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ut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植片内皮的长期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4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23例(23只眼)。男18例,女5例。年龄41~86岁,平均(60.4±14.3)岁。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前已发生白内障者12例,余为术后发生。所有患者于角膜移植术后6~24个月,平均(10.2±2.3)个月接受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5.1)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密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的变化。

结果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142±370)个/mm2,术后2周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为(1905±206)个/mm2,减少约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3、6及12个月角膜内皮密度分别下降约22%、28%、33.6%和40.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仅4例复诊24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由(1739±241)个/mm2下降到(954±117)个/mm2,较手术前下降约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40±53)μm,术后2周为(573±54)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为(563±66)μ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后没有明显变化。4只眼术后6~24个月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此4只眼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平均为(1310±223)个/mm2,其中3只眼晶状体核硬度Ⅳ级,1只眼Ⅴ级。

结论

真菌角膜溃疡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角膜内皮细胞易受到手术损伤,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丧失明显高于正常角膜,特别是晶体核硬的白内障。建议这类特殊类型的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者,要求角膜植片有合理的内皮功能储备,晶状体核硬度不宜大于Ⅲ级。

其他文献
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不十分常见,占原发性胰腺恶性肿瘤的1%,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一般分为良性囊腺瘤和恶性囊腺癌.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或者出现晚期肿瘤症状时才被检出,治疗上一般首选外科手术切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至2006年收治并得以随访的48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麻醉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老年患者.自1995年术后认知功能改变已逐渐被临床医生关注,一项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3个月POCD发生率约为10%,POCD国际多中心研究(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study of POCD,ISPOCD)报道了
期刊
@@
目的 苯扎氧铵溶液灌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