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合成一种光反应性聚氨酯(PU)凝胶预聚物IBGBMA,并探讨其对传统树脂基质体积收缩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溶液法,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双酚-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以1,4-丁二醇和三羟基甲基丙烷为扩链剂和交联剂合成一种光反应性PU凝胶预聚物IBGBMA,实现其与光固化树脂基质的化学结合,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不添加IBGBMA的Bis-GMA/TEGDMA(7∶3)传统树脂基质制备的试件为对照组,以添加5%、10%、15%和20%IBGBMA的传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10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合成一种光反应性聚氨酯(PU)凝胶预聚物IBGBMA,并探讨其对传统树脂基质体积收缩和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溶液法,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双酚-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以1,4-丁二醇和三羟基甲基丙烷为扩链剂和交联剂合成一种光反应性PU凝胶预聚物IBGBMA,实现其与光固化树脂基质的化学结合,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不添加IBGBMA的Bis-GMA/TEGDMA(7∶3)传统树脂基质制备的试件为对照组,以添加5%、10%、15%和20%IBGBMA的传统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病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脂、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探讨尿微量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120例,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观察组(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对照组(单纯T2DM),其中观察组47例,对照组7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液指标、血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尿微量白蛋白/UCr比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脂指标与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线粒体偶联因子-6(CF-6)表达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和对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病儿94例,根据新生儿危重症评分结果分非危重组(39例)、危重组(26例)、极危重组(29例)。对比三组血清HMGB1、CF-6、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Pearson相关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治疗ⅡB~ⅢB期宫颈鳞癌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ⅡB~ⅢB期宫颈鳞癌病人86例,其中57例行同步放化疗方案设为A组,29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续贯方案设为B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和毒副作用发生率,并根据淋巴结有无转移进行分层分析,同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A、B组随访1年(96.5%比93.1%)、3年(80.7%比75.9%)及5年(70.2%比58.6%)生存率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膀胱癌相关转录物1(BLACAT1)对微小RNA(miR)-503-5p的靶向关系及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株SW620,LOVO,HT29和人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株NCM460中BLACAT1和miR-503-5p的表达。在HT29细胞中转染si-BLACAT1、pcDNA-BLACAT1或miR-503-5p,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rthritis arthritis,RA)骨破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Freund完全佐剂诱导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全身评分评价不同剂量二甲双胍对AA大鼠炎症的作用;对各组大鼠踝关节和足部通过X射线成像进行检查;ELISA法对大鼠外周血中钙离子、磷离子、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等指标进行测定;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膝关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CT征象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9例PNEN患者,均接受CT扫描,依据WHO组织学分级分为G1级13例,G2级13例,G3级3例,分析PNEN患者CT征象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不同组织学分级PNEN患者病灶边缘、囊变或坏死情况、周围组织侵犯或转移情况、包膜破坏情况及淋巴结肿大情况等CT征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PNEN患者病灶部位、肿瘤形态、肿瘤直径及钙化情况等
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随着宫颈癌筛查的逐渐普及,宫颈癌患者多可以被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无需再行术后辅助治疗。若患者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这些高危因素包括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及阴道残端切缘阳性,中危因素包括深层间质浸润、肿瘤大小及脉管间隙浸润,多数患者多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呈高危因素与中危因素并存的现象,可增加宫颈癌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降低生存质量,因此,需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放化疗等
前列腺癌作为仅次于肺癌的全球男性第二高发肿瘤,其治疗是医疗界面临的一大挑战。但可喜的是前列腺癌的病死率在许多国家持续降低,这不仅得益于早期筛查诊断方法的改善,也得益于治疗方法的进展,使得某些已出现转移的患者推迟了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时间。转移性前列腺癌(mPC)大体可分为两种:未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且对雄激素治疗敏感的mPC,即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和对ADT不再敏感的mPC,即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对mHSPC诊疗中所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
目的比较MRI及直肠腔内超声(ERUS)诊断低位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性,探讨MRI及ERUS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为T1~2N0M0期的病例为直接手术组,行MRI及ERUS后1周内接受外科手术;临床分期为T3~4或N+期的病例为放化疗组,同步放化疗结束后8周行MRI及ERUS;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MRI、ERUS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及两种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比较MRI及ERUS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直接手术组术前MRI T分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对黑色素瘤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当细胞融合度≥80%时,孵育光敏剂,给予1 mmol/L 5-氨基酮戊酸,2 h后给予635 nm红光照射治疗,能量分别为0 J(A组)、2.4 J(B组)、4.8 J(C组),以未进行红光照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