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林牧副渔这些主要农业发展支撑的重要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都相应的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传统发展观念的环境下,营林生产的方式还是保持着传统发展与管理的模式,对造林以及森林护养都保持着一定的陈旧观念,现阶段针对加强营林建设进行分析,整理出营林建设与发展的一定新思维和新观点,为确保营林生产取得实效性做出努力,促进营林生产与管理的健康化发展。
[关键词] 加强 营林生产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17-01
完善林业生产能力,其目的是使林业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营林效益的最大化,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营林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和发展。改变和突破传统僵化的管理模式。 第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林木经营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质, 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对森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林业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信心。二是从上到下,组织部门在森林经营上进行继续教育活动,将重点塑造良好的林业文化。
1 营林生产管理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1 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指标作为主要衡量依据
林木长势直接体现了林业的发展效益。目前仅以植树造林面积作为衡量林业生产的一种手段,国家的投资是按种植面积计算,以完成一定的投资造林相应领取一定的国家投资。对于后期的林木是否成林,是否在数量和产量上有一定的改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统计,统计数据必须真实有效。若统计上的生长量和成活率是不现实的,必将导致营林生产量的下降。为此林木生长指标作为营林生产的重要依据。
1.2 按区域划分营林任务
以省或地区(主要考虑自然区划)为单位,荒山(包括砍伐)分为不同的森林类型,按不同森林类型确定不同的树木生长量指标。根据当地的宜林程度和森林产品规格(径材),分别确定林木生长指数。一个区域的绿化树种,可以使用主要造林树种为区域基础树木生长指标,其他树种增长率和经济价值指数可以根据区域基础树木生长指标相比来确定。这样,国家根据林场的的实际情况下达各项营林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从而实现营林效益的最大化。
2 强化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
要强化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加强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 ,因地制宜、立体发展、复合经营。注重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禁伐区、限伐区优先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对商品林,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 同时转变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和利用森林自身生态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建立林农、林果、林药、林蛙等复合经营模式。加强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改进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森林划分类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指标和管理办法,并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3 努力提升造林质量
我们在造林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大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的生存率和林木成活率。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理念,转变观念,加强领导,重新定位造林工作的重要地位。实现林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分清责任,奖惩分明。三是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开展绿化植树活动,美化家园,为林区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造林质量的稳步提升。
4 更新造林管理模式
通过增加初植数量来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这种传统的造林做法,对于苗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对于林冠下造林来说需要更好的发挥出天然苗木的作用,对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要进行控制。对于择伐林来说最适合的方式应该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是直接采用天然更新的方法,将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降低苗木成本来降低整体造林成本。与此同时要对营林树种的类别进行丰富,同时积极的做好现代化生产种植技术的引进工作。针对目前母树林系统结构不够科学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母树林的优质性。对造林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对于生产投入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采用符合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的办法,可以有力改善营林生产成效不高现实情况,但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森林类型、标准、生长指数划分涉及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一一解决。但搞好林业生产,加强森林经营模式势在必行。对于新时期的营林生产来说,有很多因素的制约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的作用,让保护森林的观念更加的普及并且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将营林生产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奉安臣,白顺江,封新国.森林经营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社,2010.10:10-12.
[2]刘吉弟,林淑萍.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为“天保”工程深入实施提供强大动力.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94-95.
[关键词] 加强 营林生产 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117-01
完善林业生产能力,其目的是使林业发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营林效益的最大化,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营林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和发展。改变和突破传统僵化的管理模式。 第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林木经营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性质, 确保每位工作人员对森林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增强林业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与自信心。二是从上到下,组织部门在森林经营上进行继续教育活动,将重点塑造良好的林业文化。
1 营林生产管理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1.1 营林生产要以林木生长指标作为主要衡量依据
林木长势直接体现了林业的发展效益。目前仅以植树造林面积作为衡量林业生产的一种手段,国家的投资是按种植面积计算,以完成一定的投资造林相应领取一定的国家投资。对于后期的林木是否成林,是否在数量和产量上有一定的改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统计,统计数据必须真实有效。若统计上的生长量和成活率是不现实的,必将导致营林生产量的下降。为此林木生长指标作为营林生产的重要依据。
1.2 按区域划分营林任务
以省或地区(主要考虑自然区划)为单位,荒山(包括砍伐)分为不同的森林类型,按不同森林类型确定不同的树木生长量指标。根据当地的宜林程度和森林产品规格(径材),分别确定林木生长指数。一个区域的绿化树种,可以使用主要造林树种为区域基础树木生长指标,其他树种增长率和经济价值指数可以根据区域基础树木生长指标相比来确定。这样,国家根据林场的的实际情况下达各项营林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从而实现营林效益的最大化。
2 强化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
要强化森林后备资源的培育,加强对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 ,因地制宜、立体发展、复合经营。注重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对禁伐区、限伐区优先抚育,进行更新性采伐;对商品林,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造则造, 同时转变的传统思维,充分发挥和利用森林自身生态优势,实行立体开发,建立林农、林果、林药、林蛙等复合经营模式。加强后备森林资源的培育力度,改进对天然中幼林的经营管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森林划分类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指标和管理办法,并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3 努力提升造林质量
我们在造林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大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造林的生存率和林木成活率。在工作中,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理念,转变观念,加强领导,重新定位造林工作的重要地位。实现林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分清责任,奖惩分明。三是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系统。开展绿化植树活动,美化家园,为林区职工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实现造林质量的稳步提升。
4 更新造林管理模式
通过增加初植数量来保证成活率和保存率这种传统的造林做法,对于苗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工作量。对于林冠下造林来说需要更好的发挥出天然苗木的作用,对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要进行控制。对于择伐林来说最适合的方式应该是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是直接采用天然更新的方法,将不必要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降低苗木成本来降低整体造林成本。与此同时要对营林树种的类别进行丰富,同时积极的做好现代化生产种植技术的引进工作。针对目前母树林系统结构不够科学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母树林的优质性。对造林的管理模式进行更新,对于生产投入的降低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采用符合经济规律管理营林生产的办法,可以有力改善营林生产成效不高现实情况,但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森林类型、标准、生长指数划分涉及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一一解决。但搞好林业生产,加强森林经营模式势在必行。对于新时期的营林生产来说,有很多因素的制约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加强管理和宣传的作用,让保护森林的观念更加的普及并且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将营林生产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奉安臣,白顺江,封新国.森林经营管理.北京:中国林业出社,2010.10:10-12.
[2]刘吉弟,林淑萍.加强营林生产管理为“天保”工程深入实施提供强大动力.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