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有别于文化课程,它主要是以身体训练为主,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体育课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也就是体育课为什么一直成为“副科”的原因。其实,体育课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其独特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立足学生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程,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并能主动锻炼,才能让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学观念是制约教学行为的直接因素,在应试观念的束缚下,体育课变得可有可无,也容易出现“挤、占、挪”的现象。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还得转变教学观念,要能真正树立学生发展意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让学生从不喜欢到开始喜欢,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运动,为体育课堂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一是要能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虽然体育课程没有被纳入小升初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体育课程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课程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训练,也可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知识,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如篮球运动中,学生需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懂得和同伴配合,这也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活动上下功夫。如队列队形的教学较为枯燥,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站法后,以游戏(如穿过小树林)方式进行训练。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难度。如原地踏步时摆臂的角度对学生就较为困难,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做到摆臂时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即可。同时,在评价上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多关注学生运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更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革新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多是给学生示范讲解,然后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训练,甚至也有“牧羊式”的教学现象存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一开始较为喜欢,但久而久之对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兴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还得从教学模式上构思,转变以往的模式,提倡合作参与的模式。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首先在运动方式上要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以准备环节为例,如果单纯的就是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慢跑,学生自然会感觉枯燥无趣,如果结合教学内容而以自选活动(如一分钟投篮的准备环节中,小组学生除做准备活动外,可自选运球跑、慢跑、跳绳等活动进行)方式进行,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也就会主动参与。尤其是要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让其组织并带领好小组成员做好准备。
其次,在基本环节,要摆脱“讲解、示范、集体训练”的模式,而采用活动、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谈论和交流。如立定跳远中对“一摆二蹲三起跳”中的“一摆”的学习,可在示范时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摆动手臂,引导学生尝试比较不摆动手臂和摆动手臂的效果,在对比中感受摆臂的作用,由此促进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在练习环节,也要注重摆脱集体训练的模式,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训练。如快速跑接力小组训练后,再引导小组学生之间展开比赛,学生的兴趣就较为浓厚,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习惯,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小学体育只看作是小学阶段的一个科目,而没有将其纳入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格局中,于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就难以得到渗透。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更关注的是当前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不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实质上是要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还得优化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以此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体育运动知识的强化教学,还要注重补充体育健康知识,要注重以室内课、讨论课等多种形式,以案例、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能认知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在体育运动中能根据一定的运动方法展开锻炼,保护自身安全。
其次,要注重把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就学校活动而言,除了进行班级内小组的各类比赛,还可组织班级间展开比赛活动,也可在全校进行体育运动会,要借助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外,要发挥好教师和家长的带头作用,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晨练、爬山等,真正能把体育运动当作是增强自身体质,发展自我的一种手段,才能让体育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哪怕教师教得再好,讲得再妙,体育课也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只有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不仅在课堂中能主动参与运动,在课后也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样的体育课才会是富有生机活力的课,这样的体育课也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教学观念是制约教学行为的直接因素,在应试观念的束缚下,体育课变得可有可无,也容易出现“挤、占、挪”的现象。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还得转变教学观念,要能真正树立学生发展意识,转变教师的角色,把体育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让学生从不喜欢到开始喜欢,学生才能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运动,为体育课堂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一是要能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作用。虽然体育课程没有被纳入小升初考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体育课程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课程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训练,也可掌握相应的体育运动知识,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如篮球运动中,学生需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交流、懂得和同伴配合,这也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还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活动上下功夫。如队列队形的教学较为枯燥,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站法后,以游戏(如穿过小树林)方式进行训练。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难度。如原地踏步时摆臂的角度对学生就较为困难,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做到摆臂时能够做到双臂自然摆动、动作协调即可。同时,在评价上也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多关注学生运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这样更利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革新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调,多是给学生示范讲解,然后让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训练,甚至也有“牧羊式”的教学现象存在,课堂中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一开始较为喜欢,但久而久之对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兴趣。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依存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还得从教学模式上构思,转变以往的模式,提倡合作参与的模式。
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首先在运动方式上要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以准备环节为例,如果单纯的就是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慢跑,学生自然会感觉枯燥无趣,如果结合教学内容而以自选活动(如一分钟投篮的准备环节中,小组学生除做准备活动外,可自选运球跑、慢跑、跳绳等活动进行)方式进行,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自然就能得到提高,也就会主动参与。尤其是要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让其组织并带领好小组成员做好准备。
其次,在基本环节,要摆脱“讲解、示范、集体训练”的模式,而采用活动、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谈论和交流。如立定跳远中对“一摆二蹲三起跳”中的“一摆”的学习,可在示范时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摆动手臂,引导学生尝试比较不摆动手臂和摆动手臂的效果,在对比中感受摆臂的作用,由此促进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在练习环节,也要注重摆脱集体训练的模式,而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训练。如快速跑接力小组训练后,再引导小组学生之间展开比赛,学生的兴趣就较为浓厚,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
三、培养习惯,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小学体育只看作是小学阶段的一个科目,而没有将其纳入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格局中,于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就难以得到渗透。在此观念的影响下,教师更关注的是当前所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运动习惯培养不足。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实质上是要从学生终身发展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因此,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首先还得优化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以此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体育运动知识的强化教学,还要注重补充体育健康知识,要注重以室内课、讨论课等多种形式,以案例、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真正能认知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在体育运动中能根据一定的运动方法展开锻炼,保护自身安全。
其次,要注重把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渗透终身体育意识。就学校活动而言,除了进行班级内小组的各类比赛,还可组织班级间展开比赛活动,也可在全校进行体育运动会,要借助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外,要发挥好教师和家长的带头作用,多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如晨练、爬山等,真正能把体育运动当作是增强自身体质,发展自我的一种手段,才能让体育课程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哪怕教师教得再好,讲得再妙,体育课也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只有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不仅在课堂中能主动参与运动,在课后也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这样的体育课才会是富有生机活力的课,这样的体育课也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