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提出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造林绿化水平;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林业发展;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27-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2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循化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 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循化县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林业用地面积8.2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2%,其中有林地面积1.14万公顷(含经济林686.67 hm2)、灌木林地2.65万公顷、疏林地953.33hm2、无林地3.61万公顷、未成林地7 360.00hm2,苗圃地19.50hm2,全县森林覆盖率20.51%。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林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基础化、效益化转变。但循化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严重等问题,循化水土流失面积为1 45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0%。这些情况表明,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个相持阶段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脆弱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工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管护难度非常大,造林不成林极易反弹,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循化县经济处于恢复期,生態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一旦掌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
在这样一个相持阶段,循化县林业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林业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4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加产业优势转变。
2 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的增长。退耕还林是循化县林业建设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森林法实施细则》、《循化县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循化县林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9.2%,森林覆盖率已达20.51%。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林业局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社会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五是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循化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循化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岸、水库四周为主要内容的“四边”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抓好“四边”绿化工程,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循化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四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四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3 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2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循化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循化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桤木产业和药材产业。利用循化县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杨树、灌木林为主的林木基地的机遇,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二是稳步推进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循化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4 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林业发展;青海循化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227-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2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当前,循化县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 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循化县造林绿化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森林面积、蓄积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得到改善,林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林业用地面积8.2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2%,其中有林地面积1.14万公顷(含经济林686.67 hm2)、灌木林地2.65万公顷、疏林地953.33hm2、无林地3.61万公顷、未成林地7 360.00hm2,苗圃地19.50hm2,全县森林覆盖率20.51%。先后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林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基础化、效益化转变。但循化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地流失严重等问题,循化水土流失面积为1 45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0%。这些情况表明,循化县林业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这个相持阶段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脆弱性。以退耕还林为主的重点工程造林大都处于幼林阶段,管护难度非常大,造林不成林极易反弹,不加强后续工程建设,极易复归旧态。二是不确定性。由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如驾驭不好就会导致徘徊或倒退。三是反复性。循化县经济处于恢复期,生態与经济双重利益很难把握,一旦掌握不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就可能出现动摇。
在这样一个相持阶段,循化县林业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林业工作,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实现4个转变:一是工作重点由实施层面向决策层面转变;二是工作方法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变;三是思维方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四是工作成果由资源优势向生态优势加产业优势转变。
2 以质量为中心,努力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首先,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的增长。退耕还林是循化县林业建设工程,是影响深远的富民工程。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森林法实施细则》、《循化县退耕还林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其次,要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循化县林业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39.2%,森林覆盖率已达20.51%。但是从总体来看,全县森林质量不高,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单位蓄积量低,可伐资源总量不足。现在关键问题已不是提高森林覆盖率,而是森林质量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对此,林业局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社会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五是要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当前,循化县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城市绿化工作缺乏统筹规划,城乡绿化脱节、城市绿化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尤其是城镇四周和主要道路两旁,植被破损、林相残缺,严重影响循化县对外形象。当前应着力抓好以城镇周围、公路两旁、河道两岸、水库四周为主要内容的“四边”绿化工程建设,通过抓好“四边”绿化工程,推进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循化县造林绿化工作上水平、上档次。对“四边”绿化工程应建立严格的领导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四边”绿化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3 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2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循化县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循化特色的林业产业。一是加快建设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发展桤木产业和药材产业。利用循化县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杨树、灌木林为主的林木基地的机遇,通过企业带动、基地带动和大户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促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二是稳步推进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和林产品精深加工。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骨干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增强对林农增收、林业发展的带动能力。三是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循化县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4 以法兴林,切实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县建设的主要目标,也是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应正确认识和统筹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观念,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举,认真贯彻落实《森林法》、《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林业政策法规,严格执法守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坚决制止乱排乱放、滥砍滥伐、毁林开荒和乱占耕地、林地、绿地的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结合国家生态公益林项目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项目实施,认真抓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搞好幼林抚育,防止森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使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出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