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特别提出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和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致力于“两个转变”、“两个提高”,靠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江苏农业的现代化。
江苏农业已在集约化和组织化上取得一定成效
现代农业是个时空上的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还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中央提出的现代农业特征基础上,把江苏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概括为10个字: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从目前全省各地的发展实践看,在集约化和组织化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如火如荼,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00多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出口额四年翻一番。设施农业从简单的地膜覆盖、简易棚架,发展到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等,推广了一批喷滴灌、温控设备、杀虫灯、施肥机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先进器械。农业品牌越来越响,形成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渐成气候。
农业市场主体力量越来越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家庭经营活力四射,统一经营不断弱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省里提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之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得到很好地发展。目前,全省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亿元以上的近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已有8000多家,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数的1/4。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实际上是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更有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返乡农民来到农村创业,兴办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省农业招商引资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达到400多亿元。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工资性收入超过一半,家庭经营性收人特别是农业收入稳步提升,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也在加大,去年全省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6561元,高出全国水平2000元左右。
当前江苏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江苏现代农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着若干制约因素,特别是集约化水平、组织化程度仍然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离5000多万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赴基层调研情况看,现代农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
农业投入大。高效设施农业往往一次性投资就要上万元,智能温室需要十几万元。对于单个的农民群众来说,难以筹集如此大的投资;对于合作组织来说,由于土地不能抵押,没有多少资产,也很难贷到款;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收购资金占用较多,扩大规模缺乏资金。此外,总体上看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农民投入仍显不足。
土地流转难。农业税取消,种水稻拿补贴,农民有惜地趋势。根本的还是农民在外打工不够稳定,心理上总是以有几亩地为保障。因此,宁可低效,不肯转包。
技术水平低。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技术要求比较高,普通的农技人员也帮不上忙,生产者有的是看书得到的知识,有的是到山东、福建等地学来的做法,还有的高价聘请山东、徐州、东台的农民当技术顾问。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严重滞后,跟不上农民群众的需要。
农业风险高。有时水灾冲了水稻和鱼塘。有时雪灾把大棚压趴下了。去年的大雪就使江宁谷里几千亩的钢架大棚受损,投资企业叫苦不迭。畜牧、水产养殖上更是风险巨大。还有农产品质量上曝光的问题,对整个产业可能都是灭顶之灾。
围绕集约化和组织化推出举措
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从集约化、组织化人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起抓,市场手段和行政推力一起用,尊重和扶持市场主体,推动江苏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在工作指导上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相应推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坚持合作组织经营和公司租地并重,推动规模经营大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点。规模经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地集中式,一种是一体化服务式。前者多表现为企业租地,后者多为合作组织带动。事实上,两种模式是并存的。江苏合作组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组织,而是由多种龙头带动的,有龙头企业、有农村能人、有村集体组织。龙头企业租地也要靠农民来种,而且往往核心区只是示范带动区,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还必须发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一般讲,公司租地主要负责种苗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往往拥有较为先进的种苗和生产技术。因而销售价格也高于合作组织的产品;农户流出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租金,同时有的农户进入公司做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合作组织对内联合与合作,对外赢利,农户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要以农户增收得益为目标,推动两种形式融合,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紧密的利益链,共同推进规模经营。
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物质装备并重。提升设施农业比重,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这几年江苏的发展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的发展,坚持技术领先,坚持市场主体经营,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并从中获益。徐州、东台连片万亩的设施大棚看上去蔚为大观,不少设施农产品的产量超过普通大田的几倍,效益随之翻番,西瓜亩均四、五千元,茄子、西红柿六、七千元,户均纯收入能达到二、三万元。因此,在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进程中,要更多地采用先进品种、技术,引进研制推广更多的设施装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坚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并重,放手培育做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延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估。从去年前三个季度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业绩看,1/3的企业销售增速趋缓,农产品出口一半企业负增长。我省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马上就会影响到基地生产。如何帮助龙头企业克服难关成为当务之急。而且,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越容易出现龙头企业对农户毁约、压级压价收购农产品的情况。因此,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谋求共同化解困难,而不是让普通农户更吃亏。要相信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相信市场经济的魔力,放手培育农业市场竞争主体,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加盟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内需。同时,积极引导组建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减少农户损失,避免千家万户小生产经营应对不景气市场的打击。
坚持财政扶持普惠制与项目制并重。完善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方式,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省里每年整合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投入,增强了农业发展活力,特别是吸引和调动了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江苏对农业的扶持可以采取普惠制与项目制两种方式。普惠制就是象粮食直补那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农业或者是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有一亩补一亩,直接由项目主体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核查和验收,政策对全社会公开,让高效设施农业投资者吃上定心丸。项目制则是对非农业产业化项目,仍然通过各级申报、评审再确定。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财政补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建设,三是土地流转补贴。其他的种苗、化肥、农药,以及技术培训等,都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此外,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保险,继续做好水稻、母猪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这也是符合WTO绿箱政策的。
责任编辑:金 雯
江苏农业已在集约化和组织化上取得一定成效
现代农业是个时空上的动态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还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在中央提出的现代农业特征基础上,把江苏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概括为10个字: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从目前全省各地的发展实践看,在集约化和组织化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如火如荼,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集约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量连续5年增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000多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00多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农产品出口额四年翻一番。设施农业从简单的地膜覆盖、简易棚架,发展到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等,推广了一批喷滴灌、温控设备、杀虫灯、施肥机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先进器械。农业品牌越来越响,形成了一大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渐成气候。
农业市场主体力量越来越强,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家庭经营活力四射,统一经营不断弱化,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省里提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之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得到很好地发展。目前,全省有4000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亿元以上的近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已有8000多家,带动农户占全省农户数的1/4。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壮大实际上是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更有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返乡农民来到农村创业,兴办龙头企业,组建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全省农业招商引资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达到400多亿元。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工资性收入超过一半,家庭经营性收人特别是农业收入稳步提升,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也在加大,去年全省人均农民纯收入达到6561元,高出全国水平2000元左右。
当前江苏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江苏现代农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面临着若干制约因素,特别是集约化水平、组织化程度仍然跟不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离5000多万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从赴基层调研情况看,现代农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问题:
农业投入大。高效设施农业往往一次性投资就要上万元,智能温室需要十几万元。对于单个的农民群众来说,难以筹集如此大的投资;对于合作组织来说,由于土地不能抵押,没有多少资产,也很难贷到款;对于龙头企业来说,收购资金占用较多,扩大规模缺乏资金。此外,总体上看农业投资大,见效慢,农民投入仍显不足。
土地流转难。农业税取消,种水稻拿补贴,农民有惜地趋势。根本的还是农民在外打工不够稳定,心理上总是以有几亩地为保障。因此,宁可低效,不肯转包。
技术水平低。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技术要求比较高,普通的农技人员也帮不上忙,生产者有的是看书得到的知识,有的是到山东、福建等地学来的做法,还有的高价聘请山东、徐州、东台的农民当技术顾问。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严重滞后,跟不上农民群众的需要。
农业风险高。有时水灾冲了水稻和鱼塘。有时雪灾把大棚压趴下了。去年的大雪就使江宁谷里几千亩的钢架大棚受损,投资企业叫苦不迭。畜牧、水产养殖上更是风险巨大。还有农产品质量上曝光的问题,对整个产业可能都是灭顶之灾。
围绕集约化和组织化推出举措
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从集约化、组织化人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起抓,市场手段和行政推力一起用,尊重和扶持市场主体,推动江苏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在工作指导上应注重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相应推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坚持合作组织经营和公司租地并重,推动规模经营大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点。规模经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地集中式,一种是一体化服务式。前者多表现为企业租地,后者多为合作组织带动。事实上,两种模式是并存的。江苏合作组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组织,而是由多种龙头带动的,有龙头企业、有农村能人、有村集体组织。龙头企业租地也要靠农民来种,而且往往核心区只是示范带动区,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订单需求,还必须发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一般讲,公司租地主要负责种苗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往往拥有较为先进的种苗和生产技术。因而销售价格也高于合作组织的产品;农户流出自己的土地,获得土地租金,同时有的农户进入公司做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合作组织对内联合与合作,对外赢利,农户的利益最大化。因此,要以农户增收得益为目标,推动两种形式融合,形成“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紧密的利益链,共同推进规模经营。
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物质装备并重。提升设施农业比重,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平台。这几年江苏的发展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的发展,坚持技术领先,坚持市场主体经营,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并从中获益。徐州、东台连片万亩的设施大棚看上去蔚为大观,不少设施农产品的产量超过普通大田的几倍,效益随之翻番,西瓜亩均四、五千元,茄子、西红柿六、七千元,户均纯收入能达到二、三万元。因此,在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的进程中,要更多地采用先进品种、技术,引进研制推广更多的设施装备。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提升农业发展层次。
坚持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并重,放手培育做强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当前,美国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延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估。从去年前三个季度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业绩看,1/3的企业销售增速趋缓,农产品出口一半企业负增长。我省一些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马上就会影响到基地生产。如何帮助龙头企业克服难关成为当务之急。而且,越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越容易出现龙头企业对农户毁约、压级压价收购农产品的情况。因此,要针对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谋求共同化解困难,而不是让普通农户更吃亏。要相信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相信市场经济的魔力,放手培育农业市场竞争主体,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加盟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内需。同时,积极引导组建合作社,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减少农户损失,避免千家万户小生产经营应对不景气市场的打击。
坚持财政扶持普惠制与项目制并重。完善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方式,提供现代农业发展的催化剂。近年来,省里每年整合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资金,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投入,增强了农业发展活力,特别是吸引和调动了社会资本对农业的投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江苏对农业的扶持可以采取普惠制与项目制两种方式。普惠制就是象粮食直补那样,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农业或者是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有一亩补一亩,直接由项目主体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大核查和验收,政策对全社会公开,让高效设施农业投资者吃上定心丸。项目制则是对非农业产业化项目,仍然通过各级申报、评审再确定。应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财政补贴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是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建设,三是土地流转补贴。其他的种苗、化肥、农药,以及技术培训等,都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此外,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保险,继续做好水稻、母猪保险,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这也是符合WTO绿箱政策的。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