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客观要求。这种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其次需要提倡互动与竞争,培养团队精神;最后要有效提问,引导学生互动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互动 探究
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为了满足新课程对学生主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科都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探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互动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
适宜的情境是引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前提性条件。只有创设了适宜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学生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例如:
教师:大家知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什么大量的物质呢?
学生:氧气。
教师:很好,可是大家见过蜡烛在水中燃烧的现象吗?(学生都很惊讶。)
教师: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现象吧!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高度集中起来。)
演示:教师在讲台上立放一块无色的玻璃。玻璃正对学生,在玻璃后面放上一个盛有足够多水的大烧杯,然后在玻璃板前方适当位置点燃一根蜡烛。学生从前面观察过去,看到蜡烛的像刚好落在烧杯中的水中,感觉蜡烛真的像在水中燃烧一样。(学生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
二、培养团队精神
互动与竞争是引起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互动可以保障学生有质量的探究,竞争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互动与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互动中学会竞争,同时它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纯灌输知识的倾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探究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小组商量,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
例如教学《温度计》这一节,把学生分组后,完成以下问题:
(1)太阳是一个火球,太阳内部的温度是多少?
(2)地球的内部构造如何?地壳内部熔浆温度是多少?医生量得你的体温是多少?
(3)我国漠河地区的气候情况如何?
(4)怎样将物体热胀冷缩的微小形变放大?
对于上述问题,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必须查找资料或到网上搜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由于需要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与他人打交道,这样又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教科书直接提出的问题, 二是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提问, 都要保证方向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地随便把“为什么”、“是什么”或“有什么”当作提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课本上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光的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这个问题的方向很不明确,学生不知怎样来回答。“斜的进来斜的出去”,是不是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呢?“光从左边进来从右边出去,或光从右边进来从左边出去”,这样的回答是否可以?另外,这个提问没有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考虑,从而无法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从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去考虑。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无效的。为对此内容进行有效的提问,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1.请同学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用激光手电筒将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从什么方向射出(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2.请将实验观察到的光路大致地在纸上画出(用作图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使问题更加具体)。3.教师在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同一束入射光线来说,出射光线可以有其他方向吗?光在反射时有没有规律可循?
这里的现象是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是老师提出的,但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了一个并不难的物理情境,使得问题更加貼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提出也顺其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兴趣。而且问题非常明确,即同一束入射光线斜射到平面上,其出射光线的走向如何?有无规律可循?可见创设物理情境、明确提问方向可使课堂教学的提问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蒋凤玲《构建“交流——互动——探究”的物理教学模式》.《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罗国忠《实践探究,互动发展——对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互动 探究
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为了满足新课程对学生主动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科都应根据学科自身特点,探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互动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
适宜的情境是引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前提性条件。只有创设了适宜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学生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例如:
教师:大家知道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什么大量的物质呢?
学生:氧气。
教师:很好,可是大家见过蜡烛在水中燃烧的现象吗?(学生都很惊讶。)
教师: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现象吧!
(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高度集中起来。)
演示:教师在讲台上立放一块无色的玻璃。玻璃正对学生,在玻璃后面放上一个盛有足够多水的大烧杯,然后在玻璃板前方适当位置点燃一根蜡烛。学生从前面观察过去,看到蜡烛的像刚好落在烧杯中的水中,感觉蜡烛真的像在水中燃烧一样。(学生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
二、培养团队精神
互动与竞争是引起学生探究活动的关键,互动可以保障学生有质量的探究,竞争可以促进学生探究的动力。互动与竞争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互动中学会竞争,同时它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纯灌输知识的倾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把探究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积极思维,小组商量,集体交流,各抒己见,合作激智。
例如教学《温度计》这一节,把学生分组后,完成以下问题:
(1)太阳是一个火球,太阳内部的温度是多少?
(2)地球的内部构造如何?地壳内部熔浆温度是多少?医生量得你的体温是多少?
(3)我国漠河地区的气候情况如何?
(4)怎样将物体热胀冷缩的微小形变放大?
对于上述问题,课本上找不到答案,必须查找资料或到网上搜索,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由于需要到图书馆查找资料,与他人打交道,这样又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教科书直接提出的问题, 二是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提问, 都要保证方向明确,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着边际地随便把“为什么”、“是什么”或“有什么”当作提问。
例如讲“光的反射定律”时,课本上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光的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这个问题的方向很不明确,学生不知怎样来回答。“斜的进来斜的出去”,是不是光在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呢?“光从左边进来从右边出去,或光从右边进来从左边出去”,这样的回答是否可以?另外,这个提问没有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去考虑,从而无法引导学生从定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从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去考虑。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无效的。为对此内容进行有效的提问,我们可以这样来处理:1.请同学们动手做一个小实验,用激光手电筒将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观察光线从什么方向射出(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2.请将实验观察到的光路大致地在纸上画出(用作图的方法描述实验现象,使问题更加具体)。3.教师在这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同一束入射光线来说,出射光线可以有其他方向吗?光在反射时有没有规律可循?
这里的现象是由学生发现的,问题是老师提出的,但老师在提出问题时创设了一个并不难的物理情境,使得问题更加貼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提出也顺其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探究兴趣。而且问题非常明确,即同一束入射光线斜射到平面上,其出射光线的走向如何?有无规律可循?可见创设物理情境、明确提问方向可使课堂教学的提问更有效。
参考文献
1.蒋凤玲《构建“交流——互动——探究”的物理教学模式》.《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罗国忠《实践探究,互动发展——对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基础教育研究》,200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