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创设作为教育的“隐形课程”,对幼儿的发展不可忽略。幼儿园区域环境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教育目的创设的区域内的环境,包括区域材料和玩教具。区域环境创设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游戏环境。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要创设游戏环境,调动老师的主动性,以幼儿为主体,师幼共同创设出具有幼儿园特色的区域环境。
一、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环境创设氛围
儿童的智慧来源于与环境的互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体现了从中获得的经验与其他空间经验的联系。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区域内容与其他空间经验的相关性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创设基点
创设区域以“幼儿本体”作为出发点,构建活动区环境,“幼儿本体” 内在具有发展的内驱力。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以幼儿为出发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环境主题,使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内在需要,同时让幼儿收集便于携带且安全、易操作的材料参与环境创设,融入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使其觉得创设的区域环境“真实而熟悉”,而不是“华丽而有距离”。如在《环保小达人》的主题网络中,可以在环境创设的区角呈现一些简单的废旧物品,如废旧的玩具、易拉罐、纸盒子,果皮等,让幼儿实际观察如何将废旧物品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并尝试将其进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然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废旧物品归类,进行修理、赠送,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激发发明创造的探索精神,理解废品利用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以适宜幼儿发展为支持目标
幼儿阶段的成长在个体发展的一生具有独特性,幼儿阶段的教育亦是保育与教育的融合,關注幼儿身心的发展,利用区域环境的创设,适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如《我们都是好朋友》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室内墙面设计一棵漂亮的大树,让每位幼儿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一片片树叶上,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感,形成班级归属感。同时,结合音乐活动《找朋友》,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互相帮助,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结交新的朋友。
二、创设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环境网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即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兴趣,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各区域,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多维立体环境
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内,应合理设置其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首先,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和空间等,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如可利用室内墙面空余设计“宝贝照片墙”,让班级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个人照片放在每个照片夹里面,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也是墙面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时刻为自己创设的环境而自豪,有助于形成集体归属感;其次,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楼梯、橱柜、窗户等连接地带,使教室内外的空间形成立体构架,延展区域环境,如利用走廊设计“中国邮政EMS”,设置邮局柜台、准备物品、设置快递专线,雕刻印章,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准备礼物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充当“EMS 快递员”,将货物送到自己的好朋友、班级等目的地。
(二)明晰活动区域特质,设置独特环境区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每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带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的准备和设计理念也具有应具有差异性。区域环境设置主要包括装扮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不同区域,应明晰各区域环境的特质,对不同区域,设置适宜且符合本区域特质的环境创设。如“角色扮演区”创设“小班娃娃家”,可以借助柜子、拼接垫子、布匹将娃娃家分隔成客厅、厨房和卧室,并使用卡片标注相应的房间名字,以多种开放式的材料在客厅设置桌子、沙发、电视机,在厨房设置煤气灶、锅、碗、勺子,在卧室设置小床、娃娃、衣柜等,给幼儿创设适宜、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还原生活经验。
三、投放多样且富有变化的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区域材料的结构性、多元性、替代性、开放性、变化性应在投放的各类材料中均有体现,引发幼儿去创造、去操作,使幼儿自主地生成新的主题和内容,成为区域环境创造的主人。
(一)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与“扩散性”
区域材料的适宜投放是活动区幼儿活动成效的关键所在。材料是诱发区域活动、丰富游戏情节、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外因。考虑到个体差异,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同时,投放的材料应具有扩散性,提供半成品材料,利用材料缺失的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地探索,注意材料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可变性,并时常更换。如建构区材料的投放,应投放不同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小型积木若干,易拉罐、绳子、箱子、木板,石头、建筑模型、测量工具、雪花片、纸盒,交通标志、花、草、娃娃、小动物等多类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材料,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搭建出具有特色的建构物体。
(二)区域材料使用的“自主化” 与“有效性”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应该如何利用区域材料的自主探索?首先是区域环境创设材料类型的自主选择。区域环境材料的选择可让幼儿参与,教师应与幼儿共同选择创设区域环境的材料。其次是区域环境创设材料、资源的自主选择。“直观形象物的呈现” 对幼儿思维成长尤为重要。所以,选择让幼儿自主选择直观具体的区域材料能够锻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利于幼儿的发展。第三是区域环境创设方式的有效选择。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能“禁锢”某种活动方式,应让幼儿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美工区的“冰淇淋作坊”,准备剪刀、瓦楞纸、彩色卡纸、A4 纸、皱纹纸、水彩笔、颜料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开动脑筋制作各式各样的冰淇淋,给不同的冰淇淋涂上不同的色彩,提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制作的具有“生命力” 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一项立体、多维的系统工程,创设幼儿区域环境,须从“幼儿本体论”出发,贯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标。立体化的区域环境的建构打破了以往幼儿园中幼儿与环境创设的“距离感”,通过提供多样性、开放性的材料,使幼儿处于“喜欢的”、“融洽的”的幼儿园环境中,自我身心得到发展。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把区域环境创设的权利交给了幼儿,用材料本身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材料,创造多种多样的环境区域。将区域环境“主题网络”、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具有生命力的创设氛围有效地结合以来,有效引领幼儿在区域环境建构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一、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环境创设氛围
儿童的智慧来源于与环境的互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体现了从中获得的经验与其他空间经验的联系。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过程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区域内容与其他空间经验的相关性对幼儿的区域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一)以幼儿为主体的创设基点
创设区域以“幼儿本体”作为出发点,构建活动区环境,“幼儿本体” 内在具有发展的内驱力。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应以幼儿为出发点,选择适宜幼儿的环境主题,使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内在需要,同时让幼儿收集便于携带且安全、易操作的材料参与环境创设,融入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使其觉得创设的区域环境“真实而熟悉”,而不是“华丽而有距离”。如在《环保小达人》的主题网络中,可以在环境创设的区角呈现一些简单的废旧物品,如废旧的玩具、易拉罐、纸盒子,果皮等,让幼儿实际观察如何将废旧物品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并尝试将其进行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然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将废旧物品归类,进行修理、赠送,让幼儿多感官地参与,激发发明创造的探索精神,理解废品利用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以适宜幼儿发展为支持目标
幼儿阶段的成长在个体发展的一生具有独特性,幼儿阶段的教育亦是保育与教育的融合,關注幼儿身心的发展,利用区域环境的创设,适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如《我们都是好朋友》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室内墙面设计一棵漂亮的大树,让每位幼儿将自己的照片放在一片片树叶上,使幼儿形成良好的集体感,形成班级归属感。同时,结合音乐活动《找朋友》,使幼儿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体验与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互相帮助,学会在生活中认识,结交新的朋友。
二、创设以幼儿兴趣为中心的“环境网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给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即在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兴趣,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合理布局各区域,创设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
(一)利用有限空间,创设多维立体环境
在幼儿园有限的空间内,应合理设置其空间布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首先,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和空间等,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如可利用室内墙面空余设计“宝贝照片墙”,让班级幼儿将自己喜欢的个人照片放在每个照片夹里面,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也是墙面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时刻为自己创设的环境而自豪,有助于形成集体归属感;其次,有效利用阳台、走廊、楼梯、橱柜、窗户等连接地带,使教室内外的空间形成立体构架,延展区域环境,如利用走廊设计“中国邮政EMS”,设置邮局柜台、准备物品、设置快递专线,雕刻印章,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准备礼物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充当“EMS 快递员”,将货物送到自己的好朋友、班级等目的地。
(二)明晰活动区域特质,设置独特环境区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每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带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的准备和设计理念也具有应具有差异性。区域环境设置主要包括装扮区、科学区、建构区、角色区等不同区域,应明晰各区域环境的特质,对不同区域,设置适宜且符合本区域特质的环境创设。如“角色扮演区”创设“小班娃娃家”,可以借助柜子、拼接垫子、布匹将娃娃家分隔成客厅、厨房和卧室,并使用卡片标注相应的房间名字,以多种开放式的材料在客厅设置桌子、沙发、电视机,在厨房设置煤气灶、锅、碗、勺子,在卧室设置小床、娃娃、衣柜等,给幼儿创设适宜、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扮演各种人物角色,还原生活经验。
三、投放多样且富有变化的区域材料
区域材料是决定幼儿在区域中活动质量的重要内容,区域材料的结构性、多元性、替代性、开放性、变化性应在投放的各类材料中均有体现,引发幼儿去创造、去操作,使幼儿自主地生成新的主题和内容,成为区域环境创造的主人。
(一)区域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与“扩散性”
区域材料的适宜投放是活动区幼儿活动成效的关键所在。材料是诱发区域活动、丰富游戏情节、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外因。考虑到个体差异,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为不同能力的孩子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同时,投放的材料应具有扩散性,提供半成品材料,利用材料缺失的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地探索,注意材料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可变性,并时常更换。如建构区材料的投放,应投放不同形状的大型积木、中型积木、小型积木若干,易拉罐、绳子、箱子、木板,石头、建筑模型、测量工具、雪花片、纸盒,交通标志、花、草、娃娃、小动物等多类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材料,训练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搭建出具有特色的建构物体。
(二)区域材料使用的“自主化” 与“有效性”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应该如何利用区域材料的自主探索?首先是区域环境创设材料类型的自主选择。区域环境材料的选择可让幼儿参与,教师应与幼儿共同选择创设区域环境的材料。其次是区域环境创设材料、资源的自主选择。“直观形象物的呈现” 对幼儿思维成长尤为重要。所以,选择让幼儿自主选择直观具体的区域材料能够锻炼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利于幼儿的发展。第三是区域环境创设方式的有效选择。给幼儿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能“禁锢”某种活动方式,应让幼儿尝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和解决问题。例如,美工区的“冰淇淋作坊”,准备剪刀、瓦楞纸、彩色卡纸、A4 纸、皱纹纸、水彩笔、颜料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开动脑筋制作各式各样的冰淇淋,给不同的冰淇淋涂上不同的色彩,提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制作的具有“生命力” 的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一项立体、多维的系统工程,创设幼儿区域环境,须从“幼儿本体论”出发,贯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标。立体化的区域环境的建构打破了以往幼儿园中幼儿与环境创设的“距离感”,通过提供多样性、开放性的材料,使幼儿处于“喜欢的”、“融洽的”的幼儿园环境中,自我身心得到发展。在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把区域环境创设的权利交给了幼儿,用材料本身去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参与性,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材料,创造多种多样的环境区域。将区域环境“主题网络”、富有特色的材料投放、具有生命力的创设氛围有效地结合以来,有效引领幼儿在区域环境建构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