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德育课程。在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随着儿童心智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越来越多的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不断丰富,所以需要一门能指导他们社会生活的的品德课,从而在《品德与生活》的基础上扩展深化而开发出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两门课,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课程标准的颁布是小学教育课程的一次重大变革。那么就如何上好小学品德课我谈谈自己几点做法。
一、适应新观念
在我的教学中,有很多例子都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的,我在教学中。更多的应用我们生活的现实,跟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就找到了选择好书的方法,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读书的好方法,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拓展了读书的途径,提高了读书的效果,整个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课前准备
熟悉教材,在生活中备课。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上好每一节品德课备课,都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这一点,许多老师都做到。他们除了把握课本外,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最新的教学资料,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展开教学。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在备课以及教学时给教材圈住,没有懂得去或用教材,甚至变成了教材的奴隶。其实备课的关键要善用本地资源,也就是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且真真正正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思品课的开端,实际上是提出的观点。如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上课开始,我就放映两个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动画片让学生目睹乱扔垃圾乱砍树木会带来什么后果,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使学习变为易事和乐事。然后,我再顺水推舟的提问“看上面两个动画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样既新颖,又有说服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也自然地引出课题。
四、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催化剂,它会驱使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道德行为的实践中,更进一步提高道德认识。因此,我在思品教学中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唤起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情理交融,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
(一)以情激情
教师善于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講述,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如我在上《做人要讲信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动的弄虚作假,言而无信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道理,我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可怕的事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朋友向他借钱医治妻子的眼病,他明知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办法替朋友筹措,却因觉得不好退却,敷衍答应了。朋友妻子眼病由于耽误了医治时间,症状恶化,使她双目失明了。朋友对他痛恨入骨,他自己也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段故事的内容和老师讲述时的情感,深深震撼了孩子们的心,做人一定要讲信用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了。
(二)以境激情
道德它不仅受情绪的感染,还受环境的感染。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以境激情,使学生触景生情。如第二册中《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以及如何去爱护。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关于花草树木的信息,了解花草树木的特点和好处,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亲手触摸,亲眼观察,而教师在旁边指导,这样的环境下,自热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师生交流,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知道了花草树木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的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 以趣激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的被动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理,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如黄老师在上《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棵时,让学生每四人一组练习表演课后第四题的小节目,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再请一组代表上台表演,然后分组议一议谁是勤劳的孩子。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终统一。如果从小不主动学习劳动本领,长大后就不能独立生活的正确观点上来。
五、教法
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能显示的生动活泼新意迭出,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一)启发诱导
我国古代《学记》中便总结了“启发诱导”教学的宝贵经验,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因此,我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既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发展自我教育能力。
(二)注重激疑
注重激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个性。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注意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维一下便活跃起来。
(三)注重实践
品德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这就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调查。思品课教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算一算,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在动中育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但传统的思品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奖励对象,从而使一部分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失去被表扬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六、评价
思品课的教学效果要靠学生的思想,行为来评价,我们学习一课时,要看一下对学生的思想有什么触动,学生的某些行为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那么对课程的评价就要有个新的评价体系。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发展,愿我能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放飞学生灵动的翅膀,让他们在大思品世界里自由翱翔。也许理想中的教学很美,现实中的状况很多,要做一名优秀的品德教师,很不容易!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努力,一起追求!让快乐溢满学生的心田,也溢满我们自己的心田。
一、适应新观念
在我的教学中,有很多例子都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的,我在教学中。更多的应用我们生活的现实,跟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就找到了选择好书的方法,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读书的好方法,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拓展了读书的途径,提高了读书的效果,整个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课前准备
熟悉教材,在生活中备课。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要上好每一节品德课备课,都必须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这一点,许多老师都做到。他们除了把握课本外,还要参考教师教学用书里面的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和从网络中收集相关最新的教学资料,全面把握课程的目标,展开教学。但是也有不少老师在备课以及教学时给教材圈住,没有懂得去或用教材,甚至变成了教材的奴隶。其实备课的关键要善用本地资源,也就是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学生才会兴趣盎然,而且真真正正地达到教育的效果。
三、导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思品课的开端,实际上是提出的观点。如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上课开始,我就放映两个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动画片让学生目睹乱扔垃圾乱砍树木会带来什么后果,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使学习变为易事和乐事。然后,我再顺水推舟的提问“看上面两个动画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样既新颖,又有说服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也自然地引出课题。
四、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催化剂,它会驱使人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道德行为的实践中,更进一步提高道德认识。因此,我在思品教学中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唤起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情理交融,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从而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
(一)以情激情
教师善于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講述,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如我在上《做人要讲信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动的弄虚作假,言而无信会造成严重后果的道理,我深情地讲述了《一个可怕的事例》,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朋友向他借钱医治妻子的眼病,他明知自己没有经济能力,也没有办法替朋友筹措,却因觉得不好退却,敷衍答应了。朋友妻子眼病由于耽误了医治时间,症状恶化,使她双目失明了。朋友对他痛恨入骨,他自己也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段故事的内容和老师讲述时的情感,深深震撼了孩子们的心,做人一定要讲信用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了。
(二)以境激情
道德它不仅受情绪的感染,还受环境的感染。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以境激情,使学生触景生情。如第二册中《爱护花草树木》一课,要求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以及如何去爱护。我先让学生自己收集关于花草树木的信息,了解花草树木的特点和好处,然后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亲手触摸,亲眼观察,而教师在旁边指导,这样的环境下,自热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通过师生交流,同学们之间的交流,知道了花草树木的作用,从而促使他们更自觉的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3, 以趣激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的被动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理,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如黄老师在上《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棵时,让学生每四人一组练习表演课后第四题的小节目,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再请一组代表上台表演,然后分组议一议谁是勤劳的孩子。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最终统一。如果从小不主动学习劳动本领,长大后就不能独立生活的正确观点上来。
五、教法
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能显示的生动活泼新意迭出,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
(一)启发诱导
我国古代《学记》中便总结了“启发诱导”教学的宝贵经验,孔子也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因此,我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既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发展自我教育能力。
(二)注重激疑
注重激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个性。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注意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层浪,只要提问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脑子一开窍,学生的思维一下便活跃起来。
(三)注重实践
品德教学绝对不能停留在教材上,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这就要求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到生活中去调查。思品课教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他们算一算,做一做,唱一唱,演一演,跳一跳,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在动中育情,让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四)小组合作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但传统的思品教学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奖励对象,从而使一部分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失去被表扬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六、评价
思品课的教学效果要靠学生的思想,行为来评价,我们学习一课时,要看一下对学生的思想有什么触动,学生的某些行为会不会因此有所改变,那么对课程的评价就要有个新的评价体系。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发展,愿我能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放飞学生灵动的翅膀,让他们在大思品世界里自由翱翔。也许理想中的教学很美,现实中的状况很多,要做一名优秀的品德教师,很不容易!让我们一起探讨,一起努力,一起追求!让快乐溢满学生的心田,也溢满我们自己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