江地区,大部分是早年不同时期移居中国的俄罗斯人口的后裔,我国最早记载俄罗斯族的古文献资料是元代《元史》中称俄罗斯人为翰罗思,随后历朝历代均有记载。通过研究发现俄罗斯人定居中国主要为自由商业贸易和战争两种方式,其中在商业上由于清朝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瑷珲条约》等因素更加促进了中俄贸易往来。《清史稿》記载西麓設關 俄羅斯通商孔道 稅務司駐焉[1]清史稿志十六地理十一。褫職 戍烏魯木齊 八月丁卯 允俄羅斯于恰克圖通商等都得以证实。清朝后期俄罗斯被称为“罗刹”因为战乱、瘟疫、淘金和中东铁路建设等一系列时政因素引起大量边境俄民定居中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俄罗斯族最近的历史来源,建国前这类人群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纯俄罗斯人和中俄混血被统称为“归化族”建国后改为俄罗斯族,正式成为我国五十六民族的其中一员。根据对黑龙江省逊克县俄罗斯乡调查了解到自1920年前后开始他们已经在此经历了四到五代。
(二)俄罗斯族体育传统项目的形成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生活习惯和民族传统均深受俄罗斯和宗教影响,其大多数传统体育项目来自于传承。在对史料的研究中表明俄罗斯族在定居中国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参加过民族争斗、和军事抗争,所以其体育传统项目多于和生活实践相联系,如嘎里特克、波尔卡舞、克拉科维克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形成主要源于对早年移居祖先生活习惯的继承和发展。
二、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
(一)轻竞技重歌舞
俄罗斯族是早先俄罗斯人在华的后裔,在传统体育项目中深受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影响,纵观世界百年奥运史奥林匹克体育项目发源地很少来自于俄罗斯,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人在传统体育项目中竞技性运动较少。在已知的俄罗斯传统体育项目中多以歌舞为主,俄罗斯族民众通常会在庆典和重大节日上跳起传统民族舞蹈。
(二)轻军事重生活
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多数源自于生活而又回馈于生活,其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注定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据调查了解多数俄罗斯族在定居的过程中很少参与军事斗争和民族纠纷,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顾忌前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没有对俄罗斯族和其文化发展造成过多的干扰。这也是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重要历史节点,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重生活轻军事的重要原因。
(三)欧陆色彩浓重
俄罗斯族多为俄罗斯人后裔生活特征和习性与俄罗斯人一脉相承,早期俄罗斯人衣着华丽有记载,俄人衣则长兴足齐,夏衣麻布冬披羊裘贵人衣皆饰以宝石。[2]俄国疆界风俗志。在盛大节日上他们衣着特色民族服饰歌善舞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而俄罗斯民族舞蹈则作为重要的表达和浪漫主义色彩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常见的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
俄罗斯族大大多信仰东正教,很多盛大节日和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根据东正教的传统和信仰而确定的如复活节和踢踏舞。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很多俄罗斯族的体育传统项目都与他们的生活实践和意识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嘎里特克、波尔卡舞、克拉科维克舞等传统体育项目,其发展和形成主要源于对早先俄罗斯先民生活习俗的传承和延续。
(一)波尔卡舞
根据史料记载波尔卡译为“polka”是捷克的“半步舞”,最初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的波兰边境上[3],是一种二节拍的快速舞曲。舞者在舞动的过程中脚步以半步来互动旋律,而半在波西米亚语中被译为“波尔卡”所以波尔卡舞因此而得名。波尔卡舞是典型的欧洲舞种,已经推出就在当时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并迅速传往美洲、西亚和拉丁美洲。波尔卡舞在流传到俄罗斯的同时又进一步融合了俄罗斯人特有的文化从而形成了俄罗斯传统的波尔卡舞。后又随征战或经商的俄罗斯人把俄罗斯传统波尔卡舞带到中国并在此定居,由此就形成了中国俄罗斯族传统的波尔卡舞。
现在波尔卡舞已是我国俄罗斯民族重要的大众健身和娱乐方式,年轻人在聚会、婚礼和节日上都会跟随节拍结伴舞起波尔卡舞。另外波尔卡舞者多是两人一组,前者高举双手与后者拉起,届时两人根据两节拍的舞曲左踢一下右踢一下然后两者左手松开右手向牵前者原地转三圈,最后两人相拥转三圈至此全部动作结束,队伍以环形环绕所有动作以此重复。
(二)克拉科维克亚舞
克拉科维克亚舞最早起源于波兰,是一种集体的舞蹈形式一般出现在在大型聚会和重要节日上。18世纪中叶流入俄罗斯并迅速流传,后有由俄罗斯移民带入我国发展至今。如今克拉维克亚舞作为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和婚礼上重要集体活动,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通常在节日和婚礼上俄罗斯族身着华丽的服饰通常人们挑起克拉维克亚舞时两人一组高举左、右手依次排列,向左向右各向前后。
(三)嘎里特克
嘎里特克又称击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1851年最早由塔塔尔族从俄罗斯引入我国伊宁。嘎里特克因为场地器材要求简单又有利于上肢力量和判断力的增长,所以在新疆各民族广为流传。现在嘎里特克已成为塔塔尔、俄罗斯、乌兹别克、维吾尔等族经常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嘎里特克场地长为22米宽为6米场地中间以中线划分,距中显1.5米处各有一条平行线成为起步线。场地两端底线中心部分有三米见方的正方形区域称为摆木区,而摆木区前端平行于中线的线称之为初次进攻线。比赛时双方队员手持木棒,木棒都为木头制成场18厘米直径约为5厘米,依次由初次进攻线向对方摆木区的小木柱掷击。在击打的过程中如果任何一个小木桩被击处摆木区则向前移至中线继续击打,而最先击打完规定图形的队伍或个人获胜。 (四)拉棍
拉棍是一项俄罗斯雅库特人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代表了俄罗斯多元的体育文化在19世纪初由俄罗斯人传入中国,后成为我国俄罗斯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拉棍的比赛中,两名运动员面对面坐着,脚中间隔着一块木板,手中同时握住一根名叫“mas”的木棍。在比赛开始时先从对手手中夺得木棍的一方胜出,同时拉棍比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俄罗斯传统体育项目。
四、历史变迁中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俄罗斯族体育传统项目质化研究就是以中国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个体样本,通过发现问题、理解事情现象、分析种族行为从而来发现、解释和评估相应的问题以达到探求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性质与根本属性的最终目的。
(一)19世纪到清后期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19世纪到清后期正是俄国政治动荡的特殊时期,同时也是俄罗斯流民涌入和定居中国的主要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俄罗斯流民大量定居中国边境并带来生活、农牧业和轻工业等较为先进的技术。根据史料记载19世纪初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与各族相处愉快并一道抵御外来入侵,是多元文化与各民族传统交融的关键时期。嘎里特克就是在这一时期被俄罗斯人传入流传至今。早先定居中国俄罗斯先民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以俄语为主在这修建教堂开垦农田生活起居充满了欧陆风情。在此期间黑龙江大地上由于中东铁路的建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大批俄罗斯人进驻黑龙江并修建体育设施、成立体育组织、组织体育竞赛等如光绪29年中东铁路全面通车后大量建立体育场地190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运动体育协会成立1905年哈尔滨成立北满赛马协会成立,具有鲜明的欧亚体育文化特质同时也为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俄罗斯族能歌善舞,在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人们在欢庆巴斯克节都会跳起传统的舞蹈,同时还有各大民族项目如抢棍、拉棍、拔河、拔大葱等,后被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广为流传。
(二)中苏蜜月期传统体育项目质化
中苏蜜月期是我国俄罗斯传统文化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友好的历史环境下,俄罗斯族与当地汉族维族等民族开展各类语言、宗教、节日、文化等一系列民族传统活动。这也是很多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的根本原因。以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镇为例,逊克镇俄罗斯族第三代人以后生活传统依稀继承俄罗斯祖先的生活和宗教传统。
(三)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是国家大力支持民族事业和民族文化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俄罗斯族传统文化复苏的重要节点。在这一时期国家对于俄罗斯族传统生活和文化给予多样的帮助和支持,近十年新疆伊犁地区俄罗斯族民众重新建起了教堂和民族学校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巴斯克节为例,巴斯克节是俄罗斯族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在俄罗斯人们在这一天进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波尔卡舞、拉棍、拔河、等。改革开放时期由于国家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相关政策的出台巴斯克节又成为了俄罗斯族民众一年一度欢庆的节日而巴斯克节上的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得到了传承。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崛起,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纷纷建起以俄罗斯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风情小镇如、恩和鄉、逊克乡等也进一步促进了俄罗斯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和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张晓兵.俄罗斯族巴斯克节:北疆亮丽风景名片[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7 (07):56.
[2]张茂东.“帕斯喀”节日与塔城俄罗斯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3]李启华.中国俄罗斯族文化形态演化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3 (0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