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姚桥媒矿7719综放回撤面的防灭火情况,分析了该面煤炭自燃发火的原因,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关键词]综合防灭火技术 易自燃煤层 综放面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61-01
1、 概况
⑴姚桥煤矿7719综放面位于东六采区,北以袁堂断层保护煤柱为界,南以东六上山为界,东为7717综放面采空区,西为7721设计综放面,标高-306 ~ -464m, 7煤走向长1228m,8煤走向长86m,倾向长212m,倾角7°~21°,7煤均厚5.15 m,8煤均厚4.3 m,煤炭中硬。该综放面整体形态为宽缓向斜构造,轴部距切眼270m左右,向西倾伏,北翼倾角6°~20°,南翼倾角6°~10°。采区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单翼仰俯采,采区中部布置轨道上山、皮带上山、回风上山三条上山。
⑵7719综放面内沿走向方向布置二条巷道,其中回风巷(溜子道)布置在-306m的位置,进风巷(材料道)布置在-464m的位置。该综放面为U型通风系统,采用下行通风。
⑶7719综放面属7号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有强烈爆炸危险性。该面还存在3个顶板破碎区,按支架编号分别为:7#~18#、49#~53#、120#~140#、125#~128#支架顶板上方。这些顶板破碎区存在自燃发火隐患,必须加强监测监控。
⑷7719综放面于2015年4月07日回采至停采线,距停采线10m时上双网、上钢丝绳,顶煤不放。鉴于过去回收7247综放面时出现了高温点,CO严重超标,被迫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等问题,因此易自燃煤层综放面回撤时,煤层自燃发火的防治是值得研究及探讨的重要课题。
2、发火原因分析
⑴该综放面平均回采率为86%,采空区内遗留了大量的煤炭。
⑵该综放面回采临近结束时,为了保证支架回撤时的安全,工作面放煤量逐渐减小,至停采前10m左右范围内就不再放煤。
⑶该综放面回采临近结束时,推进速度变慢,加上支架上部顶煤破碎,从而为煤炭的缓慢氧化提供了充分条件。
⑷该综放面有4个顶板破碎区,这4个地点的煤炭氧化会加速,因此就存在4个自燃发火隐患点。
3、综合防灭火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为了防止回撤过程中煤炭出现自燃,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3.1 采空区注浆
利用7719材料道事先已经预埋好的3趟4英寸注浆管路进行注浆,注浆管口距停采线分别为90m、60m和30m。随着综放面回采推进逐渐接近停采线时,要逐渐加大注浆浓度,特别是30m管路的注浆,注浆浓度尽可能大。采用间歇式注浆,共注粉煤灰4300m3后基本抑制了煤炭自燃。
3.2 综放回撤面堵漏风
⑴在7719综放面转载机回撤期间,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必须吊挂好挡风障,严禁漏风。
⑵于2015年4月08日转载机回撤后,紧贴综放面进、回风隅角切顶线的位置,用鱼鳞带装粉煤灰各打一道隔离墙。并对隔离墙内压、外喷罗克休防灭火材料2t并预埋了束管。
⑶于2015年4月09日对综放面1~148#架后尾,下出口向上支架10m及上出口向下支架20m压注并喷涂罗克休2.5 t,减少空气进入采空区。
⑷加强综放面顶板管理,尽量保证顶板的完整。在顶板破碎区所有单体不要升足,单体上端升入半圆木即可,避免破坏原顶板的完整性。在综放面架间4个顶板破碎区进行压注罗克休,做到密闭充实。压注罗克休分4次进行,第1次对125#~128#支架架间顶板CO气体浓度较高,挂汗严重段进行压注,然后逐渐对120#~140#、49#~53#、7#~18#支架架间顶板破碎区进行压注。4次共压注罗克休1.5 t。
3.3 向采空区压注CO2 减少并杜绝空气进入采空区
在7719综放面停采后,对回风隅角气体取样化验,回风隅角的CO浓度为150ppm,说明采空区已经开始自燃。为了防止采空区和综放面架间顶煤同时出现自燃现象,于4月10日早班利用溜子道事先已经预埋好的一趟4英寸管路向采空区压注了二氧化碳8t。使采空区形成正压,减少并杜绝空气进入采空区,大大减少了采空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阻止了遗留煤的氧化自燃。
3.4 综放回撤面合理配风
3.4.1及时调整综放回撤面的通风系统
⑴根据以往经验,综放回撤面拆除支架期间工作面风量不宜过大。在综放面停采后,立即进行风量调整,使回撤面风量控制在400m3/min左右,以降低回撤面两端的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量。
⑵随着7719综放回撤面拆除支架工作的推进,采空区冒落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测风员每天对回撤面的风量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要及时进行风量调整,做到合理配风,以保证撤架期间综放面的风量要求。
3.4.2综放回撤面预留通风道
⑴于2015年4月11日后部溜子回收后,在综放面上出口后部打2个木垛,有效支护上出口。在综放面下出口打3个木垛,做好了预留通风道。木垛之间使用半圆木连接不少于4根,使三个木垛基本连成一个整体。
⑵拆除第一台支架前在机巷靠近支架用δ200mm×2000mm以上的半圆木及时打上两排走向对接棚,一梁三柱,棚距0.8M,对接棚支护要前至煤壁,后到尾梁位置,在半圆木与每根钢丝绳交叉点下方尽量打上DZ2500单体,打单体时向老塘侧要有3°~5°的倾角,保证单体支撑有力。
⑶综放面第二台支架拆除后,在靠近煤壁侧用半圆木打上木垛预留通风道,以后每3架打一只木垛,到90架以后每4架打一个木垛,直至120架后就不再打木垛预留通风道,可使用2m长的半圆木每拆除一架打一只三角支撑,半圆木要放正,上端靠煤帮放稳用铁丝拴在网上,与底板成70°夹角。当遇到顶板破碎带时,木垛相应加密。
3.5 对综放回撤面监测监控
⑴7719综放面回收面之前,在工作面破碎带、进回风隅角预埋束管,在材料道和溜子道距停采线10m、20m、40m位置预埋束管,每天对束管内的气体进行测定。
⑵ 利用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回风隅角和回风巷安装甲烷、温度、CO传感器,能够24h不间断的对气体异常情况进行监测。
⑶ 综放面回撤期间,查火人员每天应当对综放面进、回风隅角及架间破碎带顶煤仔细监测,检查地点为:进、回风隅角、回风以及气体不稳定段的架后破碎带顶煤,并做好详尽的记录。检查地点应相对固定,以便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效果分析
⑴ 注浆作为一种充填采空区防灭火措施,由于它在短期内难以填实采空区形成黄泥或粉煤灰的立体堆积,因而它在处理综放采空区漏风及堆积煤炭自燃时,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⑵ 由于向采空区注入了8吨CO2后形成正压,阻止了空气进入采空区。经过测定氧气的浓度下降到12.6%,CO浓度下降到5ppm。低温的CO2一方面对采空区有降温作用,另一方面对采空区遗煤的自燃起到了阻止氧化的作用。
⑶ 综放面架间的破碎带采用压注罗克休的方法进行堵漏,使得架上顶煤自燃现象得到了控制。对高溫点、挂汗严重和CO气体浓度较高的地点分4次进行了压注罗克休,均取得了很好的堵漏效果。
⑷通过打木垛和使用单体对回撤面进行支护,确保了预留通风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该综放面直至4月28日回撤完毕仍能保持350m3/min左右的风量,对于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了良好的回撤工作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结论
通过采取对采空区注浆、压入CO2阻止氧化及降温、均压、堵漏风、监测监控的“五位一体”综合放灭火措施,较好地解决了7719综放回撤面期间易自燃发火煤层的一系列难题,为该综放面的安全顺利回撤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刘运龙,江苏沛县人,1970年12月出生,大学文化,助理工程师,现任中煤能源大屯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姚桥煤矿安监科工作。
[关键词]综合防灭火技术 易自燃煤层 综放面
中图分类号:TD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261-01
1、 概况
⑴姚桥煤矿7719综放面位于东六采区,北以袁堂断层保护煤柱为界,南以东六上山为界,东为7717综放面采空区,西为7721设计综放面,标高-306 ~ -464m, 7煤走向长1228m,8煤走向长86m,倾向长212m,倾角7°~21°,7煤均厚5.15 m,8煤均厚4.3 m,煤炭中硬。该综放面整体形态为宽缓向斜构造,轴部距切眼270m左右,向西倾伏,北翼倾角6°~20°,南翼倾角6°~10°。采区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布置,单翼仰俯采,采区中部布置轨道上山、皮带上山、回风上山三条上山。
⑵7719综放面内沿走向方向布置二条巷道,其中回风巷(溜子道)布置在-306m的位置,进风巷(材料道)布置在-464m的位置。该综放面为U型通风系统,采用下行通风。
⑶7719综放面属7号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性,煤尘有强烈爆炸危险性。该面还存在3个顶板破碎区,按支架编号分别为:7#~18#、49#~53#、120#~140#、125#~128#支架顶板上方。这些顶板破碎区存在自燃发火隐患,必须加强监测监控。
⑷7719综放面于2015年4月07日回采至停采线,距停采线10m时上双网、上钢丝绳,顶煤不放。鉴于过去回收7247综放面时出现了高温点,CO严重超标,被迫采用局部通风机供风等问题,因此易自燃煤层综放面回撤时,煤层自燃发火的防治是值得研究及探讨的重要课题。
2、发火原因分析
⑴该综放面平均回采率为86%,采空区内遗留了大量的煤炭。
⑵该综放面回采临近结束时,为了保证支架回撤时的安全,工作面放煤量逐渐减小,至停采前10m左右范围内就不再放煤。
⑶该综放面回采临近结束时,推进速度变慢,加上支架上部顶煤破碎,从而为煤炭的缓慢氧化提供了充分条件。
⑷该综放面有4个顶板破碎区,这4个地点的煤炭氧化会加速,因此就存在4个自燃发火隐患点。
3、综合防灭火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为了防止回撤过程中煤炭出现自燃,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3.1 采空区注浆
利用7719材料道事先已经预埋好的3趟4英寸注浆管路进行注浆,注浆管口距停采线分别为90m、60m和30m。随着综放面回采推进逐渐接近停采线时,要逐渐加大注浆浓度,特别是30m管路的注浆,注浆浓度尽可能大。采用间歇式注浆,共注粉煤灰4300m3后基本抑制了煤炭自燃。
3.2 综放回撤面堵漏风
⑴在7719综放面转载机回撤期间,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必须吊挂好挡风障,严禁漏风。
⑵于2015年4月08日转载机回撤后,紧贴综放面进、回风隅角切顶线的位置,用鱼鳞带装粉煤灰各打一道隔离墙。并对隔离墙内压、外喷罗克休防灭火材料2t并预埋了束管。
⑶于2015年4月09日对综放面1~148#架后尾,下出口向上支架10m及上出口向下支架20m压注并喷涂罗克休2.5 t,减少空气进入采空区。
⑷加强综放面顶板管理,尽量保证顶板的完整。在顶板破碎区所有单体不要升足,单体上端升入半圆木即可,避免破坏原顶板的完整性。在综放面架间4个顶板破碎区进行压注罗克休,做到密闭充实。压注罗克休分4次进行,第1次对125#~128#支架架间顶板CO气体浓度较高,挂汗严重段进行压注,然后逐渐对120#~140#、49#~53#、7#~18#支架架间顶板破碎区进行压注。4次共压注罗克休1.5 t。
3.3 向采空区压注CO2 减少并杜绝空气进入采空区
在7719综放面停采后,对回风隅角气体取样化验,回风隅角的CO浓度为150ppm,说明采空区已经开始自燃。为了防止采空区和综放面架间顶煤同时出现自燃现象,于4月10日早班利用溜子道事先已经预埋好的一趟4英寸管路向采空区压注了二氧化碳8t。使采空区形成正压,减少并杜绝空气进入采空区,大大减少了采空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阻止了遗留煤的氧化自燃。
3.4 综放回撤面合理配风
3.4.1及时调整综放回撤面的通风系统
⑴根据以往经验,综放回撤面拆除支架期间工作面风量不宜过大。在综放面停采后,立即进行风量调整,使回撤面风量控制在400m3/min左右,以降低回撤面两端的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量。
⑵随着7719综放回撤面拆除支架工作的推进,采空区冒落面积也在逐渐扩大,测风员每天对回撤面的风量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要及时进行风量调整,做到合理配风,以保证撤架期间综放面的风量要求。
3.4.2综放回撤面预留通风道
⑴于2015年4月11日后部溜子回收后,在综放面上出口后部打2个木垛,有效支护上出口。在综放面下出口打3个木垛,做好了预留通风道。木垛之间使用半圆木连接不少于4根,使三个木垛基本连成一个整体。
⑵拆除第一台支架前在机巷靠近支架用δ200mm×2000mm以上的半圆木及时打上两排走向对接棚,一梁三柱,棚距0.8M,对接棚支护要前至煤壁,后到尾梁位置,在半圆木与每根钢丝绳交叉点下方尽量打上DZ2500单体,打单体时向老塘侧要有3°~5°的倾角,保证单体支撑有力。
⑶综放面第二台支架拆除后,在靠近煤壁侧用半圆木打上木垛预留通风道,以后每3架打一只木垛,到90架以后每4架打一个木垛,直至120架后就不再打木垛预留通风道,可使用2m长的半圆木每拆除一架打一只三角支撑,半圆木要放正,上端靠煤帮放稳用铁丝拴在网上,与底板成70°夹角。当遇到顶板破碎带时,木垛相应加密。
3.5 对综放回撤面监测监控
⑴7719综放面回收面之前,在工作面破碎带、进回风隅角预埋束管,在材料道和溜子道距停采线10m、20m、40m位置预埋束管,每天对束管内的气体进行测定。
⑵ 利用现有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回风隅角和回风巷安装甲烷、温度、CO传感器,能够24h不间断的对气体异常情况进行监测。
⑶ 综放面回撤期间,查火人员每天应当对综放面进、回风隅角及架间破碎带顶煤仔细监测,检查地点为:进、回风隅角、回风以及气体不稳定段的架后破碎带顶煤,并做好详尽的记录。检查地点应相对固定,以便对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4、效果分析
⑴ 注浆作为一种充填采空区防灭火措施,由于它在短期内难以填实采空区形成黄泥或粉煤灰的立体堆积,因而它在处理综放采空区漏风及堆积煤炭自燃时,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⑵ 由于向采空区注入了8吨CO2后形成正压,阻止了空气进入采空区。经过测定氧气的浓度下降到12.6%,CO浓度下降到5ppm。低温的CO2一方面对采空区有降温作用,另一方面对采空区遗煤的自燃起到了阻止氧化的作用。
⑶ 综放面架间的破碎带采用压注罗克休的方法进行堵漏,使得架上顶煤自燃现象得到了控制。对高溫点、挂汗严重和CO气体浓度较高的地点分4次进行了压注罗克休,均取得了很好的堵漏效果。
⑷通过打木垛和使用单体对回撤面进行支护,确保了预留通风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该综放面直至4月28日回撤完毕仍能保持350m3/min左右的风量,对于稀释有毒有害气体,创造了良好的回撤工作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结论
通过采取对采空区注浆、压入CO2阻止氧化及降温、均压、堵漏风、监测监控的“五位一体”综合放灭火措施,较好地解决了7719综放回撤面期间易自燃发火煤层的一系列难题,为该综放面的安全顺利回撤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刘运龙,江苏沛县人,1970年12月出生,大学文化,助理工程师,现任中煤能源大屯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姚桥煤矿安监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