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是“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
信用是履行契约的意愿和能力;
信用是一段时期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信用是金钱的内核,是货币进化的最高形态;
信用也许是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
它包括伦理、法律、商业、金融等多个层面,
正呼应了这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的社会。
人无信不立,同样,一个信用沦丧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为信用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纽带。
不能不令人警惕的是,当今社会,信用加速滑落的势头愈发明显:明星们的“诈捐门”和“学历门”、毒奶粉事件、华南虎风波、总理为农民工讨薪、此起彼伏的抗拆迁暴力事件,一次次的冲击着信用的底线。更可怕的是,很多欺诈行为都在一种潜规则的保护下最终消弭于无形。
整个社会患上了“信用症”,每个人都被传染上了—不安全感增加、人际关系冷漠、充满了暴戾和怨气
目前正处在一个信用重建的过程。美国人民忙着“去杠杆化”来弥补金融信用,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继续透支美元的信用;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创建和谐社会,以重拾社会信任感和人们的信心,当然这个过程也阻碍重重。
如果你仍不理解“信用”一词及其蕴含的价值,那么再回顾一下“2010年感动中国”的这个故事:
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往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意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这时候记录工钱的账本已经遗失,在农民工领完钱后,竟然分文不差,没有任何争执。
信义无价,当信用变得稀缺,就更显珍贵。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容易,现代社会里,信用也需要认真的管理,这样才会带给你一生真正的富足。
现在还能相信谁?
继章子怡的“诈捐门”后,大哥成龙也在慈善捐款问题上受到广泛质疑;唐骏的“野鸡大学”假学历风波还没平静,又冒出来个李一道长装神弄鬼;曹操墓发掘之初就不得安宁,有了“华南虎”的前车之鉴,谁能保证这不是地方官员为了拉动GDP的又一把戏?
无论政界、商界还是文化娱乐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亦像江湖骗子,他们是社会的缩影,折射出整个信用大厦的岌岌可危。
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今,“成功人士”的欺骗却能得到众多人的谅解,并谓之“瑕不掩瑜”。小时候,“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说谎,长大之后却发现“忽悠”成为一门学问。男人不能信、女人不能信、兄弟不能信、组织不能信,该信什么?有的人信誓旦旦的说只信人民币,负利率时代,人民币更不可信!
人人患上“失信综合症”
信用缺失的社会是病态的,失信像癌细胞一样,侵蚀整个社会的肌体。癌症的特点是最初不易发觉、潜伏期长、一旦扩散开来就不易抑制,即使通过化疗也很难根除,反让身体受到极大伤害。失信亦如此,当政府失信于民、企业失信于消费者、公众人物失信于公众,也许一时产生的危害并不大,但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将会逐渐侵蚀乃至摧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信用体系。
牛奶里掺上三氯氰胺毒死人,最后只抓几个倒霉典型处理一下,行业潜规则没有被打破,于是一年后三氯氰胺重出江湖,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恐惧更盛;唐骏的学历造假不了了之,于是人们明白:复制学历就是复制成功,在大学里认真读书只会沦为“蚁族”,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去“混”、去“忽悠”;政府的房产调控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于是人们意识到房地产已经绑架中国经济,自己也要去豪赌一把,正如巴菲特说的,大家都在赌
商业伦理、道德伦理、金融伦理——所有这些令现代社会良好运行的道德机制,都在一次次对失信的“宽容”中被破坏殆尽,就像癌细胞对身体机能的伤害。其实,我们每个人均能感受到信用缺失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且深受其传染:
无序——你不守信、我也不守信,大家都成为规则的破坏者,公共治理成本、交易成本、沟通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没有了公信力,政策法令就成了一纸空文,潜规则盛行。人人寄希望于通过非正规途径解决问题,“能耐”远比才干和品德重要。于是,假官、假学历、假道学、假货泛滥成灾,真假不重要,关键是人家“成功”了。
暴戾——信用缺失,互相欺诈,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被骗了、受伤害了,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在讨论问题时充斥着攻讦谩骂,极端对抗行为屡屡发生,比如暴力拆迁中的自焚、行凶等。因为社会信用纽带的断裂,所以就很难心平气和的协商沟通、有理有据的探讨问题、按程序规则解决问题,最后简单的付诸暴力。
阴谋——由于人们之间互不信任,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其背后的动机,即所谓的阴谋论。经济金融现象原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现在最流行的解释方式是有幕后黑手的操纵。生活中也是处处防范、一切皆阴谋,就连老人摔倒也不敢去扶了,谁知道这是什么陷阱呢?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善意的、慷慨的举动被当作阴谋,只剩下算计与斗争。
充斥着混乱、暴力、猜忌的社会是不能给人以安全感的,一个社会只有讲信用,形成良好的信任结构,才能正常运转。著名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曾指出:“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
信用是如何沦陷的
是什么导致了社会信用大厦的岌岌可危?人们常说:信义无价,一诺千金。看来信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崇高的。那为什么失信行为屡屡发生,甚至造成非常恶劣的公共事件,而一些平常的守信行为就能感动中国?
“信”字拆开就是“人在说”,承诺很容易,但能够履行承诺很难。当今社会,守信的机会成本很高,而失信付出的代价很小。既然如此,“聪明人”就会轻易承诺,即使没有履行也不损失什么,如果忽悠好了则获益颇丰。
唐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位曾经也算踏实努力的理工男,后来还是发现做秀、炒作才是“成功”的捷径。比起那些苦苦拿不到海外博士的莘莘学子,以及埋头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人,唐骏的造假太值了!
更有趣的是,唐骏从来没有想过为学历造假行为道歉,而他的众多粉丝中不乏有人认为:造假没什么,只要有能力做成大事就是成功者。会忽悠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成功学中包括做秀这门学问。这套逻辑又引申出导致社会信用沦陷的另两个因素:功利主义盛行,注重结果而不顾手段和过程的合理性;恃强凌弱,公义属于强者。
中国的法律很少注重程序正义,与之相呼应的,中国经济发展也过于强调速度,而忽视制度、规则、程序,成熟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契约文明远未形成。就像前几年地方政府为追求GDP数字而进行掠夺式的征地拆迁,经济增速上去了了,但社会信用却破坏了。外国的直接投资之所以会大量涌入中国,就是因为制度成本低,不需要繁琐的程序和那么多法律条框,政府命令主导一切。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对契约关系尊重基础上的。美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立国之初,所有人包括最高统帅都平等的坐在一起,商讨出关于权利制衡、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精妙的制度安排。
尽管繁琐,但形成了促进信用经济扩张的契约文明。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形似而神不似,很多交易行为中存在潜规则,权利与资本相互渗透,本寄希望于在快速发展中解决问题,结果失信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代价。
中国的圈子文化也是破坏契约和信用的一大元凶,这是传统“家”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变异。中国人做事往往喜欢先划圈子、站队、拉关系,而不是订立制度,尊重规则。有圈子就会有中心,依附权势比守信用更重要,因为权势决定了这个圈子的规则。圈子里的人会互相包庇,假如某人违背了社会的公信,不会受到惩罚,圈子的利益是高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就如唐骏“学历造假门”以及毒奶粉事件,不都是草根阶层首先揭发的?有哪个精英人物站出来指责?“精英们”想的是和气生财,互相提携,谁管整个社会信用的沦丧?
同样有儒家文化的韩国,近期发生了因女儿“特招”事件而导致外长引咎辞职的事。可见,并非是某种文化一定造成信用的缺失,关键是真正在制度上赋予公众、更主要的是弱者以监督批评的权力,留给他们抗争申述的通道,让权势人物因失信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当人们能感受到公平,没有人拥有特权的时候,社会信用的重建才有前提基础。
当今社会过于浮躁和复杂,通过欺骗获得巨大短期收益充满诱惑,而长期守信的代价太大,理性的经济人自然选择不守信。此外,“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掌握社会核心资源的人自身就不守信,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那些无力改变现状的人亦会随之沦落,信用体系也就崩溃了。
朱大可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
信用状况到了历史最糟糕状态
信用现在是社会病,信用和当今社会的众多矛盾互为因果,断裂的信用推高了社会运营的成本,不再信任会改变社会关系和人际生存方式,也是当今社会诸多侵略式和掠夺式事件发生的根本缘由。他们以自我安全为最初诉求,却践踏了其他人的生存底线。不信任的结果最终是对立,而对立是当今社会阶层矛盾的焦点和最普遍的表现方式。
让我们听他们说……
“我们逐步从信仰危机、经过信念危机,到达了信任(信用)危机的阶段。这其实就是从精神危机到伦理道德危机的过程。”
有朋友问我,良好的“社会信用”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看来,钱和其它有价物,是世俗社会衡量信用的基本象征。社会信用的理想状态,是某公民可以把钱或黄金借给其它任何公民,而无需对方留下借条之类的证物或抵押物。这当然是一种完美的乌托邦状况,它是许多人的梦想,但跟现实还有遥远的距离。
就目前的日常信用而言,中国已经到了历史上最糟糕的年头,但似乎还会进一步恶化下去。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逐步从信仰危机、经过信念危机,到达了信任(信用)危机的阶段。这其实就是从精神危机到伦理道德危机的过程。信用是支撑现代社会的基石,信用体系一旦崩溃,社会就会面临解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缺失社会诚信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滥用公权力,掩盖事实真相和拒绝承担公共责任。这场渐变在2008年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那就是贵州瓮安的“俯卧撑”事件,它是政府诚信危机的重要开端。此后,经过陕西“周老虎”事件、云南玉溪的“躲猫猫”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上海黑车“钓鱼”事件、浙江杭州的“七十码”事件、阜阳白宫举报人“被自杀”事件、以及河南的曹操墓事件等等,政府诚信危机变得日益严重。政府官员的行为,具有最大的示范意义,它撬动了各行各业的信用危机,从文人和明星诈捐、学者和教授抄袭,到食品掺假投毒,中国已经变得满目苍夷。当然,缺乏宗教信仰、过度崇拜金钱、应试型教育的泛滥成灾、伦理价值的整体性瓦解,也是加剧信用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比而言,西方现代国家大多数属于诚信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背景、良好的伦理教育体系,以及完善的民选制度。诚信已经成为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丢失信用,就意味着你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
我曾经在澳大利亚居住过,那个国家拥有一个完善的全国信用管理机构及其信用资讯网络。假如你拖欠煤气和电费达一年以上,或者偷逃税款,哪怕只有一块钱,你就会被皇家信用委员会纳入“黑名单”,进入全国电脑联网体系。一旦你到银行贷款、开公司、或从海关出国,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额度高的话,还会遭到起诉和刑罚。你一旦失去信用,你一辈子就玩完了。零信用或负信用的资讯,就会紧紧尾随你,成为你此后一生的最大悔恨。当然,如果官员和议员丧失诚信,那么他将面临的,是解职和被选民唾弃的下场。
全面建构有关信用的法律规范,是捍卫信用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细则。但信用终究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伦理问题。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比如,成立国家信用委员会,根据你的信用情况来决定你的就学、就业、职务升迁、贷款和旅行等等。但建立这种体系,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资讯必须十分精准,否则就会因为误判而侵犯人权;第二,资讯的查询必须非常方便;第三,对违规者有良好的监督和惩罚制度。
但中国目前并不具备这三项条件。在政治信用方面,官员选拔跟民众的看法无关,而是取决于当事人跟上级的关系;在商业信用方面,目前的状况是:信用资讯十分混乱、资讯网络彼此封闭。中国各大银行保留的客户资料,经常出现错误,不是严重过期,就是被张冠李戴;不仅如此,各银行之间、银行和服务行业如煤气、水务、电力、电讯、海关、工商管理、税务、乃至接受捐款的基金会之间,彼此封闭,根本无法联网,这种状况导致个人信用无法被准确快捷地加以核实。所以,在中国建立信用资讯体系,几乎没有可操作性。这意味着,我们还将长期生活在信用黑暗的时代。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对未来抱有期望。应当把变革的空间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去矫正这个可悲的现实。但对他们来说,在努力重建诚信社会之前,必须学会“把信用视为你的最高尊严”。这是走向新世界的门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无法奠定信用社会的基石。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 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信用缺失是制度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信用影响到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在认知方面的影响,很重要的是责任感。信用是建立在一种负责任的基础上,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关心自己声誉的人,都是负责任的人,在某种角度上,与个人发展的成熟度和地位发展等级程度都有关系。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信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金融交易方式,是社会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以前就提过,愿意申请个人信用其实是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是有信心的人,对社会发展有信心。现在,我们全社会普遍地信心缺失,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公民社会的思想和精神,没有责任精神,都是依靠政府。从情感上,信用包含着心理的依恋、寄托和追求,与人交往时,信任是一种情绪反应,我们对他人有积极、乐观、开朗的态度。信用制度其实是乐观精神的表现,并在社会产生共鸣。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更没信用
我们有个误解,西方的讲信用程度比我们中国人强,但我觉得西方人比我们强的地方是在制度设计上。西方人认为人在本性上有弱点,有自私自利的需求,考虑到人的最坏本性,西方设计出很多制度限制和平衡这些弱点。
我们中国人相信人的觉悟性,相信自己的内在美。某种程度上,在制度方面,我们的漏洞太多,而当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又责备个人。中国出现腐败问题,我们怪贪官。其实不是贪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体制不限制,贪官是永远抓不尽的。
中国社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信用的问题,而是贫富差距、是发展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才慢慢变成信用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我不太认为中国人不如外国人,不讲诚信,其实是制度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政策制度应建立在现代社会科学上
中国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并没有过多关注。只要中国社会认真关注这个问题,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信用社会和诚信社会。我很有信心,我们国家在道德教育上有漫长的历史。
而如今,我们的道德教育中空的、假的、虚的、大的东西太多,具体的、实用的、个人的、行为的太少。社会的政策并未促进人类善良和积极的方面,我们现在是使用高压来对付人。法律不是保护人,而是惩罚人,希望达到震慑的效果。政策制度建立在了法家基础上,而非现代社会科学。
我最近做的研究发现,好的行为是有感染性的,道德是有感染性的。人类学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私自利奋斗出来的结果,而是一个团体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对他人诚信的期待,有可能变成一个循环,变成一个积极社会。
在原来的社会关系中,族群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在后工业化社会,你所面对的人和社会的反应对你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人的道德制约感在下降。你有很多的博弈,某种程度上与其他外部群体的博弈,如果不讲信用,可能更能得到好处,而且目前社会对这些新现象又没有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新的技术新的人类生活方式造成了人的道德降低。其实,从个人角度看,社会信用缺失是会伤害他的。
社会信用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信用形象缺失可以补救。在经济学上,有“SECOND CHANGE”,宣布破产后,可以重新开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讲,更容易做到。你得有明确的自我认识,你得知道自己有信用缺失的问题。人不愿意正确认识自己,很爱找各种外在理由,把事情说成与自己没有关系。
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判断作为标准,要考虑到其他人。自己其实就是他人眼中的他人,我们容易想自己和他人不一样,不对称了,其实自己和他人是一样的。要突破自己。
另外,也要有环境支持,身边的人能够帮助你,帮你修护和建设信用。信用形象的修补比我们想象的容易,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承认错误,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能够给人第二次机会的。
个人信用形象的修护,更需要靠重建社会信用。社会的作用超过了个人。说个人过多,忽视社会问题,可能没有抓到最本质的问题。不是说个人信用现象不重要,而是说社会信用更重要。
要突破文化的局限,中国人想问题总是认为有一个根本原因,要抓住“纲”,这是个误解。也许很多事情并没有根本原因,而是由很多小的原因组成的。我们应该花时间去解决小的原因,小的原因解决了,体制也就完美了。
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讨论信用沦落现象,经过20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也许过5年信用水平就能赶上美国,也有可能在2050年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美国也出现新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就是对美国商业社会信用的严重打击。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的资本主义体制、信用体制、商业体制充满自信,但90年代末,他们商业代表人物开始言行不一致了。新问题体现在资本的流通、金融的创新,这都是新事物,人类社会没有接触过。凡是新事物,对我们都有风险,风险之一就是这个失信的风险。美国出了问题,就开始纠正。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也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经过纠正后,会变好。
郑磊
经济学者,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
尴尬的慈善和可丈量的人情
人类似乎进入了灾害频发的时代,随着每次灾难的降临,必然就有一轮声势浩大的慈善募捐活动。而每次向募捐箱里放钱时,又不免在心中嘀咕,这钱能交到那些最需要的人手中吗?答案是:天知道。
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精神和保证诚信的制度时,我们只能面对无法慈善、不情愿做慈善的尴尬。这不是因为缺少同情心,实在是那颗心没有妥善保管的空间。这是社会信用出现了问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民间,却也不乏个人信用的案例。中国有悠久的信用文化,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诚信,“民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在民间也流传着类似的俗语“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社会无信则必乱”。在偏远的桂西北大石山深处,今天仍存在一种类似“人情账簿”的现象,值得玩味。
在当地办红白事,都要大摆宴席,这笔不小的开销是从哪里筹措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靠“礼金”。每次办事的时候,都有两个专人负责收钱记账。这样的账簿,几乎每家都有。
“人情账”实际就是资金互助,属于一种自发的民间金融活动,好处就在于,能解决短期的资金紧张,使穷人能靠亲朋友人的力量先办事,这在落后贫困地区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情账”之所以存在,有一定的环境条件。
首先,有一个交际圈,这个圈中的人互相有了解,而且流动性较低;其次,形成了礼尚往来的习俗,如无特殊情况,有请应该必到,破坏这个规矩的人不多;再次,对等原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邀请人,而且要几乎等量地回报别人的赞助。这样,游戏才能持续进行下去。
第一条很好理解,熟人朋友才有可能帮衬,如果流动太快,就失去了回馈机会,假设不求回报的人是不存在的。第二条,请你而不到,人家就不欠你什么,下次你请他,他也没义务必到,或者对方以前赞助过你,这次有事请你,你不到,你就失信了,如果多数人都这样,游戏同样不可继续。如果对方没有机会要你回馈,只有付出,也玩不下去。最后一条虽非不可或缺,但也比较重要,别人曾送你100元,你回报人家50元,你可以对每个人这样做,但是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虽然不至于很快终止游戏,但可能慢慢侵蚀这个系统的“融资功能”。
“人情账”在这一点上显得更现实,参与人是自主自愿地赞助某个确定的对象,是一对一的互助,如果把“感情投入”也赋予一份“所有权”的话,那么赞助人交易的就不仅仅是钱,还有“感情的产权”。
我们可以把“人情账”的交际圈看作组织,那么,组织中的所有人必须有参加这种交易活动的持续性动机或需求,要么是受到某种社会习俗或者制度约束而不得不参加。这个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我们生存在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社会,基本不具有这种小圈子的性质,那么,要么我们坚信“出来混,总是要还”,要么我们相信“为恶必受天谴”,否则,就只有依靠制度来建立个人信用了。而我更相信制度保障是中国社会信用重塑与个人信用再造的唯一出路。
杜丽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仍属于“非征信国家”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属于征信国家。我国虽然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属于“非征信国家”。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是有迹可循,可以摸索的。
信用是道德,更是制度
诚实守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公德。
很大程度上,信用的基础既靠诚信的理念来维系,又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维系。培育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二是广泛的信用教育、科研和培训。贯穿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
但信用更是一种法律和制度建设。信用立法是个长期过程。从学者角度,有两方面建议,一是借鉴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制度框架。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和正在逐步实施的手机实名制等举措,都将有助于加快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加重失信的成本
失信惩戒机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同时也是约束各经济主体的公共管理机制。构建失信惩罚机制,使失信者身败名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
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处罚市场上出现的失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使人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交易的通行证。
信用信息共享的选择
一般,采集和共享的信息包括银行内的借贷信息和政府机构的公开记录等,由于信息包括正面和负面两部分数据,各国对共享信息的类型通常都有规定,一些国家限制正面信息的共享,如西班牙信用信息局不能共享正面数据,澳大利亚信用索引公司的运作仅被限定在负面信息。而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则允许共享正面和负面信息。
此外,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信用信息(主要是涉及到消费者个人的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可借鉴和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自己实际建立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披露和共享的机制。
建立征信系统和数据库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于工商、税务、审计、质检、银行、保险、法院等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居民没有个人基用档案可供资信证明。根据一些国家经验,建立征信系统和数据库,可以一方面鼓励信用中介机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条件成熟时,可将此部分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
近些年来,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正在加快建立。截至去年年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共计6.7亿人。
规范信用中介机构
目前,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程度很差,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以及虚假评估、审计和评级结果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故意高估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报告、虚假验资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误导和欺骗了公众,造成极大危害和损失。
因此,由于信用中介机构的诚信非常重要。以信用信息局为例,国际上有两种模式:一是私人部门发起设立,另一是作为央行的一个部门建立。前者一般有完善的信用立法作保障。而后者,中央银行常承担主要监管职能。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采取公司制的市场运营方式,竞争将使其业务逐步向有规模、有影响的公司集中。
“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精神和保证诚信的制度时,我们只能面对无法慈善、不情愿做慈善的尴尬。这不是因为缺少同情心,实在是那颗心没有妥善保管的空间。”
“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交易的通行证。”
钱不过是信用符号,信用是真正成功和真实财富的本源。
信用和货币自古以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或劳务的权利和符号,实为一种信用。在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而我们常听到的金融词汇中,也都包含着“信用”二字,信用创造等同于银行放贷,信用膨胀是说钱太多了,国际贸易间的金融支付要用信用证,当然,这与我们正在说的“信用症”是两回事……
信用是货币的最高形态
货币是什么?原始社会里可能是一片贝壳、一块毛皮,只要它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物物交换的媒介就行了。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也就是商业信用的进一步扩张,地区间币材供给的差异和交易中币材选择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诈骗行为屡屡发生。于是,币材的选择逐渐趋同,集中到金和银两种贵金属上。这就是我们曾在政治经济学里学到的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对于一般交易者来说,分割金和银还是勉为其难,标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铸币适时出现,铸币权自然的也转到国王手中。国家铸币一经应用,国王便不肯放弃了,因为铸币税的收益比实物税要实惠得多。从此,国家制度与货币制度密不可分,国家权威为货币提供信用担保,恰恰是货币机制的基础前提。
逐渐的,人们意识到金属铸币的重量和成色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是能充当信用符号,一张纸也可抵万金。纸币出现了,其流通同样离不开国家信用做担保。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信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建立在货币基础之上。国家失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印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往往会在战争和金融危机时期发生,当恶性通货膨胀来临,钱变得不值钱,有些地方甚至会回到物物交换的状态。可见,一旦信用丧失,货币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国家之间的信用交换媒介依然长时间固守在金银上,这就是所谓的金银本位制,但渐渐不适用于国际间商业贸易的扩张,于是,汇率制度出现,国家主权货币充当信用媒介。
商业信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膨胀,为了支撑这种扩张,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中介涌现。银行、保险和证券拓展了信用交换的时间和空间,令风险和收益尽可能的匹配。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购买保险是为了获得未来的保障,银行成为了信用创造的源头。商品经济逐渐被信用经济超越,或者说实体经济让位于虚拟经济。
在信用经济时代,货币的具体形态并不重要,一张卡片或一堆数字都行。人们是在交换信用,而不是交换货币。有的人眼中只有钱,其实钱只不过是信用的载体和符号。信用比货币更具有永恒意义。
财富管理就是信用管理
金钱的内核是信用,所以管理财富也就是管理信用的过程。狭义的看,央行的征信系统里都有我们的个人信用记录,这决定了我们在办理按揭贷款、申请信用卡甚至获得个人信用贷款的资质。在信用经济时代,保持优良的信用记录,即使你没有多少存款,依然可以做很多事,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广义来看,人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亦代表着信用。按揭贷款可以让你使用五倍的金融杠杆,并不仅是因为有房子做抵押,而是看到你在未来有还款能力,你的生存和发展技能决定了你的信用值。人的生命周期曲线不是平坦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所以要进行财富管理,更准确的说是信用管理。当你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人力资本的信用值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转化成金融资本、经验资本、人脉资本,以弥补人力资本消退所损失的信用值,实现一生的富足。
“富爸爸”告诉我们,要将人生置于投资者和创业者(企业家)这两个象限内,才能实现财富的飞跃并达到自由的境界。从信用管理的角度看,投资和创业能将信用的触角伸长,因为这是在以钱生钱、以他人的人力资本生钱,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通过钱、通过团队来滚动信用,能让信用膨胀得更快。
信用膨胀的速度要可控,否则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爆掉,可控的涵义是有效管理,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管理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信用管理不善,而导致信用泡沫破灭的悲剧屡见不鲜,从在次债危机中被迫抵掉房产的普通百姓,到深陷“诈捐门”、“泼墨门”的明星章子怡,均因信用过度膨胀、失去控制而深受伤害。当然更可怕的是国家信用膨胀失去控制,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皆因此产生,最终每个国民甚至全世界人们都被迫买单。
后危机时代,找回信用之旅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场信用危机:次级抵押贷款的申请人违约、投资银行利用高杠杆的衍生金融工具吹大资产泡沫、信用评级机构没有给出正确的评级、美联储进行过度的信用创造……当信用泡沫破灭,整个经济金融体系面临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要进行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
信用从膨胀——破灭——重建——膨胀,是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里面掺杂着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如今的信用重建伴随着混乱,也蕴藏着机会。美元的信用在继续透支,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动摇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一国主权货币的信用取决于多种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传媒等软实力,其他国家在综合实力上还没有能超越美国的。从此也能看出,信用是超越于钱之上的。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样是个信用重建的过程,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去年投放了天量货币,产生了以房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通胀隐忧,人民币处于外升内贬的尴尬局面。以过度依赖投资、对资源和环境的大量消耗、拉大贫富差距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在另一方面对公共信用造成了透支,功利浮躁的氛围蔓延、不安全感增强、“山寨”盛行而自主创新羸弱,所以通过经济转型而重建信用是必由之路。
从金融信用的角度看,当前确实是一个信用膨胀的时代,这也是“信用症”的一种表现。但切不要忘记金钱的内核是信用,当PE遍地都是,却找不到好项目时,就能知道赚快钱的浮躁心态已经多么盛行。信用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在当前的环境中,扎实稳健的创造价值,这种“慢”也许是一种“快”。
邹翔 中国第一个UI专业网站chinaui创始人
没有信用的公司一定做不大
古语有言“无奸不商”,不过在邹翔看来,这种观点放在今天很是值得推敲。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做人和从商的价值尺度越来越趋向统一。“如果企业经营者认为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奸’才能生存,那么别说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做出真正的事业,更没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2002年,还在北京金山软件担任UI设计师时,邹翔和金山的两位同事就开始创办中国第一个UI专业网站chinaui。回忆创业初期,“两万做创业资金太少了!为了生存,我们会饥不择食。这也让一些客户看出了我们的窘境,便利用这一点在合同里做手脚。”现在想来,这些手脚真的都是些小伎俩。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合同里并不明确具体的工作量,只给出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在时间周期上卡的很严,一旦规定期限内未完成设计,就要扣款甚至取消合约。一旦合同签署,便没完没了的增加工作量,完不成,便会以此为理由扣款甚至收不回尾款。
相比而言,还有一种更恶劣的行为便是骗稿。“这些公司通常会要我们先出设计稿,和其他一些竞争公司做比较,然后决定是否合作。但当你出了设计稿后,他们就会消失,不久后你便可以看到,他们只是将我们的设计稿稍作修改甚至完全照搬的应用到他们产品里,而我们却得不到任何东西。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利用行业网站对他们进行曝光,我们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对于这样的流氓公司,最终我们还是无法得到赔偿。”
尽管创业初期会常常被骗,但邹翔对自己要求依然很严格。在邹翔心中,一直有个理想,就是希望自己的设计公司有朝一日可以发展成像国际著名设计公司——青蛙设计一样的百年老店。因此,他更信守“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从商理念。“尽管我们不能左右合作方的做法,但我觉得首先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无论是个人信用还是企业的信用。说到做不到也必须要坦然承认并且承担损失,承担起承诺的责任,如果承担不起,就主动承担起过失。”
于是,邹翔在客户圈内留下了 “厚道”的名号!因为,客户的产品在推出一段时间后,经常会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设计做出一些修改或者增加一些内容,而他们很多时候都为那些长期合作的客户提供免费维护服务。甚至还会为客户提供委托之外的设计建议,比如产品网站的美术风格、平面印刷品设计、甚至于店面陈列的建议等等。
随着skydesign发展壮大,邹翔对于客户的选择也更为谨慎严格。“在与合作伙伴展开创新合作时,我们一方面会非常关注合作公司的信用,这包括客户所在行业的信用以及企业经营者的信用。另外比较看重的是专业层面的问题,比如合作伙伴是不是一家有理想和责任感的公司,对产品是不是有足够的专业精神。我们是一家商业设计公司,能够深度理解客户需求以及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后,最大限度的提高合作伙伴的产品价值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彼此间的信用。因为现代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经济,无论是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还是普通人,如果丧失信用的话,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现在,邹翔创办的skydesign经历短短6年时间,便做到这一行业里的佼佼者,与之合作的公司都是像中国移动、联想、腾讯、华为、nokia、迪士尼、平安保险等等这些国内知名企业。“为这些企业服务,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担心。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对于诚信会变的非常重视。
Mark Bedini Fine+Rare葡萄酒有限公司总裁
守信者多助
若伤害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即使你赢得最大利润,但你所付出的代价和惩罚将会非常可怕,甚至无法承受。
在很多商人的眼中,“诚信为本”这四个字含金量颇高。自古以来,提倡诚信贵和的儒商之道影响着千百万人。即便是大洋彼岸外商,也会将个人信用作为其一生追求的殊荣,不守信,不被信任的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异常狭小,甚至出局。文化大同,讲诚信,海内海外都一样。
Mark Bedini,英国人,Fine+Rare葡萄酒有限公司总裁。做葡萄酒投资贸易多年,现在将部分投资重心转到香港,为中国和香港的葡萄酒酒商和投资客提供专业服务。本刊通过邮件采访了Mark,分享诚信观点。
S 本刊记者Sophie
M Mark Bedini
S:我们知道您与您的合作伙伴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至少超过20年,一般来说,长时间合作并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非常难,您是如何做到的?对于“信任”、“商业信用”您如何看?
M:我与我的创业合作伙伴Bud Cuchet之间的相互且持久的信任是建立在彼此的深厚友谊基础之上。在此之前,我们共事过4年,之后一同创办了现在的FINE+RARE。在我们的创业初期,确实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我们乐于彼此帮助、彼此依靠,这让我们彼此间充满默契,不用想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想做什么,这方面我们特别幸运,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团队更加稳定,同时,这也是我们在葡萄酒投资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S:事业的成功的确离不开信用,这之间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么?
M: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全世界,和客户的合作一直以来也很顺利,但有时候也会发生有客户不结账,或是因供货商失信而让我们失望的情况。在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次,我们意大利的供货商要我们前去评估一批私人藏酒,那时这算是很大一笔合作,需要现金交易,但当时我第二个儿子提前一周早产,于是我毫不犹豫的让Bud独自前去,因为我信任他。不仅如此,如果那批货够好的话,Bud还得购回这批酒,任务相当有挑战。也就是那一次,Bud遇到的供货商在他即将离开时提出新的条件,那些身着黑衣、带墨镜,手里都持枪的家伙们威胁他,想要顺利带走酒就必须先给钱,Bud当然吓坏了,但由于他事先已有防范,与熟识的货车司商量了对策。在未跟对方招呼的情况下,货车司机秘密的开车带酒离开,最后,危机总算得以解决,我想,如果不是我们与合作人之间的信任,那次Bud一定凶多吉少。
S:信用与利益之间博弈,您如何看待?您会为了信用而放弃一些利益吗?如果您的合伙人与您想法并不一致,他可能更愿意保留利益,遇到这样的问题,您会如何做?
M:虽然利润是我们做成生意唯一关注的,但是我们总是相信发展和客户、供应商之间长期合作关系,其前提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伙伴合作意识”上的。有时候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获取最大利润的机会,来帮助建立和维系我们之间的信任。若伤害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即使你赢得最大利润,但你所付出的代价和惩罚将会非常可怕,甚至无法承受。
S:“信用”与“人生”,看似遥远的两个话题,实际上很有学问,当人们辜负了您对他(她)的信任时,您当时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您会自我开导么?有没有方法可以分享?
M:通常,别人让你失望是有原因的。我发现,能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这一点总是很有帮助。将心比心,有些人的初衷也许并不是这样,他们常常是因为某些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或是发生了某些困难才导致他们给你制造了麻烦,让你失望。我的合伙人和我,以及我的其他两位总监(销售总监Jamie Graham和财务运营总监Alex Kidney)经常讨论:我们为什么信任那些对我们表现很糟的人?这能帮助我们想让事情保持平衡发展时作出正确的决定、该怎么做,有时我偶尔会把这些工作上的问题带回家与我的妻子讨论(虽然我尽力不这么做),她也非常支持我的观点。
S:生活中,最让您感觉快乐的事是什么?您的家庭成员都是什么样子?信守承诺是否也适用于你的家庭?
M:我有一个非常善良、温柔和支持我的妻子,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结婚18年了,我们一起分享所有的一切,欢乐的和苦难的。对于我们来是说,两个非常可爱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快乐,现在这两个小家伙非常活泼,一个将在今年11月满17岁,另一个刚刚15岁。目前他们两个都在位于温莎的伊顿公学读书,他们很有个性。
你的信用值有多高
如果你对自己的信用情况感觉良好,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还是做个客观的测试吧:
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
对社会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看法
面子观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5分 B 4分 C 3分D 2分 E 1分
1.在我身边背叛感情的人和事太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在玩牌或麻将时,我的牌友中喜欢做小动作的人很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3.也许我太善良,我上的当是要比别人多一些。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我发现多数人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的熟人中被他人骗的事较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3.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违背道德的隐私,只不过他们不说而已。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我对此问题认识是: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认为名牌或高质地的服装对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和身份:
A 非常重要 B 比较重要 C一般 D 不太重要
E 毫不重要
3.如果我家很小,如带客人来家我会感到有伤自尊。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对社会奖罚机制的看法
人性观
胆量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5分 B 4分 C 3分D 2分 E 1分
1.现实生活中老实人总是吃亏。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2.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3.溜须拍马虽然是不对的,但却有很多人因此受益。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1.我认为大多数人在不受惩罚的前提下,都会干损人利己的事。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有人说人类存在自私基因,你估计相信的人多吗?
A 非常多 B 比较多 C一般 D 比较少
E 非常少
3.我认为大多数人是十分容易受诱惑的。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周围的人认为我很谨慎。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对投机性盈利活动我的态度是:
A非常不喜欢 B不太喜欢 C一般 D比较喜欢
E非常喜欢
3.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没有熟人的小县城深夜12点坐出租车时我会感到:
A非常紧张 B有点紧张 C一般 D不太紧张
E毫不紧张
EXPLAIN
解释
这是一套隐蔽性的诚信测试。得分越高,诚信度就越高。按照中国文化的模式,对不诚信的态度比行为更重要。 我们测试的六个方面,分别的依据是:
● 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
假定受测者身边人群的骗子较多,那么受测者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对社会奖罚机制的看法。
假如受测者认为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不诚信能得到好处,诚信要倒霉,那么他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
● 对社会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看法。
假如受测者认为社会大多数人是不诚信的,那么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受测者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
● 人性观。
假定受测者本人的人性观是性恶论,那么不诚信的可能性大。反之,受测者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那么诚信的可能性大。
● 面子观。
面子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名誉及名声的向往程度。研究显示:面子观较强的人,较易守信用。面子观较弱的人,他在撕毁诺言时内疚心理较轻。所以,面子观较弱的人,更易倾向于不诚信。
● 胆量。
胆小的人更易守信用,胆大的人更易打破规则。所谓胆大妄为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玩弄信用
稀缺的东西往往是珍贵的,在这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拥有一份完美的信用会令你的身价倍增。信用可以定义为人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也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千万不能简单把信用与诚实等同起来,诚实是道德伦理范畴的概念,而现代社会里,信用更多代表着一种能力,当然前提是要有道德感。从个人信用的诸多方面,可以感知到这点:
金融信用——在你没有任何抵押、质押物时,能融到多少钱,据此可以估算出你的金融信用。央行有我们的信用报告,但真实的金融信用还需要在投融资活动中体现。
商业信用——有多少人愿意与你多次做生意,允许你赊账多少金额、多长时间,这代表着你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好,生意会主动找上门来。
职业信用——职业经理人就靠这个捧“金饭碗”的,职业道德当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过往业绩,以此来判断你在职场中的价值。
管理好上面这三种信用,不是仅依靠诚实守则就能做到的。现代社会里的立信、守信、增信,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法则,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管理一家企业,需要认真对待。
信用半径大大延伸
信用代表着一种履约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要通过交往扩大自己的信用半径。“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哲学有些落伍了,如果说一个人太老实,未必是褒义,也可能说明此人不善营销自己。博客、微博、以及各种SNS社区,都给了个人营销的平台,好好利用这些平台,可以延伸自己的信用半径。
扩大信用半径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杠杆,这在金融信用中最常见,比如通过按揭贷款置业。商业信用和职业信用中也同样可借助于杠杆,这也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或攒一个局的重要意义,毕竟个人的信用还是要弱于组织、品牌的信用。如果说利用现代媒介能扩大信用覆盖的范围,那么利用杠杆则会加大信用触及的深度。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应该是难得易失的。而如今,信用作为一种能力,却可以在现代媒介和金融、商业等杠杆的作用下迅速增值,甚至远远超过自身所能掌控的范围。
信用积累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具有短期化倾向,这会让有些人产生信用幻觉,自以为的“高大全”形象其实完全脱离了真实的自我,像一个绚丽的肥皂泡。而有一点杂质的渗入,就会让这个肥皂泡“嘭”的一声破裂。这里指的是道德伦理信用,从经济信用(金融信用、商业信用)角度看,适度的信用透支反而有利于信用扩张,正如使用信用卡透支一样,但过度透支的结果同样摆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所以在信用管理上,要进行长期动态跟踪、实时监控。一个谎言需要一千个谎言来掩盖,一处信用记录污点会让你的信用行为处处受到掣肘。总是疏忽影响你信用的细节,最后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一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里,短期的利益往往与对诚信的坚守是冲突的。处理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能否抵抗住诱惑也是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如一个企业是追求短期利润还是长远发展一样。
独立人格愈显珍贵
信用衡量一个人的履约能力,但当没有契约行为发生,该如何考察一个人的信用?我们常说“人无信不立”,在对一个人做很高评价时,也会说其“具有人格魅力”,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有人格魅力的人能让人心悦诚服,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有信誉的人。
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信用管理的更高层次,“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这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信用的标准,即使他没有与别人建立契约关系,但非常敬重内心的承诺。外在的表现就是有独立的风骨和人格,不趋炎附势、不亦步亦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当然,在功利主义盛行、明争暗斗成为常态的现代社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稀有动物。就像有媒体评论,人们如今已经没有了“民国范儿”。稀缺的东西往往珍贵,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容易,也许代价很大,但也可能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如何打造完美信用形象
信用形象的涵义远远超越外在形象,正如前文所言,它是从内向外散发出的一种人格魅力。信用形象需要维护和管理,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管理一家现代企业,两者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质量把关:不轻易承诺,承诺了就要实现。一个人做出信用承诺的过程就如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存亡。同样,承诺能不能实现,直接影响到你的信用度。承诺需量力而行,关键时候要学会拒绝,只要说清楚拒绝的理由,客户或者朋友应该会体谅,反倒觉得你很诚恳。总是满口答应却做不到,是对信用最大的伤害。
主动营销:积极交往,不卑不亢。好的产品不主动营销也无法占据市场。信任感是在长期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无论是金融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道德伦理信用,都是通过多次的往来借贷、签订契约、共同做事来提升信用值的。交往中的态度也很重要,过于卑微让人感觉你在乞求,过于强势让人觉得你在命令,现代社会就是一张复杂的利益网络,在其中游刃有余确实需要很高的情商。
危机管理:发现信用污点及时补救。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个人在管理信用上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个人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这时候就要主动认错,或者坦诚沟通,而不是总想藏着掖着、躲过去。
打造品牌:在专业领域积累信用记录,形象气质上符合专业需求
企业需要品牌以扩大影响力,维护客户的忠诚度。个人在信用管理上,也应该给自己贴上个标签。形象气质上符合自己的身份、专业能力上有过人之处,这样的人在人际网络如此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更令人信服。
容易导致失信的N个细节
为了一时的面子就满口答应。
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东方文化中讲究面子,甚至等同于礼节,很多人甚至会为了面子答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一时挽回了面子,却制造了更大的丢面子可能性。
承诺时没有设立前提条件
很多事情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条件之下才有效,无论道德尺度、商业合作或是人际交往,设置前提条件(或称界线)作为保证,可以避免“失信”,否则由于彼此之间的不同理解造成误解甚至不被信任。
对困难估计不足
不要轻易许诺。有些人喜欢顺口答应别人事情,对能否完成的情况缺乏分析和判断。事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错误,以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就成了“开空头支票”,失信于人。此时,惟一的解决之道即是道歉。
朝令夕改,自毁其誉。
信誉比他的能力更重要——有能力但没信誉的人,就无法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从心理学上分析,守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期望。管理学家帕金森说,关系到一个未来前途的许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它将在多年中被一字一句地牢牢记住。
对信用承诺没有跟踪管理
不仅要牢记你曾说过的话,更要时时关注事情的进展。有时,诚信是一连串的事件,众多“诈捐门”、“伪捐门”,未必是企业有意为之,而是承诺做出后,后续机制不完善。信誉是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反过来,也可能变成巨大的成本。
秉承中庸之道
我们不喜欢直接的职责,偏向于含蓄的表达。然而在今天,必须从法治角度加大对造假、欺骗行为的处罚,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造假者进行一致的法律制裁。如果对造假还是沿袭过去的中庸之道,不诚信之风不会自动停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至今,方舟子之类的人物还被称为“炒作、想出名”,他们所作的行为对公众有利却得不到公众的保护,是旧有教育模式的缺陷。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定范围内的“弱势群体”,失信行为的另一面是伤害,保护别人就意味着保护自己。
信用是履行契约的意愿和能力;
信用是一段时期内获得一笔钱的预期;
信用是金钱的内核,是货币进化的最高形态;
信用也许是最复杂、最难以捉摸的概念之一,
它包括伦理、法律、商业、金融等多个层面,
正呼应了这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捉摸的社会。
人无信不立,同样,一个信用沦丧的社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为信用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纽带。
不能不令人警惕的是,当今社会,信用加速滑落的势头愈发明显:明星们的“诈捐门”和“学历门”、毒奶粉事件、华南虎风波、总理为农民工讨薪、此起彼伏的抗拆迁暴力事件,一次次的冲击着信用的底线。更可怕的是,很多欺诈行为都在一种潜规则的保护下最终消弭于无形。
整个社会患上了“信用症”,每个人都被传染上了—不安全感增加、人际关系冷漠、充满了暴戾和怨气
目前正处在一个信用重建的过程。美国人民忙着“去杠杆化”来弥补金融信用,但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继续透支美元的信用;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创建和谐社会,以重拾社会信任感和人们的信心,当然这个过程也阻碍重重。
如果你仍不理解“信用”一词及其蕴含的价值,那么再回顾一下“2010年感动中国”的这个故事:
在北京当包工头的哥哥孙水林为赶往年前把工钱发到农民工手上,返乡途中遭遇车祸一家五口身亡;在天津的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意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身后事,赶在腊月二十九返乡,将33.6万元工钱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农民工的手中。这时候记录工钱的账本已经遗失,在农民工领完钱后,竟然分文不差,没有任何争执。
信义无价,当信用变得稀缺,就更显珍贵。做一个讲信用的人不容易,现代社会里,信用也需要认真的管理,这样才会带给你一生真正的富足。
现在还能相信谁?
继章子怡的“诈捐门”后,大哥成龙也在慈善捐款问题上受到广泛质疑;唐骏的“野鸡大学”假学历风波还没平静,又冒出来个李一道长装神弄鬼;曹操墓发掘之初就不得安宁,有了“华南虎”的前车之鉴,谁能保证这不是地方官员为了拉动GDP的又一把戏?
无论政界、商界还是文化娱乐界,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亦像江湖骗子,他们是社会的缩影,折射出整个信用大厦的岌岌可危。
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古以来,诚实守信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如今,“成功人士”的欺骗却能得到众多人的谅解,并谓之“瑕不掩瑜”。小时候,“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说谎,长大之后却发现“忽悠”成为一门学问。男人不能信、女人不能信、兄弟不能信、组织不能信,该信什么?有的人信誓旦旦的说只信人民币,负利率时代,人民币更不可信!
人人患上“失信综合症”
信用缺失的社会是病态的,失信像癌细胞一样,侵蚀整个社会的肌体。癌症的特点是最初不易发觉、潜伏期长、一旦扩散开来就不易抑制,即使通过化疗也很难根除,反让身体受到极大伤害。失信亦如此,当政府失信于民、企业失信于消费者、公众人物失信于公众,也许一时产生的危害并不大,但其带来的示范效应将会逐渐侵蚀乃至摧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信用体系。
牛奶里掺上三氯氰胺毒死人,最后只抓几个倒霉典型处理一下,行业潜规则没有被打破,于是一年后三氯氰胺重出江湖,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的恐惧更盛;唐骏的学历造假不了了之,于是人们明白:复制学历就是复制成功,在大学里认真读书只会沦为“蚁族”,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去“混”、去“忽悠”;政府的房产调控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于是人们意识到房地产已经绑架中国经济,自己也要去豪赌一把,正如巴菲特说的,大家都在赌
商业伦理、道德伦理、金融伦理——所有这些令现代社会良好运行的道德机制,都在一次次对失信的“宽容”中被破坏殆尽,就像癌细胞对身体机能的伤害。其实,我们每个人均能感受到信用缺失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且深受其传染:
无序——你不守信、我也不守信,大家都成为规则的破坏者,公共治理成本、交易成本、沟通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没有了公信力,政策法令就成了一纸空文,潜规则盛行。人人寄希望于通过非正规途径解决问题,“能耐”远比才干和品德重要。于是,假官、假学历、假道学、假货泛滥成灾,真假不重要,关键是人家“成功”了。
暴戾——信用缺失,互相欺诈,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被骗了、受伤害了,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暴戾之气。在讨论问题时充斥着攻讦谩骂,极端对抗行为屡屡发生,比如暴力拆迁中的自焚、行凶等。因为社会信用纽带的断裂,所以就很难心平气和的协商沟通、有理有据的探讨问题、按程序规则解决问题,最后简单的付诸暴力。
阴谋——由于人们之间互不信任,所以遇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其背后的动机,即所谓的阴谋论。经济金融现象原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现在最流行的解释方式是有幕后黑手的操纵。生活中也是处处防范、一切皆阴谋,就连老人摔倒也不敢去扶了,谁知道这是什么陷阱呢?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善意的、慷慨的举动被当作阴谋,只剩下算计与斗争。
充斥着混乱、暴力、猜忌的社会是不能给人以安全感的,一个社会只有讲信用,形成良好的信任结构,才能正常运转。著名德国哲学家齐美尔曾指出:“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
信用是如何沦陷的
是什么导致了社会信用大厦的岌岌可危?人们常说:信义无价,一诺千金。看来信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崇高的。那为什么失信行为屡屡发生,甚至造成非常恶劣的公共事件,而一些平常的守信行为就能感动中国?
“信”字拆开就是“人在说”,承诺很容易,但能够履行承诺很难。当今社会,守信的机会成本很高,而失信付出的代价很小。既然如此,“聪明人”就会轻易承诺,即使没有履行也不损失什么,如果忽悠好了则获益颇丰。
唐骏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位曾经也算踏实努力的理工男,后来还是发现做秀、炒作才是“成功”的捷径。比起那些苦苦拿不到海外博士的莘莘学子,以及埋头在实验室里搞科研的人,唐骏的造假太值了!
更有趣的是,唐骏从来没有想过为学历造假行为道歉,而他的众多粉丝中不乏有人认为:造假没什么,只要有能力做成大事就是成功者。会忽悠本身就是能力的一种,成功学中包括做秀这门学问。这套逻辑又引申出导致社会信用沦陷的另两个因素:功利主义盛行,注重结果而不顾手段和过程的合理性;恃强凌弱,公义属于强者。
中国的法律很少注重程序正义,与之相呼应的,中国经济发展也过于强调速度,而忽视制度、规则、程序,成熟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契约文明远未形成。就像前几年地方政府为追求GDP数字而进行掠夺式的征地拆迁,经济增速上去了了,但社会信用却破坏了。外国的直接投资之所以会大量涌入中国,就是因为制度成本低,不需要繁琐的程序和那么多法律条框,政府命令主导一切。
完善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对契约关系尊重基础上的。美国之所以强大,就在于立国之初,所有人包括最高统帅都平等的坐在一起,商讨出关于权利制衡、法律规范等一系列精妙的制度安排。
尽管繁琐,但形成了促进信用经济扩张的契约文明。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形似而神不似,很多交易行为中存在潜规则,权利与资本相互渗透,本寄希望于在快速发展中解决问题,结果失信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代价。
中国的圈子文化也是破坏契约和信用的一大元凶,这是传统“家”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变异。中国人做事往往喜欢先划圈子、站队、拉关系,而不是订立制度,尊重规则。有圈子就会有中心,依附权势比守信用更重要,因为权势决定了这个圈子的规则。圈子里的人会互相包庇,假如某人违背了社会的公信,不会受到惩罚,圈子的利益是高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就如唐骏“学历造假门”以及毒奶粉事件,不都是草根阶层首先揭发的?有哪个精英人物站出来指责?“精英们”想的是和气生财,互相提携,谁管整个社会信用的沦丧?
同样有儒家文化的韩国,近期发生了因女儿“特招”事件而导致外长引咎辞职的事。可见,并非是某种文化一定造成信用的缺失,关键是真正在制度上赋予公众、更主要的是弱者以监督批评的权力,留给他们抗争申述的通道,让权势人物因失信而付出巨大的代价。当人们能感受到公平,没有人拥有特权的时候,社会信用的重建才有前提基础。
当今社会过于浮躁和复杂,通过欺骗获得巨大短期收益充满诱惑,而长期守信的代价太大,理性的经济人自然选择不守信。此外,“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掌握社会核心资源的人自身就不守信,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那些无力改变现状的人亦会随之沦落,信用体系也就崩溃了。
朱大可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
信用状况到了历史最糟糕状态
信用现在是社会病,信用和当今社会的众多矛盾互为因果,断裂的信用推高了社会运营的成本,不再信任会改变社会关系和人际生存方式,也是当今社会诸多侵略式和掠夺式事件发生的根本缘由。他们以自我安全为最初诉求,却践踏了其他人的生存底线。不信任的结果最终是对立,而对立是当今社会阶层矛盾的焦点和最普遍的表现方式。
让我们听他们说……
“我们逐步从信仰危机、经过信念危机,到达了信任(信用)危机的阶段。这其实就是从精神危机到伦理道德危机的过程。”
有朋友问我,良好的“社会信用”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看来,钱和其它有价物,是世俗社会衡量信用的基本象征。社会信用的理想状态,是某公民可以把钱或黄金借给其它任何公民,而无需对方留下借条之类的证物或抵押物。这当然是一种完美的乌托邦状况,它是许多人的梦想,但跟现实还有遥远的距离。
就目前的日常信用而言,中国已经到了历史上最糟糕的年头,但似乎还会进一步恶化下去。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逐步从信仰危机、经过信念危机,到达了信任(信用)危机的阶段。这其实就是从精神危机到伦理道德危机的过程。信用是支撑现代社会的基石,信用体系一旦崩溃,社会就会面临解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体缺失社会诚信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官员滥用公权力,掩盖事实真相和拒绝承担公共责任。这场渐变在2008年有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那就是贵州瓮安的“俯卧撑”事件,它是政府诚信危机的重要开端。此后,经过陕西“周老虎”事件、云南玉溪的“躲猫猫”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上海黑车“钓鱼”事件、浙江杭州的“七十码”事件、阜阳白宫举报人“被自杀”事件、以及河南的曹操墓事件等等,政府诚信危机变得日益严重。政府官员的行为,具有最大的示范意义,它撬动了各行各业的信用危机,从文人和明星诈捐、学者和教授抄袭,到食品掺假投毒,中国已经变得满目苍夷。当然,缺乏宗教信仰、过度崇拜金钱、应试型教育的泛滥成灾、伦理价值的整体性瓦解,也是加剧信用危机的重要因素。
相比而言,西方现代国家大多数属于诚信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拥有强大的宗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背景、良好的伦理教育体系,以及完善的民选制度。诚信已经成为个人生命的一部分。丢失信用,就意味着你丢失了最珍贵的东西。
我曾经在澳大利亚居住过,那个国家拥有一个完善的全国信用管理机构及其信用资讯网络。假如你拖欠煤气和电费达一年以上,或者偷逃税款,哪怕只有一块钱,你就会被皇家信用委员会纳入“黑名单”,进入全国电脑联网体系。一旦你到银行贷款、开公司、或从海关出国,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额度高的话,还会遭到起诉和刑罚。你一旦失去信用,你一辈子就玩完了。零信用或负信用的资讯,就会紧紧尾随你,成为你此后一生的最大悔恨。当然,如果官员和议员丧失诚信,那么他将面临的,是解职和被选民唾弃的下场。
全面建构有关信用的法律规范,是捍卫信用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而言,中国还缺乏这方面的法律细则。但信用终究不是法律问题,而是伦理问题。在这方面,西方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比如,成立国家信用委员会,根据你的信用情况来决定你的就学、就业、职务升迁、贷款和旅行等等。但建立这种体系,应当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资讯必须十分精准,否则就会因为误判而侵犯人权;第二,资讯的查询必须非常方便;第三,对违规者有良好的监督和惩罚制度。
但中国目前并不具备这三项条件。在政治信用方面,官员选拔跟民众的看法无关,而是取决于当事人跟上级的关系;在商业信用方面,目前的状况是:信用资讯十分混乱、资讯网络彼此封闭。中国各大银行保留的客户资料,经常出现错误,不是严重过期,就是被张冠李戴;不仅如此,各银行之间、银行和服务行业如煤气、水务、电力、电讯、海关、工商管理、税务、乃至接受捐款的基金会之间,彼此封闭,根本无法联网,这种状况导致个人信用无法被准确快捷地加以核实。所以,在中国建立信用资讯体系,几乎没有可操作性。这意味着,我们还将长期生活在信用黑暗的时代。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对未来抱有期望。应当把变革的空间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去矫正这个可悲的现实。但对他们来说,在努力重建诚信社会之前,必须学会“把信用视为你的最高尊严”。这是走向新世界的门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无法奠定信用社会的基石。
彭凯平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 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
信用缺失是制度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信用影响到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在认知方面的影响,很重要的是责任感。信用是建立在一种负责任的基础上,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关心自己声誉的人,都是负责任的人,在某种角度上,与个人发展的成熟度和地位发展等级程度都有关系。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信用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金融交易方式,是社会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以前就提过,愿意申请个人信用其实是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是有信心的人,对社会发展有信心。现在,我们全社会普遍地信心缺失,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还没有形成公民社会的思想和精神,没有责任精神,都是依靠政府。从情感上,信用包含着心理的依恋、寄托和追求,与人交往时,信任是一种情绪反应,我们对他人有积极、乐观、开朗的态度。信用制度其实是乐观精神的表现,并在社会产生共鸣。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更没信用
我们有个误解,西方的讲信用程度比我们中国人强,但我觉得西方人比我们强的地方是在制度设计上。西方人认为人在本性上有弱点,有自私自利的需求,考虑到人的最坏本性,西方设计出很多制度限制和平衡这些弱点。
我们中国人相信人的觉悟性,相信自己的内在美。某种程度上,在制度方面,我们的漏洞太多,而当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又责备个人。中国出现腐败问题,我们怪贪官。其实不是贪官,是制度的问题。如果体制不限制,贪官是永远抓不尽的。
中国社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信用的问题,而是贫富差距、是发展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才慢慢变成信用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我不太认为中国人不如外国人,不讲诚信,其实是制度设计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政策制度应建立在现代社会科学上
中国才刚刚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并没有过多关注。只要中国社会认真关注这个问题,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信用社会和诚信社会。我很有信心,我们国家在道德教育上有漫长的历史。
而如今,我们的道德教育中空的、假的、虚的、大的东西太多,具体的、实用的、个人的、行为的太少。社会的政策并未促进人类善良和积极的方面,我们现在是使用高压来对付人。法律不是保护人,而是惩罚人,希望达到震慑的效果。政策制度建立在了法家基础上,而非现代社会科学。
我最近做的研究发现,好的行为是有感染性的,道德是有感染性的。人类学的发展,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私自利奋斗出来的结果,而是一个团体互相促进、互相依赖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对他人诚信的期待,有可能变成一个循环,变成一个积极社会。
在原来的社会关系中,族群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在后工业化社会,你所面对的人和社会的反应对你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人的道德制约感在下降。你有很多的博弈,某种程度上与其他外部群体的博弈,如果不讲信用,可能更能得到好处,而且目前社会对这些新现象又没有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新的技术新的人类生活方式造成了人的道德降低。其实,从个人角度看,社会信用缺失是会伤害他的。
社会信用问题更重要
一个人信用形象缺失可以补救。在经济学上,有“SECOND CHANGE”,宣布破产后,可以重新开始。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讲,更容易做到。你得有明确的自我认识,你得知道自己有信用缺失的问题。人不愿意正确认识自己,很爱找各种外在理由,把事情说成与自己没有关系。
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判断作为标准,要考虑到其他人。自己其实就是他人眼中的他人,我们容易想自己和他人不一样,不对称了,其实自己和他人是一样的。要突破自己。
另外,也要有环境支持,身边的人能够帮助你,帮你修护和建设信用。信用形象的修补比我们想象的容易,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可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承认错误,一个健康的社会,是能够给人第二次机会的。
个人信用形象的修护,更需要靠重建社会信用。社会的作用超过了个人。说个人过多,忽视社会问题,可能没有抓到最本质的问题。不是说个人信用现象不重要,而是说社会信用更重要。
要突破文化的局限,中国人想问题总是认为有一个根本原因,要抓住“纲”,这是个误解。也许很多事情并没有根本原因,而是由很多小的原因组成的。我们应该花时间去解决小的原因,小的原因解决了,体制也就完美了。
美国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讨论信用沦落现象,经过20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也许过5年信用水平就能赶上美国,也有可能在2050年才能达到这种水平。
美国也出现新的问题。这次金融危机就是对美国商业社会信用的严重打击。美国人一直认为他们的资本主义体制、信用体制、商业体制充满自信,但90年代末,他们商业代表人物开始言行不一致了。新问题体现在资本的流通、金融的创新,这都是新事物,人类社会没有接触过。凡是新事物,对我们都有风险,风险之一就是这个失信的风险。美国出了问题,就开始纠正。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也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经过纠正后,会变好。
郑磊
经济学者,战略与资本市场资深专家
尴尬的慈善和可丈量的人情
人类似乎进入了灾害频发的时代,随着每次灾难的降临,必然就有一轮声势浩大的慈善募捐活动。而每次向募捐箱里放钱时,又不免在心中嘀咕,这钱能交到那些最需要的人手中吗?答案是:天知道。
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精神和保证诚信的制度时,我们只能面对无法慈善、不情愿做慈善的尴尬。这不是因为缺少同情心,实在是那颗心没有妥善保管的空间。这是社会信用出现了问题。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民间,却也不乏个人信用的案例。中国有悠久的信用文化,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一直旗帜鲜明地主张诚信,“民无信不立”出自《论语·颜渊》,在民间也流传着类似的俗语“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而不兴,社会无信则必乱”。在偏远的桂西北大石山深处,今天仍存在一种类似“人情账簿”的现象,值得玩味。
在当地办红白事,都要大摆宴席,这笔不小的开销是从哪里筹措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靠“礼金”。每次办事的时候,都有两个专人负责收钱记账。这样的账簿,几乎每家都有。
“人情账”实际就是资金互助,属于一种自发的民间金融活动,好处就在于,能解决短期的资金紧张,使穷人能靠亲朋友人的力量先办事,这在落后贫困地区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人情账”之所以存在,有一定的环境条件。
首先,有一个交际圈,这个圈中的人互相有了解,而且流动性较低;其次,形成了礼尚往来的习俗,如无特殊情况,有请应该必到,破坏这个规矩的人不多;再次,对等原则,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邀请人,而且要几乎等量地回报别人的赞助。这样,游戏才能持续进行下去。
第一条很好理解,熟人朋友才有可能帮衬,如果流动太快,就失去了回馈机会,假设不求回报的人是不存在的。第二条,请你而不到,人家就不欠你什么,下次你请他,他也没义务必到,或者对方以前赞助过你,这次有事请你,你不到,你就失信了,如果多数人都这样,游戏同样不可继续。如果对方没有机会要你回馈,只有付出,也玩不下去。最后一条虽非不可或缺,但也比较重要,别人曾送你100元,你回报人家50元,你可以对每个人这样做,但是如果这样的人多了,虽然不至于很快终止游戏,但可能慢慢侵蚀这个系统的“融资功能”。
“人情账”在这一点上显得更现实,参与人是自主自愿地赞助某个确定的对象,是一对一的互助,如果把“感情投入”也赋予一份“所有权”的话,那么赞助人交易的就不仅仅是钱,还有“感情的产权”。
我们可以把“人情账”的交际圈看作组织,那么,组织中的所有人必须有参加这种交易活动的持续性动机或需求,要么是受到某种社会习俗或者制度约束而不得不参加。这个条件是非常苛刻的。我们生存在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社会,基本不具有这种小圈子的性质,那么,要么我们坚信“出来混,总是要还”,要么我们相信“为恶必受天谴”,否则,就只有依靠制度来建立个人信用了。而我更相信制度保障是中国社会信用重塑与个人信用再造的唯一出路。
杜丽群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仍属于“非征信国家”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属于征信国家。我国虽然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属于“非征信国家”。
发达国家经验显示,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是有迹可循,可以摸索的。
信用是道德,更是制度
诚实守信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公德。
很大程度上,信用的基础既靠诚信的理念来维系,又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道德规范维系。培育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宣传、教育、典型示范;二是广泛的信用教育、科研和培训。贯穿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
但信用更是一种法律和制度建设。信用立法是个长期过程。从学者角度,有两方面建议,一是借鉴发达国家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以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为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抓紧研究、率先出台与信用行业直接相关的基本法,如《信用报告法》,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定下基本制度框架。
《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和正在逐步实施的手机实名制等举措,都将有助于加快建立网络诚信体系,加强行业自律,推动社会信用建设。
加重失信的成本
失信惩戒机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同时也是约束各经济主体的公共管理机制。构建失信惩罚机制,使失信者身败名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人愿意与他交往。
失信惩戒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是:以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则处罚市场上出现的失信行为。通过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使人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交易的通行证。
信用信息共享的选择
一般,采集和共享的信息包括银行内的借贷信息和政府机构的公开记录等,由于信息包括正面和负面两部分数据,各国对共享信息的类型通常都有规定,一些国家限制正面信息的共享,如西班牙信用信息局不能共享正面数据,澳大利亚信用索引公司的运作仅被限定在负面信息。而美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则允许共享正面和负面信息。
此外,由于各国国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对信用信息(主要是涉及到消费者个人的信息)的采集和使用范围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可借鉴和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自己实际建立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披露和共享的机制。
建立征信系统和数据库
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信用信息系统,企业的信用记录分散于工商、税务、审计、质检、银行、保险、法院等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居民没有个人基用档案可供资信证明。根据一些国家经验,建立征信系统和数据库,可以一方面鼓励信用中介机构自身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建立行业或部门的数据库。条件成熟时,可将此部分与信用中介机构共享。
近些年来,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及查询系统正在加快建立。截至去年年底,个人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共计6.7亿人。
规范信用中介机构
目前,一些社会中介机构信用程度很差,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以及虚假评估、审计和评级结果的现象频繁发生,如故意高估价格的房地产评估报告、虚假验资报告、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误导和欺骗了公众,造成极大危害和损失。
因此,由于信用中介机构的诚信非常重要。以信用信息局为例,国际上有两种模式:一是私人部门发起设立,另一是作为央行的一个部门建立。前者一般有完善的信用立法作保障。而后者,中央银行常承担主要监管职能。目前我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采取公司制的市场运营方式,竞争将使其业务逐步向有规模、有影响的公司集中。
“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诚信的精神和保证诚信的制度时,我们只能面对无法慈善、不情愿做慈善的尴尬。这不是因为缺少同情心,实在是那颗心没有妥善保管的空间。”
“通过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让守信成为市场经济主体进行交易的通行证。”
钱不过是信用符号,信用是真正成功和真实财富的本源。
信用和货币自古以来就紧密联系在一起,确实,货币的本质不过是向他人要求生产物或劳务的权利和符号,实为一种信用。在以熊彼特为代表的信用创造学派眼中,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而我们常听到的金融词汇中,也都包含着“信用”二字,信用创造等同于银行放贷,信用膨胀是说钱太多了,国际贸易间的金融支付要用信用证,当然,这与我们正在说的“信用症”是两回事……
信用是货币的最高形态
货币是什么?原始社会里可能是一片贝壳、一块毛皮,只要它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用于物物交换的媒介就行了。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也就是商业信用的进一步扩张,地区间币材供给的差异和交易中币材选择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诈骗行为屡屡发生。于是,币材的选择逐渐趋同,集中到金和银两种贵金属上。这就是我们曾在政治经济学里学到的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对于一般交易者来说,分割金和银还是勉为其难,标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铸币适时出现,铸币权自然的也转到国王手中。国家铸币一经应用,国王便不肯放弃了,因为铸币税的收益比实物税要实惠得多。从此,国家制度与货币制度密不可分,国家权威为货币提供信用担保,恰恰是货币机制的基础前提。
逐渐的,人们意识到金属铸币的重量和成色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是能充当信用符号,一张纸也可抵万金。纸币出现了,其流通同样离不开国家信用做担保。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信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建立在货币基础之上。国家失信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印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这种情况往往会在战争和金融危机时期发生,当恶性通货膨胀来临,钱变得不值钱,有些地方甚至会回到物物交换的状态。可见,一旦信用丧失,货币也就没有存在的空间。
国家之间的信用交换媒介依然长时间固守在金银上,这就是所谓的金银本位制,但渐渐不适用于国际间商业贸易的扩张,于是,汇率制度出现,国家主权货币充当信用媒介。
商业信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膨胀,为了支撑这种扩张,各种金融活动和金融中介涌现。银行、保险和证券拓展了信用交换的时间和空间,令风险和收益尽可能的匹配。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购买保险是为了获得未来的保障,银行成为了信用创造的源头。商品经济逐渐被信用经济超越,或者说实体经济让位于虚拟经济。
在信用经济时代,货币的具体形态并不重要,一张卡片或一堆数字都行。人们是在交换信用,而不是交换货币。有的人眼中只有钱,其实钱只不过是信用的载体和符号。信用比货币更具有永恒意义。
财富管理就是信用管理
金钱的内核是信用,所以管理财富也就是管理信用的过程。狭义的看,央行的征信系统里都有我们的个人信用记录,这决定了我们在办理按揭贷款、申请信用卡甚至获得个人信用贷款的资质。在信用经济时代,保持优良的信用记录,即使你没有多少存款,依然可以做很多事,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广义来看,人本身的能力和素质亦代表着信用。按揭贷款可以让你使用五倍的金融杠杆,并不仅是因为有房子做抵押,而是看到你在未来有还款能力,你的生存和发展技能决定了你的信用值。人的生命周期曲线不是平坦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所以要进行财富管理,更准确的说是信用管理。当你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人力资本的信用值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要转化成金融资本、经验资本、人脉资本,以弥补人力资本消退所损失的信用值,实现一生的富足。
“富爸爸”告诉我们,要将人生置于投资者和创业者(企业家)这两个象限内,才能实现财富的飞跃并达到自由的境界。从信用管理的角度看,投资和创业能将信用的触角伸长,因为这是在以钱生钱、以他人的人力资本生钱,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通过钱、通过团队来滚动信用,能让信用膨胀得更快。
信用膨胀的速度要可控,否则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爆掉,可控的涵义是有效管理,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管理都是最重要的。因为信用管理不善,而导致信用泡沫破灭的悲剧屡见不鲜,从在次债危机中被迫抵掉房产的普通百姓,到深陷“诈捐门”、“泼墨门”的明星章子怡,均因信用过度膨胀、失去控制而深受伤害。当然更可怕的是国家信用膨胀失去控制,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皆因此产生,最终每个国民甚至全世界人们都被迫买单。
后危机时代,找回信用之旅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场信用危机:次级抵押贷款的申请人违约、投资银行利用高杠杆的衍生金融工具吹大资产泡沫、信用评级机构没有给出正确的评级、美联储进行过度的信用创造……当信用泡沫破灭,整个经济金融体系面临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要进行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
信用从膨胀——破灭——重建——膨胀,是个周而复始的过程,里面掺杂着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如今的信用重建伴随着混乱,也蕴藏着机会。美元的信用在继续透支,但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动摇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一国主权货币的信用取决于多种实力,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传媒等软实力,其他国家在综合实力上还没有能超越美国的。从此也能看出,信用是超越于钱之上的。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样是个信用重建的过程,为了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去年投放了天量货币,产生了以房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泡沫以及通胀隐忧,人民币处于外升内贬的尴尬局面。以过度依赖投资、对资源和环境的大量消耗、拉大贫富差距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也在另一方面对公共信用造成了透支,功利浮躁的氛围蔓延、不安全感增强、“山寨”盛行而自主创新羸弱,所以通过经济转型而重建信用是必由之路。
从金融信用的角度看,当前确实是一个信用膨胀的时代,这也是“信用症”的一种表现。但切不要忘记金钱的内核是信用,当PE遍地都是,却找不到好项目时,就能知道赚快钱的浮躁心态已经多么盛行。信用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在当前的环境中,扎实稳健的创造价值,这种“慢”也许是一种“快”。
邹翔 中国第一个UI专业网站chinaui创始人
没有信用的公司一定做不大
古语有言“无奸不商”,不过在邹翔看来,这种观点放在今天很是值得推敲。因为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做人和从商的价值尺度越来越趋向统一。“如果企业经营者认为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奸’才能生存,那么别说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做出真正的事业,更没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2002年,还在北京金山软件担任UI设计师时,邹翔和金山的两位同事就开始创办中国第一个UI专业网站chinaui。回忆创业初期,“两万做创业资金太少了!为了生存,我们会饥不择食。这也让一些客户看出了我们的窘境,便利用这一点在合同里做手脚。”现在想来,这些手脚真的都是些小伎俩。最常见的方式是,在合同里并不明确具体的工作量,只给出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在时间周期上卡的很严,一旦规定期限内未完成设计,就要扣款甚至取消合约。一旦合同签署,便没完没了的增加工作量,完不成,便会以此为理由扣款甚至收不回尾款。
相比而言,还有一种更恶劣的行为便是骗稿。“这些公司通常会要我们先出设计稿,和其他一些竞争公司做比较,然后决定是否合作。但当你出了设计稿后,他们就会消失,不久后你便可以看到,他们只是将我们的设计稿稍作修改甚至完全照搬的应用到他们产品里,而我们却得不到任何东西。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利用行业网站对他们进行曝光,我们也确实这样做了,但是对于这样的流氓公司,最终我们还是无法得到赔偿。”
尽管创业初期会常常被骗,但邹翔对自己要求依然很严格。在邹翔心中,一直有个理想,就是希望自己的设计公司有朝一日可以发展成像国际著名设计公司——青蛙设计一样的百年老店。因此,他更信守“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从商理念。“尽管我们不能左右合作方的做法,但我觉得首先要对自己的信用负责,无论是个人信用还是企业的信用。说到做不到也必须要坦然承认并且承担损失,承担起承诺的责任,如果承担不起,就主动承担起过失。”
于是,邹翔在客户圈内留下了 “厚道”的名号!因为,客户的产品在推出一段时间后,经常会根据市场反馈对产品设计做出一些修改或者增加一些内容,而他们很多时候都为那些长期合作的客户提供免费维护服务。甚至还会为客户提供委托之外的设计建议,比如产品网站的美术风格、平面印刷品设计、甚至于店面陈列的建议等等。
随着skydesign发展壮大,邹翔对于客户的选择也更为谨慎严格。“在与合作伙伴展开创新合作时,我们一方面会非常关注合作公司的信用,这包括客户所在行业的信用以及企业经营者的信用。另外比较看重的是专业层面的问题,比如合作伙伴是不是一家有理想和责任感的公司,对产品是不是有足够的专业精神。我们是一家商业设计公司,能够深度理解客户需求以及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后,最大限度的提高合作伙伴的产品价值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彼此间的信用。因为现代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经济,无论是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还是普通人,如果丧失信用的话,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现在,邹翔创办的skydesign经历短短6年时间,便做到这一行业里的佼佼者,与之合作的公司都是像中国移动、联想、腾讯、华为、nokia、迪士尼、平安保险等等这些国内知名企业。“为这些企业服务,基本上不会有太多的担心。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对于诚信会变的非常重视。
Mark Bedini Fine+Rare葡萄酒有限公司总裁
守信者多助
若伤害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即使你赢得最大利润,但你所付出的代价和惩罚将会非常可怕,甚至无法承受。
在很多商人的眼中,“诚信为本”这四个字含金量颇高。自古以来,提倡诚信贵和的儒商之道影响着千百万人。即便是大洋彼岸外商,也会将个人信用作为其一生追求的殊荣,不守信,不被信任的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异常狭小,甚至出局。文化大同,讲诚信,海内海外都一样。
Mark Bedini,英国人,Fine+Rare葡萄酒有限公司总裁。做葡萄酒投资贸易多年,现在将部分投资重心转到香港,为中国和香港的葡萄酒酒商和投资客提供专业服务。本刊通过邮件采访了Mark,分享诚信观点。
S 本刊记者Sophie
M Mark Bedini
S:我们知道您与您的合作伙伴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至少超过20年,一般来说,长时间合作并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非常难,您是如何做到的?对于“信任”、“商业信用”您如何看?
M:我与我的创业合作伙伴Bud Cuchet之间的相互且持久的信任是建立在彼此的深厚友谊基础之上。在此之前,我们共事过4年,之后一同创办了现在的FINE+RARE。在我们的创业初期,确实遇到过一些困难,但我们乐于彼此帮助、彼此依靠,这让我们彼此间充满默契,不用想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想做什么,这方面我们特别幸运,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团队更加稳定,同时,这也是我们在葡萄酒投资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S:事业的成功的确离不开信用,这之间的故事,能和我们分享么?
M:我们公司的业务范围涉及全世界,和客户的合作一直以来也很顺利,但有时候也会发生有客户不结账,或是因供货商失信而让我们失望的情况。在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次,我们意大利的供货商要我们前去评估一批私人藏酒,那时这算是很大一笔合作,需要现金交易,但当时我第二个儿子提前一周早产,于是我毫不犹豫的让Bud独自前去,因为我信任他。不仅如此,如果那批货够好的话,Bud还得购回这批酒,任务相当有挑战。也就是那一次,Bud遇到的供货商在他即将离开时提出新的条件,那些身着黑衣、带墨镜,手里都持枪的家伙们威胁他,想要顺利带走酒就必须先给钱,Bud当然吓坏了,但由于他事先已有防范,与熟识的货车司商量了对策。在未跟对方招呼的情况下,货车司机秘密的开车带酒离开,最后,危机总算得以解决,我想,如果不是我们与合作人之间的信任,那次Bud一定凶多吉少。
S:信用与利益之间博弈,您如何看待?您会为了信用而放弃一些利益吗?如果您的合伙人与您想法并不一致,他可能更愿意保留利益,遇到这样的问题,您会如何做?
M:虽然利润是我们做成生意唯一关注的,但是我们总是相信发展和客户、供应商之间长期合作关系,其前提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伙伴合作意识”上的。有时候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获取最大利润的机会,来帮助建立和维系我们之间的信任。若伤害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即使你赢得最大利润,但你所付出的代价和惩罚将会非常可怕,甚至无法承受。
S:“信用”与“人生”,看似遥远的两个话题,实际上很有学问,当人们辜负了您对他(她)的信任时,您当时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您会自我开导么?有没有方法可以分享?
M:通常,别人让你失望是有原因的。我发现,能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这一点总是很有帮助。将心比心,有些人的初衷也许并不是这样,他们常常是因为某些让他们不高兴的事,或是发生了某些困难才导致他们给你制造了麻烦,让你失望。我的合伙人和我,以及我的其他两位总监(销售总监Jamie Graham和财务运营总监Alex Kidney)经常讨论:我们为什么信任那些对我们表现很糟的人?这能帮助我们想让事情保持平衡发展时作出正确的决定、该怎么做,有时我偶尔会把这些工作上的问题带回家与我的妻子讨论(虽然我尽力不这么做),她也非常支持我的观点。
S:生活中,最让您感觉快乐的事是什么?您的家庭成员都是什么样子?信守承诺是否也适用于你的家庭?
M:我有一个非常善良、温柔和支持我的妻子,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结婚18年了,我们一起分享所有的一切,欢乐的和苦难的。对于我们来是说,两个非常可爱的儿子就是我们的快乐,现在这两个小家伙非常活泼,一个将在今年11月满17岁,另一个刚刚15岁。目前他们两个都在位于温莎的伊顿公学读书,他们很有个性。
你的信用值有多高
如果你对自己的信用情况感觉良好,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还是做个客观的测试吧:
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
对社会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看法
面子观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5分 B 4分 C 3分D 2分 E 1分
1.在我身边背叛感情的人和事太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在玩牌或麻将时,我的牌友中喜欢做小动作的人很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3.也许我太善良,我上的当是要比别人多一些。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我发现多数人认为“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的熟人中被他人骗的事较多。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3.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违背道德的隐私,只不过他们不说而已。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我对此问题认识是: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我认为名牌或高质地的服装对提升一个人的形象和身份:
A 非常重要 B 比较重要 C一般 D 不太重要
E 毫不重要
3.如果我家很小,如带客人来家我会感到有伤自尊。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对社会奖罚机制的看法
人性观
胆量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1分 B 2分 C 3分D 4分 E 5分
A5分 B 4分 C 3分D 2分 E 1分
1.现实生活中老实人总是吃亏。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2.社会上很多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3.溜须拍马虽然是不对的,但却有很多人因此受益。
A 非常正确 B 比较正确 C一般 D 比较不正确
E 非常不正确
1.我认为大多数人在不受惩罚的前提下,都会干损人利己的事。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有人说人类存在自私基因,你估计相信的人多吗?
A 非常多 B 比较多 C一般 D 比较少
E 非常少
3.我认为大多数人是十分容易受诱惑的。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1.周围的人认为我很谨慎。
A 非常同意 B 比较同意 C一般 D 比较不同意
E 非常不同意
2.对投机性盈利活动我的态度是:
A非常不喜欢 B不太喜欢 C一般 D比较喜欢
E非常喜欢
3.独自一人到一个陌生的、没有熟人的小县城深夜12点坐出租车时我会感到:
A非常紧张 B有点紧张 C一般 D不太紧张
E毫不紧张
EXPLAIN
解释
这是一套隐蔽性的诚信测试。得分越高,诚信度就越高。按照中国文化的模式,对不诚信的态度比行为更重要。 我们测试的六个方面,分别的依据是:
● 身边人群的诚信状况。
假定受测者身边人群的骗子较多,那么受测者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对社会奖罚机制的看法。
假如受测者认为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不诚信能得到好处,诚信要倒霉,那么他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
● 对社会主流行为是否诚信的看法。
假如受测者认为社会大多数人是不诚信的,那么受从众心理的影响,受测者本人不诚信的可能性也大。
● 人性观。
假定受测者本人的人性观是性恶论,那么不诚信的可能性大。反之,受测者的人性观是性善论,那么诚信的可能性大。
● 面子观。
面子观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名誉及名声的向往程度。研究显示:面子观较强的人,较易守信用。面子观较弱的人,他在撕毁诺言时内疚心理较轻。所以,面子观较弱的人,更易倾向于不诚信。
● 胆量。
胆小的人更易守信用,胆大的人更易打破规则。所谓胆大妄为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玩弄信用
稀缺的东西往往是珍贵的,在这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拥有一份完美的信用会令你的身价倍增。信用可以定义为人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也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千万不能简单把信用与诚实等同起来,诚实是道德伦理范畴的概念,而现代社会里,信用更多代表着一种能力,当然前提是要有道德感。从个人信用的诸多方面,可以感知到这点:
金融信用——在你没有任何抵押、质押物时,能融到多少钱,据此可以估算出你的金融信用。央行有我们的信用报告,但真实的金融信用还需要在投融资活动中体现。
商业信用——有多少人愿意与你多次做生意,允许你赊账多少金额、多长时间,这代表着你的商业信用。商业信用好,生意会主动找上门来。
职业信用——职业经理人就靠这个捧“金饭碗”的,职业道德当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过往业绩,以此来判断你在职场中的价值。
管理好上面这三种信用,不是仅依靠诚实守则就能做到的。现代社会里的立信、守信、增信,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法则,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管理一家企业,需要认真对待。
信用半径大大延伸
信用代表着一种履约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要通过交往扩大自己的信用半径。“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样的哲学有些落伍了,如果说一个人太老实,未必是褒义,也可能说明此人不善营销自己。博客、微博、以及各种SNS社区,都给了个人营销的平台,好好利用这些平台,可以延伸自己的信用半径。
扩大信用半径还有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杠杆,这在金融信用中最常见,比如通过按揭贷款置业。商业信用和职业信用中也同样可借助于杠杆,这也就是搭建一个平台或攒一个局的重要意义,毕竟个人的信用还是要弱于组织、品牌的信用。如果说利用现代媒介能扩大信用覆盖的范围,那么利用杠杆则会加大信用触及的深度。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应该是难得易失的。而如今,信用作为一种能力,却可以在现代媒介和金融、商业等杠杆的作用下迅速增值,甚至远远超过自身所能掌控的范围。
信用积累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目前具有短期化倾向,这会让有些人产生信用幻觉,自以为的“高大全”形象其实完全脱离了真实的自我,像一个绚丽的肥皂泡。而有一点杂质的渗入,就会让这个肥皂泡“嘭”的一声破裂。这里指的是道德伦理信用,从经济信用(金融信用、商业信用)角度看,适度的信用透支反而有利于信用扩张,正如使用信用卡透支一样,但过度透支的结果同样摆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所以在信用管理上,要进行长期动态跟踪、实时监控。一个谎言需要一千个谎言来掩盖,一处信用记录污点会让你的信用行为处处受到掣肘。总是疏忽影响你信用的细节,最后会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一个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里,短期的利益往往与对诚信的坚守是冲突的。处理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能否抵抗住诱惑也是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如一个企业是追求短期利润还是长远发展一样。
独立人格愈显珍贵
信用衡量一个人的履约能力,但当没有契约行为发生,该如何考察一个人的信用?我们常说“人无信不立”,在对一个人做很高评价时,也会说其“具有人格魅力”,这两者是有联系的。有人格魅力的人能让人心悦诚服,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值得信赖,有信誉的人。
人格魅力的形成是信用管理的更高层次,“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这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信用的标准,即使他没有与别人建立契约关系,但非常敬重内心的承诺。外在的表现就是有独立的风骨和人格,不趋炎附势、不亦步亦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当然,在功利主义盛行、明争暗斗成为常态的现代社会,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稀有动物。就像有媒体评论,人们如今已经没有了“民国范儿”。稀缺的东西往往珍贵,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容易,也许代价很大,但也可能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如何打造完美信用形象
信用形象的涵义远远超越外在形象,正如前文所言,它是从内向外散发出的一种人格魅力。信用形象需要维护和管理,其复杂程度不亚于管理一家现代企业,两者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质量把关:不轻易承诺,承诺了就要实现。一个人做出信用承诺的过程就如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存亡。同样,承诺能不能实现,直接影响到你的信用度。承诺需量力而行,关键时候要学会拒绝,只要说清楚拒绝的理由,客户或者朋友应该会体谅,反倒觉得你很诚恳。总是满口答应却做不到,是对信用最大的伤害。
主动营销:积极交往,不卑不亢。好的产品不主动营销也无法占据市场。信任感是在长期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无论是金融信用、商业信用还是道德伦理信用,都是通过多次的往来借贷、签订契约、共同做事来提升信用值的。交往中的态度也很重要,过于卑微让人感觉你在乞求,过于强势让人觉得你在命令,现代社会就是一张复杂的利益网络,在其中游刃有余确实需要很高的情商。
危机管理:发现信用污点及时补救。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个人在管理信用上也应该注意这一点。个人在信用扩张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这时候就要主动认错,或者坦诚沟通,而不是总想藏着掖着、躲过去。
打造品牌:在专业领域积累信用记录,形象气质上符合专业需求
企业需要品牌以扩大影响力,维护客户的忠诚度。个人在信用管理上,也应该给自己贴上个标签。形象气质上符合自己的身份、专业能力上有过人之处,这样的人在人际网络如此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更令人信服。
容易导致失信的N个细节
为了一时的面子就满口答应。
一个团体或机构中所发生的冲突,往往是因为面子问题引起的。东方文化中讲究面子,甚至等同于礼节,很多人甚至会为了面子答应“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一时挽回了面子,却制造了更大的丢面子可能性。
承诺时没有设立前提条件
很多事情的实现,都是在一定条件之下才有效,无论道德尺度、商业合作或是人际交往,设置前提条件(或称界线)作为保证,可以避免“失信”,否则由于彼此之间的不同理解造成误解甚至不被信任。
对困难估计不足
不要轻易许诺。有些人喜欢顺口答应别人事情,对能否完成的情况缺乏分析和判断。事后,由于情况变化,或本身判断错误,以致发生执行上的困难,就成了“开空头支票”,失信于人。此时,惟一的解决之道即是道歉。
朝令夕改,自毁其誉。
信誉比他的能力更重要——有能力但没信誉的人,就无法承担更重大的责任。从心理学上分析,守信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期望。管理学家帕金森说,关系到一个未来前途的许诺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它将在多年中被一字一句地牢牢记住。
对信用承诺没有跟踪管理
不仅要牢记你曾说过的话,更要时时关注事情的进展。有时,诚信是一连串的事件,众多“诈捐门”、“伪捐门”,未必是企业有意为之,而是承诺做出后,后续机制不完善。信誉是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反过来,也可能变成巨大的成本。
秉承中庸之道
我们不喜欢直接的职责,偏向于含蓄的表达。然而在今天,必须从法治角度加大对造假、欺骗行为的处罚,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造假者进行一致的法律制裁。如果对造假还是沿袭过去的中庸之道,不诚信之风不会自动停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至今,方舟子之类的人物还被称为“炒作、想出名”,他们所作的行为对公众有利却得不到公众的保护,是旧有教育模式的缺陷。社会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一定范围内的“弱势群体”,失信行为的另一面是伤害,保护别人就意味着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