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在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进行优化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并通过列举相关案例来展现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做得优秀的企业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也有从反面来举例内部环境做的失败的企业,如“三鹿”“中航油”等企业。从案例研究方面证实了企业需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在案例上研究的丰富也显示了在实证研究上的匮乏,目前,需要在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公司治理有效性方面加强实证研究。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 缺陷 优化
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本发展历程及其构成要素
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环境也随之发展。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从理论空白——控制环境——内部环境的逐步深化过程。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提出的要素基本涵盖了内部环境的各个方面。
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的研究如:张凤新(2007)认为可以把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划分为外层环境和内层环境,外层环境即社会环境层,属于外在的制衡力量,是对内控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了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监督与约束环境;内层环境又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与企业的制度、组织及人员有关的因素称之为硬环境,而与企业价值、企业文化有关的因素称之为软环境。宋寅虎(2010)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经济、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因素,另外一个则是包含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因素。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审计委员会、企业的文化以及经营者的理念。但也有学者从内部控制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需要不停地和外界环境进行互动,所以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及其优化
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往往结合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进行。范年茂(2003)认为,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内部审计没有具备应有的有效性。彭鋆(2005)等人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如下缺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刘治宇(2007)分别从内部控制的内、外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在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的文化和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着问题,而在外部环境上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从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学者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但得出的结论类似,大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的文化,以及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关键控制人等现象存在。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李若山等(2002)认为:企业缺少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较为薄弱时最容易发生企业舞弊,高层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质和道德水准是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要发现企业舞弊,必须从员工自身素质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双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重视独立外部审计的作用。刘静(2005)等借鉴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认为当前我国企业界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是运用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水平,重塑上市公司的内控环境还应该处理好内部控制点和面的。
三、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关案例研究
王敏(2002)发现了海尔的内控环境的亮点,认为海尔之所欲能够从弱到强,走出国门的发展历程在于内部控制环境的逐步完善。曾康霖(2005)认为“中航油”是因为掌握的是国家的钱,才会不计较成本,不在乎回报,敢于冒风险。刘星(2006)从双汇集团良好的组织结构、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顺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等良好的内控环境出发,认为企业内控环境影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效果。王毅(2008)认为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因素。李若山等(2009)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得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严重缺陷,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王芳(2009)等分别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分析,均认为内部环境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等,并对相关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成败的重要影响,着重指出了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但是在内部控制环境对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方面缺少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在这一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加快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赵雯.论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同济大学学报,2001,(9).
[2]范年茂.企业内控环境的缺陷与完善[N].光明日报,2003,(5).
[3]黄世忠.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J].财会通讯,2001,(1).
【关键词】内部控制环境 缺陷 优化
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本发展历程及其构成要素
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是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看: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环境也随之发展。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经历了从理论空白——控制环境——内部环境的逐步深化过程。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不断完善,内涵不断丰富,提出的要素基本涵盖了内部环境的各个方面。
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的研究如:张凤新(2007)认为可以把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划分为外层环境和内层环境,外层环境即社会环境层,属于外在的制衡力量,是对内控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包括了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环境、社会监督与约束环境;内层环境又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与企业的制度、组织及人员有关的因素称之为硬环境,而与企业价值、企业文化有关的因素称之为软环境。宋寅虎(2010)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个是涉及经济、政策、文化、技术和行业等因素的外部环境因素,另外一个则是包含经营理念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与文化因素的内部环境因素。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了经营方式、组织结构、审计委员会、企业的文化以及经营者的理念。但也有学者从内部控制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企业不是一个封闭的实体,需要不停地和外界环境进行互动,所以外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二、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及其优化
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缺陷往往结合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优化进行。范年茂(2003)认为,上市公司容易出现短期行为,董事会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内部审计没有具备应有的有效性。彭鋆(2005)等人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如下缺陷: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制环境,内部审计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刘治宇(2007)分别从内部控制的内、外环境进行研究,认为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在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模式、企业的文化和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着问题,而在外部环境上主要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等。从上述学者的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尽管各学者是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内部控制环境,但得出的结论类似,大部分学者认为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主要是在公司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和企业的文化,以及管理者的意识淡薄,关键控制人等现象存在。
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李若山等(2002)认为:企业缺少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较为薄弱时最容易发生企业舞弊,高层管理者缺乏正直的品质和道德水准是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要发现企业舞弊,必须从员工自身素质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双管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重视独立外部审计的作用。刘静(2005)等借鉴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界定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缺陷,认为当前我国企业界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是运用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水平,重塑上市公司的内控环境还应该处理好内部控制点和面的。
三、内部控制环境的相关案例研究
王敏(2002)发现了海尔的内控环境的亮点,认为海尔之所欲能够从弱到强,走出国门的发展历程在于内部控制环境的逐步完善。曾康霖(2005)认为“中航油”是因为掌握的是国家的钱,才会不计较成本,不在乎回报,敢于冒风险。刘星(2006)从双汇集团良好的组织结构、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顺畅的意见沟通渠道、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等良好的内控环境出发,认为企业内控环境影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效果。王毅(2008)认为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根本在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因素。李若山等(2009)对中信泰富远期合约巨亏案例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得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整个内部控制可能存在严重缺陷,中信泰富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公司治理机制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王芳(2009)等分别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分析,均认为内部环境要素是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涵盖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和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等,并对相关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的成败的重要影响,着重指出了要重视内部控制环境。但是在内部控制环境对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方面缺少相关研究,可以考虑在这一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加快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赵雯.论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同济大学学报,2001,(9).
[2]范年茂.企业内控环境的缺陷与完善[N].光明日报,2003,(5).
[3]黄世忠.强化公司治理,完善控制环境[J].财会通讯,2001,(1).