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运行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u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生制”管理模式是新时期高校应对学生教育管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一条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特点、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人才培养模式等决定了在高校实行“导生制”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针对目前高校“导生制”实施的模式分析、评价分析的现状及不足之处,探索实施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毕亮(1986-),男,江苏南京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江苏 扬州 225127)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08-02
  
  一、“导生制”由来及发展
  “导生制”思想的发端可追溯至我国春秋末期孔子兴办私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次相教学”。18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印度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开创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标志着“导生制”的成形。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运用“小先生制”推动了“导生制”在教育运动中的多元化发展。
  新时期高校的“导生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助理制度。“导生制”指的是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秀,有较强工作能力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担任“导生”,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对新生或低年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和组织管理。实施“导生制”,旨在通过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管理机制,通过朋辈教育与影响,进行传、帮、带,有效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开展新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其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在师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为高年级学生骨干提供全方位工作锻炼的平台,为将来成功步入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二、高校实施“导生制”必要性分析
  从当代大学生特点、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新校区的特点、学分制管理的趋势、和谐校园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看,“导生制”管理模式的实行是高校应对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高校实行“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需要“导生制”
  “90后”及更年轻的学生相继入学,其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且高校中越来越多的“特殊群体”值得教育管理者关注,包括经济贫困、交际困惑、学习困难、网络成瘾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而高年级导生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相仿,且没有教师的威严,容易接近、沟通。且生活在学生群体中间,更能有效发现问题。同时作为学习帮助者、经验传递者、资源提供者、情感激励者、思想引导者,[1]高年级导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高校学生工作现状需要“导生制”[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列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目前许多高校一名辅导员往往管理着200名甚至更多本科生。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为例,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已超过1∶400,辅导员整天忙碌于事务性工作,往往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且学院位于新校区大学城,班主任、辅导员及专业教师由于家校距离远,交通不便,且辅导员以年级会、党团日活动等形式集中共性培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往往充当“消防队员”角色,承担救火式的工作,不可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和指导。“导生制”的出现无疑可以分担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能及时对每个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指导,弥补了辅导员宏观性指导及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管理的不足。
  3.新校区的特点需要“导生制”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大学新校区的形成。新校区作为多校区高校形成的一种基本模式,拓宽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空间,弥补了现有高校教育资源的不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困难和挑战。目前,新校区的办学资源短缺、校区分散、信息不畅等特点,使新校区的学生事务管理存在诸多难题。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在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采用“导生制”,是提高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4.学分制管理需要“导生制”
  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重大举措,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前提。实行学分制后,班级弹性加大,学生上课时间段不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呈现非紧密状态,离散性和流动性较大,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难度和工作量加大。同时学生自由选课下对学生的知识面和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学习压力、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也将增加。实行“导生制”,通过导生的学习、交往等经验介绍,能够指导低年级学生更为理性、科学地选课,提高学习效率,密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导生制”
  安全、稳定、和谐,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校园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要求学校的教育管理须由以他律为主向以自律为主转化,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转化,实现多管齐下、刚柔并济、针对有效的教育管理。高年级的导生,与其吃、住、学、玩都在一起,可以很好地观察和了解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群体的突发事件,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实行以“以人为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朋辈教育”为理念的“导生制”,就是充分体现了学校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需求,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能够更为有效地为教育与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正是对构建和谐校园的诠释。
  6.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导生制”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每年都有数百万的毕业生大军涌向社会,引发就业形势的严峻危机,社会和企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将会更加苛刻。而“导生制”是对学生的精英式和拔尖式培养,对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起到了巨大作用,无论在基本素质、学习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都优于普通学生,满足了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实现了人才培养和社会需要的双赢。
  三、高校实行“导生制”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在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知名学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始引入“导生制”模式,迄今为止这种模式已经在国内上海大学、四川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所高校中得到广泛运用。
  1.“导生制”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分析
  根据“导生制”特点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实际,“导生制”的运行模式一般包括角色、选拨、培训、管理、考评、奖励六个环节。“导生制”运行模式工作内容包括:导的条件、导什么、怎么导、导的对象。
  (1)导的条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导生,与学生党员一样,已成为校园学生群体中一张亮丽的“名片”。需具备思想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较强的工作能力等基本硬性条件,一般指符合高年级学生党员或主要学生干部,有奉献服务精神,成绩在班级、专业、年级前列,在学习及工作上屡次获奖,有较强的组织、协调、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条件,同时还应根据学院男女比例、专业特点等情况选拔导生。
  (2)导的内容。导生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帮助、生活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指导、活动指导、生活帮扶、心理辅导、成才引导、协助管理等。可针对不同年级制定不同主题:一年级主题为“立志与成才”,导生引导其制定生涯规划,指导如何学习,帮助其适应大学学习;二年级主题为“怎样成才”,导生围绕计算机、英语考级以及专业课、专业技能学习进行指导;三、四年级主题为“就业与成才”,导生围绕考研、考证以及就业创业给予指导。
  (3)导的形式。导生要善于利用易接近、易交流沟通、易接受等优势,做到“三个深入”(深入班级、深入宿舍、深入个人)、“三个到位”(思想到位、身体到位、工作到位)和“五个必谈”(新生入学必谈、重大政治学习活动必谈、先进和后进学生必谈、学习和生活有困难必谈、有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必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关心和学生活动上的指导,还应深入了解和发掘每个人的特点和个性,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通过建立网络论坛、QQ群,注册人人网、微博等,了解学生在网络群体和虚拟世界的行为特征,创新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4)导的对象。“导生制”主要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一般为新生,由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来担任导生。但同样也可在高年级本科中实行,由研究生来担任高年级本科生的导生。
  2.“导生制”管理模式实施评价分析
  以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导生制”为例,已实施和推行“导生制”管理模式近十年。“导生制”管理模式科学化的评价分析,主要包括师生座谈评议、问卷满意度调查以及导生述职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
  (1)“导生制”管理模式实施分析。辅导员通过制定导生工作考评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每个月上交检查导生工作记录本记录的工作内容和开展情况,学期末进行考评打分。考评以导生的工作表现、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日志记录、自我评价以及所带班级表现等为依据,以辅导员、班主任、导生项目组、学生四方面的评价意见为主要依据,通过导生述职、座谈评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进行。每学年评选“优秀导生”并予以表彰,先进事迹讲予以全院宣传推广。
  (2)“导生制”管理模式评价分析。通过师生座谈会,99%的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对导生工作完成情况予以充分肯定,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平与方法、突发事件处理、学习辅导等。通过对2010级425名学生发放问卷对导生工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98%的学生对导生工作很满意,96%的学生认为导生具有亲和力,97%的学生认为导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90%的学生认为导生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97%的学生表示希望以后尝试做导生。同时,在自我评价中有98%的导生认为自己锻炼了能力,且完成了既定的任务。
  3.“导生制”管理模式尚存在的不足
  (1)“导生制”实施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首先,从实践来看,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导生在新生军训、入学教育、生活学习关心等工作做得很好,但之后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其次,从投入时间来看,高年级导生由于在日常班级事务、考级、考研及就业等方面牵扯过多精力,部分导生在后期未能认真做好工作。同时由于后期对导生的工作监督缺乏量化考核,部分导生消极被动应付工作,存在一定的惰性,导致“导生制”实施缺乏持续性和连贯性。
  (2)“导生制”指导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首先,从工作能力和水平来看,导生毕竟是学生,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人生阅历等方面不可能代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不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且指导的形式过于单调,缺乏系统性。其次,从工作方法和艺术来看,多数导生仅凭担任学生干部及个人经验出发,个人主义色彩较重,言语及工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同时缺乏对工作系统的规划,且日常开展工作、沟通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缺乏科学性。
  (3)“导生制”开展缺乏创新性和应变性。首先,从工作创新程度来看,导生基本上在按部就班完成教师布置的既定任务,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利用QQ群、微薄等网络新媒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特征。且工作量大,头绪繁多,造成导生精力和投入不足,造成创新不足。其次,从突发事件处理来看,导生往往对情感困惑、网络成瘾、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情况处理力不从心,遇到学生突发疾病、打架斗殴等事件考虑不周全,解决不及时,应变能力欠缺。
  四、实施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对策分析
  现阶段,“导生制”做法尚未在国内高校全面开展和推广,制度不够健全科学,整个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根据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我们对进一步完善“导生制”,实施科学化“导生制”管理模式做了如下思考。
  1.形成“导生制”模块常态化
  “导生制”应提升到学校管理层面,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工作。导生工作涵盖选拔标准颁布、工作内容和职责制定、人员选拔、面试考核、培训内容、管理措施、评价指标、奖励措施等方面,是一项持续、连贯而系统的工作。将导生每一块工作进行打包,形成“导生制”工作模块化,实现长效、常态化工作机制。
  2.建立“导生制”工作标准化
  “导生制”要建立健全导生选聘制度、导生例会制度、导生考评制度和导生奖励制度。在导生的考评上,应坚持量化客观评价标准,而不是带有主观色彩的评价,导生经考评合格则予以续聘,不合格则予以解聘,考核优秀可评为“优秀导生”,并给予奖励。同时对导生的培训要坚持既定的标准,而不是带有随意性,这样才能按照标准化的思路做好传、帮、带工作,从而让“导生制”一届届地延续下去。
  3.推进“导生制”培训创新化
  “导生制”常规培训包括工作内容培训、工作能力培训和基本素质具备培训。但在“导生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层出不穷和始料未及的。因此,必须加强对导生的培训力度,给予他们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充分利用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胜任导生岗位。如以美国著名的威斯康星大学为例,[3]介绍美国高校对学生进行培训时非常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比如在处理宿舍突发事件时,宿舍专门设置了多种模拟场景,如21岁以下饮酒、休息时间制造噪音、室友吵架、学生有自杀倾向等,让导生操练。通过情景模拟,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活动结束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汪勤.浅析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导生制模式[J].湘潮(理论),2009,
  (8):87.
  [2]黄长洵.导生制在我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9.
  [3]丁云霞.导生制在大学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63.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诚信教育的价值关系,有助于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诚信教育的内涵,从而加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以达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
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来说,2004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rn这一年被确定为广播影视工作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在这个大背景下,2004年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明显
对于中国的电视新闻界而言,2004年平静却不平淡.rn一、谨慎探索开拓空间rn当重大新闻事件来临时,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令人失望的“缺位”曾使其在公众中一度产生信任危机.2004
健康的具有持续良性发展的心理素质是合格大学必须具备的重要潜质之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呈现良性态势,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具体表现在与人际
期刊
摘要:在“以德治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青少年的思想品行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行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文明和谐。  关键词:思想品行;青少年素质;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王伟超(1984-),男,河南郑州人,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财经系党支部书记,助教。(河南郑州450121)  中图分类号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案情简介 案例:曼夫瑞德·阿诺·阿尔富雷德·鲁波克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无效行政纠纷案一审。专利复审委员会在第7282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