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有那么一小批知识分子,他们学业有成之后却不愿意去考进士去当官。反而喜欢找个有山有水的地方隐居起来,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批人便是我国古代的“隐士”。
我国最早的隐士,估计是上古时期的一个传说人物巢父。据说巢父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古代最为贤明的圣君尧帝便想把帝位禅让给他。结果巢父一点面子都不给尧帝,先是不肯做皇帝,然后干脆跑到深山里,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个树屋当起了“鸟人”。尧帝见巢父不给面子,又派人去找另外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许由,许由觉得尧帝把帝位让给自己是在侮辱自己,便跑去溪边洗耳朵,结果正巧碰到了巢父。
巢父见许由反复洗着耳朵,很是奇诡,便开口问:“小许,你为啥洗耳朵呀?”许由答道:“真是可气啊,尧帝要我做九州长,这真是侮辱我啊!我的志愿是当隐士呀!”巢父听后说:“你这个人真是太爱演戏了!你如果像我一样躲在深山里,谁还会找得到你?你以为我蠢啊?我精得跟猴似的,不然我怎么住树上?不和你说话了,真气人。”随后便把牛牵到上游去喝水,表示自己与这种假隐士的不同境界。
到了汉朝又出了一个真实的大隐士,这个大隐士便是汉朝的严光严子陵。严光出生于西汉平帝末年,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后因王莽篡政,天下起兵,便攻习医学并博览群书。他精通岐黄,医术精湛,又通晓天文地理,但就是不愿做官,刘秀称帝之后,一直觉得严子陵是个大人才,便四处去寻找他,找到之后,严子陵拼死都不要刘秀给的官,后来他一直隐居河南汝州的富春山,自耕自食。至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又召他进京,严子陵还是不肯去,他始终隐居,一直到去世,享年80岁。
再往后,便是陶渊明先生了,陶渊明是先做了官,然后他觉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潇洒辞官而去一直隐居。由以上这几个隐士看来,似乎隐士们都和官员们有深仇大恨。这个现象到了宋朝时期似乎有所改变,宋朝本来还是有一些古典型的隐士,比如一直隐居在西湖旁边,二十多年不踏入城市的“梅妻鹤子”的林逋。
但是,有一个隐士出现之后,改变了这个情况,这个隐士便是种放。种放,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爸爸是个很小的官,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种放身上,可种放虽然为人聪明,却一直找着各种借口,不去参加科举。父亲去世后,他便带着母亲去终南山隐居了起来。
种放在终南山中盖了几间茅草屋,除了自己读书之外,他还办了个学习班,招了几个学生,他用这些学生交的学费供养母亲。母亲也很是支持种放过着这种隐居悠闲的生活。母子俩一直过得很惬意。种放还自己种了庄稼,特别是种了很多造酒的原材料,每年收获之后,他便自己酿酒,自得其乐。不久之后,宋太宗得知了种放的名声,便召种放去朝廷当官。种放的母亲非常生气,说道:“我开始就不赞成你办学习班,收学生。闹得沸沸扬扬的,既然要隐居,便要有隐居的态度。你这么张扬,这下可好了,连皇帝都知道了你的大名,我是受不了这种打扰的,今天开始,我便离开你,自己去山里生活罢了。”
种放是个大孝子,一听母亲这么说,眼泪哗哗地一直哀求母亲不要离开自己。他自己也写了一封回绝信给陕西的地方长官,拒绝了皇帝的征召。宋太宗也没太为难种放,宋真宗登基之后,种放的母亲去世,种放自己给朝廷写了封信,说家里实在太穷了,料理母亲的丧事有点困难,希望朝廷能够捐点钱给自己,宋真宗幼年时便常听到种放的名声,一听到他有困难,马上派人给种放送去了钱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放虽然还挂着一个隐士的牌子,但已经没有了原来那些隐士们的高洁独立的品行。
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短。既然接受了朝廷的钱财,那么朝廷的再一次征召,种放就不能再次不给面子了。所以种放便穿着隐士的服装,去首都东京见了宋真宗。种放在东京待了大半年,他也没接受宋真宗给的官职,只是偶尔陪宋真宗聊聊天,估计后来种放实在是觉得皇宫中太过于拘束了,便一再恳求宋真宗放自己回去。宋真宗答应了,种放又回到了终南山,在后来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种放一直和宋真宗保持着书信的联系。有人提出种放其实已经成了宋真宗的一个幕后智囊人物,但却难以考证了。
种放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反感,他们觉得隐士做成种放这样实在是一个笑话了,看看以前的隐士们,他们再困难也不会去哀求朝廷。所以很多人都写信给种放,有骂他的,有恐吓他的。但种放却都置之不理,他用宋真宗赏给自己的钱财购买了很多田地。他把这些田地都租给农民耕种,有时候还自己去收租,有人还看见过种放在田地上大骂交不起田租的农民。此时的种放,已经完全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地主形象了。
种放很高寿,他临终前把自己和宋真宗多年来往的书信都烧了,这便是我们今天难以考证的原因。种放虽然死了,但他的后人中却出了很多为国杀敌的大将,比如威震西夏的种世衡以及《水浒》中提到的大种(种师道)、小种(种师中)经略相公便都是他的后人。
种放之后,我国便再也没有什么著名的隐士了,即便有也不是最开始那种为了自己信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隐居的隐士而是一些因为国家灭亡,不肯和新政权合作的隐士,比如明朝灭亡之后的王夫之,顾炎武这些大知识分子。
编辑/姚晟
我国最早的隐士,估计是上古时期的一个传说人物巢父。据说巢父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古代最为贤明的圣君尧帝便想把帝位禅让给他。结果巢父一点面子都不给尧帝,先是不肯做皇帝,然后干脆跑到深山里,在一棵大树上做了个树屋当起了“鸟人”。尧帝见巢父不给面子,又派人去找另外一位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许由,许由觉得尧帝把帝位让给自己是在侮辱自己,便跑去溪边洗耳朵,结果正巧碰到了巢父。
巢父见许由反复洗着耳朵,很是奇诡,便开口问:“小许,你为啥洗耳朵呀?”许由答道:“真是可气啊,尧帝要我做九州长,这真是侮辱我啊!我的志愿是当隐士呀!”巢父听后说:“你这个人真是太爱演戏了!你如果像我一样躲在深山里,谁还会找得到你?你以为我蠢啊?我精得跟猴似的,不然我怎么住树上?不和你说话了,真气人。”随后便把牛牵到上游去喝水,表示自己与这种假隐士的不同境界。
到了汉朝又出了一个真实的大隐士,这个大隐士便是汉朝的严光严子陵。严光出生于西汉平帝末年,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后因王莽篡政,天下起兵,便攻习医学并博览群书。他精通岐黄,医术精湛,又通晓天文地理,但就是不愿做官,刘秀称帝之后,一直觉得严子陵是个大人才,便四处去寻找他,找到之后,严子陵拼死都不要刘秀给的官,后来他一直隐居河南汝州的富春山,自耕自食。至建武十七年(41年)刘秀又召他进京,严子陵还是不肯去,他始终隐居,一直到去世,享年80岁。
再往后,便是陶渊明先生了,陶渊明是先做了官,然后他觉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潇洒辞官而去一直隐居。由以上这几个隐士看来,似乎隐士们都和官员们有深仇大恨。这个现象到了宋朝时期似乎有所改变,宋朝本来还是有一些古典型的隐士,比如一直隐居在西湖旁边,二十多年不踏入城市的“梅妻鹤子”的林逋。
但是,有一个隐士出现之后,改变了这个情况,这个隐士便是种放。种放,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爸爸是个很小的官,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了种放身上,可种放虽然为人聪明,却一直找着各种借口,不去参加科举。父亲去世后,他便带着母亲去终南山隐居了起来。
种放在终南山中盖了几间茅草屋,除了自己读书之外,他还办了个学习班,招了几个学生,他用这些学生交的学费供养母亲。母亲也很是支持种放过着这种隐居悠闲的生活。母子俩一直过得很惬意。种放还自己种了庄稼,特别是种了很多造酒的原材料,每年收获之后,他便自己酿酒,自得其乐。不久之后,宋太宗得知了种放的名声,便召种放去朝廷当官。种放的母亲非常生气,说道:“我开始就不赞成你办学习班,收学生。闹得沸沸扬扬的,既然要隐居,便要有隐居的态度。你这么张扬,这下可好了,连皇帝都知道了你的大名,我是受不了这种打扰的,今天开始,我便离开你,自己去山里生活罢了。”
种放是个大孝子,一听母亲这么说,眼泪哗哗地一直哀求母亲不要离开自己。他自己也写了一封回绝信给陕西的地方长官,拒绝了皇帝的征召。宋太宗也没太为难种放,宋真宗登基之后,种放的母亲去世,种放自己给朝廷写了封信,说家里实在太穷了,料理母亲的丧事有点困难,希望朝廷能够捐点钱给自己,宋真宗幼年时便常听到种放的名声,一听到他有困难,马上派人给种放送去了钱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放虽然还挂着一个隐士的牌子,但已经没有了原来那些隐士们的高洁独立的品行。
吃了人家嘴软,拿了人家手短。既然接受了朝廷的钱财,那么朝廷的再一次征召,种放就不能再次不给面子了。所以种放便穿着隐士的服装,去首都东京见了宋真宗。种放在东京待了大半年,他也没接受宋真宗给的官职,只是偶尔陪宋真宗聊聊天,估计后来种放实在是觉得皇宫中太过于拘束了,便一再恳求宋真宗放自己回去。宋真宗答应了,种放又回到了终南山,在后来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种放一直和宋真宗保持着书信的联系。有人提出种放其实已经成了宋真宗的一个幕后智囊人物,但却难以考证了。
种放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反感,他们觉得隐士做成种放这样实在是一个笑话了,看看以前的隐士们,他们再困难也不会去哀求朝廷。所以很多人都写信给种放,有骂他的,有恐吓他的。但种放却都置之不理,他用宋真宗赏给自己的钱财购买了很多田地。他把这些田地都租给农民耕种,有时候还自己去收租,有人还看见过种放在田地上大骂交不起田租的农民。此时的种放,已经完全是一个肥头大耳的地主形象了。
种放很高寿,他临终前把自己和宋真宗多年来往的书信都烧了,这便是我们今天难以考证的原因。种放虽然死了,但他的后人中却出了很多为国杀敌的大将,比如威震西夏的种世衡以及《水浒》中提到的大种(种师道)、小种(种师中)经略相公便都是他的后人。
种放之后,我国便再也没有什么著名的隐士了,即便有也不是最开始那种为了自己信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隐居的隐士而是一些因为国家灭亡,不肯和新政权合作的隐士,比如明朝灭亡之后的王夫之,顾炎武这些大知识分子。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