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的角度,从学生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数学优秀的学生的经验来看,显然学生应学会数学预习、自学。多年以来,笔者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文章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
关键词:数学预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32-02
关于数学课前预习一般存在以下现状:(1)有的老师不要求学生预习。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答案,上课就不太好设置悬念了,而且教学不能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2)有的老师要求学生预习,但方法比较简单。如一般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做几道题目。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预习并无明显的效果,而且有的学生通过预习略知皮毛,上课就不认真听课了,影响了教学。(3)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增加了数学学习时间,加重了负担,数学课本枯燥乏味,预习对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无明显的作用,所以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总之,大多数师生并不看好数学课前预习,积极性不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的角度,从学生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数学优秀的学生的经验来看,显然学生应学会数学预习、自学。多年以来,笔者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理念要先行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学生和老师都应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只有其真正认识到预习的意义,老师才能真心帮助学生预习习惯,学生才能从心底里赞同数学预习。作为老师来说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1 “以学生为主体” 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新课程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认为学生预习使上课不好设置悬念,教学不能按预设进行,正是说明大多数老师们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教材為中心”观念里而不能自拔。从尊重学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角度,老师应研究如何设计一些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的备课案例,研究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1.2 预习可以使课堂中有更多的生成
通过预习,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更大的落差,使课堂中有了更多生成的可能,学生有更多的可能去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方法,有更多的可能使课堂成自主探究、实践的舞台,课堂将充满活力。
1.3 预习将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业负担
预习在课间进行,数学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后不留作业。数学作业在课内完成不得讨论,也抄不到作业,这种做法对学生有压力,逼迫学生上课认真。而且当堂批改作业,当堂反馈,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益,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老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数学是教不会的,必须结合自主探究,必须有悟的过程。
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的学习是学不好数学的,语文的学习工夫在课外,其它课程其实也是如此,所有的数学家无不并通过自学而成才的。对广大同学来说,通过预习和自学可以缩短悟的时间,提高数学水平。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2)终身学习的需要。
养成数学预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养成了则受用一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经过深入的预习的学生就有与同学交流的资本,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笔记水平,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2 预习单导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老师却没事可做。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每节课上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预习单,以便学生有模可循,通过预习单可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进而养成预习的习惯。
2.1 预习单的编制
用预习单引领学生预习,预习单的质量是关键。一份优秀预习单应满足学生喜欢、作用显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质量,可以采用专人分章设计——集体讨论——补充定稿的方式。备课组成员要在教学活动中统一使用并及时记下教学反思,为日后的继续完善提供依据。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预习的内容不过多。可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中的某一关键点突破进行设计,使学生愿意完成。
2.2 预习单案例
2.3 二次根式的运算
学习目标:会利用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体验迁移、化归的思想方法。
预习引领:
(1)(理一理):计算(1)(2)(注:复习回顾)
(2)(做一做)看懂例1、例2后,抄题、合上课本,在预习本上重做一遍例题。做好后思考以下问题:①给这种运算命名。
②这种运算与二次根式的化简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③尝试总结二次根式乘除运算的一般步骤。
尝试练习:把课内练习1,2,3三题的解答过程写在预习本上。
困惑或拓展:你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请记录下来,供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家讨论。
预习单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预习引领、尝试练习、困惑和拓展,预习单还可以加需准备的学具、需查阅的资料等栏目,不同的课型栏目可以有变化。
预习单有多种类型,有新授课的预习单,复习课的预习单,有概念课的预习单,探究课的预习单等。预习作业多样化,有阅读性的作业,设计性的作业,调查性的作业,尝试性的作业,日记型的作业,拓展性作业,检测性作业等。
2.4 预习单的使用
第一步:实践之初,每节课的预习单必须至少提前一天下发,让学生把预习粘贴在一本16开本子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取得成熟经验后,可以在开学之初,一次性下发装订成册的预习单。第二步:老师每天检查不少于15本的预习本,每个学生的预习本约每3天被检查一次,每次都通报预习情况,奖惩并行。注意检查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又及时了解预习情况,认识学生预习后的认知水平,同时防止部分学生偷懒。第三步:在课堂中学生仍使用预习本做课堂笔记,记录学习感悟。使预习本不仅成为宝贵的课堂笔记,又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法指导的园地。
3 阅读好帮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课本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预习,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也不能正确的阅读数学课本,必须有意识地分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特别在养成预习习惯的初始阶段更离不开老师的具体指导。
3.1 指导学会阅读法则概念
数学课本中的表述非常严谨,逻辑性强。平常教学时,遇到相关表述要做一些停留,引导学生对关键句反复思考,反复推敲,深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明白法则、概念中每多一字或少一字,其意义大不相同,并且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对这些法则概念的理解。
3.2 指导学生阅读图示
数学课本以文字语、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互交融的形式呈现,图示特别多。图示所含的信息,有事比文字所含的信息还要多,且有的信息不易发现。读图是数形结合的体现。读这些图示时,要看懂图示,理念其含义,再掌握这些图示的意义、作用以及它们对学习新知识切到那些铺垫,获得那些信息,读出规律来。
3.3 指导学生会阅读例题
在阅读例题时,要求学生每字每句地读出条件和结论,找出已知和未知,摆出数量关系,随读随想,随想随做。要求学生透过例题的解答过程去顿悟解题的思维过程和解法的独到之处,读完例题后要总结解题规律,思考另外的解法,举一反三。
3.4 指导学生会读“小栏目”、“标题目录”
数学课本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想一想”、“合作学习”、“做一做”、“议一议”等。阅读这些内容时,着重进行分析、概括,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复习课的课前预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标题目录,从中联想学习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把握各章节之间的逻辑结构。通过阅读标题目录,引导学生把课本读“薄”。
4 制度作保障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预习作业时在课外完成的,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但老师很难监督,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偷懒,预习情况参差不齐,师生的信心受影响,这是数学课前预习很难进行的重要原因。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要有一些制度作保障。
4.1 课内用于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外不留作业
我校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15分钟作业时间是必备环节。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要的是不能使学生觉得学业负担加重了。杜绝以完不成教学任务为由,课内不留或少留学生作业的时间,甚至课外留作业。从制度上使老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观念。
4.2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预习单设计整合起来
学生必须每天都上交粘贴预习单的预习本,老师重点检查不少于15人的预习单,了解学生预习认真程度,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必须按学生预习后的认知水平展开。新的教学设计将对不认真预习的同学产生不利影响,引导他们在下节课认真预习。
4.3 预习的实施要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预习本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历程的记录,不仅有学习困惑,更有经验结晶,是师生沟通的平台。要及时反馈预习情况,对表现好表扬,表现不好的要鞭策并在课后指导预习方法。数学综合能力评价时,预习水平作为重要指标。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经验,利用班会、班刊、板报、科技活动等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数学学习体会。
关键词:数学预习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c)-0032-02
关于数学课前预习一般存在以下现状:(1)有的老师不要求学生预习。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答案,上课就不太好设置悬念了,而且教学不能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2)有的老师要求学生预习,但方法比较简单。如一般是让学生回家看看即将学习的内容然后尝试做几道题目。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预习并无明显的效果,而且有的学生通过预习略知皮毛,上课就不认真听课了,影响了教学。(3)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增加了数学学习时间,加重了负担,数学课本枯燥乏味,预习对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无明显的作用,所以学生没有预习的兴趣。总之,大多数师生并不看好数学课前预习,积极性不高。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的角度,从学生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数学优秀的学生的经验来看,显然学生应学会数学预习、自学。多年以来,笔者对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 理念要先行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学生和老师都应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只有其真正认识到预习的意义,老师才能真心帮助学生预习习惯,学生才能从心底里赞同数学预习。作为老师来说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1.1 “以学生为主体” 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新课程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认为学生预习使上课不好设置悬念,教学不能按预设进行,正是说明大多数老师们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教材為中心”观念里而不能自拔。从尊重学生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角度,老师应研究如何设计一些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的备课案例,研究在学生充分预习基础上的教学模式。
1.2 预习可以使课堂中有更多的生成
通过预习,学生的认知水平出现更大的落差,使课堂中有了更多生成的可能,学生有更多的可能去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方法,有更多的可能使课堂成自主探究、实践的舞台,课堂将充满活力。
1.3 预习将提高课堂效益,减轻课业负担
预习在课间进行,数学作业在课内完成,课后不留作业。数学作业在课内完成不得讨论,也抄不到作业,这种做法对学生有压力,逼迫学生上课认真。而且当堂批改作业,当堂反馈,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益,也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老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数学是教不会的,必须结合自主探究,必须有悟的过程。
仅仅通过课堂45分钟的学习是学不好数学的,语文的学习工夫在课外,其它课程其实也是如此,所有的数学家无不并通过自学而成才的。对广大同学来说,通过预习和自学可以缩短悟的时间,提高数学水平。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2)终身学习的需要。
养成数学预习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养成了则受用一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经过深入的预习的学生就有与同学交流的资本,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笔记水平,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2 预习单导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老师却没事可做。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每节课上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预习单,以便学生有模可循,通过预习单可逐步学会预习的方法,进而养成预习的习惯。
2.1 预习单的编制
用预习单引领学生预习,预习单的质量是关键。一份优秀预习单应满足学生喜欢、作用显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质量,可以采用专人分章设计——集体讨论——补充定稿的方式。备课组成员要在教学活动中统一使用并及时记下教学反思,为日后的继续完善提供依据。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预习的内容不过多。可紧扣教学重点难点中的某一关键点突破进行设计,使学生愿意完成。
2.2 预习单案例
2.3 二次根式的运算
学习目标:会利用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体验迁移、化归的思想方法。
预习引领:
(1)(理一理):计算(1)(2)(注:复习回顾)
(2)(做一做)看懂例1、例2后,抄题、合上课本,在预习本上重做一遍例题。做好后思考以下问题:①给这种运算命名。
②这种运算与二次根式的化简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③尝试总结二次根式乘除运算的一般步骤。
尝试练习:把课内练习1,2,3三题的解答过程写在预习本上。
困惑或拓展:你在预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请记录下来,供课堂学习过程中大家讨论。
预习单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学习目标、预习引领、尝试练习、困惑和拓展,预习单还可以加需准备的学具、需查阅的资料等栏目,不同的课型栏目可以有变化。
预习单有多种类型,有新授课的预习单,复习课的预习单,有概念课的预习单,探究课的预习单等。预习作业多样化,有阅读性的作业,设计性的作业,调查性的作业,尝试性的作业,日记型的作业,拓展性作业,检测性作业等。
2.4 预习单的使用
第一步:实践之初,每节课的预习单必须至少提前一天下发,让学生把预习粘贴在一本16开本子上,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预习。取得成熟经验后,可以在开学之初,一次性下发装订成册的预习单。第二步:老师每天检查不少于15本的预习本,每个学生的预习本约每3天被检查一次,每次都通报预习情况,奖惩并行。注意检查次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既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时间,又及时了解预习情况,认识学生预习后的认知水平,同时防止部分学生偷懒。第三步:在课堂中学生仍使用预习本做课堂笔记,记录学习感悟。使预习本不仅成为宝贵的课堂笔记,又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法指导的园地。
3 阅读好帮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课本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预习,不喜欢阅读数学课本,也不能正确的阅读数学课本,必须有意识地分步骤地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掌握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习惯,特别在养成预习习惯的初始阶段更离不开老师的具体指导。
3.1 指导学会阅读法则概念
数学课本中的表述非常严谨,逻辑性强。平常教学时,遇到相关表述要做一些停留,引导学生对关键句反复思考,反复推敲,深刻理解其含义。让学生明白法则、概念中每多一字或少一字,其意义大不相同,并且可以要求学生写出对这些法则概念的理解。
3.2 指导学生阅读图示
数学课本以文字语、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相互交融的形式呈现,图示特别多。图示所含的信息,有事比文字所含的信息还要多,且有的信息不易发现。读图是数形结合的体现。读这些图示时,要看懂图示,理念其含义,再掌握这些图示的意义、作用以及它们对学习新知识切到那些铺垫,获得那些信息,读出规律来。
3.3 指导学生会阅读例题
在阅读例题时,要求学生每字每句地读出条件和结论,找出已知和未知,摆出数量关系,随读随想,随想随做。要求学生透过例题的解答过程去顿悟解题的思维过程和解法的独到之处,读完例题后要总结解题规律,思考另外的解法,举一反三。
3.4 指导学生会读“小栏目”、“标题目录”
数学课本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想一想”、“合作学习”、“做一做”、“议一议”等。阅读这些内容时,着重进行分析、概括,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复习课的课前预习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标题目录,从中联想学习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把握各章节之间的逻辑结构。通过阅读标题目录,引导学生把课本读“薄”。
4 制度作保障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预习作业时在课外完成的,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但老师很难监督,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偷懒,预习情况参差不齐,师生的信心受影响,这是数学课前预习很难进行的重要原因。要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要有一些制度作保障。
4.1 课内用于学生做数学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课外不留作业
我校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15分钟作业时间是必备环节。学生养成数学预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首要的是不能使学生觉得学业负担加重了。杜绝以完不成教学任务为由,课内不留或少留学生作业的时间,甚至课外留作业。从制度上使老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观念。
4.2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与预习单设计整合起来
学生必须每天都上交粘贴预习单的预习本,老师重点检查不少于15人的预习单,了解学生预习认真程度,评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必须按学生预习后的认知水平展开。新的教学设计将对不认真预习的同学产生不利影响,引导他们在下节课认真预习。
4.3 预习的实施要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预习本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历程的记录,不仅有学习困惑,更有经验结晶,是师生沟通的平台。要及时反馈预习情况,对表现好表扬,表现不好的要鞭策并在课后指导预习方法。数学综合能力评价时,预习水平作为重要指标。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经验,利用班会、班刊、板报、科技活动等平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数学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